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6|回复: 32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小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1 19: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新引进师资:

钟庆昌教授
  钟庆昌教授现为英国格兰摩根大学高级讲师,获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过程控制、鲁棒控制、重复控制和电力电子等,近年来在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科研成果,在自动控制领域一流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

长江学者 毛军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毛军发加盟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毛军发教授现任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十五”863计划13主题(评估)专家组成员等;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微电子系统信号连接线与封装结构的电特性分析、面向互连的SOC深亚微米电路综合、硅衬底微波射频电路的分析设计等;主持了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多项科研项目。已获得一项科技发明专利,2003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殷勤业教授
殷勤业教授,江苏无锡人,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谱估计、阵列信号处理、时频分析、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和移动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入选专家”。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概括: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类的大院,其起源可追溯到1921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的电机科。1926年湖南大学定名时,电机科改为电机系。1953年电机系被调整到华中工学院,1958年恢复。1980年电机系与电子工程系合并为电气工程系,1999年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分为4个系和1个中心,现有各类学生2453人,其中博士生71人,硕士生29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进修班165人。全院共有教职工142人,其中教师96人,共有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包括高级工程师)55人。学院现有教学、科研、管理用房面积4922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1000余万元,院资料室现有图书6000余册,中外文期刊近200余种。

  学院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学院工作的首位,按照“基本要求+电气信息特色”的模式,培养和造就电气与信息融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全院拥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4个。

  学院在科学研究上发挥基础好、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已形成智能控制、图象处理、大规模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电力市场、智能电器设备、微波热疗机等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学院在科研方面成果突出,近十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部、省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流动基金,“863”计划,部、省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其他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荣获国家发明奖,部、省科技进步奖和其他奖项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7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500余篇。“九五”期间科研经费年均300余万元,平均以10%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学院积极探索科技产业化道路,现已成立2个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筹建输变电新技术高科技产业公司。

  经历了80年发展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迄今已招生70届,共培养博士、硕士、本科、成教学生1万余人,其中很多人已成为著名的学者、企业家或各条战线的领导。学院狠抓素质教育,毕业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长期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5%,考取研究生率超过18%

“人才是第一要素”——
访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耀南

  “发展是这一届院领导班子的主要目标,我们要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来带动整个学院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是兴院、强院的关键,一个院系如果有几个有名的教授撑起来,这个院就上来了。”这是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耀南教授与记者开门见山的一番话。

早听说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有个“王耀南平台”,为全院师生员工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且在近几年中,该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仅去年就新增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新增了六个博士点,喜添控制与控制工程省重点学科。“院长平台”、“院系平台”、“学科、教学、科研平台”三者的结合互动,使该院人才强院的建设越做越强。



分层次引进和培养人才



  “人才是分层次的,要引进和培养并重,并有相关的优惠政策配套。”王耀南说。

据他介绍,该院把引进、培养的人才分为三个层次,如同金字塔结构。第一类是高层次人才,即顶尖级人才,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教授,这些人是学院扛旗帜的,指导学科发展方向,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开展学术交流,需要大量引进。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作为龙头,在强大的学科拉动下,把人才建设当作求发展的重中之重关。

  第二类是学科骨干教师。除了第一类型人才外,学院更需要大量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从事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博士、副教授;教学不是按部就班的传统培养模式,一般的上课,没有太多前沿知识的注入,新的知识在哪里?只有通过教师的科学研究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类是后备人才,即储备人才。这是最基础的,根据学院的发展需要,这类人才要求起点高,需求量更大;从学院长久发展的需要来考虑,必须有一批具有硕士学位以上、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到一线,经过培养使其进入更高的人才层次中去。

王耀南认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引进人才中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电气院采取1:1的政策,学校配多少,院里同样配给多少。 对于引进的博士,给安家费1万,并可以申请院科研启动基金,使其安心工作,并尽量让其从事原来的科学研究。



有事业才能吸引人才



  王耀南说,人才队伍建设,靠事业,靠感情,靠待遇,但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事业。尖子人才和真正做学问的人才更注重科学研究的氛围,看重的是科研条件、学术氛围和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而作为院系领导,我们要从“硬”、“软'环境给他们提供从事科研、教学的基础,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如我们搞博士点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都是提供学科平台,建好的实验室提供教学平台,真正做到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在学校建设中造就人才。那些只讲个人待遇而不大关心科研条件、不为学院谋发展的算不上真正的人才。

  目前,电气院已拥有工程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0人,各学科点拥有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合理的学术梯队、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较高学术水平;在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控制、新型变压器与输变电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电路理论及模数系统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智能检测与传感器融合技术、电力电子与新型电机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和自身特色研究方向。



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



  王耀南认为,人才战略必须要有全球化眼光,要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创新团队的建设。

  王耀南每年都要在德国做三到四个月的中德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他说,在国外很重视集体的创造精神,每个大项目来了就形成一个研究中心,项目完成后就自动解散,这给他的印象特别深。他说,电气院要按照“基础要求+电气信息特色”的模式,培养和造就电气与信息融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院系要以大项目拉动创新团队的形成。近十年来,该院先后承担了国家、部、省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流动基金,“863”计划,部、省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荣获国家发明奖,部、省科技进步奖和其他奖项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7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500余篇。“九五“期间科研经费年均400余万元,平均以10%的比例逐年增加;该院还积极探索科技产业化道路,现已成立2个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筹建输变电新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公司。这些更是创新团队建设最好的脚注。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教育部输变电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近五年来,电气院共承担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重点纵向项目60余项,荣获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5项(其中国家级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6项。我院开发的:“电气铁路输变电技术”、“电力市场及其技术支持系统”、“Builder系列水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系统”、“四相输变电技术”、“复杂工业系统的综合集成智能控制理论、方法、算法、实时控制软件及应用”、“高速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多传感器融合智能空瓶检测机器人”等产品到达国际先进水平,现已形成1.5亿元的经济效益。另外出版著作7部,在国外和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100多篇被EI、ISTP和SCI三大检索机构收录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是一个学校电力科研重要的试验环境.
不仅可以开设常规电力系统实验,而且可对新课题进行研究和对新技术开发.实验室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为我国电力系统的许多实际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在南方目前只有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南大学拥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

电气院的学生大都听说过本院研究发明的阻抗匹配平衡牵引变压器,现在还有一台放在动态模拟实验室:

湖南大学研究发明的阻抗匹配平衡牵引变压器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了两部鉴定,获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已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品。迄今为止,已为京郑线、成昆线、武广线、内昆线、贵娄线、衡广线、宝二线、渝达线、广深线、宝成线、宝兰线、丰沙大线、株六复线、盘西线等线路提供了二百多台平衡牵引变压器.

广传这个发明曾让濒临倒闭的云南变压器厂起死回生,现在成为国家变压器主导制造企业.

附介绍:
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

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04-9-21 19: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新引进师资:

钟庆昌教授
  钟庆昌教授现为英国格兰摩根大学高级讲师,获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过程控制、鲁棒控制、重复控制和电力电子等,近年来在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科研成果,在自动控制领域一流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

长江学者 毛军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毛军发加盟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毛军发教授现任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十五”863计划13主题(评估)专家组成员等;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微电子系统信号连接线与封装结构的电特性分析、面向互连的SOC深亚微米电路综合、硅衬底微波射频电路的分析设计等;主持了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多项科研项目。已获得一项科技发明专利,2003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殷勤业教授
殷勤业教授,江苏无锡人,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谱估计、阵列信号处理、时频分析、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和移动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入选专家”。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概括: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类的大院,其起源可追溯到1921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的电机科。1926年湖南大学定名时,电机科改为电机系。1953年电机系被调整到华中工学院,1958年恢复。1980年电机系与电子工程系合并为电气工程系,1999年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分为4个系和1个中心,现有各类学生2453人,其中博士生71人,硕士生29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进修班165人。全院共有教职工142人,其中教师96人,共有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包括高级工程师)55人。学院现有教学、科研、管理用房面积4922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1000余万元,院资料室现有图书6000余册,中外文期刊近200余种。

  学院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学院工作的首位,按照“基本要求+电气信息特色”的模式,培养和造就电气与信息融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全院拥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4个。

  学院在科学研究上发挥基础好、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已形成智能控制、图象处理、大规模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电力市场、智能电器设备、微波热疗机等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学院在科研方面成果突出,近十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部、省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流动基金,“863”计划,部、省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其他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荣获国家发明奖,部、省科技进步奖和其他奖项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7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500余篇。“九五”期间科研经费年均300余万元,平均以10%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学院积极探索科技产业化道路,现已成立2个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筹建输变电新技术高科技产业公司。

  经历了80年发展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迄今已招生70届,共培养博士、硕士、本科、成教学生1万余人,其中很多人已成为著名的学者、企业家或各条战线的领导。学院狠抓素质教育,毕业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长期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5%,考取研究生率超过18%

“人才是第一要素”——
访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耀南

  “发展是这一届院领导班子的主要目标,我们要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来带动整个学院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是兴院、强院的关键,一个院系如果有几个有名的教授撑起来,这个院就上来了。”这是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耀南教授与记者开门见山的一番话。

早听说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有个“王耀南平台”,为全院师生员工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且在近几年中,该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仅去年就新增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新增了六个博士点,喜添控制与控制工程省重点学科。“院长平台”、“院系平台”、“学科、教学、科研平台”三者的结合互动,使该院人才强院的建设越做越强。



分层次引进和培养人才



  “人才是分层次的,要引进和培养并重,并有相关的优惠政策配套。”王耀南说。

据他介绍,该院把引进、培养的人才分为三个层次,如同金字塔结构。第一类是高层次人才,即顶尖级人才,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教授,这些人是学院扛旗帜的,指导学科发展方向,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开展学术交流,需要大量引进。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作为龙头,在强大的学科拉动下,把人才建设当作求发展的重中之重关。

  第二类是学科骨干教师。除了第一类型人才外,学院更需要大量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从事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博士、副教授;教学不是按部就班的传统培养模式,一般的上课,没有太多前沿知识的注入,新的知识在哪里?只有通过教师的科学研究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类是后备人才,即储备人才。这是最基础的,根据学院的发展需要,这类人才要求起点高,需求量更大;从学院长久发展的需要来考虑,必须有一批具有硕士学位以上、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到一线,经过培养使其进入更高的人才层次中去。

王耀南认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引进人才中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电气院采取1:1的政策,学校配多少,院里同样配给多少。 对于引进的博士,给安家费1万,并可以申请院科研启动基金,使其安心工作,并尽量让其从事原来的科学研究。



有事业才能吸引人才



  王耀南说,人才队伍建设,靠事业,靠感情,靠待遇,但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事业。尖子人才和真正做学问的人才更注重科学研究的氛围,看重的是科研条件、学术氛围和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而作为院系领导,我们要从“硬”、“软'环境给他们提供从事科研、教学的基础,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如我们搞博士点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都是提供学科平台,建好的实验室提供教学平台,真正做到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在学校建设中造就人才。那些只讲个人待遇而不大关心科研条件、不为学院谋发展的算不上真正的人才。

  目前,电气院已拥有工程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0人,各学科点拥有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合理的学术梯队、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较高学术水平;在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控制、新型变压器与输变电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电路理论及模数系统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智能检测与传感器融合技术、电力电子与新型电机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和自身特色研究方向。



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



  王耀南认为,人才战略必须要有全球化眼光,要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创新团队的建设。

  王耀南每年都要在德国做三到四个月的中德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他说,在国外很重视集体的创造精神,每个大项目来了就形成一个研究中心,项目完成后就自动解散,这给他的印象特别深。他说,电气院要按照“基础要求+电气信息特色”的模式,培养和造就电气与信息融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院系要以大项目拉动创新团队的形成。近十年来,该院先后承担了国家、部、省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流动基金,“863”计划,部、省科学基金项目10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荣获国家发明奖,部、省科技进步奖和其他奖项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7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500余篇。“九五“期间科研经费年均400余万元,平均以10%的比例逐年增加;该院还积极探索科技产业化道路,现已成立2个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筹建输变电新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公司。这些更是创新团队建设最好的脚注。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教育部输变电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近五年来,电气院共承担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重点纵向项目60余项,荣获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5项(其中国家级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6项。我院开发的:“电气铁路输变电技术”、“电力市场及其技术支持系统”、“Builder系列水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系统”、“四相输变电技术”、“复杂工业系统的综合集成智能控制理论、方法、算法、实时控制软件及应用”、“高速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多传感器融合智能空瓶检测机器人”等产品到达国际先进水平,现已形成1.5亿元的经济效益。另外出版著作7部,在国外和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100多篇被EI、ISTP和SCI三大检索机构收录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是一个学校电力科研重要的试验环境.
不仅可以开设常规电力系统实验,而且可对新课题进行研究和对新技术开发.实验室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为我国电力系统的许多实际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在南方目前只有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南大学拥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

电气院的学生大都听说过本院研究发明的阻抗匹配平衡牵引变压器,现在还有一台放在动态模拟实验室:

湖南大学研究发明的阻抗匹配平衡牵引变压器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了两部鉴定,获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已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品。迄今为止,已为京郑线、成昆线、武广线、内昆线、贵娄线、衡广线、宝二线、渝达线、广深线、宝成线、宝兰线、丰沙大线、株六复线、盘西线等线路提供了二百多台平衡牵引变压器.

广传这个发明曾让濒临倒闭的云南变压器厂起死回生,现在成为国家变压器主导制造企业.

附介绍:
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

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发表于 2004-9-24 16: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04-9-27 16: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04-9-27 18: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把电气院的东西乱贴啊
    想看自己去院楼看咯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21: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自1楼
一堆废物

请你说出自己的理由
发表于 2004-10-1 09: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7月31号于2004-09-24 4:12 PM发表的 :
一堆废物
SB
发表于 2004-10-4 17: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7月31号于2004-09-24 4:12 PM发表的 :
一堆废物
废物?如果他们是废物,那我120%肯定你废物都不如!
发表于 2004-10-4 19: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7月31号于2004-09-24 4:12 PM发表的 :
一堆废物


考,你小子没前途了。不识货,SB
发表于 2004-10-4 21: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要生气。
发表于 2004-10-8 23: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气兄弟帮帮忙!

我想问一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怎么样,主要从事什么行业。
这个方向是不是特别差呀。
帮帮忙!
发表于 2004-10-12 2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沙发上的那个拖出去往死里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5 01:30 , Processed in 0.23272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