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咬耳朵的猫

[舞文弄墨] 潇水说论语(文/潇水)(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08: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论语》“八佾”第三

   一

   这一章,是集中谈第二个基本的“礼”的。

   第一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是讲礼的。当时跳舞排着方队,好像打仗一样,天子是八八六十四人的方队,三桓里边的季孙这样的卿,应该是四八三十二人,可是季孙却用八佾在自家院子里跳,好比县委书记做总统级别的公务车,把孔子气得骂道:“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做,什么事他还不忍心做啊!”

   当然,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事我若能忍下不管,那还有什么是更严重的不能忍的呢?但是鉴于孔子并没有拎着宝剑带着徒弟们上去拼命,所以这种解释大约是不对的。

   总之,情况很严重,孔子很生气,却是事实。

   “礼”是孔子的第二个基本点,孔子是要用“礼”治国的。

   而跳舞,这属于“乐”,乐是附属于礼的。演礼的时候通常都要演乐。

   礼乐可以治国吗?倘使礼乐可以治国,那好,就取缔我们的省政府吧,让戏班子替代他们掌权,因为他们是唱乐的行家,念唱坐打,习起礼来又快又好,有走台步的基本功,鞠躬作揖,文武双全,还有锣鼓家伙伴奏,京韵秦腔齐鸣。

   当然孔子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孔子重视一大套拜君、谒主的礼仪,如何朝趋,如何面恭,如何祭祀,如何送客,如何吃饭,所谓援、受、辞、让,谦揖、拜跪、顿首,这样复杂的一套礼仪,是社会等级秩序的基石。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家族之交。

   在礼中,标识出了每个人的社会位置的坐标,方式、价值和态度,礼是一个温柔的枷锁,套在卿大夫们身上。这仿佛驯练动物,你让它每步中规导矩,只管教它好好走路,不多久,它咬人的野性也就没了。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就是给大夫用的“刑”。

   礼能治国,孔子的理论滴水不露,高!真是高!他老人家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欲不为之喝彩安可得耶?

   当然,礼这东西,不是孔子的首创,也不是孔子年轻时候总梦见的周公的首创,其实从原生态的部族时候,就应该有类似的东西了。

   于是孔子的门徒处处要讲礼,曾子临死时,发现自己的席子是华彩的,不符合自己的官阶标准,不能铺,于是要换席子,一折腾,人先断了气。子贡觉得祭礼用羊太可惜,想免了羊不用,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孔子认为,连“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刘邦不重视儒者,常往儒冠里尿尿。后来叔孙通大夫帮助刘邦作了礼,群臣都按照礼来给他磕头了,不在朝堂上拔剑乱呼砍柱子了,刘邦高兴地说:今天方才知道当皇帝的快乐了。

   其实刘邦感觉到的还是礼的表面,礼推行得深了,久了,好处还在后面呢,刘邦就偷着乐吧。

   现在,季孙家的,居然敢僭越使用天子的礼,孔子岂不气得要跳楼吗?(僭念见)

   第二句: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季孙等三桓家族,又在僭越礼仪了,他们又在唱天子的歌:“四方诸侯都跑来当协助祭司的傧相,天子的仪容穆穆地。”那简直是把自己的家比喻成天子的朝堂了。

   这次孔子已经见怪不怪,改挖苦了:“你们这些土包子,在家里堂上唱天子的歌,这又什么意义呢?”

   第三句: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在这里,第一个基本点“仁”,第二个基本点“礼”,都登台献技了,而且说的很明白,仁比礼大,没有仁,礼和乐又有什么用呢!因为礼毕竟是约束外在的,仁是修炼内心的,内心有了仁,自然守礼了(我有一个大哥就叫守礼!)

   所以《论语》里,孔子说的更多的,还是仁的范畴的各种好品德!

   第四句: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

   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

   孔子很高兴:“问的好啊。我认为,礼,与其搞得很奢侈(各种礼仪,要用到道具和玉帛,是可以很奢侈的),不如宁可俭朴。丧礼(也属于礼的一种,是对于死去的老爹的),与其过分,不如表情上充满哀伤。”

   这还是重复上面的意思,内心上的仁,是关键的,外在的礼,是次要的。心意到了,施用的礼仪寒酸了点,仍然是孔子赞赏的。修礼不如炼仁。

   因为根本目的是在于维护等级秩序,心已经到了,认同等级了,形式就是第二位的。

   第五句: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因为太简单了,所以有很多不同理解。当时的夷人、狄人也建立了很多诸侯国,譬如山东就是好多东夷小国,山西也有翟国,河北有中山国。这些夷狄之国,它们的国君地位比较牢靠,没有发生鲁国、齐国、晋国这种君权旁落现象。所以说,夷狄之国是有君的。但诸夏之国,也就是齐鲁什么华夏诸侯,他们的国君地位在松动,权力归了三桓或者田氏,可谓是无君。

   但是孔子认为,夷狄还是不如华夏。因为华夏毕竟还是在讲着仁和礼,虽然讲的不够好,有“礼崩乐坏”的趋势,但毕竟比无礼无仁之邦,还是“文明”的。

   这是我的理解。

   总之,孔子说这句话,还是在抬举着“仁”和“礼”的地位,认为这是华夏区别蛮夷的根本所在,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基因。

   第六句: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孔子的徒弟冉有是个官做的很大的,跟子贡一样有财。他做了季孙家的家宰(就属于首席家族事务执行官,属于外聘的高级经理人),季孙要跑去泰山祭司,这又是个不合礼仪的事情,因为只有天子才有这个资格。

   孔子气坏了,责任冉有:“你难道不能阻止季孙吗?”

   冉有说:“我阻止不了啊。”我是外聘来的啊。

   孔子说:“也没关系,林放曾经向我问礼仪的本是什么,林放都知道礼仪的本,难道泰山的神灵会不如林放明白吗?”意思是,泰山的神灵知道礼的本是什么,不会保佑季孙的,季孙去祭司也是白折腾。

   还是一句话,礼崩乐坏了(等级秩序和崇君已经朝夕不稳了),孔子和门徒都无可奈何了,只能求助于老天开眼。

   第七句: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仍然还是讲“仁”和“礼”的,具备了“仁”和“礼”的君子,他们就不会有争斗了,这样的社会就是安定美好的。这样的君子们,唯一要“争”的时候,据孔子说,那就是射礼吧。在较量射箭的时候,比赛者互相作揖(作揖和下拜不同,作揖不用跪下),然后再升到堂上比。比完了,再互相作揖退到堂下。等评委亮分结束,不论胜的败的,再互相作揖,互相让着登到堂上去喝酒。这样的争,争的时候也是很君子的。

   总之,处处都是礼了,这好像跆拳道啊。

   如果当政的都是这样的君子,根据孔子的意思,这样的君子自然不会造反、犯上的,也不会贪赃枉法的,社会上哪还会有黑暗面啊!

   教化终于使国家大治啊。

   第八句: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主

   这是一个脍炙人口同时也是岐义甚多的句子。《诗经》有一句说:这个美女啊,笑得口两边的颊窝都在张动,她的一双电眼左顾右盼,然后再脸上轻施白粉。子夏问孔子,这句诗想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孔子说:这就好像画画,最后不也是画完一个美图,再上些素色吗?

   孔子的意思是,“仁”以及仁所统领的各种好品德,是五彩绚烂的本质,犹如美女的笑脸或者一副画,然后,再给它加上一些“礼”(素的白粉)作为淡淡的修饰,这个完人就出来了。所以仁是内在根本,礼是最后的锦上添花。

   子夏明白孔子的意思了,子夏说:“您是说,礼是居后的事情啊。”(意思是,礼的地位,终究是在内在的仁的后面的。)

   孔子笑道:“子夏是个聪明人啊,能把我的意思阐发出来啊。跟像你这样的人,咱们才可以谈诗经啊!”

   子夏是却是是孔门中材质最高的,后来也当了教授了。

   第九句: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是孔子谈自己的学术的,无关治国和修身的宏旨。杞国这个地方,就是杞人忧天的地方,是从前夏朝遗民的封国,宋国这个地方,是商朝遗民的封国。作为遗民,曾经风光过又败落了,所以就表现得像清朝的遗老遗少那样可笑。于是,杞人忧天啊,守株待兔啊,这些编排人愚呆的成语,就都落在这两国人身上了。特别是宋国人,是那些傻成语被编排到身上最多的。

   孔子祖上也是宋国人,胡适说孔子祖上是商朝的宗教人士,参与祭祀什么的,总之跟死人打交道多。所以也特别知道礼仪。孔子说:“商朝的礼仪我是知道的,可惜现在宋国人保留的典籍不足,不能证明我说的对了。”同样,孔子说,夏朝的礼仪也是如此。

   孔子确实有学问啊,只是如果杞、宋的资料都不足了,孔子的礼仪方面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十句: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鲁闵公是个倒霉的孩子,在位没几天,就被庆父派出的恐怖分子干掉了。接下来是鲁僖公。鲁僖公在位时间长,名气也大。于是祭祀的时候,他的位置排在了鲁闵公前面。这是不合礼的。是违背礼所倡导的等级秩序的。

   所以孔子说,这样的祭祀,我看到往灵位前倒酒以后,就不想再看了。

   这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表示自己对现任鲁国君不知礼的批评。

   第十一句: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因为孔子不赞成现在的禘祭,别人就问他,那您觉得怎么算合适啊。孔子不愿意明说,就说:“我不知道。但有人应该知道。”他指着自己的手掌说,“就像了解他的手掌一样。”

   这里体现了孔子为尊者讳,虽然国君有错误,但是不扬国君之恶,这也是礼啊。礼,本来就是崇君的。

   后来,为尊者讳,为长者讳,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惯。譬如领导人犯错误了,就说,这不怪他,这是他媳妇蒙蔽了他。于是他媳妇——譬如妲己、褒姒、骊姬什么的,就都成了历史的替罪羊和怀女人。

   第十二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知

   孔子说,我祭祀祖先的时候,就好像祖先真的就在面前立着一样。我祭祀神灵的时候,就好像神灵真的跑过来喝酒吃肉一样。

   礼本来是为了约束人心的,所以用礼时候的思维活动,就自然格外强调了。

   但这句话还有其它趣味。什么意思呢?孔子是不相信鬼的,所以祭祀也是扯淡的事。但是孔子还是认认真真地祭祀,好像祖先鬼神们真来吃了似的。既然不相信为什么还要祭。这个前面已经解释了,这种礼仪,对祖先鬼神的敬拜,是代表着等级,儒家是要用这种礼仪来约束活人的社会的。所以,孔子虽然不信,但祭得还有模有样,假想着就好像祖先鬼神真的莅临了。其趣味,全在这个“如”字里。

   下一句更重要。孔子说:有时候我很忙,祭祀的事不能亲自主持,就请别的主持人来代劳。但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不去亲自祭祀时,我的内疚,就如同该祭祀没有被执行一样。

   就好像说,要给我爸爸上坟,但我路远去不了,让老家亲戚们扫扫墓就算了。但我心里的内疚,就跟这次扫墓完全没有做,被漏掉了一样。

   这仍然意味着,在孔子看来,礼仪不重在形式,重在心。即便形式上进行了,但心意没有亲自尽到,仍然是歉疚的。

   第十三句: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在祭祀祖先或者先王的时都,先王不能来,就找一个先王的后代去当替身演员,叫做“尸”。当尸的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斋戒(不吃辛辣的菜),住在一间清洁安静的房屋中,有时要住上三天,有时要住上七天。祭祀开始时,当尸的就要代替祖先在祭台上接受礼拜。夏代的尸是站着,商代的尸是坐着。后世有一成语叫做“尸位素餐”,就是说当官,却不作为,象尸享祭一样,只拿俸禄,不干事。你找他办事,他就说:“这要找上面怎么怎么样。” 或者“这要找别的什么什么部门。”总之,他是不管。

   古人祭祀的时候,先在灶台那里,对着灶台祭一遍,然后再换个位置,跑到“尸”(替身演员)那里祭一遍。

   王孙贾把“尸”比喻成国君左右的亲信之臣,比如亲戚啊,宠妾夫人啊。把灶台旁边的当执人员,比喻成朝堂上的大臣,这个虽然没有“尸”那么亲贵,但是掌握着做饭这样的实权。王孙贾说:“与其去向‘尸’献媚,不如去向灶台去表亲近。”

   当时关于孔子有绯闻在传,卫灵公的媳妇南子是个美浪的女人,曾经私下召见孔子。于是传了孔子和南子闹绯闻的事情。王孙贾的意思是,您跟南子这样的国君亲近之人搞关系,还不如跟朝堂上的臣子搞关系,如果您的目的是想在卫国立足稳的话。当时孔子正在周游到卫国。

   孔子生气了,明白王孙贾又在说自己绯闻的事,于是孔子说:“我无所谓是献媚于‘尸’,还是‘灶’。既没有找卫君亲近之人拉关系,也无所谓去找朝臣。如果真的带有坏的目的,不是一个好人,找‘尸’祷告,找‘灶’祷告,都是没有用的!”

   王孙贾居然敢认为我们大圣人孔子找卫灵公的夫人是为了偷情加走后门,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当然,王孙贾间接地借助俗语“与其媚于奥(尸),宁媚于灶”来发问,也算是有才学的了。比那种直截了当地说话,要雅致多了。

   现在中国人说话跟西方有差别,都不直接说我要你该怎么样,而是说一件旁的事,去“点”对方。外国人遇上这个,就很迷惑。这固然算是很雅,或者是很给自己或者对方面子,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有一点点虚情假意,却似乎是难免的。大约王孙贾早就是这样的了吧。


   “作者潇水,堪称国内趣味历史写手第一人。以“反无趣”和“反没智慧”为口号,用诙谐的语气演绎历史而不忘尊重史实。青铜时代系列成为一套“披着无厘头外衣的严肃历史再现”。潇水网站 www.xiaoshui.com.cn. 潇水邮箱:befaithful@yeah.net ”<a href=[[[SQ]]][[[www.wlzb.net/phpwind/read.php?tid=67080%26position=12]]]></a>
发表于 2007-7-15 09: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吃累<a href=[[[SQ]]][[[www.wlzb.net/phpwind/read.php?tid=67080%26position=13]]]></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1:05 , Processed in 0.18640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