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石马

沧浪之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2: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沧浪之水   北京青年报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一直是人文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无数作家在作品中反复描写、探究的母题。《沧浪之水》正是一部上下求索、持续追问人生意义的长篇小说,虽然它大体仍属于“官场文学”的范畴,着力描写权力与金钱支配下的扭曲人性,但其立意之深、思虑之广、责问之切使得它比同类题材的小说更加沉郁厚重。

    与同类题材小说相似,《沧浪之水》仍然选择了一个初涉官场的人物视角,通过主人公池大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为给读者刻画出一幅宦海众生的浮世绘。与某些官场小说不同,《沧浪之水》中没有一个人物具有鲜明的正面性或反面性,他们都在生活的泥淖中精心计算、苦苦挣扎。作者没有虚假地塑造任何一种代表正义、象征光明的力量,没有浪漫地描写任何一种英雄主义的彻底反抗,同时也拒绝提供任何廉价的希望。所以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只能在毫不粉饰的现实中感到心灵体验和人生意义双重层面的深深震撼。

    具体说来,小说笔端所及,不脱一个小小卫生厅,而且尽是蝇头小事,但却具有骇人的生活真实。主人公池大为的精神丰富性与物质生活水平恰成反比,他事业的成功以付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代价,现实不断逼迫他无条件地放弃一切精神的抵抗。因为人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鼻子尖下这么点事儿”,狭仄的空间对于人物而言不仅仅是生存意义上的,更是人物精神萎缩的逼真写照。尤为发人深省的是,作者对池大为的蜕变并非持简单的批判态度,而予以更多的理解和反思。他以近乎残酷的现实主义态度告诉我们:

    “世界变了,道理也换了一种讲法。得到了就是胜利者,而且是最后的胜利者,时间后面并没有什么在等待。”就这样,现时就是永久,自我就是终极,一切价值、信仰和精神支柱在作者笔下芸芸众生的蝇营狗苟中被无情地抽空;就这样,作者把我们带进了我们所实际正在面临的“意义的真空”。

    作品中池大为丧失的精神立足点是传统的“天下国家”,但作者所说的“意义的真空”显然不止如此。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此时此刻,“国家”、“民族”、“人民”、“自由”……一切原有的精神立足之地都显得漂浮动荡。当池大为和我们所有人一起面对“意义的真空”时,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孤独者魏连殳所面对的“虚无”。意义的真空,对于人类而言该是一件何其可悲的事,但同样是知识分子面临抉择时的困惑和痛苦,在池大为们身上却再也找不到魏连殳式自暴自弃的绝望反抗了。魏连殳们在没有路的地方还可以“跨进刺丛姑且走走”,但在池大为们面前,便连“刺丛”也没有,道路消失之后他们茫然不知所终。从池大为们的不断妥协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个人的渺小和生活的无奈,因为他们生来就没有对抗虚无的有力武器,他们的异化显得理所当然从而丧失应有的悲剧性。所以我们在阅读《沧浪之水》时,对池大为们会寄予奇怪的同情,仿佛就是在同情我们自己,理解他们的“堕落”,就理解了自己的生活。这正是《沧浪之水》所具有的一种奇特的魅力——它不给读者提供一个高高在上审视他人灵魂的机会,而是不断迫使读者不自主地进行自我反思:当面对意义的真空时,我们自己应该怎样?

    作为一部追问人生意义的小说,答案并不重要,而提出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使我们每个人都对问题进行真诚而深切的思考,才是作品的成功之处。《沧浪之水》正是如此。
发表于 2005-5-31 23: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沧浪之水   北京青年报

下面是引用石马于2005-05-31 22:00发表的Re:沧浪之水   北京青年报: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一直是人文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无数作家在作品中反复描写、探究的母题。《沧浪之水》正是一部上下求索、持续追问人生意义的长篇小说,虽然它大体仍属于“官场文学”的范畴,着力描写权力与金钱支配下的扭曲人性,但其立意之深、思虑之广、责问之切使得它比同类题材的小说更加沉郁厚重。

    与同类题材小说相似,《沧浪之水》仍然选择了一个初涉官场的人物视角,通过主人公池大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为给读者刻画出一幅宦海众生的浮世绘。与某些官场小说不同,《沧浪之水》中没有一个人物具有鲜明的正面性或反面性,他们都在生活的泥淖中精心计算、苦苦挣扎。作者没有虚假地塑造任何一种代表正义、象征光明的力量,没有浪漫地描写任何一种英雄主义的彻底反抗,同时也拒绝提供任何廉价的希望。所以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只能在毫不粉饰的现实中感到心灵体验和人生意义双重层面的深深震撼。

    具体说来,小说笔端所及,不脱一个小小卫生厅,而且尽是蝇头小事,但却具有骇人的生活真实。主人公池大为的精神丰富性与物质生活水平恰成反比,他事业的成功以付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代价,现实不断逼迫他无条件地放弃一切精神的抵抗。因为人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鼻子尖下这么点事儿”,狭仄的空间对于人物而言不仅仅是生存意义上的,更是人物精神萎缩的逼真写照。尤为发人深省的是,作者对池大为的蜕变并非持简单的批判态度,而予以更多的理解和反思。他以近乎残酷的现实主义态度告诉我们:
.......

楼主这是你自己写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05-6-5 16: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写的,上面有它的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05-6-5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评价比较到位,所以载上来了。不过补充一点,作者后面的篇幅个人觉得有点牵强。
发表于 2005-6-5 17: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竟然都看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5:02 , Processed in 0.06859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