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网6月27日讯 27日,“高烧”了三天的泉城济南迎来了一场解暑的冷雨,同一天,著名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郎咸平亦在济南大泼冷水,这一次,向来以敢言著称的郎咸平瞄准的对象是当前热的发烫的中国经济振兴计划。在郎咸平眼中,无论是“四万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板块振兴方案”等,这些看似热闹的振兴计划,实则各有“硬伤”。
中国产能过剩依然在加大基础建设
在演讲时,郎咸平就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突围战略、产业链阴谋、行业本质揭秘及金融股票投资理财分析发表个人观点。整个演讲除去两小时午饭时间,从上午九点至下午5点半,全省各地近千人赶来听课,期间不少专程赶来一睹郎教授风采的人,还递纸条向郎咸平请教有关企业发展的问题。
郎咸平在演讲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拉动中国GDP发展的主要是基础建设,“这些修桥铺路,用钢筋水泥堆积起来的数字蕴含着大量的产能过剩。而消费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仅占35%左右。”郎咸平说,“目前国内存在严重的二元经济,政府抓基础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个手段,使国内实际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造成国内中小企业投资环境恶化,基础建设和消费冷热两重天。”
郎咸平提到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一次他包了一辆出租车去武汉,走在高速公路上,发现前后几乎没有车,只有他们的一辆车在走,这令郎咸平很纳闷,出租车司机说,高速公路费用太贵,好多车都走国道去了。“这就是明显地产能过剩。”郎咸平认为。
演讲时,郎咸平谈到了中国汽车家电下乡,这是在金融危机中为了振兴经济而出台的政策之一,在郎咸平看来,这只是因为有了前期的一个“四万亿救市计划”,导致产能过剩,而为了维持现有产能、保证就业而实行的一个方案。郎咸平分析,“四万亿”主要用于基础建设,而经济振兴中最重要的中小企业却没有等到更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郎咸平对中国经济振兴计划充满疑虑
针对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相关政策,郎咸平在演讲时称,自己对此充满疑虑,担心里面存有大量的误判。
首先谈及医疗卫生改革,郎咸平直言不讳:“不要抱有太大期望,至今连实施细则都没有出来。我也就不再谈了。”而农业改革方面,郎咸平认为,国际四大粮商掌握了农副产品的定价权,最终受益者不是国内老百姓,甚至国内农副产品企业都不会受益。
关于5.84万亿的银行信贷,郎咸平还举例,他说,在4月23日的时候,银监会调查是否有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然而却导致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股市大跌,无奈银监会不了了之。“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成为金融危机中除去制造业以外的第二批资金,但它不像制造业资金那样稳定,它非常敏感,非常不稳定。”郎咸平提醒道,“目前股市一个版块、一个版块的涨,明显带有被操控的迹象,因此入市不要恋战,要快进快出。”
郎咸平还就目前国内楼市回暖发表个人见解,他说,正是由于中小企业面临很多困境,不敢将资金重投实体经济,导致他们尤其制造业的资金为了寻求避险,进入高档楼市。
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才是真正内需
郎咸平着重分析了目前令国内中小企业颇感希望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然而,“郎教授”的分析令全场压抑,他说,将中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至技术密集型企业“将是一大悲剧”。争夺定价权才是中国制造业突围的主要方向。
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主要是力促中国制造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很多人都看到了高科技利润高,高达40%,制造业利润低,有时为零。“拿玩具和手机卡芯片来讲,利润很高啊,但是中国如果转型成功了,有能力制造手机芯片了,利润是多少?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方案是不是也存在误判啊?”郎咸平认为,就目前中国产业链,中国制造业生产芯片,利润和生产玩具一样,都会是零。
“芭比娃娃大家都知道吧,那也是玩具,为什么人家能够保持高利润,这最根本就是定价权之争。”郎咸平说,“中国的玩具制造业,只担负着制造环节,其余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和零售却往往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正是这生产流通环节中的“6”保证了芭比娃娃40%的毛利润,甚至超过高科技芯片的利润。中国玩具业所掌控的“1”加上芭比玩玩的“6”,“6+1”是整条产业链,而真正有定价权的是“6”,中国这么多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全丧失定价权,这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被掌控定价权的产业链榨干了利润。而中国一旦转型做高科技产业后,如果还是保持在纯制造,利润依然会被国际分工榨干。
另外,郎咸平还提醒道,中国要是发展劳动技术密集型企业,比方说将玩具厂改建成芯片厂,那么,用100个玩具厂换1个芯片厂,100个玩具厂解决100万人就业,而一个芯片厂只解决2万人就业,剩下的98万人何去何从!
“最大化争取企业利润才是真正的内需。基础建设已经产能过剩了,在搞就是一锤子买卖,要想真正让中国制造业突围,就是产业整合,争夺产品定价权。”
转帖人评论:尽管改革三十年,但是zf依然没有搞清楚自己在市场经济里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位置,钢筋水泥是建设不出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的,懂得利用赤字财政虽然是一种进步,但在现在这个情势之下,也很容易起到反效果。改革开放的第一步经济改革都还任重道远啊,最近政治上的过度反应实在显得文不对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