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8|回复: 2

谁该为俄罗斯“灰色清关”买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0 15: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25日,俄罗斯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宣布,俄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业已成立专门机构用以关闭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中国人称“一只蚂蚁”市场),参与该机构的包括俄所有执法部门的代表。巴斯特雷金指出,“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是‘国中国’,他们那里有自己的警察、自己的海关、自己的法院、自己的检察院。那里有很多人常年不用外出,所有生活设施都有,其中包括妓院。这种丑陋的大市场应当被一劳永逸地取缔。”
据悉,俄检察院侦查委员会正在处理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上发现大批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儿童服装和鞋等走私商品。存放在属于俄“AST”集团的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市场仓库里。这批货物没有随货单据、没有海关清单、没有仓储单据,4个月来一直没有货主前来认领。俄检查机关将对这批货物进行相应处理。
其实早在6月1日,俄总理普京就要求内务部和检察院彻底改变打击走私活动局面,尤其是在打击轻工产品走私活动方面。普京在当天政府主席团会议上说:“走私活动是一个单独的话题。打击走私活动的工作似乎在进行,但是收效甚微。走私的结果就是坐牢,可又有谁坐牢了?普京举例说,在莫斯科市内一家市场查获了将近20亿美元的走私货。
6天后,俄罗斯总检察长尤里·柴卡在接受俄罗斯电视频道的《一周新闻》节目采访时透露,普京总理所说那20亿美元的货就是切尔基佐沃市场没收的走私货。据知情者证实,这批货就是俄罗斯最高检察院调查委员会于2008年9月11日在ACT市场查封的那批货,其中包括在俄华商货物。
多年来,俄罗斯一直想对“灰色清关”说不,但每次都是把拳头高高地举起,然后又轻轻地放下。事实上,俄罗斯政府也非常清楚“灰色清关\"的弊病所在,但一时又下不了彻底取缔的决心。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牵扯的因素也非常多:直接或间接参与非正规贸易的俄罗斯人很多,突然关闭这一渠道会导致很多人失业;由于通过“灰色清关\"途径进口的商品价格相对较低,关闭这一途径的直接结果将导致俄罗斯日常用品价格上涨,由此将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同时“灰色清关\"在长期存在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链,这个受益群体在俄罗斯很有势力。关闭“灰色清关\",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因此会利用手中的一切资源竭力拖延非正规贸易的消亡。
“狼来了”喊了多年,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并且麻木了。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要被关闭的官方命令和坊间传闻已传了好几年,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不过,这次似乎有迹象表明,俄罗斯这回可能要来真格的了。
长期以来,俄罗斯警察查抄没收中国商人的货物在莫斯科早已不是新鲜事,从“扩东\"楼到“兵营\"楼再到“艾米拉”,俄警方隔三差五地习惯性查抄在俄华商货物,而每次查抄都不会空手而归。但被中国人称为“一只蚂蚁”市场的ACT市场在俄警方此前多次针对华商的‘灰色清关’事件中却一直都毫发无损。
“一只蚂蚁”在俄罗斯华人圈里的知名度老高了。凡是在莫斯科呆过一阵子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也都去过这个地方,比如理发、买中国人喜欢吃的青菜和豆腐等等。这个叫“一只蚂蚁”市场的其实与蚂蚁并没有什么关系。这个地方的俄语名是“Измайлово”,中国人嫌俄语念起来绕口,就干脆把这个名称汉化了,顺着发音,直接叫成“一只蚂蚁”。这个市场的大老板是一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出生的犹太人,此人叫伊兹马伊洛夫。据说他在俄罗斯高层人脉很多,与许多有权有势的人都称兄道弟,所以这个“一只蚂蚁”市场似乎成了在俄华商的“避风港”。
但2008年9月11日,俄总检察院却突然对此市场采取了强制行动,这是近年来在俄华商损失最大的一次事件。据悉,此次被扣集装箱共有6000个,重量约10万吨,价值约20亿美元,涉及国内2000多家企业——这无疑是在俄华商的“9·11”。
俄方大规模查抄中国商人货物的理由是,这些货物“没有报关单和税单\",“货物来路不明\",因此俄方称这些货是“走私商品\"。但知情者指出,俄警方指责华商货物为“走私货\"有欠公允,被查封和拉走的华商许多货物都是通过“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的“灰色清关\"途径进入俄境内,由俄海关委员会指定的“清关公司\"负责办理进关手续,货主向这些公司一次性交纳整架飞机和整个车皮的税款,因此这似乎不能完全与“走私品\"相提并论。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地市场商品供应极为紧张,为此,俄政府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商品。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所谓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提供运输和清关捆绑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务。这种服务也经常称为“包机包税\"、“包车包税\"或“包柜包税\"。这种方式对到俄罗斯做生意的商人的有利之处是进口手续便利。货主只要向“清关公司\"缴纳一笔费用,自己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目前,俄罗斯在同土耳其、韩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的贸易实践中也都广泛使用“灰色清关\"。
曾几何时,“灰色清关\"已差不多成为俄罗斯进口的惟一路径,并已经被各国商人看成是抢占俄市场的一种无奈手段之一。因为,在俄罗斯,企业不通过“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等是拿不到俄方的报关单的,即没有相关的凭证。同时通过“灰色清关\"能使关税稍微降低一些。业内人士称,如果中国商人完全拒绝“灰色清关\",全额纳税,那等于是将市场拱手让给了土耳其、韩国等竞争对手。似乎残酷的现实在逼着你通过俄罗斯清关公司走“灰色清关”之路。
实际上,“灰色通关”已成为俄罗斯一些商人避税、官员腐败的温床。近年来,俄高层曾多次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在俄国内的“灰色清关”这张看不见的大网中,华商是利润率最小、风险性最大、稳定性最差的一环,而那些海关中的蛀虫和所谓的“清关公司”则是坐在办公室里数钱的一帮“老大爷”。所以,俄高层每次清剿“灰色清关”之时,损失最大的就都是华商。
普京6月1日在政府会议上说,“为什么前两年我当总统时几乎把海关的领导层都换了,现在走私的各种渠道依然畅通、依然照常运行?”为什么?呵呵,那是因为一群饱鸭子被撵跑了,又来了一群新的饿鸭子,他们的胃口更大、更好。
“灰色清关\"的贸易方式在历史上对促进中俄两国民间贸易的曾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一贸易形式也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清关公司\"出于某种利益考虑,在货物通关后不给货主出具正式的海关报关单和税单,再加上俄政府部门之间互不通气,为俄警方随意查扣华商货物制造了借口。中国商人货物被查扣事件引发的“灰色清关\"问题,是两国民间贸易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瓶颈\"。为此,中俄两国政府在2004年就已经成立了“中俄政府规范贸易秩序工作分委会”,开展规范中俄两国贸易秩序工作。目前,但随着俄罗斯政府也加大了打击腐败特别是惩治海关系统的工作力度的加大,规范中俄民间贸易秩序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
6月26日,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高锡云在接受俄记者采访时表示,俄查封切尔基佐沃市场一事给中国商人带来了巨大损失,但是俄中经贸合作将走向正规是必然趋势。据悉,作为中国政府驻俄商务机构,经商参处一直高度关注华商在俄经营情况,并就华商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时提出规避意见和风险警告。这样的建议和警告2008年经商参处就向华商发布了几次,希望华商尽快转变经营方式,尽快放弃“灰色”清关而转向正规清关。
是时候了,在俄华商可能真的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在俄华商应尽快改变经营模式,放弃“灰色”清关做法,走“白色”清关道路,按照中俄两国法律要求规范贸易秩序。因为,只有合法经营,华商才能不整天“提心吊胆”地做生意,才能理直气壮地面对俄方的执法行为,才能不成为俄国内各派势力争斗的牺牲品,才能摆脱那种“总是俄罗斯非法商人拿大头、我们拿小头的怪圈”。

转帖评论:俄罗斯经济在危机时总有这么个套路,瞄准一些本来就在民间不受欢迎,但是有钱的族群下手杀富,其中犹太人和华人又是排行榜上前几名,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谁也没少用这招来救急。其实欧洲排犹除了宗教文化原因,经济原因是很大的,因为在现代以前,欧洲国家中央政府都缺乏很好的财政掌控能力,往往负债累累,而其实欧洲在税收传统上又不太好,民间视纳税为剥削,逃税为荣,加上王室主政时期常常有败家打仗或者其他行为,所以久而久之,财政危机也十分频繁,而那些文化上本来就不受待见的族群也就常常因为他们其实是迫不得已的一些违法行为成为杀富对象,这几乎是传统欧洲的一个老戏码,希特勒们搞反犹其实也是因为需要剥削犹太人的巨大财富来支持战争。进入二十世纪下半以后这个节目慢慢少了(有还是有的,保守势力当道时,这是一根很好用的救命稻草),俄罗斯近年来频频上演,只能说它的经济政治改革路还很长。
发表于 2009-6-30 20: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帖子都很有深度和内涵的,足见你的博学和慎思,赞一个。
建议在校的弟妹们都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17: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理睬~~~~~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30 11:36 , Processed in 0.3073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