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题内容是:(正)学生会干部产生靠学生选举优于靠逐级提拔vs(反)学生会干部产生靠逐级提拔优于靠学生选举
受人所托,阐明一下自己对于第二轮比赛的辩论题目的一些个人分析和观点。希望能帮助一些愿意了解的人们更深入的了解辩题的内容,以便更好的观赏比赛。
首先,我们应感看到的是这个辩题本身是一个比较性的辩题,也就是没有绝对的对于错。更强调的是二者谁的优势更大。这决定了辩题的基本比较要求。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辩题当中的公共定义,主体是学生会干部的产生,限定了人群,那么其实这里就存在了一个歧义。这个定义是指的学院学生会的干部还是把定义扩大到了学校的其他组织。组织的不同性质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工作要求,因此不能完全同日而语。
那么,下面让我们把整体的观点放在正方的视角来分析这个辩题。
正方强调的是选举优于逐级提拔。
从理论依据的角度来看,他们强调的观点应该是强调民主性的优秀。众所周知,选拔的角度来看,确实是能得到最大的支持者能担任相应的职务。这样的选拔观点,能充分体现其目标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整体能力得到了相应的认可极大程度的支持。这是他们所具有的优势。从这个角度入手,这样的观念最容易获得观众和大众的支持,因为这样的观点最能与观众的心态产生共鸣。因此,对于正方的观点,可以考虑适当的抓住一些现场气氛和情绪的因素,这样的话,从语言组织和现场表现上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加分。
另一方面,从学生会为同学的生活学习服务这方面入手的话,类比“人民公仆”这样一个概念,介入的定义会是这是我们广大学生所具有的一项权利,而不是组织的一项制度。是应该受到维护和保障的。这样,就把这个观点不仅仅是放在组织负责人的角度来分析,也是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来看待问题了。
再强调一下事实论据。除了一般性强调选举制度优势的论据之外,应该发现,对于学院这样的学生组织都是采取的选举制度。从“学校这个大环境”入手来看待问题的话,应该可以强调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比较官方,所以,我也不用做太大分析。
下面,我们转换一下角度,从反方的角度来看一下问题(这个角度我喜欢,有难度)
反方强调的则是逐级提拔制度优于选举制度。
最首先的,我们可以看到的使我们的劣势。因为选举制度在广大的学生组织里面是普遍使用的。这也给了观众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扭转呢??呵呵,我们可以这样灌输一个观念,现行制度里面,最明显使用逐级提拔制度的应该是社团组织了~~~学校里盛传这样的观念“学生会是官府,社团是江湖”。那么江湖则不可避免的具有了社会性质。也就是说具有了社会竞争机制当中的种种因素。没听说哪个公司是靠选举制度产生高层领导的(除了国企)。
因此,作为大学生,马上要步入社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学校里就渐渐适应这样一种形势呢??这样让我们更早的产生了成熟的心智,不会在到了社会之后再大声疾呼社会的不公平和民主的狭隘~~~
而且一定要把握:谁说现行的制度就是最好的?我们承认选举制度有他的民主优势,但是,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融合因素考虑,我们认为这种提拔制度的优势更大。
另一方面,我们还有这样的论据——谁说提拔制度就是不公平的?就是不民主的?
对于正确的对于“逐级提拔”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义,这个比较重要。
我从三个角度来阐述我的观点:
第一点,提拔制度包含了一个对于外界意见的吸纳过程。作为上级领导自然不可能是闭塞之辈(这点对方不同意的话,现场的那些领导也不会同意吧)。他们对于组织下属的舆论了解绝对不少,就像你小时候总是想着怎么把自己考试不及格的事情瞒过父母而难以实现一样。因此,这提拔过程是存在一定的民主因素的
第二点,强调“逐级”这个概念特别重要,因为这就存在一个非越级治权的问题。那么对于提拔的人选一定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的。作为上级,对于对方的了解,毫无疑问的会远远高于大众。包括其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工作效率等等方面。那么,这样的话,就很好的避免了一个民众舆论偏差导致的错误选择。
第三点,我想强调的是,对于人员的提拔,并不是一定是受大家欢迎的才是最好的选择(似乎和第二点有重合)。对于专项性人才,比如说艺术类特长(大家都知道艺术家都有怪脾气)的提升,也许我们反而不能听大家的。保证才能人员不流失。
事实论据上面来看,除了常规性的,我认为。湖南大学在我们入学之初就告诉我们要营造“创业型大学”。同时我们学校的校园性质等等条件致使我们与社会有了更大范围的接触,那么是否我们就需要一个更好能未来社会接轨的制度来帮助我们过度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程??
一点点粗浅的观点。而且没有对于“不民主的民主选举”以及“官僚性的提拔制度”的相应分析。如果有人有什么观点和意愿交流的。我们在之后的回帖中交流吧~~~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