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大使先生:
您好!
费尽周折,终于能到现场聆听您的讲演,感到十分荣幸。而您的讲演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流利的中文自然不必多讲,讲演前您因为天气太冷,没有着正装而是穿着大衣做演讲,您对大家的致歉让我感受到了大使先生对我们的尊重。您的讲演从历史开始,也从历史结束,我想是想让我们以史为鉴,共同向前;不只是东方的,而是有欧洲的,也有泛太平洋的,您也提到了要让我们把眼光不能仅仅局限在亚洲,而是要放眼全球;您提到了民主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及毛泽东文选,指出理念与意识形态才能对人民进行思想统一;您也提到了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变化中的世界,变化中的中日关系。
诚然,您的讲演非常诚恳。但是,有些观点在下不能苟同。您很坦率的讲,阻碍中日两国交流的最大障碍是国民感情,也讲日本在一战后选择了一条错误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您讲一份调查显示超过70%的日本民众以及超过60%的中国民众对彼此有非常不好的印象。我想这个数字仍然是有水分的。您认为这个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的民族价值观的差异导致的:中华民族更重视道歉,而大和民族更重视感恩;很多中国人因为日本人曲解自己的历史,对我们的感情造成了伤害;而日本人则对我们没有感谢你们的对华援助而感到不解。但是我想指出两点:
第一,深痛的民族伤痕不是用援助可以代替和弥补的,我们是一个讲道理的民族,也是一个很有血性的民族。中国有句古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钱在真理面前,我想不能算什么的。您的讲演里面也讲过,我们要把事情都弄清楚,即使很细小的事情。概括为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暂且不提这事,既然您说日本民族是一个很重视感恩的民族,那么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师从中国,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那么这笔援助可不可以算作是对以前老师辛苦劳动的学费呢?对此为什么贵国人民就不能清除的认识而倍加感激呢?
第二,周恩来总理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价值观有差异那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如果教育上出了问题,即使后来再怎么增进两国人民交流,即使增进青年的交流,也是无济于事。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为师者如果不能实事求是的做学问,那学生得到的自然不是最真实的历史和真理。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很赞同您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看法。无论还是在东亚,还是泛太平洋地区,还是整个世界,中日关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您也提到了我们的青年之间的交流再逐渐加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会场上没有给您提问的机会,所以,想再次请教您:
1.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消逝的十年。如今日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自然不用多说。我想了解一下日本政府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
2.您曾经在武汉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都做过演讲;而且在北京工作了这么久,相信您对中国当代青年学生也是比较了解。那么在您看来,中国青年与日本青年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中国的高等教育和日本高等教育相比,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3.对于日本动漫产业在中国如火如荼,有人提出这是文化入侵,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最后非常感谢您能够百忙之中看完我的这封冒昧的信件。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 敬礼
2009年1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