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0|回复: 4

[图书漂流] 《漏船载酒忆当年》——风流名士杨宪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4 23: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一直认为这是个没有大师的时代,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些健在的大师们都已经隐退到城市的深处了。从上个世纪走来,他们的辉煌都留在了烟尘弥漫的过去,现在只剩一院幽静的阳光,供人凭吊。独坐院中,一个人慢慢回想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
如今的他们不再是社会的主流,他们的作品都成为了经典巨著,被存放在了历史以及图书馆的深处。最后一次沉重的回音也只有在他们过世的时候才会震响了。当季羡林过世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还在世,住在北大校园的深处安享晚年。巴金去世的时候也让我足足震惊好会儿,没想到他是个几乎与世纪同岁的老人,他给我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联大那会儿,西南联大成立时,文法学院设在蒙自,也就是我的现在红河州的州府。在个旧上学的时候,偶然一次在书店里读到过他写的三篇关于个旧的回忆文章,才知道他原来与个旧还有一番渊源。还有曾为许多名人做过口述历史传记的唐德刚也不久前去世。而今天,杨宪益也去世了,而我,很惭愧半个月前才认识他。
那个周末参加了一次读书聚会,我给大家朗读了荷马史诗《奥德修纪》的第一页。当时有人问我是谁翻译的版本,我看了一下封面,上面有三个非常细小的字:杨宪益。“哦,不错,是大家呢。”从那时起,我才开始认真关注起这个人。今日得知他去世的消息,突然觉得无比的悲伤。于是上网百度了一下杨先生的生平。原来不但是翻译家还是诗人,难怪荷马史诗翻译得那样好,虽然是译文改为散文样式,但是读来仍有诗的韵味。
2009年11月23日,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是个天才型的翻译家,加上与英国妻子戴乃迭的合作,两人几乎将中国的所有重要经典著作都翻译了。出于好玩,他在牛津一口气把《离骚》按照英国18世纪的英雄双行体的格式翻译了出来。这一年,他24岁,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翻译,他在翻译中显示出来的磅礴才华和独立性,让英国人大吃一惊。现在,这首译诗还作为经典,屹立在欧洲各大学的图书馆书架上。后来他和妻子还一起合译了三卷本的《红楼梦》,是第一个将大量将中国著作介绍到西方去的学者。关于他的妻子,戴乃迭,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她是牛津第一个攻读中文的学生,出生在北京,后来回英国,和杨是牛津同学。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爱好,喜欢上才华横溢的杨,并且不顾家庭反对21岁只身来到中国,一呆就是60多年直到去世。两人共患难的人生经历也非常的让人感动。
想起刚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在四楼的书架上突然看到英文版的四大名著,特别是有红楼梦的英译版让我觉得很惊讶,《红楼梦》一直是我最喜欢、读得最多的一部小说,几乎是身边必备的一本书,家里有两个版本,在外读书也总要再带一本。一想到书中那么多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心里便暗暗佩服翻译的人。当时也没敢去翻那个英译的本子,觉得肯定是自己从头到尾没有一页能看懂的。杨先生的译本叫做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另外还有一个译本是David Hawkes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我的外语非常糟糕,翻译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非常头痛的功课,我拿手的翻译只有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却自不量力的想要攻读外国文学,说来真的很好笑。没有语言的天赋是不问题,毕竟还是可以努力学习的。
《漏船载酒忆当年》是杨先生的自传,在国内外都有发行。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最后的士大夫、洋博士兼革命者”,或许对于从他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确实都带有这样的一些特点。历史将他们都划归为上世纪的人,他们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和意义完全被掩盖了。
为什么这些人总是在去世的时候才能再次触动人们的神经?他们是否只应该被束之高阁,或者已经被遗忘了?我们已经在心理意义上将他们都定义做了上世纪某个年代的人。在这个大多数人基本上不读书,或者说只读当下的畅销书的时代,这些大师门早就淡出了他们的视线,成为了远方供人膜拜的某个偶像。在书店,或者图书馆,最崭新、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的书永远都是新鲜出炉的快餐,而那些经典总是面目素黄,尘灰满面,被挤在窄小的角落里。
以前特别喜欢去学校的图书馆整理图书就是因为整理图书的时候总是能不经意的发现很多好书,所以每次整理完之后都会借一两本。现在我每次借书都是为了写作业,虽然也是借一些很好的著作,但是已经很没有自由了,不是抱着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欣赏的态度,而是为了一种功利的目标去搜罗前人的思想痕迹,然后,模仿也好抄袭也好,沾沾自喜的将自认为完美的“作品”交了上去。
前段时间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来校演讲,提到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读书的那种单纯和疯狂,现在没有了,以后也不会再有了。经典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继承和吸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而现在的文化生态、阅读生态的状况有待改变,也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筱筱/一叶知秋


附:

自著作品

  零墨新笺(随笔集)1947,中华书局


  

《离骚》英文版零墨新笺(随笔集)1950自印


  赤眉军(中篇小说)1957,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余偶拾(随笔集)1983,三联书店


  


  

翻译作品

  老残游记(长篇小说)1947,南京独立出版社


  英国近代诗抄 1948,中华书局


  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屈原(话剧)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雪峰寓言 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


  唐代传奇 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王贵与李香香(诗歌)与戴乃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长生殿(戏剧)与戴乃迭合译,,1955,外文出版社


  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1956,人文出版社


  宋明平话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6,外文出版社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1957,人文出版社


  牧歌(诗歌)古罗马维吉尔著,1957,人文出版社


  汉魏六朝小说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关汉卿杂剧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 古希腊阿里斯多芬著,1959,人文出版社


  地心游记(长篇小说)法国凡尔纳著,与闻时清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文学史)与戴乃迭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


  故事新编(短篇小说集)与戴乃迭合译,1961,外文出版社


  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76,外文出版社


  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1978—1980,外文出版社


  史记选 与戴乃迭合译,1979,外文出版社


  奥德修纪(史诗)古希腊荷马著,1979,译文出版社


  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彷徨(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三部古典小说节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1,《中国文学》杂志社


  聊斋故事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1,《中国文学》杂志社


  卖花女(戏剧)英国肖伯纳著,1982,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古罗马喜剧三种 古罗马普劳图斯等著,1985,中国戏剧出版社


  汉魏六朝诗文选 与戴乃迭合译,,1986,《中国文学》杂志社
发表于 2009-11-25 09: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被遗忘,也不是束之高阁,我想,也许是我们关注的事物不同了,似乎人们认为小说远远比生涩的诗词更精彩。忙忙碌碌,忙忙碌碌,心灵,还会愿意去接受平和的净化吗?
发表于 2009-11-25 15: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大师逐渐远走啊~
在现在网络小说快餐文学充斥的今天,能细细去品味一部文学作品真不容易,何况是用心翻译呢?
发表于 2009-11-25 20: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不需要诗人和活着的大师的时代,我们也只能对着那一个个加了方框的名字怅惘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23: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喜欢那些诗词,喜欢读,喜欢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21:48 , Processed in 0.07323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