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争激烈名人难采访 “采访要付费”体坛最盛行
演员孙道临要求“有偿采访”事惊四座,记者采访后发现——
采访要付费 体坛最盛行
专家认为,“有偿采访”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支票簿新闻”源自日本
付费采访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媒体。日本记者由于在欧洲采访足球联赛屡屡受阻,于是打出“付费采访”的旗号。这种做法在采访当红体育、娱乐明星时迅速铺开,在欧美被形象地称为“支票簿新闻”。
国内新闻界虽然在经营手段、报道方式上与国外尚有差距,但在有偿报道方面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随着国内新闻竞争的激烈程度的加剧,媒体采用有偿采访手段的现象可谓愈演愈烈。
国内首创有偿采访的电视媒体是中国最有实力的中央电视台。2000年底至2001年初发掘北京老山汉墓时,中央电视台以300万元的价格从北京文物部门“购得”了独家新闻报道权。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足球出现付费采访,是由湖南财大气粗的《体坛周报》首创,该报竞争对手《足球》随后跟进。
以上首创有偿采访媒体的共同特点:就是有钱。
竞争激烈名人难采访
为什么要进行有偿采访?据业内人士分析:
原因一,媒体竞争激烈。体育界媒体的竞争,造成《体坛周报》实施有偿采访。由于地方电视台的竞争,造成央视买断了部分考古报道。
原因二,被采访对象掌握有价值的新闻。例如《体坛周报》的瞿优远曾说:“能不花钱的事,谁愿意花钱呢?但有些队员极难采访,不砸钱进去怎么能让他开口?” 直到今天,《体坛周报》仍与个别在海外踢球的国脚保持着付费采访的关系;而国内另一家专业体育传媒《足球》也会不定期地通过付费,采访某些极难搞定的国脚。
掌握与克林顿性丑闻珍贵资源的莱温斯基一直在操办有偿采访。2004年8月,莱温斯基在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时获得了很高的收入,其中包括英国电视四台的40万英镑。
买断和购买采访权
有偿采访主要有两种类型:
买断采访权:例如2000年底至2001年初发掘北京老山汉墓时,中央电视台以300万元的价格从北京文物部门“买断”了独家新闻报道权;2002年韩日世界杯,《体坛周报》和《足球》以“封口费”的方式买断了部分中国队国脚的采访权。
特点:花高价买下采访权,不允许同类媒体再采访,具有排他性。
购买采访权:例如2002年,F4到广州拍广告,公开标价“采访半小时付费5万元人民币”;2003年7月“皇马昆明行”组委会宣布所有媒体需要付费采访。
特点:采访权由个人或某组织控制,可以出售给任何想出钱的媒体,并不具有排他性。
体育界:媒体掏钱没商量
一位资深体育记者分析说:2002年韩日世界杯,《体坛周报》和《足球》以“封口费”的方式买断了部分中国队国脚的采访权,在国内媒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曾引发国内媒体群起而攻,接着各媒体展开体育明星日记与专访的争夺。随着中国在奥运赛场上金牌的剧增,以及中国足球队首次进入世界杯、姚明在NBA的优良表现等体育界的喜讯,国内也同时掀起一个个运动热潮,有偿采访随之跟风愈演愈烈。甚至有媒体报道,中国足球队两任主教练米卢与阿里汉也涉及有偿采访,但阿里汉在离开中国前否认了自己涉及有偿采访的传言。
娱乐圈:为了露脸不收钱
娱乐圈与体育圈则有很大不同。一位资深娱乐记者说,在娱乐圈内,一些不知名的演员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巴不得媒体能给他们宣传,媒体根本无须掏钱。另外,一些知名演员为了保持住自己在媒体上“露脸”的次数,接受采访时也不用出钱。但是有个别的著名娱乐人物,当他(她)觉得自己“腕”实在太大,根本不再需要媒体宣传的时候,就开始要求媒体“有偿采访”了。
专家观点
国外付费采访有限度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副教授林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国外,商业运作下的新闻采访很正常。因为国外媒体大多数都是由私人老板投资的,要考虑经济效益。从明星效应角度来看,付费采访符合西方人的观念。”
此外,国外媒体的付费采访也是有限度的:一般采访公众人物的个人行为才付费,例如对莱温斯基的个人情感事件追踪报道,这种收费也不是放在桌面上谈的,而是由经纪人私下操作的,因为对此法律上没有依据可行,是双方自愿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另外,国外经常有律师等上电视节目,一个小时500美元不等,但媒体通过商业运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