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7|回复: 21

大学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 14: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遗传,只能通过传递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传递和保留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爱因斯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学校的:“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 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用于今天。
  由于经济现代化的作用,作为传统的教育的传递者——家庭,已经削弱。因此,比起以前,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大学教育通过确立教育内容,对人类文化进行选择;对人类文化进行整理。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念,更新人们的价值取向,改变思维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生。
  从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看,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一个基本职能,现在大学的科研成果的多少也就是标志着大学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如果把大学为社会培养的创造性人才称为高素质的劳动者,那么,大学的科研成果则是对社会生产力的又一直接贡献,二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生产力与生命力的标志。“斯坦福精神” 之所以被世人称道,关键在于她拥有众多的诺贝尔奖及全美科学奖的获得者,拥有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硅谷效应。
  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另一方面,大学也创造社会理想,并把这些理想传递给社会成员,通过人们的实践,使理想变成现实的文化实体。社会理想是社会需要的具体反映,这种需要是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并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基础的。由于在文化积累方面的特殊优势,知识分子,特别是集中在大学校园里的知识分子比其他社会成员更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有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就能够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与社会其他结构相比,大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知识聚集的场所。大学是继承传统科技文化遗产,不断创造新科技文化的场所,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容量。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的交汇处。大学生产生新思想,包容新观念,在这里不同的学术观念可以并存,不同的思想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影响,具有良好的争鸣传统。追求理想的永恒特性。
  从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开始,就有了自治的传统,并以传播知识和研究学问为最高理想,相对超越于社会现实。大学的批判精神首先表现为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否定非科学的内容,破除迷信与保守主义,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可以这样说,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发展史就是科学史重要过程的展开史,是一个肯定与否定相结合的扬弃过程。
  大学批判精神的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进入技术时代后,技术性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和敏感,结果,人性变成了技术的牺牲品。同时,人性又屈服于技术,把技术崇拜为神。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两个极端而言,出现了两种畸形人,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一种是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现实社会改变这种“技术毒害”是无力的,而大学教育者,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却将其作为应有的内容。
  早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著名的大学就注意克服这种片面性,探索科技与人文的汇通之路。哈佛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通识课程”,广泛涉及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学生要学占总课时22%左右的人文课程。我国现行被一再呼吁的人性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无不是针对技术对人的异化进行批判的结果。
  批判精神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大学知识群体对政府决策的参谋和建议。科学决策是政府决策的关键,但是由于决策者自身素质的限制,做到科学决策并不容易,所以要倾听专家意见,请专家参与决策成为决策机制中的一环,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就是因为他们职业所特有的对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客观的批判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关怀精神
  社会关怀精神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需要是第一推动力。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已经被越来越深入地卷进社会机器的运转之中。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成为高校的第三职能,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研究直接转化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社会关怀精神还表现在大学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参与和建设。除了在生产力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外,大学通过直接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批判、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分子在提炼和批判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把各种精神产品投资到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直接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的现实价值的示范角色  

    大学还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社区文明提供示范作用。担当示范角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超前性,走在时代的前列;一是完美性,具有理想价值。大学的创造力为其走在时代前列提供了无限的动力源泉,而大学特有的思想兼容、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又保证了各种思想观念的撞击,有利于形成较为和谐的精神环境。如果说示范作用是综合的、显性的,那么价值引导则是深层的,久远的。

  社会的现实价值存在总是多元的,而且具有短期性、易变性等特征,但大学的价值观念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具有摆脱短期功利狭隘性的特质,因此它可以借助于批判精神,制衡社会负价值的发展,担当起引领主流价值的形成和推广的作用。布鲁贝克认为,60年代以来的美国大学“不仅是美国的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生活的中心,它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它是新思想的源泉、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必须有强大的力量支撑。那么,我们应该培育什么样的大学精神﹖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精神 育人第一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全面人才教育为大学使命。育人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培养有抱负、有政治远见、有广博知识、有责任心的人。要教育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继承前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情,学习前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为民的品德。关心天下大事,使自己服从于社会,服从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和信念是精神世界深层次问题,它取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和科学的自然观、历史观、社会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三是培养爱心。要教育学生爱父母、爱生活、爱事业、爱祖国。第四是培养高尚的人格。坚持真理,胸怀坦荡,高风亮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第五是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但教育学生如何认知,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引导学生敢于奋斗,善于成才。总之,育人的目的就是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科学 善于创新  

科学技术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科技改变了人的观念,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社会发展进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是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证实干和独立的精神。科学素养是指参加国家文化事务,经济生产和个人决策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的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具体地说,能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科学、数学和技术的作用和局限性;具有用科学方法思维的能力;能够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处理和解决社会及个人问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锻炼,鼓励冒尖,允许失败。通过科学研究的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

  善于创新是大学精神的灵魂。要想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塑造自我,具有个性,没有创新是不行的。哈佛大学以师资雄厚,将近40名教授获诺贝尔奖而著称,学生以学术卓越、全面发展、自信能干而闻名。耶鲁则以教授治校、思想开放、人文一流、盛产总统而骄傲。而普林斯顿大学以重质量、重研究、重理论,并培养出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卓誉世界。哥伦比亚太学既是一所大学校,也是一所大企业,竟然也培养出3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年轻的斯坦福大学以强烈的进取精神,提出不因袭任何传统,沿着自己的路标向前,以“学术顶尖”的构想建设大学,成为“硅谷”的强大后盾。总之,凡是有特色的大学,都因善于创新,坚持走自己的路而成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才是用 兼容并包
  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育人之道,在于大师。师强则学子成才,师惰则误人子弟。办好大学的奥秘在于名师如林、唯才是用、兼容并包、宽容尊重。学术上需要有兼容并包的精神,要鼓励学术自由、民主竞争、思想碰撞、中外交流。学生既可读《诗经》,也可读《圣经》。要引导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善辩之,笃行之。”使大学成为科学与艺术的实验室,成为青年学子崇拜的殿堂,成为博大精深的思想库,成为精英人才的聚集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尚民主 从善如流
  大学的民主精神主要体现在民主管理和民主施教上。实施民主管理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鼓励多样化,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与机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模式。要求大学管理者的作风与品质,不是自信专横,而是从善如流;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善于进取;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富于想象;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深入群众;不是妄自尊大,而是对自己能力的局限性颇有自知之明。
  民主施教的关键是视学生为朋友,教学相长。倾听学生的意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MIT的做法值得参考: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老师总是留出自由思考的时间:二是给本科学生提供研究机会,学生或者参加老师的研究课题,或者自己设计题目请老师做顾问;三是安排独立活动计划,由学生自己决定活动目标和实现日标的方法:四是提供科学、技术,利用人文学科并进的“博通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这些都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民主教学的新方法,体现了大学的民主治学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韬光养晦 江河万里
  大学为了一有大师,二有成果,必须以韬光养晦的精神,艰苦奋斗,长期积累,才能江河万里,蓬勃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纵观历史,国际上的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因此,要办成一流大学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过程,要经过社会实践考验。对此,既要有雄心壮志,又必须脚踏实地。”因此,大学要作长期矢志不渝的奋斗,以便造就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建立出名的重点学科,培养品学兼优的学子,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形成大学自己的特色。
  大学精神维系着大学未来的命运;教育的理念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君子务本,其命维新。”只有高扬育人第一、独尊科学、善于创新、唯才是用、兼容并包、崇尚民主、韬光养晦的大学精神,才能不愧对21世纪的辉煌。
  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的大学应归功于她的精神,声震寰宇、名噪一时的大学也是缘于她的精神。今天的大学,要获得长足的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托,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也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本文在诠释大学精神的内涵与特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大学精神对大学存在的作用,并对大学精神的塑造与发扬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大学精神”  

    大学作为一个存在的实体,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寄存于这一实体中的精神却不能仅靠视觉就能观察到,必须深入其中才可体会。“精神”一词抽象却富有魅力,大学的魅力正在于她的精神。如何界定“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本文不可回避而必须首先论及的问题。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等冷冰冰的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散地,而是人、思想、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代表。笔者认为,“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大学精神之于大学正如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的生命一样重要。大学精神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10 11:58 , Processed in 0.07355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