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统一编号)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Industrial Design
学时: 40 学分: 2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史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先修课程:设计概论 艺术史
一、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篇: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1) 设计的萌芽阶段:了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介绍生存设计和人类需求的递进。
(2) 手工艺设计阶段:了解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第二篇: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1)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介绍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求、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的主要设计风格和代表性的产品。
(2) 机械化与设计:了解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制造体系以及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设计中的标准化与合理化。
(3) 设计改革:了解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包括“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第三篇:1915-1935年的设计
(1) 工业、技术与设计: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工业与设计的状况,了解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发展的关系。
(2)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介绍风格派、构成派等先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
(3)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包括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4)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第四篇: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1) 战后重建与设计:介绍欧美、日本以及其他亚洲地区战后工业设计发展的特点和成就、战后工业设计在公司识别计划、人机工程学和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发展。
(2) 走向多元化:介绍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新现代主义与高技风格、波普风格和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绿色设计等设计风格和思潮。
(3)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美国、欧洲和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安排及方法
每篇讲课为10课时,全部为多媒体授课。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为闭卷考试。
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