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4|回复: 4

王晓明:现在的文科学生读书太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7 13: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文科学生读书太少

  问: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文科学生,特别文史哲专业的学生抱怨自己的专业,对于自己的前途充满困惑,您平时是否也会面对学生这样的抱怨和困惑?

  王:我现在主要是给我指导的研究生上课,他们倒没有跟我谈过这样的问题,大概是因为他们知道我的看法吧。不过,你说的文科学生的这一种困惑,我想是普遍存在的。

  急功近利的社会流行风气对学生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是,任何时候校园外面都有流行思想,关键还是看学生怎样对待。这就牵涉到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了。在这方面,我觉得现在的文科学生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读书太少。比方说中文系的学生,一个月读多少本专业--或跟专业有关的--书?越是现代社会,所谓\"信息爆炸\",就越需要发展主动选择信息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许多学生的能力明显是不够的,容易被流行的媒体、流行的资讯传播方式牵着鼻子走。与其他信息媒介相比,书籍所包含的资讯是最多样、也最具深度的。如果你老是去一些时尚化的网站、看一些流行的杂志和电视节目,就是看书吧,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你就不能获得判断复杂现实所需要的足够资讯,当面对需要独立思考的社会和人生问题时,你怎么可能不受流行思想的影响呢?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大学都扩招,可实际上,社会并没有这么多的文科专业职位可以提供给学生,他们毕业以后,势必大部分要改行。于是,许多人考进来之后,很快就发现,自己今后实际上是不会做这个专业的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既然我的将来和这个专业没有关系,我现在就没必要花力气学--一旦这样想,他就不可能建立对专业的兴趣。于是,许多人就在学校混日子,打工、考证、上网聊天......许多最宝贵的青春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

  问:现在学生的想法是比较现实,可能对专业学习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王:专业学习的意义主要并不在掌握专业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严格的专业学习,锻炼和发展你的思考和认识能力,你的精神和人格素质。读书、写论文、参加讨论、听讲座......都是在练你的脑子和眼光。专业只是一扇门,让你由此进入思维能力的训练场,进入精神和人格的锻炼地而已。或许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专业给你的许多知识都无用,但你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精神能力,却是一定有大用的。个人的前途在哪里?不就在这个能力上么?更何况,一个人来到世上,除了个人将来的前途,就没有别的关心的事情了?

  关键是有没有强烈的个人爱好

  问:如果您遇到那些对自身专业缺乏热情的文科学生,你会如何说呢?

  王:我举个例子,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哲学教授在浙江大学演讲,有学生也拿这样的问题来问他:\"我知道哲学重要,我也热爱哲学,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等将来生活解决好了,再回来研究哲学。\"这位教授的回答是:\"这就说明你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爱哲学,你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找一个糊口的工作绝对没有问题,为什么你却觉得这不行,非要放弃哲学呢?\"

  我觉得这是说到了点子上。就拿这位哲学教授来说,他当初插队在农村,读黑格尔,学英文,并不是为了以后凭这个考大学(当时根本无此可能),他就是喜欢,是出于爱好。那时候也有流行风气(当然不是看黑格尔),但他就是不跟着走。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是要生活还是要哲学,而是你是不是真有爱哲学这样的个人爱好。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十年前在华东师大,中文系的一些学生,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讨论到深更半夜,饿了就嚼干的方便面充饥。他们也很穷,却真的是有发自内心的对学术的兴趣,对精神问题的关心。正是这样的兴趣和关心,激发了他们的专业热情。

  问:那您觉得现在学生在内心爱好这方面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王:也许我太主观,我觉得情况不好。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小学教育。每个时代的人都是一样的,一定有各种爱好的萌芽,可是,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几乎全部的生活就是读书,全部的读书就是围着分数和高考转,这样出来的学生,是很难形成自己特别的强烈爱好的。而一个缺乏强烈的个人爱好、不能依靠这样的爱好来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道路的人,势必会在时尚和潮流面前变得很软弱。

  人文学科轻视不得

  问:您谈的主要是学生这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据说有些研究生对于自己的导师也有一些看法。

  王:是的,当然有教师这一面的原因。有些教师是有能力的,但他不用心,他把指导研究生只当作是完成工作量,对教学本身没有热情,不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激发学生的求学热情,这当然会给学生不好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他其实不够格,但是偏偏要带研究生,不仅要带硕士生还要带博士生,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人,这就显然是在误人子弟。如果是素质比较好的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会感到很失望;一些本来就比较迷惘的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结果就更糟了。

  问:那么学科本身有问题吗?

  王:有。社会变动这么剧烈,可人文学术对这个变动的反应却明显迟钝。最近这大半个世纪,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新的社会和精神问题产生了,那么,知识系统也好,学科体制也好,都应该不断自我调整,以此来激发学术研究回应当代重大社会和精神问题的能力。如果对这一点缺乏体认,不注意发展对当代生活的敏感和洞察力,要想激发年轻人对学术的热情,恐怕很难。只有当进入某个专业领域的学生感到这专业与自己的生活、精神密切相关,他才会真正体认这个专业的价值,才会真正有敬业和献身的精神。

  问:人文社会科学要枝繁叶茂,要培养一批批年轻学者,您觉得现在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王:人文学术要真正繁荣、发展,当然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比方说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国家的政策支持等等。对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应该提供更多的不附带直接的利益回报要求的支持,首先还不是钱,而是足够的精神空间。就大学来说,一方面是学科制度的及时调整,另一方面是扩招的节制,例如研究生的录取,不能太滥了。还有,太不合格的教师应该淘汰。所有这些,做起来都不容易,但我觉得都是必须做的。因为,轻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恶性后果,现在已经很明显了。
发表于 2005-5-17 19: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精神空间问题
对整个国家精神空间的失望会使很多有才华的人远去
发表于 2005-5-18 11: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遍的对物质普遍的焦虑症。
发表于 2005-5-18 12: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文科生 读书太少 ,上网太多  :)
发表于 2005-5-18 14: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5 09:31 , Processed in 0.20089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