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0|回复: 0

[唐风宋韵·天心永乐]漳州南山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7 21: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访报道:杨建华、刘季、洪媛媛
普通话播音:杨光
闽南话播音:郑英
图片摄影:杨建华

转自福建热线

  在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有一座是闻名海内外史的佛教大寺院--南山寺。南山寺是佛教喝云派的祖庭,有着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也是漳州八大名胜之一。
  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南山寺原名\"报劬崇福禅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到了明朝才改称南山寺。



  与其它庙宇不同的是,南山寺最早是一座家庙,是当时的朝廷官员--太子太傅陈邕的私宅改成的。陈邕原籍是京兆万年县(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他是唐中宗神龙年间的进士,曾经担任太子李隆基(也就是玄宗皇帝)的老师,李隆基登基后封他为太傅。开元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36年)陈邕因为与宰相李林甫有矛盾被贬来到了福建,最初居住在福州,以后迁到兴化,最后在漳州定居,兴建自己的宅院。由于他盖的宅院太大了、过于富丽堂皇和庄严,在建制上有模仿皇宫之嫌,而他又在朝廷里与一些人不和,所以就有人去告发他,说他盖皇宫,谋权篡位。朝廷知道后就派人来调查。当时如果这个事情被查实,陈邕就有被灭九族的可能。消息传来,陈邕急得六神无主,他的女儿陈金花想出了一个避祸的办法,那就是自己削发为尼,对外宣称是为了女儿出家而专门盖的庙,这样才能救全家的命。陈太傅虽然很不舍得女儿出家,但是又没有其他应对良策,也就只好如此了。于是他马上请来法师,为金花剃度,并把她的闺房改为\"修真净室\",将府第改为\"报劬院\", 陈邕和家人则到其他地方居住。钦差大臣来到后看见所建是寺院而不是皇宫,就回去如实禀报给朝廷,使得陈家躲过一劫。
  这以后,陈太傅的家宅改称为\"报劬院\",寺庙也一直保存下来,中间经过多次改建和重修,但仍不失唐代建筑之风格。
  宋乾德六年(也就是公元968年)漳州刺史陈文重修庙宇,改名称为\"崇福寺院\"。



  来到南山寺大门,抬头看正上方有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有黄道周书写的:\"南山寺\"三个大字。大门两边的院墙上镶刻着赵扑初的墨宝\"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进入三扇并列的大门,正面是天王殿,殿中供奉着一尊笑迎八方来客的弥勒大佛像,两旁分列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的高大形象。弥勒佛背后,供奉一尊护法韦陀,两手紧握一杆\"降魔杵\",直插地面。据说这\"落地杵\"为表示这个寺院可以供应四方游僧膳宿(另一种是合掌当胸,降魔杵平放在两手臂间,表示不供应游僧膳宿)。



  过了天王殿里面是一个大庭院,院子的左右各有一口圆形的池塘,池塘用石护栏围起里面栽种莲花。这两口池塘叫\"日月池\"。\"日月池\"前面的空地上竖着两个高4米、雕刻古浑的\"石经幢\",这是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的文物。



  在院子两旁的回廊里装饰着两排长长的红木雕刻画廊,显示出与其他寺庙的不同之处。红木雕塑全长有120多米,是南山寺现任住持普法法师根据华严经上 的一些图片资料和有关佛家弘法的故事精心策划设计,请能工巧匠花了好几年时间做成的,有数千个人物构成。左边雕刻的是从释加摩尼佛的出生、成长、出家、说法到最后涅盘,贯穿整个佛陀的一生的故事;右边是根据佛教里的一些故事雕刻成的场景。许多专家看过后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尽管雕刻是红木的,经过几百年不会坏,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南山寺特地在回廊的边上种植了两排树木,阻挡阳光的照射。



  院子的正前方是南山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它始建于唐代,至今已经过了多次修缮。大雄宝殿殿堂高大雄伟,气势不凡,里面供奉着三尊金身坐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颊有凹纹,眼脸微合;左边是西方阿弥陀佛,右边是东方药师佛,眼均上挑,下巴较尖,双肩削狭,身披袈裟。两侧护法天神,神情显得庄严肃穆。殿内右角的方形木架上,挂有一口巨大的铜钟,最早大雄宝殿里的大钟是唐朝铸造的,后来锈蚀了,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扩建寺院时重新铸造一口大钟。这口钟的口径3点8尺,高5点6尺,重约1300多斤,钟声很洪亮,几里路外还可以听见,铜钟上面有元代住僧古愚的题铭。这口元代大钟现在是南山寺的重要文物之一,已经被保护起来,目前\"大雄宝殿\"里的大钟是元代大钟的仿制品。关于这口大钟有一个传说,说是当年寺内僧人为了铸造这口钟外出募化,有一个风尘女子捐献一枝金钗,-个乞丐也把仅有的一枚铜钱捐献出来,僧人虽然接受了募缘,却认为做这样一件清净的佛门之事,用他们的捐赠似乎不太合适,于是在铸造钟的时候,就将这两样东西弃置一旁。结果在大钟造好之后,钟上有小小圆窟窿和裂痕,经过几次浇铸,缺陷依然存在。后来寺院僧人想起了那金钗和铜钱,于是他们又把铜钱和金钗放进去重新铸造,这一次成功了,而大钟上也留下了铜钱和金钗痕迹。这只是一个传说,也许当初已经在铸造的模子里刻了铜钱和金钗的形状,这里面实际上喻含着佛家芸芸众生都是平等的精神,告诉人们不要因为贫富、地位的差异而轻视别人。



  在大殿的左边回廊上,有一座\"石佛阁\",也叫\"净业堂\"。 石佛阁里有一块天然的大石笋,宋朝时候的工匠因势利导雕刻成一尊大大的石佛象,石佛象高一丈六尺,面部表情非常的慈祥,雍容高贵,肩部略垂,眼睛凸起而明澈,形态逼真。经有关专家鉴定,这个古代大型造象,其艺术价值,堪与云冈、天龙各寺的石象相媲美。殿里石柱上,有明朝天启时人柯兴邦的题联,写着:\"石骨金身何处来,无始无终自在;慈云法雨从空下,亘天亘地悠然\"。石佛两边的两尊菩萨则是后来人工塑造的。以前,人们在这三尊佛像上贴上金箔,近年来,寺庙认为还是恢复其本来的样子更好,所以去掉了金箔。关于雕刻这尊石佛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当初请一个能工巧匠来雕刻以后,很多人都来看,人们纷纷赞叹雕刻的精美。工匠在旁边听了之后有些飘飘然,得意之下他说了大话:\"如果你们能找出一点毛病来的话,我就不收工钱了\"。当时有个小孩在这里看,他突然说:\"佛像的手指那么粗,而鼻孔却那么小,怎么去用手指挖鼻屎呢\",经小孩一说,人们这才发现这个缺点。结果工匠果然就没有要工钱。



  石佛阁左邻是德星堂,它作为宅院建筑的一部分,原来是为祭祀祖宗而兴建的祠堂。后来,陈邕改宅为寺,德星堂仍然是其祭祖的宗祠。再后来德星堂改为官房,供来客住宿。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一年间,陶铸担任闽南特委书记时,就住在这里。陶铸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重返漳州时,曾赋怀旧诗一首:南山古寺规模在,含笑依然花满枝。鬓白重来千百感,江山妩媚故人稀。



  从\"大雄宝殿\"后面出来,最后一进是\"藏经殿\"。 \"藏经殿\",建在高坡上面的右侧,里面收藏着六大橱三藏经论,还有无价之宝--血书《华严经》残卷,这是明朝天启年间,由寺院里的僧尼历经三年,间歇刺血写成的血书,共八十一卷,笔法秀丽,字显黄金色。可惜的是血书《华严经》在文革中遭受毁灭,现在仅存残页。收藏在\"藏经殿\"。 此外还有光绪帝御赐的《龙藏经》,也是少有的珍贵文物。



  在\"藏经殿\"正中中玻璃神龛内,供奉玉佛一尊,高约二米,重达四千斤,是由整块纯白大理石雕刻而成,一眼看去,净碧如玉,晶莹润滑。佛象袈裟右袒,胸臂裸露,圆润光洁,面容恬静安详,双耳垂肩,恣态优雅而端庄,显得非常的慈祥、亲切、庄严,让人一看到就生恭敬心,想有礼拜的冲动。这尊玉佛是清光绪年间,住持僧妙莲法师在当时交通很困难的情况下从缅甸化募请来的。当时一共有三尊,现在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玉佛寺,还有一个就在南山寺,与其它两尊玉佛相比,南山寺这尊玉佛是其中最大的,所以十分珍贵。



  \"藏经殿\"左边的是陈太傅祠,原先这里是他的住房,现在里面供奉着陈太傅的泥塑象。



  太傅祠后面有一座两层小楼,人称\"小姐楼\",又叫\"姑娘楼\",传说它是陈金花当年的闺房。但跟据对地方文物有深入研究的陈北恺老先生说,那楼上供奉的是自陈邕之父陈忠以上五代祖先神位,叫\"五祖楼\",所谓\"小姐楼\"只是后人以讹传讹的误解罢了。



  金花小姐削发为尼之后,皇上曾经封她为金花郡主,金花郡主墓原来在寺院的后山上,人称\"姑娘墓\",后来姑娘遗骸移葬在藏经殿的后园里,修建了新墓,并且立碑:\"唐诰封金花郡主玄妙之墓\"。



  漳州南山寺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开放的一批寺院,也是全国134座重点寺院之一。 南山寺是佛教喝云派的祖庭,僧众最多的时候有1500多人,有\"闽南佛国\"之称,南方的许多寺庙都是从这里分出去的。喝云派许多法师、居士,还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创建寺院,弘扬传统文化。现在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很多的寺院每年在清明或者其他重大佛事活动的时候,都来这里朝祖。
  千年历史沧桑,南山寺也曾经有过几次兴衰。\"文革\"中南山寺再次受到冲击,僧人流散,寺院被一些单位占用。改革开放以后,漳州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南山寺被占房产和周围被占建为工厂的土地逐渐得到归还,为南山寺的重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漳州市政府还拨出二百万元对寺内一些年久失修的殿堂进行修缮。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侨居海外的喝云派系的法师及关注南山寺建设的海内外人士对寺院基础建设、文化建设和道风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南山寺的修复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在海内外信众的大力捐助下, 1995年9月南山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顺利动工。



  2001年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时节,闽南千年古刹漳州南山寺隆重举行佛像开光大典,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协副会长圣辉大和尚专程出席了开光仪式,来自海外、港台和八闽诸刹长老及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了庆典,场面相当壮观,成为福建佛教界的一大盛事。



  南山寺现任住持普法法师乃喝云祖庭后人,毕业于厦门闽南佛学院,属于青年僧才,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和龙海瑞竹岩住持。他任南山寺住持之后,坚持爱国爱教的原则,着力整顿寺规,恢弘道风,重振喝云荣光,提倡人间佛教。在社会上做了很多慈善事业,比如兴建希望小学、捐助希望工程,救助失学的儿童。资助一些环保和禁毒项目的资金等等。
  如今,红墙绿瓦,宝塔琼楼的南山寺不仅是佛门胜地,还成为漳州及闽南地区的旅游景点及假日旅游热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4-3 16:38 , Processed in 0.9047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