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5|回复: 4

[舞文弄墨]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再忆鲁迅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9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生于北国,习惯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情,然而脑海中却总浮现出江南水乡的美好画卷。我曾无数次幻想过,在柳絮飞舞的烟花三月,寻一个小雨润如酥的傍晚,脚踏乌篷船,“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如果有幸,我或许还会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彷徨时,遇到那位撑着油纸伞、跟丁香一样的姑娘。无论如何,江南——这一诗情画意的胜地,在我年少懵懂的中学时代给了我太多美丽的憧憬和幻想,而这也是我报考大学时执意选择南方的重要原因。只可惜,命运跟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我有幸奔赴南方,却与江南擦肩而过。如此也甚好,那等在季节里如莲花开落的容颜给我留下了江南最完美的画面。之于江南,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然而就在这个初春三月的第一个周末,跟几个朋友相约去绍兴瞻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清晨七点半的动车从杭州出发,晚上八点的动车从绍兴归来,在绍兴的12个小时里,我们走马观花地游览了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百草园、鲁镇以及兰亭等等。在这十二个小时里,我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两种不同的场景。一个场景中,我跟随迅哥在三味书屋读书,在百草园中摘食紫红的桑葚,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跟闰土一起在冬天的场院里捕鸟,又跟小伙伴们一起去赵庄看社戏。而另一个场景则是摩肩接踵的游客,咔嚓不停的闪光灯,三味书屋等房间门口的栅栏,路边商家不停地吆喝声。这两个场景不停地在我脑海中交替,每每伫立在一处古迹前面,我都会美美地回味鲁迅笔下的那些似曾相识的文字,然而还未等我咀嚼英华,便被身旁熙熙攘攘的游客撞了个趔趄,思绪也瞬间从场景一拉回到了场景二,顿时了无生趣。

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前往历史文化悠久的胜地进行瞻仰,或是去文人骚客的故乡进行拜祭。徜徉在古迹中间,耳边回荡着千年流传的诗句,陡然间就有了些味道。一来回想起孩提时背诵的诗文,二来也可以好好领悟一下儿时未能领悟到的精髓。然而,有时候瞻仰的机会是有了,可虔诚的心态却一点全无。如同前年清明节我前往曲阜去拜祭孔子,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集儒家之大成者的风采,而是在大成殿前随意小便的无知小童。而这次,当我来到鲁迅的故乡瞻仰斗士的故地时,我却依然寻不到那种所谓的信仰所在。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前来,可绍兴却没有单独留给我片刻宁静;安眠的鲁迅先生以他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前来叨扰他的游客,而我却无法隔离他人带来的喧嚣与怠慢。

如此,我终究不是大师,而仅仅以我自己卑微的视角来仰望大师。

是以为序。

(二)
遥远的回响


鲁迅先生写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小时候我还一直纳闷,为什么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不是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一个是玩耍的地方,另一个是读书的地方,大抵应该是在三味书屋学习之余,才有空闲去百草园耍上一番,为什么却是要在百草园玩够了才极不情愿地端坐在书屋呢?现在看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顺序是极其有道理的,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院,而三味书屋却在一街之隔的对面。从孩提时百草园的天真烂漫到学生时代三味书屋的严谨,幼时的鲁迅完成了一次庄严的过渡。

据说三味书屋最初的名称是三余书屋,我在三味书屋旁边一个破旧废弃的房间找到了印证。透过精雕细琢的木窗,我隐隐约约发掘正堂上方挂着“三余书屋”字样,或许是因为有了三味书屋的声名在外,三余书屋也逐渐失宠,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何为三余?此名取意于三国时董遇的话。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学生爱惜时间,后来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改名为“三味书屋”。突然想起高中时学校为鼓励大家利用琐屑时间学习,便印制了名为“三余本”的记事薄,页眉和页脚部分还印上了名言诗句,以勉励大家好好学习。然而我却从未好好利用任何一个三余本,大多都被我跟朋友传小纸条给消耗殆尽了。从“三余”到“三味”,窃以为多了几分戏谑的味道,而学习本身也带给了我们各种不同的滋味。倘若再将这名称跟《西游记》里的三味真火相联系,虽然有些牵强,但好歹是跟名著有了牵连,也算是增添了几分神奇的味道吧。

鲁迅的书桌摆在三味书屋的一个角落里,据说他原来是坐在正门口的,可由于怕别人出出入入妨碍他读书,便一个人搬角落里去了。如此学习劲头当然值得夸赞,但想想毛主席当年在闹市读书的场景,不免感觉还是主席的抗干扰能力强悍一些。由于三味书屋的门口有栅栏挡着,我们无法进入屋内细看,更无法印证鲁迅的课桌上是不是真的刻有一个“早”字。想想当年学习课文的时候,有多少同学效仿也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可结果却被老师训斥为不爱惜公共财产,同学们有口难辩,莫非迅哥的课桌是私有财产?

三味书屋的后面有一个很小的园子,据说迅哥跟同学们也偶尔偷偷地跑出去玩耍,或是在桂花树上寻蝉蜕,或者捉苍蝇喂蚂蚁。我小时候也曾经干过这样的蠢事,当然我没有捉苍蝇喂蚂蚁。那是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以上厕所为由,溜出去透透气。厕所的外面有一棵很大的梧桐树,上面有许多不知名的虫子,我经过树下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只类似蚕的虫子掉落在了地上,不知被谁踩了一脚,但没有立刻死去,只见它辗转反侧痛苦地挣扎。现在想来如此恶心的场面,我当初居然饶有兴趣地蹲下身来,拿一根树枝去戳它柔软的身体,每戳一下,它便不停地抽筋似的挣扎。玩虫的乐趣早已让我忘记了我是出来上厕所的,一直到耳边传来老师的斥责声,我这才回过神来。之后,我面壁思过了整整一天,并写下保证书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才得以侥幸脱身。想来就算是大文豪、大作家,小时候也是如此淘气的,那作为普通人的我就算淘气点又有如何呢?

从三味书屋出来,我们径直走向了百草园,当踏入园子的那一瞬间,失望扑面而来。这哪是百草园,这分明是一个小小的菜园,鲁迅却骗我们说他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若不是听到旁边导游的讲解,我断然不会想到那一棵棵枯萎没有叶子的树,就是传说中“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葚“,而墙角那所谓的何首乌和木莲藤更像是毫无生机的爬山虎,书中所说碧绿菜畦的地方稀稀落落地种着制作梅干菜的菜叶,而能够证明这就是百草园的唯一证据便是园子中间矗立的那块石头,规规矩矩得写着”百草园“三个绿色的大字,且被一群游客围绕着争相拍照,除此之外,再无他物能够勾起我的兴趣。倒是园子里那口被游人围的水泄不通的水井,让我觉得有些意思。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没有提到过这口水井,可能提及又可能没有,我早已记不清了。然而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而且不觉得这人首蛇身的赤练蛇当然不应该藏在草丛中,必然应该藏在这口水井中。设想在一个天高云淡的夜晚,只身一人潜入百草园,往水井边一站,向里面望去,之间水面上波光粼粼间一张美女的笑脸若隐若现,随后美女蛇从水井中一跃而起,只听见嗖的一声,井边的人就不见了踪影。我觉得这才是最合乎惊怵片的情节,也是最可以让小孩子畏而远之的谎言。

百草园里有一块面积并不算大的空地,据说当年冬天时节迅哥就是在这里捕鸟的。其实我对这个情节一直有很深的感触,毕竟生于北方,对雪还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至少读过这篇课文后,我也曾在一个白雪皑皑的清晨,跑到院子里捕鸟,只不过连只麻雀都没有捕捉到,倒是把自己家的小猫给扣在了篮子下面,吓得它直叫唤。

虽然我对捕鸟的情节情有独钟,但我对鲁迅先生的描述还是有所怀疑的。记得课文中写,“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且不谈地处南方的绍兴在冬天是不是可以下这么多的雪,我在南方五个冬天的经验告诉我,南方的雪大多都是落地即化的那种,不太可能如北方那样堆积起厚厚的积雪。另一个方面,北方的冬天树上是光秃秃的枝丫,而南方的冬天即便下雪也是树青草绿,我断然不会认为鸟儿会在雪地里找食吃。不过课文记叙的是近百年前的事情,也许那时候全球气温还没有这么暖呢,也不一定。

从百草园走出来的时候,我一时竟有许多感慨。一来是我终于有机会到鲁迅故居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二来是这匆匆的游玩勾起了我太多孩提时的回忆,也让我得以用现在的目光去审视少年时代的我,想起来竟然唏嘘不已。

(三)
逝去的绝唱

如果你稍加注意,那么你一定记得去年九月开学时闹得沸沸扬扬的“鲁迅大撤退”事件。开学伊始,各地语文教材纷纷大换血,很多经典课文都从新课本中消失了,这其中便包括鲁迅先生的很多经典文章。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漠视经典的行为,有人则为鲁迅的撤退拍手称快,而各大出版社也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澄清这个事情的事实真相。在我看来,更陈焕新本来就是自然规律,鲁迅先生的文章淡出语文课本本身无可厚非,然而网上居然有人指责鲁迅先生的文章是祸国殃民,是毒害青少年的毒瘤。看到这里,我心中不免生起一种怒火。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一枚政治棋子,在国民需要清醒的时候被选入教科书,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而如今,当当权者需要国民愚昧无知的时候,鲁迅先生又悄悄离去。有人说,鲁迅文章的消失是因为某些人不喜欢他的文章,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温顺听话的顺民,而不是鲁迅先生那样鼓舞人们斗志的战士;某些人希望看到的是歌功颂歌的美句,而不是鲁迅先生那样入木三分的檄文。诚然,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小D、小胡孔乙己等人又出现了,以另外的一种形式和身份,出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的某个阶层,他们害怕鲁迅先生的文字会激起更多人的斗志,他们害怕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会唤醒更多的顺民。鲁迅先生,这个可以屹立于世界文豪之林的作家,却被我们这个口口声声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国度所慢慢抛弃。不是鲁迅先生过时了,而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是某些人却讳疾忌医,不敢直视惨淡的人生,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而鲁迅是一面镜子。劣性深重的人站在鲁迅这面镜子前,立刻会原形毕露,奴才走狗的自尊荡然无存,立刻会看到自己卑躬屈膝的真实面孔。尽管这些劣性深重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是奴才,是走狗。但是他们从来不敢承认,亦不愿承认自己是走狗奴才。总是千方百计把自己奴才走狗的灵魂遮掩得严严实实,惟恐露出狐狸尾巴,惟恐露出半点蛛丝马迹。每每遭遇有觉悟的人要揭露时,劣根慎重的人便会百般抵赖、竭力诡辩、坚决否认、顽强抵抗。几十年前,鲁迅先生用他犀利的文笔,将这些小人剥皮抽筋,赤裸裸、血淋淋地抛在世人面前,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依然需要诸如先生一样的斗士时,先生却”被远去“了。巴金先生辞世的时候,我们少了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冰心老人离开的时候,我们少了一个慈祥的奶奶;鲁迅先生远离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一个真正的斗士。

中国人从来就是没有什么信仰的,这三十年间,尽管人民的物质生活大幅度增长,可是人们的精神财富却没有相应的增长那么多,当英国人以莎士比亚为荣,法国人以雨果为傲时,我们国家呢?是孔夫子还是谁?我们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却不能有一位文人斗士扬名于世界,这是不是也算一种悲哀。

闻一多在昆明发表演讲纪念遇害的李公朴先生时,他最后这样说道,“李先生去了,但是李先生唤醒了更多的有志青年,会有更多的李先生前赴后继的奋斗……”鲁迅先生离语文教科书远去了,可是我相信会有更多的《鲁迅文集》问世,三味书屋、闰土、看戏、祥林嫂,这记录了鲁迅先生一生的文字会被世人代代相传,永不止息。

是的,我承认鲁迅先生的文字是有些激进,连他自己也说“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却不能“。为什么不能?不是鲁迅先生做不到,而是当时的社会责任不允许他除去这种鬼气。而当今,天下太平的假象背后隐藏着太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丑陋,中华民族——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最缺乏的就是敢于说不的勇气。

鲁迅先生的文章淡出了语文课本,我希望会有更多的鲁迅先生的书籍面世,不会让那些犀利的文字成为遥远的绝响。

(四)
后记

现实给了我一次与鲁迅先生擦肩而过的机会,却没有给我一个虔诚拜祭的信仰,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经典“成为了过时的语言。“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我不知道这短话的原创是谁,但是我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长歌当哭,他的扼腕叹息,他的声嘶力竭。

前面我提及过,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前往历史文化悠久的胜地进行瞻仰,或是去文人骚客的故乡进行拜祭。然而,每当我游玩归来,心中却总有一份深深的惶恐与不安。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前去,却只留下了相机里的影像。我原以为我会闲庭信步,会置身于世外桃源,归来后才发现我全身都挂满了浮躁,沾满了世俗的空虚。

鲁迅先生,你还记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我吗?

是为后记。

                                                     
   2010-3-9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没有回复。。消灭零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2 09: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认真真的读完了,越来越发现小鹰果然是文采斐然了,之于鲁迅,虽然在学生时代读的文章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体现出来的孩提时代的乐趣却一直恋恋不忘,不是回想鲁迅的,而是回想自己孩提时代的玩伴、耍闹,多么纯真多么无邪啊~,可是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鲁迅文章在语文课本的撤退,那是顺应这个变了的时代,什么都已经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5: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认真真的读完了,越来越发现小鹰果然是文采斐然了,之于鲁迅,虽然在学生时代读的文章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
菡萏叶1985 发表于 2011-3-12 09:54



    是的。其实说是回忆鲁迅先生,其实更多的是回忆自己孩提时那些美好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2 17: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广告支持了...[s:2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3 19:36 , Processed in 0.59384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