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式喜剧经历长达半世纪的变迁,曾涌现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从70年代的许氏兄弟、吴耀汉、80年代的“五福星”再到90年代的周星驰,其银幕角色的喜剧特质,却与中产阶级甚至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反而集中展示平民百姓嬉笑怒骂的真实面貌,直至近年回归讽刺社会现状、崇尚人情互助的《七十二家租客》、《我爱香港》票房卖座,观众方知:这类为人称作“小人物喜剧”的类型题材,始终是支撑港式喜剧发展的关键。
事实上,“小人物喜剧”在不同地域皆有独到优势:迎合北方观众口味的《三枪拍案惊奇》及《大笑江湖》,以“二人转”代表赵本山、小沈阳(微博)师徒为卖点演绎东北民俗幽默,便拥有相当可观的观众群;反之,以粤语对白、广府笑料、社会热点为主的港式喜剧,自然成为华南一带最受欢迎的经典模式。可见,“小人物喜剧”虽未至南北对接,但作为喜剧类型片的重要素材,可谓拥有灵活的共通性,并借此引发观众共鸣。
由曾志伟、钟澍佳(微博)执导的《无敌福禄寿》(港名《劲抽福禄寿》),继近期在香港首映后,又将于9月抢滩内地影市,届时,这部由综艺节目《荃家福禄寿》三子——王祖蓝、阮兆祥(微博)及李思捷(微博)携一众电影、电视明星同场欢乐的影片,将为内地观众呈现接棒《七十二家租客》与《我爱香港开心万岁》等港式喜剧的正宗“笑果”。
那么,港式喜剧从70年代到今天的《无敌福禄寿》,在创作手段、演员表现、主题效应等方面,都经历过哪些转折起伏?它得以一直占据市场,又有何“秘籍”所在?且待该片台前幕后三大喜剧人物:成名于70年代的吴耀汉、80年代的“福星仔”曾志伟与2000年之后的喜剧导演钟澍佳逐一解开——作为80年代港式喜剧的经典丑角,近年吴耀汉以70“高龄”回流影坛,光是2011年,就先后在《猛男滚死队》及《无敌福禄寿》等中看到他的身影。然而,虽不乏喜剧演出,吴耀汉却直言批评:“现在的喜剧片比不上我们那个年代,可以说是越变越‘坏’!”
* 70年代——电视喜剧电影化
吴耀汉最早成名于1971年的电视节目《双星报喜》。当时,许冠文开创了荧幕笑话的编剧模式,并将之移入电影,即场面简单、镜头不灵活、以对白和动作取胜、笑料成截欠缺连贯,而这正是70年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喜剧风格,甚至影响到早期的吴宇森拍出《发钱寒》、《钱作怪》等片。
作为少数与许冠文及吴宇森合作过的演员,吴耀汉认为许氏喜剧意义重大:“许冠文和吴宇森的喜剧都是将电视的节奏融在电影里,一个笑话接一个笑话地拍出来,观众享受的是高密度笑料,而且许冠文和我都是从荧幕出来的,所以在表演上会带着电视趣剧的影子,因为电视节目时间有限,我们要在很短的篇幅里把对白、动作都演到一瞬间逗笑人的效果,所以你看我们当年的演出,都是很快的,这样才能吸引到观众。”
对于70年代的喜剧,吴耀汉将之称为“发声的一代”,有一种“为民宣泄”的责任。“当时打工仔被人欺负,许冠文就拍《半斤八两》,后来经济起飞了,很多人都拼命赚钱,吴宇森就找我拍《发钱寒》,都是顺应社会状况,代表那一代小人物的心声,现在的喜剧片可能没这么过瘾了,很多人都丰衣足食了嘛。”
* 80年代——编剧和导演很重要
“拍得太快了,抓一下就走,观众来不及笑。”是吴耀汉对近年港式喜剧的不满所在。
反观80年代,“福星片”得以在影坛大受欢迎,吴耀汉将之归功于幕后团队的高水准发挥。“现在喜剧片没什么好的编剧,但当年我们有黄炳耀、司徒卓汉这些人帮手,所以弄出来的喜剧都是很经典的,尤其黄炳耀,我可以说他是香港写喜剧最棒的编剧,说到对白和桥段到现在还没人比得上他,这样的人才现在反而找不到。还有一点,就是洪金宝作为导演作用很大,因为他在现实中就是一个很喜欢笑的人,拍戏的时候哪里该笑、该怎么笑他都一清二楚,而且他对喜剧创作要求很高,比如你有喜剧创意跟他说,如果他说不笑是不会答应的,所以他拍的《五福星》到现在还是这么好笑。”
严格来说,“五福星”更像是70年代许冠文式“小人物喜剧”的变奏:五个人出身低下阶层,带着功利心态(合作要先谈价钱)互助,偶尔互相出卖嘲笑,甚至偏好歧视、欺负女性,恰源自普罗大众的投机心态。“所以这样才感染到我们,因为《五福星》都是用很大众的眼光和立场去写这些笑话,所以我们几个人在拍戏间隙都会不自觉地笑,正是觉得这些桥段是我们在生活中会笑出来的,但近年我回到现场拍喜剧,却好像没有这种感觉了。”
* 90年代——年轻人有时代思想
90年代初,许氏兄弟与“五福星”渐为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取代,吴耀汉的名气亦不复当年。当然,目睹后辈呼风唤雨,吴耀汉并不否认周星驰的成功要素。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在处事思想有所不同,到周星驰年代的年轻人就比较喜欢‘无厘头’,其实‘无厘头’本身没什么内涵,也没什么内容,就是疯疯癫癫、自得其乐,但就是有人喜欢,因为这样做人不复杂。其实,90年代香港社会有些浮躁,毕竟要回归了,有些人会焦头烂额,但年轻人喜好自由,什么都说‘I don't care’,所以周星驰就刚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
但在吴耀汉眼里,周星驰始终不是什么“高人一等”的喜剧之王:“这么多人喜欢他,难道他们都是上流人士?刚好相反,喜欢周星驰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市民,那为什么会喜欢?不就是因为他的作风符合大众观念吗?所以周星驰的喜剧不应该被放到多高的地位,去思考他喜剧里最重要的东西,你会发现,他就是一个出身草根的小人物,跟‘五福星’这些很像,只是方式不同。”
* 2000年后——喜剧必须统筹兼顾
吴耀汉作风西化,爱讲英文多过中文,因此他毫不讳言对中文喜剧无甚兴趣,“我之前在英国住了很多年,最近回到香港,但我在香港既不看中文电影也不看中文节目,因为看了总觉得有很多问题。”话虽如此,喜剧片始终是其所爱,因此早在2004年,已退休的吴耀汉又回港参演《炮制女朋友》,后来再陆续接拍其他影片,他的欢笑始终未从幕前退去。“我还是喜欢演喜剧的,每次接到喜剧片,我都很高兴,可能我注定是一个喜剧演员吧。”
作为贯穿七、八、九十年代的喜剧谐星,吴耀汉虽批评当前喜剧水准不济,却也不忘给后辈“出谋划策”:“一定要把剧本放在首位,现在的观众知道自己怎样才能笑,如果你顾着写自己以为好笑的东西,只有挨观众骂的份,而且我希望现在的喜剧演员更能把握火花和现场配合,多与他人合作搞出集体的喜剧效果,像这次我看到《无敌福禄寿》有三个年轻人一起演,就是不错的现象,因为你不是周星驰,自己去搞笑可能只是可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