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9|回复: 0

一位大学教授对大学的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7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大学为谁开?
一位前辈,副教授,曾任我院副院长,退休已逾十年。仅有一女,已三十开外,湖大毕业,现在深圳工作。不久前,偶遇此前辈,寒暄几句,当问及是否升级为外公时,他一脸愁云。“月薪四、五千,买不起房子,还住在出租屋里。也没有男朋友。”“年前长沙剃头只要八块,现在涨到十五块了,为什么不先涨到十块呢?”“那边一个盒饭都要三十块,日子不好过! ”其实,高校教师子女毕业后陷入清贫者不在少数。

如果你是石油,电力,电信等部门的子弟,又是湖大相关专业毕业,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入相关行业,这是“行规”。如果你是农家子弟,当然也可以进入这些行当,你必须准备好比你的同学强大许多倍。那么,需要强大到什么程度?
一侄女,家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英语专业。由于无钱购置电脑,大二时将我实验室废旧电脑元件DIY为整机一台,成功撑到毕业。自修国际贸易及办公室文秘方面的课程卓有成效;毕业时顺便过了英文专业八级。“考研不?”“暂时不想,见识一下社会先。”于是到广州找工作,换了两三次,最后进一外资企业,立即成为一名成熟的国际贸易人才。接待外商和洽谈项目任务繁重,连周末都难得闲暇。一年后月入万余。现在准备自己开一家国际贸易公司。

大学为谁开?
从养家糊口的角度,在目前经济社会背景下,中国的大学只对两类人员具有现实意义。第一类是主动求知的学子,他们会利用学校的环境吸收具有张力的知识,努力充实自己。第二类是“官二代”,“富二代”或者“行二代”(此“行”当为关键或者垄断行业),上大学只不过是领取一个“登机证”而已。
二,“毁”人不倦的中国大学

湖南大学是长沙城里一所“211”“985”大学,对湖湘学子吸引力极强。高考录取的投档线逐年升高,2010年:理科生需要一本线上浮37分;2011年一下子跃迁到了47分。能够上入湖大的少年们,个个天赋异秉,身怀绝技。不过经过几年的“调教”,大部分成了庸常之辈。不仅如此,智力上也急剧降格。等到三年级时,象我这样智力不佳的老师已经理会不到他们在智力上的优越感了。个别同学甚至目光空洞、表情呆滞、似睡非睡、亦梦亦幻,……。

另一侄女,藐视一切自主招生考试和竞赛加分,认为有真本事者高考考场见。为了证明了自己,不惜在考场上花费巨量的时间解数学压轴题。出考场,对答案,得意洋洋对我说:“这种题目我没有遇见过,成功解答证明我能挑战并超越自我!” 那气势,只待金戈铁马在大学。她将去一所比湖大好很多的名校,结局如何? 希望能比她姐姐更有出息。刚进湖南大学的少年,个个都是这样气势如牛的少年,不过到了大三的时候,可能就熊得不行了。请看几天前一位大三的学生给我的邮件。

---
尊敬的刘老师:您好!
很感谢您提供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样卷。第一方面,它对我们的考试也许真的有些帮助,不过最重要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每一位认真准备考试的学生的心态。…。大学三年了,我其实一直在混“相”中。…。尽管我内心很赞同大学的课程考试就应该考这样的卷子,同时也很担心。

我没有认真学物理课程,包括您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这门课,课后习题除了第一章认真做过外其余都是找本习题解答一抄了之,即使如此,也没有完成全部作业。...。大多数同学处理作业的方式也都是和我一样。看了您的样卷我傻眼了,说实话题目或许本来并不难,但是对与我这样的学生(不管您信不信,可能也是绝大部分的学生)整张卷子无法下手,我觉得我连20分都考不到! 我估计如果最终的考卷难度真的和这份样卷相当的话,至少一半的同学考不到30分(前提是不通过作弊)。

我很焦灼,…。您出的题比较新颖,只有少数陈旧题,每道考题都需要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经过一定的习题练习后才能应付。很羞愧地说我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 ...。中国大学对课程的要求一降再降! 我们已经习惯考题中的陈旧题、例题、考前老师划定重点时的“放水题”等。就如本次期末三门考试另两门都是如此,大家也没什么压力。这些考试本质上都是“伪考试”,可是一旦习惯了,一时怎么能通过您这样真正的考试?

我们很矛盾,一方面大学需要您这样的考试来改革惯见的“放水考试”,另一方面我们更加需要通过考试从而最终拿到大学毕业证。

…。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08级应用物理二班日月星辰

---
大部分学生在课程论文或者作业时“自我放水”,考试时如果老师不能“考题放水”就只有舞弊了。即使北京大学也不能免俗,请看《耶鲁教授称北大学生剽窃》。这一种毒害,正在改变我们教育文化的基因,参见《评论:对孩子抄作业说“不”》。
三,体制之病?

一位加国教授,也是科学网一位知名博主,利用暑假在湖南大学短期访问和工作。我们一起聊天,分析他“海归”与否的利弊;还请他到李达学院讲学。没有想到,还未及餐叙,他已归去。回到加国后,写了若干文字,摘录一段如下:

“这回在国内呆了不长也不短的两个月,体会到了教育国内好学生的激情,也感觉到了国内各项建设事业表面的浮华与背后的无奈。举家回迁仍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困惑的我也只能把它交给时间去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5-3 09:03 , Processed in 0.48910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