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5|回复: 1

辗转祸福间的平阳公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1 14: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位平阳公主,她的闺名没有确切地传下来,只是据说她原本被称做\"阳信\",只是因为她长大后初嫁给了平阳侯,才被称为\"平阳公主\"的。这位平阳侯,是汉初丞相曹参的曾孙,名叫曹时,又名寿、畴。平阳公主和他生了个儿子名叫曹襄。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同母的长姐。做为皇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享受着人世间顶级的富贵荣华。
  而她这看似与生俱来的富贵,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
  平阳公主的母亲名叫王娡,外祖母名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家族衰败后,臧儿流落民间,嫁给槐里王仲为妻,生下了儿子王信、女儿王娡、王儿姁。王仲死后,臧儿改嫁长陵田家,又生下了儿子田蚡、田胜。家境普通,又有这么一大堆儿女,负担之重可想而知。因此,王娡早早就嫁给了当地平民金王孙,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有一天,王娡回娘家,正赶上一位名叫姚翁的相士为家人看相卜筮。结果令臧儿大喜过望:她的两位王家女儿都是大富大贵的后妃之命,她的儿子们也将因为姐妹而封侯。
  臧儿本是王族后代,对富贵的往昔怀念万分,听说有机会靠女儿重振家门,怎能放过?于是就去跟穷女婿金王孙商量。金王孙对自己娇媚迷人的妻子一往情深,听了丈母娘的馊主意,不禁大怒,坚决不肯答应。
  可是王娡却对母亲所描述的美好前景无比向往,更何况她与金王孙乃父母之命,既没有多少情意,更对金家粗衣淡饭的日子十分不满。于是母女俩把金王孙和金家小女儿撇在一边,自顾自地去参加宫庭为太子刘启举办的选美活动,并且如愿以偿地进入太子宫,成为太子的姬妾之一。
  别的美女都是哭哭啼啼地进宫来的,只有王娡笑遂颜开,且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百般逢迎刘启。加上她老练的为妇之道,刘启自然对她青眼有加,屡屡宠幸。
  王娡一连为刘启生了三个女儿,她不禁着了急:没有儿子,凭什么称后为妃呢?于是她想到了自己那貌美如花的妹妹息姁,让母亲赶紧把妹妹也送来侍候太子。
  臧儿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王息姁入太子宫后,果然不负母亲和姐姐的重托,一连为刘启生了四个儿子之多。
  两姐妹的共同努力,果然大得刘启的欢心。王娡更因这桩推荐,在刘启心目中留下\"贤德\"的美好印象。
  然而王息姁虽然生得儿子多,却在刘启登基之前就早逝了。
  当王娡第四次怀孕的时候,她梦见有一个太阳从口中进入她的腹里,便将这个奇梦告诉刘启。刘启大喜道:\"这可是大贵的征兆啊,你这次一定能为我生个儿子。\"这枚腹中的太阳,就是未来的武帝刘彻。刘彻还未生,爷爷文帝刘恒就驾崩了,刘启成为汉朝天子,是为景帝。
  景帝元年7月7日,王娡在未央宫猗兰殿里生下了盼望已久的儿子。为了好养活,起了个小名叫彘儿(即猪儿)。大名彻,字通。
  王娡生子有功,被景帝立为\"美人\",位比公卿,享禄二千石。
  
  这时的后宫,薄皇后因无子而备受冷落,眼看就要被废了。王娡为了巩固自己在景帝心目中的地位、以图自己能够取薄氏而代之,出尽了法宝。最突出的就是在刘彻五岁这年,她慨然答应,把自己的二女儿南宫公主送去匈奴和亲。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出嫁匈奴单于的真公主。
  
  南宫公主所嫁的丈夫名军臣单于,在南宫出嫁以前,汉朝已经在八年间先后嫁了三位宗室公主给军臣单于,不是早死,就是军臣对她们的\"假公主\"身份表示不满,总之变着法子骚扰边境。景帝迫不得已,只得决定嫁自己的亲生女儿。而王美人在丈夫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先后宫所有妃嫔,毫不犹豫地表态支持,决定忍痛割爱——并且一割再割,后来还把小女儿隆虑公主也嫁了出去。更令景帝对王娡的深明大义无比感激。——王娡当初不过为了做太子的姬妾就能忍心抛弃襁褓中的女儿,现在为做后妃而放弃两个女儿,当然更不成问题。但是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总算还是很不容易的。若不是因为她前面有抛弃丈夫幼女的案底,完全可以把她归入\"贤后传\"里去。
  
  那位南宫公主的性格看来跟母亲王娡很相似,跟弟弟刘彻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在太史元年(公元前96年)的时候,汉将李陵叛逃匈奴,被南宫公主知道了,她对李陵的反叛怒火中烧,逼着单于杀掉他。
  这时的匈奴单于正是南宫公主的儿子,拿自己的老妈没有办法,只好把李陵藏到极北之地,避开母亲的耳目,直到南宫公主寿终正寝,才把李陵接回来,封右校王,并做自己的女婿。——这位大瘀氏此时应该六七十了吧,还如此性烈如火,年青时的脾气由此可见一斑。
  
  在两次和亲这件事上,我不禁有一个小小疑问:以长次来说,为什么不先嫁平阳公主呢?不至于每次嫁妹妹的时候,平阳公主都抱病吧?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景帝实在很喜欢这个女儿,十个手指头数长短,平阳公主这个\"手指头\"最长,所以割舍不得。可见平阳公主应该是聪明美丽的得宠女儿了。
  
  ——当然,还有这样一种可能:平阳公主当时已经跟她的初婚丈夫曹寿订下了婚约了。
  但是,虽然付出了这许大的代价,景帝在后宫美女群里,偏爱的仍旧不是王娡,而是山东美女栗姬,并且在废后不久,就把栗姬的儿子刘荣立为太子。——王娡入侍刘启时,已经不是黄花闺女,对这事刘启肯定是盲公吃馄饨:心里有数。那么可想而知,接替薄氏做皇后的,就不可能是王美人,而是刘荣的生母栗夫人了。
  
  正当王娡伤心叹息的时候,机会主动来敲她的门了。
  栗姬虽然姿色出众,却生性鲁莽骄横,居然拒绝让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陈娇做儿媳的要求。这使得馆陶长公主怒火中烧,找一向交好的王美人诉苦。王娡早有此心,甚至早已通过自己的弟弟田蚡游说过此事。现在馆陶公主自己找上门来,岂有不善加利用的道理?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不但以\"金屋藏娇\"为契机,替刘彻和陈娇缔结了姻缘,还决定同心协力将栗姬和刘荣赶尽杀绝。
  
  经过一番折腾,果然遂心所愿,刘彻七岁这年的正月,大哥刘荣的太子位被废,栗姬也愤恚而亡。
  
  四月乙巳日,美好的初夏时节,王娡终于得偿所愿,成为汉朝皇后,她的亲哥哥王信则被封为盖侯。十二天后,王皇后的独子刘彻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太子。刘彻在景帝的儿子里排行第九,如果不是母亲成为皇后,给了他\"嫡子\"身份的话,哪有做太子的可能?
  
  公元前141年正月甲子日,48岁的景帝刘启去世了。平阳公主16岁的弟弟刘彻登基为帝。推算起来,此时平阳公主至少也二十好几,以当时的婚俗,应该早已嫁给曹寿为妻并生儿育女了。
  公元前140年,是辛丑年,值得所有的人都记住的年份。从这一年起,刘彻以\"建元\"为自己的第一个年号。中国从此开始了以帝王年号纪元的历史。
  
  建元二年开始,刘彻推行他的新政,第一条就是\"令列侯归就国\"。于是,做为平阳侯妻子的平阳公主,也就向母亲弟弟辞行,随丈夫一起回了封地平阳县。
  
  平阳县在渭水之滨。这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武帝前往渭水行祭礼,回京的途中,专程去看望姐姐。
  
  平阳公主和曹参都对皇帝的来到高兴不已。于是摆设酒宴,并将在封地内精心挑选出的十几名美女都喊出来,向皇帝弟弟献宝。
  ——平阳公主从小生活在景帝后宫,一定是对姑妈馆陶公主\"选美媚帝\"、扶立母亲和陈娇为皇后,从而得到两任皇帝双重高规格待遇的情形耳熟能详,因此念念不忘地来了个依葫芦画瓢。当然,她有比馆陶公主更充分的理由:只要想到母亲和两个妹妹为今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她不能不有所警悟、想方设法地维护自己如今的安逸生活和尊贵地位。
  
  谁知,十几个美女居然没有一个合武帝的眼缘的。眼看着武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讨好弟弟的计划出师不利,平阳公主没了办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把身份更低一级的家生奴婢歌女们都喊了出来。
  没料到,弟弟的审美眼光恰恰跟姐姐有出入,刘彻偏偏就看上了这群女奴中的歌女卫子夫。平阳公主眼看弟弟两眼发直地看着这个女奴,心里暗自有数。
  
  果然,几杯酒下肚,刘彻就站了起来,说要去去洗手间,还要换件衣服。平阳公主当然知道弟弟心里想的是什么主意,立即就让卫子夫去侍候。——卫子夫在公主府里的职务是歌女,侍候主人洗漱换衣本不是她的工作,而平阳公主偏要让她兼职,事情那还不是明摆着的?
  果然,从尚衣轩里\"换衣服\"出来的武帝刘彻满脸喜气,立马就赏了姐姐千金。平阳公主是何等聪明人,立刻主动提出送卫子夫\"入宫执役\"。武帝越发高兴,简直视老姐为第一知己。
  
  当卫子夫满怀惶恐地登上马车时,平阳公主抚着她的肩背加以鼓励:\"不要多想,快去吧,心里就算有什么事,也要努力进食、养好身体,此去定能得到皇帝的宠爱,日后尊贵了,可不要忘了我呀。\"
  
  谁知,卫子夫刚一入宫,就碰上了陈娇。陈皇后对武帝居然宠爱这样身份低贱的女人,感到无法忍受,于是向武帝兴师问罪。武帝迫不得己,只得当真将卫子夫交给掖庭,当作宫婢役使,丢开了手。
  眼看平阳公主的大计就要泡汤,谁知老天却另有安排。
  
  后来,武帝嫌宫女太多,便决定要释放一批。对宫庭已经绝望的卫子夫也请求出宫。所有的宫人出宫之前,皇帝都要审看一遍。于是卫子夫又见到了武帝。谁知武帝一看眼前这位梨花带雨的美人儿,立即就回想到当初相逢时的情形,不禁旧情复燃起来。
  
  这消息自然令平阳公主满心欢喜,更让她欢喜的是,卫子夫不负重望,很快就怀上了身孕。这可是刘彻的第一个孩子,刘彻心花怒放。
  这时,卫子夫的异父弟弟卫青(字仲卿),正在平阳公主的府里充当公主的骑奴,也就是在公主出行的仪仗队里骑马护驾。
  馆陶公主便把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给抓了起来,想要杀了他为女儿出气。结果,卫青命大,被朋友们解救了出来。气头上的武帝立即封卫子夫的哥哥弟弟们都做了官。
  这么一闹,卫子夫反而被立为夫人,仅次于阿娇皇后了。
  但是从此,馆陶公主和陈娇就与平阳公主结下了仇。平阳公主更深地卷进了后宫之争中去。
  
  不久,19岁的武帝由于兵权被祖母窦太皇太后所制,组建了一支只向自己效忠的新军,号称期门军,他将这支军队交给新宠卫夫人的弟弟卫青统帅。从而揭开了卫氏家族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第一页。
  
  由于亲身感受到姐姐平阳公主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再联想到被送去塞外和亲的另两位姐姐,刘彻不可能不愤恨,所以他组建新军的同时也派出了郎官张骞出使西域,打探塞外的风物人情以及行进线路。虽然对匈奴用兵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也可以说,姐姐们的经历,对刘彻后来对匈奴大举用兵的决定不无关系。
  
  建元六年五月,妨碍刘彻的窦太皇太后终于死了。22岁的刘彻终于有了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和空间。他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军政变革,把窦氏手中的旧臣都一一撤换,用上了自己的亲信。并且有意削弱窦氏的势力。在这一过程中,平阳公主和母亲王太后都坚定地站在了刘彻一边。然而作为馆陶公主的女儿,皇后陈娇却屡屡因此而与皇帝发生争执,公然唱对台戏。除了和丈夫政见不一外,陈皇后还在后来动用起了巫蛊之术,企图咒诅卫氏家族、控制丈夫。
  
  公元前一三零年七月,27岁的刘彻终于发难,废去了表姐的皇后之位,退居长门宫。
  馆陶公主失势了,平阳公主做为年青皇帝的长姐,取代了姑妈从前在宫庭中的地位。两年后,更令她高兴的事情接踵而来:她当年送给弟弟的家奴卫子夫生下了长子刘据,于当年三月被立为皇后。
  
  卫子夫以歌伎而得封后,一定使得当时朝中的老迂们心中不愤。这些老家伙们恐怕还不知道,他们至高无上的皇帝刘彻,一辈子就偏偏喜欢出身低贱的歌女舞伎。虽然不少人都为此议论纷纷,认为下贱之人怎能担当天下之母的重任,刘彻却就是乐此不疲。在卫子夫之后,还陆续出现了王夫人、李夫人、赵婕妤、尹婕妤等等,后宫中得宠的女子别说出身公卿贵族,就连正儿八经的良家女子都找不着。实在是有点搞笑——焉知不是教出身高贵的陈阿娇给收拾怕了,从此看见世家小姐就退避三舍?
  卫子夫当了皇后,卫氏家族随即蒸蒸日上。而卫青也确实是个特出的人材,在武帝多年暗中准备之后(为了争取做准备的时间,刘彻甚至不惜再次使用宗女和亲这一示弱的方法),由卫青七次带兵征讨匈奴,杀敌过五万,擒获匈奴王爷十余人、王亲贵戚百人。外甥霍去病更是骁勇善战,出河西,一直打到匈奴领地之内,匈奴各部落小王头领被俘达七十余人,匈奴人因此作歌悲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妻女无颜色。\"真可算是为武帝和汉朝报了多年积怨。
  
  卫青被刘彻封为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的儿子卫伉为侯世子,三个小儿子分别封为宜春侯、阴安侯、发干侯。而卫青和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则更以军功封冠军侯、骠骑将军。就连当年从馆陶公主府救卫青性命的朋友公孙敖,都因军功被封为合骑侯。
  
  卫青倒是个谨慎的人,虽然出人头地,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恩主,成为大将军后,还专程前去看望平阳公主。
  而这时候,平阳公主的丈夫曹寿在做了二十三年侯爷之后已经病死了。平阳公主的儿子曹爽接替了父亲的爵位,四十岁上下的平阳公主成了寡妇。
  
  当寡居无奈的平阳公主看见这位当朝大将军的时候,不由得心中大动:她万万没有想到,当年自己那个俊秀的小骑郎,居然成就了如此显赫的功名。
  卫青既有以美色闻名的姐姐卫子夫,相貌当然很可观,加上如今统帅千军万马,更是不怒自威、仪表不凡。可是名符其实的\"男人四十一枝花\"。而且按常理来推测,卫青的年纪应该比平阳公主还小一点。因为平阳公主乃是刘彻的长姐,而卫青却是卫皇后的弟弟——卫皇后最多也就是跟刘彻同年吧,她的弟弟年纪该有多大呢?
  
  卫青拜访之后,平阳公主便有了想法了。但是自己主动总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她召来一众家臣,和他们商议要紧事宜。
  
  其实,这些和平阳公主多年接触的心腹家臣们,早在几天卫青拜访时,就看出了女主人对卫大将军动的心思。
  当家臣都列席会议之后,平阳公主迫不及待地开了口:\"本公主正当盛年,想要再嫁,按祖制公主的丈夫必须是列侯,而我又想从中选择一位最贤能的。各位帮我出出主意,满朝文武有哪个最适合做我丈夫的?\"
  家臣们一听这个意料之内的议题,立即异口同声地答曰:\"那当然是长平侯卫青啦。\"
  平阳公主忍不住笑遂颜开,但嘴里还推辞道:\"卫青曾经是我的家奴,那时每当我外出的时候,他都骑着马做我的侍卫,现在怎么合适做我的丈夫呢?\"
  
  平阳公主这个反应早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于是跟着劝进:\"现在还翻那陈年老帐干啥?如今卫青的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自己也是大将军,就连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了侯啦,富贵振动天下,满朝文武还有能比得上他的人吗?你不嫁他还嫁谁?嫁了又能有什么闲话?别人只会羡慕你有眼光。公主可千万不要错过了。\"
  
  话说到这里,平阳公主已经有了足够的理由,可以堂堂正正地下嫁了。于是,她立即选了个好日子,进宫去见卫子夫——女人跟女人聊私房话,确实比较方便些。
  卫子夫也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听说当年的恩主有此一番美意,当然大力支持,于是很快就把平阳公主的心事转达到了皇帝老公那里。
  
  这时的卫子夫已经年长色衰了,武帝虽然喜欢她的儿子刘据,在军事上也倚仗她的娘家人,但是卫子夫本人却已经是一个空头皇后了,武帝身边已经涌现了大批新鲜美女。不过卫子夫很谨慎,她吸取了前任皇后陈娇的经验教训,不但不露出一点醋意,反而尽力成全。
  这一点就连卫氏家族都遵办不违。
  
  卫青封大将军不久,汉武帝赐他千斤黄金。这时候武帝正在宠爱一位王夫人,卫青的好友宁乘对卫青说:\"你现在虽然因军功而得封侯,但是说起来还不足以到连你的儿子们都晋封的程度。之所以如此,跟卫皇后有很大关系。但是你要知道,现在皇帝宠爱的是王夫人,王氏的家族却卑微贫穷,如果你能把所得的赏金送给王夫人做礼物,那就两全其美了。\"
  卫青果然拿出五百斤金子送给了王夫人。刘彻听说这件事很是高兴,于是向卫青询问。卫青倒也不隐瞒,将实情转告了皇帝。皇帝大喜过望:这么聪明灵活,可真是个体贴上意的人材呀!于是宁乘先生因为出了这么一个拍马屁的好主意,被刘彻封为东海都尉。
  
  ——堂堂皇后家族、三军统帅,连区区一个皇帝小老婆的门路都小心在意,现在皇帝的姐姐居然愿意下嫁卫青,卫氏家族能不谨遵乎?于是不久,武帝的旨意就顺理成章地发下来了:大将军卫青尚长公主。

卫青肯定早有结发妻子和众多姬妾,否则去哪里变那么多封侯的儿子出来?但是现在皇帝和姐姐要他娶平阳公主,他这么一点就透的聪明人物,怎么会去违背呢?何况平阳公主早年对他一家有再造的重恩;再者,即使单从男女方面来看,如今的平阳公主也依然风韵不减。当然应承了下来。而且从后来的情况来看,他和平阳公主的夫妻情谊还相当不错。
  
  于是就有了一场超豪华的婚礼,鼓乐齐鸣,冠盖云集,刘彻和卫子夫更是亲临祝贺。平阳公主和卫青这对新婚夫妇,笑容满面地迎送宾朋,满耳听的都是贺喜之声。现在刘家姐弟和卫家姐弟成了两对夫妻,真是亲上加亲的顶级富贵,羡煞旁人啊。
  
  史家叹曰:只要一个人功成名就富贵了,即使做过再多的坏事,都不再有人提起,更何况只不过曾经贫贱呢!
  
  只是不知道,大将军的结发妻子面对突如其来的赐婚,当做如何反应?大将军府里从前那成群结队的姬妾们又该如何呢?卫青与平阳公主大婚典礼的时候,她们不知都在做些什么?平阳公主挟赐婚和天子胞姐的身份,这些女人的命运可想而知——至少也是从此独守空闱吧。
  
  平阳公主嫁给了卫青,从此和卫氏家族有了更为紧密的关系。而且她还不仅仅是把自己嫁进了卫家,还为自己的儿子、新上任的平阳侯曹襄向皇帝请婚,让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做了自己的儿媳妇。——后来记载说汉武帝将卫长公主嫁给了方士栾大,有可能是在曹襄早死后发生的事情。
  平阳公主的用意十分明显:她希望为自己的子孙奠定更牢固的前程,更紧密地和皇帝联系在一起。
  然而,老天自有安排。
  卫子夫为刘彻生下了长子刘据。刘据出生的时候,刘彻已经二十九岁了,想儿子都快想出毛病来了,对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喜爱得不得了。刘据长大以后,性格却象母亲那样温和宽容,与父亲的张扬好斗差了几个山头。刘彻对宝贝儿子居然不象自己,感到很是遗憾。每当刘据劝谏父亲不要轻易兴兵出征的时候,刘彻就忍不住笑话这个老实儿子:\"我做老子的辛苦一点,以后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会轻松啊。这不好么?傻瓜!\"
  刘据听了父亲这样说,不禁有些担心父亲是不是对自己不满意,于是向舅父卫青求教。

刘彻听说之后,宽慰卫青:\"汉朝立国不久,周边国家都有蔑视之意,征战是不能免的。所以一定要变更制度、四处征战,既为子孙立下榜样,也为汉家在世上诸国间树立威望。虽然为此劳民伤财,也是没办法的事。后代子孙不必效仿于我。太子性情敦厚,虽不适合开疆拓土,却能安稳民心天下,若要论守业之君,没有比他更贤能合适的了。听说皇后和太子都担心我不满意他做继承人?哪有这样的事,你把我的意思转告他们吧。\"卫青听后,感激不尽。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4: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面看来,似乎一片父慈子孝的祥和之气,其实里面已经开始出现了不祥的音符:刘彻作为卫子夫的丈夫、刘据的父亲,既然知道了妻儿的担忧,为什么不亲自宽慰他们,而要卫青转告呢?原因很简单,武帝中年以后,沉湎女色、广求方术,已经跟卫皇后和太子很久不见面了。
  
  俗语说"见面三分情",既然见不到面,再深厚的感情也容易被磨损消耗。
  对于卫氏家族来说(现在平阳公主也是卫家的一员了),皇后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恩遇和作用,值得庆幸的是卫子夫在得宠的时候为刘彻生下了太子,更重要的双保险,也是他们最大的依靠就要数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卫青和年青有为的少年霍去病了。这两位军事奇才执掌着大汉皇朝的军权,实力不容小视。当初是因为皇后和太子,他们才得以出头,而如今却又正因为他们,才使皇后和太子的地位得以巩固无忧。
  
  然而,将星早殒,元狩六年九月,年仅29岁的霍去病就死去了。霍去病18岁为骠骑校尉,22岁即以军功封侯。性格倔烈,御下极严。非但御下严,连对皇帝姨父都常常捺不住暴露本性。武帝很喜欢这个外甥,曾经想亲自教他学习兵法,霍大公子却不以为然,认为古代的兵法未见得能用在新的战役上,一句话把刘皇帝顶到了南墙上。武帝又给他盖一所府第,让他去看看,他却拒绝接受,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匈奴还没灭尽,要家来干什么?皇帝的马屁遂拍到了马脚上。
  霍去病早死,令喜爱他的武帝十分惋惜伤感,于是封他的弟弟霍光为奉车都尉兼光禄大夫——注意这位霍光,他是西汉后期一位翻云覆雨的人物,也是卫霍氏家族中最后一位巨星。
  霍去病死后,武帝为他隆重治丧,特别要求将他的墓地封土堆成祁连山的模样,以彰显他直掠祁连的丰功战绩。
  
  霍去病早逝11年之后,公元前106年,卫氏家族的顶梁柱长平侯卫青也病死了。
  平阳公主再一次成了寡妇。这时她已经年过半百,也没有再嫁的心思了——孤寂是依然的,但是放眼天下,又去哪里找一个能与卫青不相上下的人物呢?没有男人能胜过卫青,也就再也没有男人能让平阳公主甘心下嫁了。
  
  卫氏家族的顶尖人物都一个个地早逝了,平阳公主挑起了家族的重担。她也很清楚,卫子夫色衰、太子忠厚,朝中宫中因妒生恨谗陷他们的人很多。当务之急就是重获皇帝的欢心。
  自己弟弟的心思,平阳公主非常了解:刘彻虽然是一代英杰,却是个过不了美人关的男人。于是平阳公主又开始重弹她选美进贡的老调。
  平阳公主举荐美女的名声渐渐传扬开去,不久就传到了宫廷乐师李延年的耳里。李延年曾经犯过法,于是被处以宫刑,成了个太监。刚好合了武帝的胃口,成为他的同性恋"男宠"之一。
  
  但是李延年的志向,绝对不仅在做个"男宠"、拿俩赏钱那么小。他知道靠自己是没有什么搞头了,——虽然说"常与上卧起",可是再卧也卧不出皇子来呀!于是李延年想到了自己那个娇艳欲滴的妹妹身上——小妹妹可是个大美人儿啊,后宫中虽然佳丽众多,可是做老哥的看来看去,还真找不出哪个能跟她比的。
  
  于是李延年向平阳公主求助,这个是平阳公主的老本行,干起来得心应手。何况向皇帝举荐美女,可以得到皇帝的欢心,这头美女家族又感恩戴德,加上李延年一定又送了不少真金白银,一举三得也,何乐而不为?平阳公主遂满口应允。——假如平阳公主能够预知这位美女和她的家族将为卫曹二氏带来什么未来的话,她还会这么做吗?
  某个黄道吉日,刘彻正是心情舒畅的时候,李延年抓住机会,现场表演了一场歌舞给刘彻欣赏。主题曲是他自己作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北方有一位佳人,姿容绝代性格清高,她的眼光轻轻一转啊倾倒一座城市,再看一次就值得一个国家。即使为她付出城市和国家作代价也不在乎,因为这样的佳人是绝无仅有的啊。
  
  武帝听得心驰神往,叹道:"世上真有这样的绝代佳人吗?我真是无福得见啊。"——听他这说的是什么话!有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此时的武帝眼里,后宫一位"西施"也没有,包括他曾经爱得不顾一切的卫子夫,也被丢到脑后去了!
  平阳公主在旁边听到了,不禁笑了起来,然后恰到好处地告诉刘彻一个好消息:"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佳人啊!"
  
  于是刘彻迫不及待地宣李家小妹进宫来见。李家早就憋足了劲等这一声了,连忙将李小姐送进皇宫去。果然一见之下名不虚传,不光天生丽质,还能歌善舞,水准比她做宫庭乐师的哥哥还要高。刘彻简直爱得不可开交,立即将她封为夫人。就象当年的卫子夫一样,一眨眼就从歌伎变成了女子中的"列侯"。
  
  不久,李夫人为刘彻生下了一个儿子刘髆,封为昌邑哀王,封地在山东金乡县。
  正当如花似锦的前途展开的时候,年纪轻轻的李夫人却病倒了.
  
  李夫人刚生病时候,刘彻还没当一回事,又另找美女消遣去了。谁知不久御医来报,李夫人越病越重,刘彻终于担心起来,专程前往看望。
  面对好不容易才出现的皇帝丈夫,李夫人却用被子蒙住脸向刘彻泣道:"我病得太久,形貌尽损,不能再见你了,只求你好好照顾我的孩子和兄弟们。"刘彻着急道:"你病成这个样子,恐怕就要危殆了,再见我一面,嘱托于我不是更好吗?"李夫人却非常坚持:"女人不修饰容貌,是不能见皇上的,我实在不敢违反这规矩。"刘彻连忙许愿:"只要你肯再让我见一面,我就赏赐你家人千斤黄金,还封你的兄弟们做大官。"李夫人不为所动:"升不升官全凭你的意愿,与见不见面有什么相关?"刘彻这辈子还没碰过这样的事,居然有女人不想见自己的面?于是干脆自己动手去扯。李夫人却转身向着墙壁哭了起来。这可太让刘彻的老脸下不来啦,于是怒气冲冲地掉头就走。
  
  进宫陪侍的李家姐妹们被皇帝的怒气吓破了胆,于是责备她:"你就不可以让皇帝见上一面,好生嘱托兄弟们吗?你难道恨皇上现在才来看望你呀?"
  李夫人叹息说:"我之所以忍心不见皇帝,就是为了兄弟们的前途啊。我全凭容貌出众让皇上喜爱,才能摆脱微贱得到今天的地位。以美色得宠,一但色衰也就是失宠绝情的时候到了。皇帝为什么对我百般迁就?全是因为我长得美貌。现在若让他发现我病成这副丑怪模样,他恶心抛弃还来不及,哪会照顾我的兄弟呢?"
  
  李夫人的智慧,在中国历代后宫女子中,应该排在前十位。如果光论精通男人心理而言,则是当仁不让的头号人物。
  果然,当不久她去世的时候,刘彻念及她那妩媚的模样、多情的过往,惋惜伤心之极。命人画了她的画像,挂在甘泉宫里时时追念,还以皇后之礼安葬了她。李夫人既被追思成皇后,自然家族也跟着步步高升:大哥李广利成为贰师将军兼海西侯、二哥李延年当上了协律都尉。都成为炽手可热的人物。
  
  刘彻对李夫人的追念,并不到此为止,他还不停地为她追魂寄思、写诗作赋——这怎么能说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呢?我们很应该看看这几篇中国帝王史上最出众的文学作品: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罗袂兮无声,重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宁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美连娟以修嫮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托沉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秋气惨惨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神茕茕以遥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菱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魂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浸淫敞恍,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乱曰:"佳侠函光,陨硃荣兮,嫉妒翕茸,将安程兮!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洿沬怅兮。悲愁于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已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下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刘彻自顾自地抒发相思之情,我们却无从猜测早已跟丈夫久不见面的卫子夫,在丈夫想念姬妾的情歌传唱宫廷时、在丈夫以皇后规格为姬妾举行丧礼时,孤寂已久的她会是怎样的心情?
  而皇帝这超规格的追思和丧仪,更诱发了李广利李延年兄弟的野心:一个死去的妹妹,尚且被皇帝如此念念不忘、在身后享受皇后的待遇,更能让大哥李广利成为军队统帅,假如不是妹妹短命的话,何愁不能活着当上皇后、取代那早已失宠的卫子夫?自己的外甥刘髆,岂不是要成太子了么?我们兄弟,更要当卫青第二了!
  
  阴谋是否从此种根,我们只能遥想揣测了。
  不久,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的夏天,一场血流成河的巫蛊之祸掀开了帷幕。
  
  有一天,刘彻在建章宫里看见有一名带着剑的男子进入了龙华门,认为是来了刺客,于是下令追捕,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这男子的踪迹。刘彻大怒,杀了门官。而且认为这离奇失踪的刺客,有可能是有人行巫术召来的恶鬼。
  果然不久刘彻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被数千怪人围攻,接着就生了大病。
  
  就在刘彻疑神疑鬼的当儿,天牢里的巨盗朱安世向皇帝上书,控告当朝丞相公孙贺和卫皇后姐姐卫君孺的儿子公孙敬声,说这小子跟卫皇后的女儿、表姐阳石公主私通,还让阳石公主在皇帝行走的路上埋巫术小人,咒皇帝早死。
  这封控告信可正堵住了刘彻的心口了,于是立刻下令关上城门戒严十一天,发动全副武装的骑士满城搜查。
  虽然没搜出什么名堂来,但是刘彻还是不放心,他开始怀疑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也参与巫蛊之事,便干脆搬出长安城去,住到了陕西淳化甘泉行宫之中,并且下令抄斩公孙贺全家,改封刘屈牦为丞相,让有名的酷吏江充继续追查巫蛊案。
  这时正是春天,长安城里流行疾病,死了不少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人们都信奉巫术能够疗疾,于是常有巫师来往王公贵族家,甚至进出皇宫,教宫人贵族埋放木人替身,驱遂病魔。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正中江充下怀,趁机带着一个巫婆到处抓人,这巫婆也颇有些门道,一口水喷下去,就能发现埋木人和行巫术的地方,教人没办法遮掩。
  面对挖出来的"证据",重刑之下的"犯人"们信口雌黄,扳连拉扯,从京城以至各郡国,因为行巫术而被莫明其妙牵连进公孙贺一案的人不计其数,光是被杀的前后就达数万人之多。闰四月,更连武帝与卫皇后亲生的女儿诸邑、阳石都被牵连而处死。——无辜的人们本意是为了驱邪避疫,谁知却招来了江充这个魔头,早知如此,还不如死在瘟疫里算了,至少还能保个全尸。
  杀了这么多人,武帝的病还是没有好,于是七月的时候,江充又对武帝说:"宫内也定有巫蛊之事,只有把后宫也追查清楚了,才能让皇上您的病好起来。"武帝怕死心切,立即批准。
  
  江充在宦官苏文等人的帮助下,气势汹汹地杀进了长安禁宫。
  他的目标相当明确,首先就把跟卫子夫关系亲近而且同样也失宠的宫妃希幸夫人抓了起来,拷问之后,立即就在皇后和太子居住的殿宇里挖地三尺,找所谓巫蛊诅咒的证据。直挖得整座宫殿如同菜地,皇后和太子连放一张坐榻的平整地方都找不着。然后江充拿着本是用于驱病的木人和早就准备好的书信证据,大呼太子造反确有其事,定在上报圣明天子。
  
  太子刘据既不堪羞辱,更恐惧江充诬告的后果,于是兴兵杀了这个早跟自己结了仇的家伙。江充什么都准备好了,就是没有料到,好脾气的泥巴人也有发土性子的时候,于是身首异处,为他的野心付出了代价。
  
  然而宦官苏文却趁乱溜走,快马加鞭地跑到甘泉宫去控诉,说太子兴兵杀了钦差,要造反夺权啦。
  刘彻倒还没有马上就相信自己一向老实巴交的儿子能有这样的胆子,于是派人去调查。而该调查员却连长安城都不曾进去,瞎转一圈之后就跑回甘泉宫,说太子果然是造反,还想要杀自己的头,要不是咱腿脚快,早被他一刀两段啦!
  结果可想而知。刘彻气得发了疯,正式派兵去跟儿子开战,并且亲临指挥第一线。刘据手里的兵员自然没有老爹的多,便想去调动长安城外围的军队。但是却有人更改了刘据的调兵讯息,调来的军队反而与刘据干了起来。
  
  七月,毫无作战经验的刘据兵败,从城南复盎门逃亡。他走得仓惶,身边只有两个跟着他作战的成年儿子,母亲妻妾和其它的儿女都被他抛下了。
  年逾花甲的卫子夫在对丈夫和儿子的双重绝望中,自杀了。一段传奇美丽的爱情故事,以最血腥的方式宣告结束。
 其实,刘彻晚年沉湎于方术,他误看刺客和做噩梦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吃那些丹药吃得产生了幻觉了。
  太子逃到河南灵宝县这个地方,投奔自己从前的属下。这属下家境贫寒,衣食不继,但是对旧主人忠心耿耿,全家编草鞋换钱供养刘据父子。——在逆境中更能检验一个人的情操。这位部下既如此穷困,可见当初并非善于搞上下级关系换好处的人,但是一到关键时刻,他却比那些拿宣誓效忠仪式当饭吃的家伙付出更多的忠诚。
  
  然而追捕已经天罗地网,八月辛亥日,走投无路的太子刘据悬梁自尽,两个儿子和忠心的部下也被追捕他们的新安县长李寿杀死。
  
  最重要的当事人:皇后和太子都死了,于是死无对证,更坐实了关于他们是"畏罪自尽"理由——所有与他们有关的人都被抓捕,大规的屠戳开始了。
  
  所有曾与太子来往的幕僚、宾客都被诛杀,数以十万计的人都成了冤死鬼。糊里糊涂加入太子这方的小吏和士兵则被全族流放敦煌。
  
  在这场不分青红皂白的大杀戳中,被杀死的皇亲国戚、文臣武将难以计数。
  长平侯卫伉灭族(卫氏家族由卫子夫封后开始,三十八年至高富贵荣耀,卫青创造的旷世战功,为卫家带来了二十五年侯爵史,至此宣告完全结束,此后虽然卫子夫孙儿刘询成为汉帝,却再没有卫家重振的记载,唯一的理由只能是彻底断绝了血脉传承)、符离侯路博德灭族;丞相公孙贺灭族;合骑侯公孙敖灭族;放刘据逃出长安城的副丞相田仁、暴胜之灭族;当初刘据发出调兵讯息的将领任安,虽然没有派兵支援刘据,也被刘彻以"投机观望"之罪处死——任安与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私交甚笃,从这年以后,再没有关于司马迁的历史记载,很有可能他也被牵连进去,死于非命............
  
  在血流成河中,平阳公主之孙、曹襄和卫长公主之子平阳侯曹宗也未能幸免,他死后,曹氏平阳侯的历史就此宣告结束。
  在所有遭屠戳、流放、被处理的贵族名单中,我们没有看到平阳公主的名字。——这年她的弟弟刘彻已经66岁,做为姐姐她的年龄肯定更大,或者已经逝世了。
  
  平阳公主能死在仪和二年之前,实在是恰到好处。至少她不必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曹、卫两家遭到如此灭顶之灾。
  ——但是,假如平阳公主没有先死的话,也许"巫蛊之祸"就不会演变到这种程度。历史不能重演,谁知道呢?
  
  
   所有的人都被杀尽、自己的子孙儿女也被屠杀之后,刘彻的怒火终于渐渐平息。这个性格冲动的专制帝王毕竟还不是笨得到底,渐渐地感觉到了"巫蛊之祸"一案背后的诸多隐情:两军刚刚开始对抗,儿子就输得一蹋糊涂,显而易见,他没有做好任何准备,所以连后援都没有,世上哪有这样造反的人呢?——性格决定命运啊!这位冲动型的刘彻,他性格中冲动的缺陷,不但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也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专制制度下,这样的悲剧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却算得上最惨烈的一次。
  
  仪和三年,刚上任不久的丞相刘屈牦与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合谋扶立昌邑王为太子。当时李广利作为汉朝最高将领,率大军出征匈奴。这个角色可是当年卫青的,李广利眼望旌旗猎猎、将悍兵勇,不禁心旷神怡、志得意满。他向前来送行的丞相刘屈牦面授机宜:"你可千万要加紧步伐,让我们的外甥昌邑王登上太子宝座啊。"——李广利和刘屈牦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结成了儿女亲家矣。
   丞相和大将军合谋扶立储君,本来应该是最高机密,即使扶立不成,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这样的机密,却居然走漏了,还被一个宦官郭穰探听到了底细,并将消息报告到了汉武帝面前。
  汉武帝年纪已老,又刚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更何况他心里早已暗暗定下了接班人。于是闻讯大怒,下令追查。结果发现刘家和李家合谋咒诅皇帝早死。
  
  又是一场巫蛊之祸。四月,怒火中烧的刘彻将丞相刘屈牦腰斩于市,灭族。李广利正统兵在外,听说消息后知道大事不妙,于是投降匈奴。
  (一年后,匈奴卫律王忌惮李广利的权势,与巫师合谋,向匈奴单于进谗,说是用李广利祭祀可保单于母亲身体安康,于是李广利成了祭品,死在了茫茫戈壁草原。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最后也落得同样的下场。)
  
  李家既已一败涂地,敢说实话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尤其是看守刘家祖坟高祖刘邦陵寝的主管田千秋,更宣称自己是受到了高祖刘邦的托梦前来的,使得刘彻越发地震动。于是决定重新调查太子刘据谋反的事件。
  结果令刘彻目瞪口呆:一年前那场逼死皇后和太子的政变,背后就有李广利和刘屈牦操纵的影子,是他们利用种种人事和手段,通过暴燥的老皇帝之手,为他们扶立昌邑王扫清了障碍——有些史书上说,整件事其实只是江充与太子有仇,唯恐太子继位才捣的鬼。但是仔细想想就会知道:江充不过一介普通官员,哪有这样通天的本事搞到皇帝的后宫里去?更何况事情开始不久他就教刘据杀了,其后却又发生了一系列诬告、假调查、以至更改军令的事件,难道说,江充这个死人还有这等本事?死了都能这样捣腾,又怎会活着教人砍了脑袋?
  
  刘彻终于恍然大悟,于是封田千秋为大鸿胪。
  后知后觉的武帝,终于明白自己那三十八岁的长子死得冤枉。他自怨自艾无处发泄,恼怒中将当时参与陷害太子的宦官苏文活活烧死在渭桥之上;当初挑头诬陷太子的江充虽然已经被太子杀死也仍旧不可饶恕,江氏灭族——这可是史上最典型的损人不利己事件;当初在河南灵宝县捉拿太子有功被封为北地太守的李寿,也没逃脱灭族的命运。
  不过总算武帝这回吸取了教训,没有诛连自己和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就连同样窥伺储君之位的另一个儿子他也没有痛下杀手。他晓得自己的子孙本来剩的就不多,实在经不起再杀了。
  
  汉武帝随后在长安建起了思子宫、太子刘据丧命的河南灵宝县也建了一座"归来望思"高台,希望儿子的灵魂能够回到自己身边。
  不用说,卫子夫和刘据的灵魂是不愿再回来的了。
  ——其实杀来杀去,最该死的是刘彻自己,杀儿子的命令也是他自己下的。更何况被诛的人多半跟他有亲戚关系,按血缘和"族诛"的规矩来说,他自己也该算在诛杀的范围内。只是他似乎没有一查到底处理自己的勇气。他也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他虽然思念妻儿,却没有勇气将自己的曾孙、刘据年仅三个月的孙子刘询从监狱里放出来——拜自己那一场疯癫杀戳所赐,原本可爱的曾孙儿现在倒真要把他这个曾祖父当杀父仇人来看了。直到五年后,武帝寿终正寝之时,刘询才逃脱牢狱之灾。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不满百日就迭遭不幸的小小人儿,却在十七年后成为西汉皇家的天子。刘据虽然惨死,总算本该属于他的皇位还是由他的孙子接受了下来。)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刘彻总算明白了事理,征和四年开始,他追悔自己晚年的过失,赶走了身边的方士媚臣, 颁下轮台诏书,按照死去儿子刘据的生前愿望,废止兵戈,鼓励农稼。并封田千秋为丞相、富民侯——顾名思义,是想要做点关乎百姓生计的正经事了。
  当臣下为刘彻痛改前非的行为歌功颂德的时候,老皇帝终于说了实话:"联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毒士大夫,至今余巫颇脱不止,联甚愧之。"
  虽然是愧,但是也已愧之晚矣。
  
  据说晚年的武帝终日郁郁不欢,难见笑颜。身边的人都觉得提心吊胆。他有一名很受宠的美人名丽娟,曾经问他:"钱能买来欢笑吗?"
  武帝回答:"可以的。"
  于是丽娟拿出千金给武帝,说:"这是买笑的钱,希望皇上能有一点笑容。"
  收下宠妃千金后的武帝是不是就能满脸笑容呢?史书不载。
  "巫蛊之祸"的余害,直到三年后还连累一位无辜的少妇横死。
  
  她就是武帝最幼子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赵婕妤又名"拳夫人"、"钩弋夫人",是犯人的女儿。由于她为武帝生下的儿子刘弗陵聪明健壮,很得武帝的喜欢,刘彻决定将皇位传给刘弗陵。
  这时的刘弗陵年仅七岁,钩弋夫人也不过二十五、六岁。为了避免自己死后"主少母壮",重演吕氏专权的危险性,武帝在立太子的前夕,随便找了个岔子就将为自己生下儿子的钩弋夫人处死了。据说可怜的钩弋夫人下葬时,天昏地暗,飞砂走石,人们都对皇帝竟然如此狠心而愤愤不平。
  虽然刘彻的冷酷无情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验证,但是假如刘据不死,则此时他已四十出头,何来的"主少"?卫子夫若不自尽,也该有七十岁了,更谈不上"母壮"。两个理由都不成立,钩弋夫人也就不会惨死了。
  
  公元前87年,70岁的汉武帝卧病五柞宫。自知来日无多的刘彻审视群臣,不得不承认卫霍二家的忠心和才干。于是他颁下遗命——前皇后卫子夫外甥、霍去病之弟霍光为首辅大臣,辅佐幼主刘弗陵为新帝。
  
  刘弗陵二十一岁早逝,继位的是李广利之妹李夫人的孙儿刘贺。刘贺人品卑劣,为帝不过二十七天,大汉朝廷的最高文武长官霍光和张敞(当丞相的水准如何,知道的人倒不多,闲着在家喜欢帮老婆画眉毛的事儿却是流芳千古)便把他又从龙椅上扯了下来。
  
  公元前七四年,卫子夫的曾孙刘询继位为大汉皇帝。历尽曲折坎坷,皇位终于又回到了刘据子孙的手里。
  然而,卫氏与曹氏血脉已断,已无法重振。二氏从此不复再见于史书。
  
  平阳公主因为一次举荐美女而成就声名地位,却又因为另一次举荐美女而累及子孙破家丧生。祸福莫测,都只系于一念之间。
  老天拿平阳公主开了一个残忍的大玩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00:31 , Processed in 0.25851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