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9|回复: 1

中国未圆皇帝梦的太子们Z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5 10: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说的“中国未圆皇帝梦的太子们”有以下几个限制

1.太子,首先是指皇帝的未来继承人。所以本文所选的历史时间段,是中国有皇帝历史的时间段。其次,太子不同于别的储君,他是现任皇帝的儿子,而不是弟弟或侄子之类。(废话!)

2.太子中有许多已经当上皇帝了,本文不讨论,这里只讨论下那些贵为太子却没有当成皇帝的倒霉蛋。

每个太子都有一个美好的皇帝梦,但中国历史上的太子比皇帝还多,根据抽屉原理,当然就有许多太子落空了。有许多未圆皇帝梦的太子们,虽然不能当皇帝,但照样可以青史留名,甚至比后来顶替自己当上皇帝的亲弟弟(也有可能是别的关系),更能让大家记住。

中国太子史中,我发现,有一段时间的历史,最为突出!那就是隋-初唐

从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到唐玄宗——这两百年连续八朝皇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竟然没一个能当上皇帝的!这八朝未当上皇帝的太子,却几乎各个都很有名。

尤其是唐高宗一朝,中国的太子历史可以说发展到了最高潮!这个李治真的是优柔寡断再加上怕老婆到极点了,在短短数年内,立了五个太子!分别是长子,五子,六子,七子,八子。

高宗这五个太子,没有一个好运的!最多才贤能的五子,被自己母亲亲手毒死,而另两个有才能的长子和六子,则是被母亲逼得自杀。剩下两个平庸的七子和八子,倒是都当上了皇帝,但是他们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这两个可怜蛋都是两度当太子,两度当皇帝。第一次当皇帝都只是个傀儡,没多少天。且说他们第二次当皇帝:七子当皇帝没多久,就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联手毒死。而八子龙椅还没坐稳,就被自己的儿子逼下去了。

中国未圆皇帝梦的太子们,根据他们未圆梦的原因,可以分成四大类

=====================


一、废太子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有许多正史称呼他们,都称呼他们为“废太子某”。某为他的名。例如“废太子勇”。

废太子又可以细分两类

1.皇帝因各种原因不喜欢他(就是说太子失宠了),而被废的。

2.因为太子想早日当上皇帝而谋反被废的。

=====================

二、亡太子

太子比皇帝老爹先死,自然当不了皇帝啦

亡太子又可以细分三类

1.自然死亡的。这怪不得别人了。

2.被鸩杀的。也就是说,是被别人毒死的。

3.政变而亡。政变的牺牲品往往太子首当其冲。

=====================

三、亡国太子(前朝太子)

这类太子运气最坏,自己即使很受老爹宠爱,自己即使能活得比老爹长,但是还是做不了皇帝。一句话,国已破,家安在?最后还要下一个朝代的皇帝到处通缉。

=====================

四、让太子

即使是太子,也坚决不做皇帝,让给别人做。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让太子(让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身前未做皇帝,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

下面一一道来
一.因失宠而被废的著名太子

1.西汉太子临江王荣(汉景帝长子)

2.隋太子勇(隋文帝长子)

3.清太子理密王胤礽(康熙次子
二、谋反被废的著名太子

1.唐太子恒山王承乾(唐太宗长子)

李承乾,李世民长子。先被封为恒山王。李世民共十四子,属长孙皇后出有三子,除承乾外,有四子魏王泰,九子晋王治。早先,李承乾被立为太子,他的弟弟李泰每怀夺位之志。于是兄弟二人各树朋党,邀集智术之士,相明争暗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承乾勾结大臣侯君集等,企图杀害李泰,内部纷争,十分混乱。太宗命长孙无忌审查李承乾等人的行为,并废李承乾为庶人,流徙到黔州,两年后死于贬所。

李承乾小时候聪明伶俐,在太宗为高祖守孝期间留守监国非常出色,所以当政者和朝臣都认为太子聪明干练,而对其缺点却没有丝毫察觉。这是朝臣对他不加约束。

但他从小身患足疾,加之丑行外露,声名大减。魏王泰却好学不倦,声誉渐高,太宗非常宠爱他,李承乾害怕被贬黜,就对李泰产生了猜忌。而李泰亦负其才干,又夺嫡之心。这两个人大概就是当年建成和太宗的翻版了(至少太宗都有这种想法)。

三、自然死亡的著名太子

========================

1.南梁昭明太子统(梁武帝长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太子文学家

萧统(公元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兰陵人。中国南北朝期间最著名的文学家。其父萧衍在498年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时已35岁,只生有3个女儿。后纳樊城女子丁令光为第二个夫人,501年9月,生长子萧统。统2岁被立为太子。史书上说他“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爱好文学,善诗赋,成为当时博通众学的文学家。

他对东宫通事舍人刘勰特赏爱。受刘的影响,许多文学观点与刘相似。稍长助理政事,批阅奏折,辨析认真,对错误和不实之处,不随意批评和斥责,指导他们自行改正,百官信服。萧统招贤纳士,与他们商榷古今。《梁书·昭明太子传》中记叙当时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在他主持下,一批著名文人共同编选了《昭明文选》,选录从先秦到520年漫长的800年间的130多位作家文质兼备的文章754篇30卷,加上(唐)李善注及嘉庆十四年二月胡克家《考异》十卷20万字,共180多万字(今本 60卷),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

在《昭明文选》中,按萧统的文学观点,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因这些著作不以文为目的,除了史书中少数篇目认为是文学作品外,均不予选录。入选标准,在昭明太子撰的《文选序》中谈到“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意思是录取的作品应是情义与辞采并茂,否则概不入选。萧统把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非文学作品区别开来,把文学作品的特征和范围逐渐明确。使《文选》得以将梁以前正统派的文章精华基本上都入集到位,反映了梁以前各个朝代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文学风貌。这些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学作品,为后来的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萧统甘愿放弃继承皇位,隐居深山编纂《文选》的精神,这首先是对封建王朝帝制的挑战。试想,在那为争夺皇位不择手段甚至有的亲兄弟都会互相残杀的封建社会,特别是靠父兄而闻名的南朝皇室!萧统敢于漠视皇位,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还有地位尊贵的他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尽管自己也博览群书,但他仍能礼贤下士。如果他没有虚心治学的精神,何以能吸引当时文学名流刘勰、钟嵘辅佐他精心编书。

可贵的是他的平民意识。他放弃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甘愿隐居深山过较清苦的平民生活,而编《文选》的目的是想让没有钱的百姓子弟也能读到好书,这样体恤民情的太子当然会永远留在人民及后人心中。

由于他仁爱、性孝,死时,都城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襄阳人为了纪念他,在襄阳城中建有“昭明台”。而江苏镇江前些年举办过“增华阁”纪念,成为当时一时新闻。

========================

2.隋昭德太子昭(隋炀帝长子)

英年早逝。其第三子侑,被封为代王,后被李渊立为皇帝,世称隋恭帝。

========================

3.元燕王中书太子真金(元世祖次子)——蒙古“儒治”太子

真金(1243-1285)为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二个儿子。他1273年被立为太子,成为自成吉思汗以来第一个被立为太子的蒙古王子。他接触过儒、佛、道等当时最先进的文化,最后接受了儒学,成为元代主张儒治的代表人物。作为太子,他广泛地参与了元世祖时期的政治活动,但未及即位,就在权力斗争中病死。真金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是元朝初期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的真实反映。他一生经过了“汉回之争”,“力行儒治”,“禅位政变”三大事件,最后忧郁的病死。真金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蒙古族皇太子,他的处境反映了元朝汉族儒臣的处境。他聪明、干练、胸怀治国大志,但始终未能实现其理想,真金之死,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叹息和遗憾。


其子铁穆耳在其死后,被立为皇太孙,后来成为元朝第二代皇帝成宗。


========================




4.明懿文太子标(明太祖长子)

朱标(1355-1392)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为吴王时,立他为王世子。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标被立为皇太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明太祖令他巡抚陕西。他中途患病,在病榻上还给父皇上书,大谈经营谋划之道和在金陵建都的事宜。第二年四月病死,终年三十八岁。

其子允文在其死后,被立为皇太孙,后来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惠帝,世称建文帝。

四、被鸩杀的著名太子(包括被逼自杀的)

1.新太子临(王莽三子)

=========================

唐高宗三个有才却短命的被武则天先后杀死的太子们

2.唐太子燕王忠(唐高宗长子)

高宗庶出长子,被立为太子。后来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当然嫉恨,于是便废太子忠,立自己的长子弘为太子。后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经被废的太子李忠图谋反叛,将忠和上官仪父子处死。

3.唐孝敬帝弘(唐高宗五子)

李弘,字宣慈,武则天所生的长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立为太子,高宗命其监国,代理朝政,处事井井有条。后与武则天政见不合,遂失宠于母后。高宗后来想传位与他,武后欲除之,上元二年(公元657年)四月,李弘从幸合壁宫时饮鸩而死,年仅24岁,追谥为“孝敬皇帝”。

4.唐章怀太子贤(唐高宗六子)

李贤,字明允,武则天次子。容止端重。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上元二年,立为皇太子。尝诏集诸儒张大安等注《后汉书》。武后以明崇俨为盗所杀,疑出太子之谋,诬构而废之。后得政,遂遇害。

心狠手辣的母亲

作为母亲,武则天的心比一般的人要狠多了,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对亲生儿子都不肯放过,



武则天亲生的儿子一共是四个,长子李弘,次子李贤,老三是李显(又叫李哲),老四是李旦(又叫李轮)。第一个有机会继承皇位的是长子,在公元656年,太子李忠被废黜,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皇太子。



李弘为人忠厚,而且知道谦虚忍让,高宗和众大臣对他都很满意,在参与朝政的过程中显示出政治才干。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高宗想把皇位传给李弘。



但武则天却不愿意让儿子来侵夺自己已经习惯的政治权力,而且儿子一旦即位,自己的权力梦特别是女皇梦就肯定要破灭了。况且,儿子对自己也不是那么听话,于是,在权力和亲情之间武则天狠心地选择了前者,在公元675年,即上元二年,武则天用毒药将年仅二十四岁的儿子李弘毒死。



李弘死后,高宗由于精神受到刺激,加上原来的头疼病,觉得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操劳国家大事了,就想把皇位让给武则天。但是,由于大臣们极力反对,武则天没能如愿,但这对于武则天却是个极大的刺激与鼓励。



在哥哥李弘死后一个月,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他和哥哥李弘一样,也很聪明,在高宗让他处理政务过程中也显示出过人的能力,加上宰相们的辅佐,武则天又感到了权力将要离她而去了。所以,武则天指使人诬告太子贪恋女色,想早日夺取皇位,公元680年的八月,李贤被废掉太子身份,贬为庶人。后来又被迫迁到巴州。到了公元684年的时候,在武则天废除中宗李显后的第三天,武则天就派人到巴州将李贤杀死,同时,许多人被牵连被杀。



在李贤被废掉太子的第二天,三儿子李显被立为太子。公元683年,高宗病死,立下遗嘱让太子即位,但国家大事还要听从武则天的意见,这成了武则天日后专权乃至成为女皇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李显即位后就是唐中宗,他尊母亲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显比他的哥哥要软弱很多,所以他的即位在开始的时候才被母亲所接受。



但中宗也没有将宝座坐热,就被母亲赶了下去,当时即位还不到两个月。中宗即位后,就没有把母亲放在眼里,低估了母亲的力量。他想让岳父韦玄贞做宰相,但是父亲高宗临死时立的顾命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便不可一世地说:“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了他,又能怎么样?”裴炎便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立刻召集大臣们到了乾元殿,将中宗废为庐陵王,幽禁在深宫之中。幽禁中宗后,武则天把最后一个儿子李旦推上了皇位,这就是唐朝的睿宗。



武则天虽然让小儿子继承了皇位,但不许他处理朝政,一切大事都由自己来决定,逐渐地,武则天就产生了做女皇的愿望。


附:《黄台瓜辞》

作者(唐)李贤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全诗大意: 这首诗字面的意思很简单,实际的含意是将武则天的四个亲生儿子比做瓜。诗中瓜熟子离离是说您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一摘使瓜好意思是您杀了大儿子,会使其余的孩子们有所警惕,都会学好不敢胡作非为。如果杀死两个那余下的就太少了,杀光了的话就只会剩下您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历史背景:李贤,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是个非常英明有才干的人,帮助高宗处理政务很得当。在读书人中也很有声望。《后汉书》就是他注释的。李贤被立为太子(著名的章怀太子)后,知道他母亲的夺权阴谋,预感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做了一首诗《黄台瓜辞》,让乐工练习后在宫中演唱,希望武则天听了以后会有所感悟。

=========================

5.唐太子瑛(唐玄宗长子)
五、政变而亡(并非谋反)的著名太子

=====================

1.西汉卫戾太子据(汉武帝长子)——无中生有而死的太子

刘据(前127-前91),汉武帝皇后卫子夫所生。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武帝一直认为太子宽厚温和,将来定是个守文的贤主。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闰五月,武帝在长安西北的甘泉宫避暑时,忽然生了病,当时他已66岁了。绣衣使者江充以前得罪过太子,他生怕武帝死后,太子即位,自己会遭报复,于是心生一计,对武帝说:陛下的病根,还是因为有人暗埋小木人诅咒。要想病愈,只有挖尽小木人,杀光诅咒者。原来,一年前有人告发丞相公孙贺埋小木人诅咒皇上,武帝素来迷信,就将公孙贺灭了族,后宫嫔妃及朝中大臣因牵入此案而被杀的有数百人,连武帝的两个女儿也未能幸免。这种埋木人诅咒的方法就被称为巫蛊。此时听了江充的话,武帝信以为真,就派江充专门治理巫蛊之狱。

  江充得了圣旨,来到后宫,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他先从失宠妃嫔处挖木偶挖起,渐渐地延及皇后、太子的宫殿,纵横挖掘,遍地开花,弄得皇后与太子连搁床的地方也没有了。若干年前,巫婆、方士们声称:在居处埋置小木人,定时祭祀,可以消灾免祸。于是不少宫女信以为真,如法而为。江充此时却声称:在太子宫中挖出的桐木人特别多,并且附有写着谋逆事端的帛书!刘据又惊又怕,急与少傅石德商量。石德说:去年丞相与两个公主都因此事被杀掉了。如今这些木人,谁也无法证明是巫婆等预先埋的,还是宫中原有的。只有先假托皇上之命,捉住江充等人严加审讯,揭穿他们的奸谋。再说皇上在甘泉宫养病,存亡未卜,奸臣却如此凶狠狡猾,秦公子扶苏的教训,怎能不吸取!刘据犹豫不决,打算到甘泉宫向武帝谢罪。哪知江充逼迫甚急,根本无法脱身,万般无奈,便决定铤而走险。

  刘据先假托诏命,逮捕了江充。韩说不肯就范,被当场格杀。章赣受伤,与苏文逃回了甘泉宫。刘据痛骂江充道:奸贼,竟敢离间我们父子么?手起剑落,将他挥为两段。刘据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调兵控制了宫城,先将那胡巫烧死于上林苑中。苏文逃回甘泉宫,告称太子造反。武帝起初不相信地说:太子必定是害怕遭祸,又痛恨江充,才有此变。立即派使者到长安城中召太子。哪知使者根本不敢入城,却回来谎奏道:太子真的造反了,要杀臣,臣只得逃回来了。武帝这才勃然大怒,命令丞相刘屈髦调发近县士兵,进攻长安。刘据也矫诏赦免长安狱中囚徒,配合宫中卫队,又临时武装了部分市民,与丞相军大战。这场厮杀整整延续了5天,双方共死伤了数万人, 长安城一片腥风血雨。这时民间纷纷传言太子造反,武帝也驾临长安城西的建章宫。于是刘据的部下渐渐散去,终于战败。刘据逃至长安南城,城门官田仁认为父子至亲,不愿过分相逼,放他出了城。刘据逃到了湖县,躲藏在一个百姓家中。不久,被当地官吏发现,派兵围捕。刘据悬梁自尽,他的两个儿子与这家主人都被杀害了。 卫皇后随即也自杀。

  一年多后,事情渐渐弄清了,所谓巫蛊一案,多属虚妄。武帝也终于明白:太子是被逼无奈,才发兵自卫的,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意图。武帝追悔莫及,便将苏文烧死于渭桥之上,又杀光了江充的家族。在湖县围捕时,一个兵刃触及太子尸身的,已因此功被封为北地太守了,这时也被灭了族。由于感念太子无辜,心中伤痛,汉武帝又在长安建造了一座思子宫,并于湖县筑一归来望思之台,盼望太子能魂兮归来,与自己重会于台上,共叙天伦之乐。当然,这只能是自欺欺人的徒劳罢了。

=====================

2.唐息隐太子建成(唐高祖长子)

      李建成(589 ~ 626),小字毗沙门。陇西成人。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 起兵反隋,密召他与其弟李元吉至太原援助。授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 侑为恭帝,改元义宁。恭帝封李渊为唐王,封建成为唐王世子,开府置官属。义宁二年,李渊即 位, 立建成为皇太子。他虽太子,而其弟秦王李世民功绩卓著,人心所归。 他清平刘黑闼的反叛,以立功树威。后又与其弟李元吉谋,加毒于世民酒中,世民未死。世民于武德九年六月,告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之罪,翌日李渊召二子入宫,同众大臣审核,至玄武门,建成被世民所杀。元吉为尉迟敬德所杀。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

=====================

3.唐卫王节愍太子重俊(唐中宗三子)

  李重俊,后宫所生,圣历元年(698年)封义兴郡王。神龙元年(705年)封卫王,拜洛州牧,赐实封千户。寻迁左卫大将军,兼迁授杨州大都督,神龙二年(706年)秋,被立为皇太子。李重俊性惰刚果,没有贤能的老师指教,办事没有行为准则, 他以秘书监杨缴,太常卿武崇训做为太子宾客,杨缴等人,凭李重俊得宠,不学无术,唯有狗、马、蹴鞠取乐于重俊,左庶子姚挺数次建议重俊改正自己的过错,或庶子平贞给太子献上孝经议、养德等传。太子只纳而不用,武三思以韦后的势力,欲图不轨,但害怕太子的势力。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取安乐公主,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凌辱重俊,以不是韦后所生而呼为奴。并数次劝公主请求中宗废重俊为王,而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气愤之急的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诈,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吒忠义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把正在寻欢做乐的武三思与武崇训你子杀死于其府地,并杀死同党十余人,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 分兵守卫宫诚诸门,亲自率兵追至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合追杀韦庶人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韦庶人及公主遂拥中宗帝驰赴玄武门楼,命令左羽林军刘仁景等,率令留军飞骑百余人于楼下列队守卫玄武门。李多诈等领兵至,欲突玄武门楼,守卫兵卒拒挡,不得进。中宗依槛呼叫李多诈等部下,曰:“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诈等,与汝富贵”。于是,千骑王欢喜倒戈,斩多诈及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吒忠义于玄武门前,其余同党遂溃散,重俊兵败,率部属百余人从肃章门逃奔终南山,准备投奔突厥。中宗下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赶,重俊逃至鄂县西十余里休息,被部下人杀死,并把首级献于朝廷,又献于太庙,并祭武三思、武崇训的灵柩。

  唐睿宗即位,下制曰:“……重俊,大千之子,元良守器。往罹构间,困于谗嫉。莫顾铁钺,轻盗甲兵,有北诛夷,无不悲憧;今四凶咸服,十起何追,方申赤晕之冤,以黄泉之痛,可赠皇太子”。谥曰:节愍,陪葬定陵。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著名的亡国太子(前朝太子)

1.明朱三太子朱慈烺(崇祯长子)

   朱慈烺(1629~?年),崇祯长子,崇祯三年立为皇太子。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其下落不明。一说其已死于战乱,一说其出家为僧,均无证据证实。曾有人冒其名起兵反清,经验均为伪。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煊赫一时的明王朝从此终结。崇祯帝朱由检临死前命令自己的三个儿子迅速逃生。这个明王朝最后的太子结局究竟怎样呢?自明亡以来,有关他的说法就扑朔迷离,众口不一。

朱三太子到底指谁?现在有三种说法

一:长子 太子朱慈烺——他是唯一有“太子”称号的,也应该是明朝复国最适合人选。

二:三子 定王朱慈炯——他排行第三,假如太子死,他应该是法定继承人

三:五子 悼灵王慈焕——清朝的朱三太子案,皆冒充“朱三太子慈焕”,但他五岁就病死了。

  思宗共有7个儿子。其中,周皇后生子三人,即太子慈烺、怀隐王慈■(皇二子)、定王慈炯(皇三子);田贵妃生子四人,即永王慈■(皇四子)、悼灵王慈焕(皇五子)、悼怀王(皇六子)、皇七子。崇祯十七年(1644),太子16岁,皇三子定王慈炯14岁,皇四子慈■应当也有十余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其他的儿子都已早逝。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不是指思宗的第三子?思宗的第三子名朱慈炯,即定王。按照皇位继承的顺序来说,皇太子 既已被杀,则年龄最大的皇三子朱慈炯是最合法的明朝皇位继承人,这也就是“朱三太子”名字吸引人之处。还有一点,朱三太子案中两次指朱三太子为“朱慈焕”,而不是真正的皇三子“朱慈炯”。原因何在?朱慈焕是思宗的第五子,生5岁即病死。据《明史》记载,朱慈焕死前曾对思宗说:“九莲菩萨说:‘皇上待外戚太薄,将让他的儿子都死掉。’”九莲菩萨即神宗的生母李太后。思宗觉得此事奇怪,便封朱慈焕为“玄机慈应真君”。所以,朱三太子案中频频以朱慈焕为号召,大概是因为此类活动多依托于民间宗教,所以朱慈焕“玄机慈应真君”的身份具有更大的蛊惑力,应当与真正的皇子没有什么关系。

七、让太子

唐让帝宪(唐睿宗长子)——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让皇帝,唯一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李宪,原名李成器,原被封为宋王。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皇太子,睿宗降为皇嗣后,武则天册封他为皇孙,中宗即位改封为蔡王,李宪“固辞不敢当”。景云年间(公元710年),睿宗将复立皇太子,李宪辞曰:“储副天下公器,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重社稷也。”并涕泣以死固让。遂立平韦后之乱有功的楚王李隆基为皇太子。李宪“一生谨畏,未尝干政”,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被封为宁王,天下“皆以天下友悌之祥”。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病逝,终年六十三岁,玄宗闻讯“失声号恸,左右皆泣下。”以宪“实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号不称。乃追谥让皇帝,赠妃元为恭皇后。有子禹,被封为汉中郡王,曾护送公主出嫁回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30 23:34 , Processed in 0.13318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