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期间,广西军队开赴华东、华中抗日前线,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在广西境内参加了桂南会战、桂柳会战等抗击入侵日军的战役。抗战8年,广西共征兵94万多人,人数仅次于四川,按人口比例,出兵之多居全国第一(桂系新秀注:当年广西人口仅1300万,抗战胜利后根据国民党政府的估计如果加上后勤的广西人,广西一共有两百多万人直接、间接的参加了抗日战争。为国捐躯30多万。另广东当年四千多万人口,出兵五十多万)。日本军队两次入侵,广西被杀害22.6万人,因战争传染病死亡28.2万人,受伤43.3万人,失踪5.8万人,财产损失8278亿元。抗日战争期间,广西当局曾一度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得全国各地进步文化人士1000多人云集桂林,从而形成著名的桂林“文化城”。”
---摘自《广西政府志》
作为广西人的你还记得台儿庄血战吗?别人只知道川军、西北军!
作为广西人的你知道数万广西子弟兵参加了淞泸会战吗?别人只记住了的十九路军。
作为广西人的你知道我们广西子弟兵是77事变后第一支奔赴抗日前线的地方部队吗?
作为广西人的你知道广西子弟兵占多数的中国军队,打了昆仑关大战、桂林保卫战被日本人称为在“支那”遭遇到的最惨烈的战斗吗?
作为广西人的你知道抗战期间为什么日本人会叫嚣“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欲平支那、先灭广西”?
你知道广州有十九路军纪念碑,四川有川军抗战纪念碑吗?
我们广西呢?!
广西人在中国近现代对外反侵略历史上为国家、民族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像清末刘永福越南抗法、在台湾抗日,镇南关大捷、血战台儿庄、昆仑关大战等等。甚至到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广西籍的士兵也占了参战解放军的百分之玖拾。
今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看看现在的各地媒体都在纪念各省的抗战事迹。广东的纪念十九路军、陕西的报纸全国求线索报道陕西的西北军的抗日事迹,四川也打出了四川人出兵抗日最多的旗号。
怎么我们广西在默默无闻?
我们对得起那几十万为国捐躯的桂籍烈士吗?
------------------------------------------------
八年抗战中的国民党桂系
在抗日沙场上
一、李宗仁、白崇禧率师出征抗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在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救亡的形势下,桂系适应了全国抗战潮流的发展,立即发起抗战,以民族铁血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7月15日,李宗仁致电南京国民党中央,请下定决心,实行抗战。 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对日态度开始强硬。20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致电国民党政府,表示“已决誓本血忱,统率第五路军全体将士及广西全省1300万民众,拥护委座抗战主张到底,任何牺牲,在所不惜。”
7月10日,蒋介石曾以”蒸午”电任命李宗仁为庐山暑期训练团副团长(蒋介石自兼团长)。李宗仁未就任,俱派黄旭初、夏威去庐山受训。黄旭初、夏威抵庐山后,
被蒋介石派为训练团的总队长。7月14日,宋子文由庐山电白崇禧:“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情势严重,抗战不可避免,蒋先生问兄能否来庐山或南京相晤。”用蒋介石对抗战仍未下定决心,白崇禧未应邀,7月30日,庐山暑期训练团教育长陈诚约晤黄旭初、复威,要他们电请白祟禧,并转告蒋介石召白崇禧入京的意旨。8月2日,蒋介石亲电李宗仁、白祟禧,约他们赴京共商抗日大计,并邀请白崇禧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李宗仁、白崇禧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遂电复蒋介石,表示即刻入京受命。8月4日,白崇禧乘坐蒋介石派来的飞机由桂林飞抵南京,表示拥护中央抗战的决心。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是日,蒋介石召集最高国防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正式任命何应钦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白崇禧为副参谋总长,1938年1月17日又任命白崇禧兼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同时,任命黄绍(hong?2)为第一部(掌军令)部长,刘斐为第一部作战组长。
8月28日,白祟禧电李宗仁,告统帅部决定将津浦线划为第五战区,拟请李宗仁任司令长官,并指出:“过去我公首倡焦土抗战主张,国人深表赞同。如能乘此时期,
躬行实践,则对中外视听,必有重大影响。”李宗仁感到效命疆场的时机已经到来,
便于10月14日乘飞机离桂飞湘转宁。行前,李宗仁和白祟禧联名发表《告广西党政军全体同志暨全省同胞书》,指出:“民族之存亡,决定于这次自卫的战争;战争的最后胜利,决定于今后长期的战斗;而长期的战斗,则深赖于后方不断的振奋,不断的牺牲,不断的建议,不断的贡献。”因此,希望全省同志同胞“负起我们光荣的任务,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发布《训勉全体将士书》,表示“纵使全国化焦土,我也要要战斗到底;只要有最后一粒子弹,我们也要战斗到底”的决心,希望全体将士“精忠报国,努力杀敌,争取最后的胜利”当日,李宗仁飞抵长沙,对中央社记者谈话时表示:“广西全省民众,皆抱抗敌决心,各军团民众等纷纷请缨,目前可出师20万,后备者有110余万人,将来可征至300万人,与敌作殊死战。”12日,李宗仁抵达南京。
在李宗仁、白崇禧入京受命前后,奉命将桂系部队(以下简称桂军)改编北上参战。在“七•七”事变后的两个月内,桂军共编成3个军,除原第七军、第十五军(改称第四十八军)外,另成立第三十一军,组成第十一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参谋长何宣,第七军军长廖磊,副军长周祖晃,参谋长张淦,下辖第一七0师(师长徐启明)、一七一师(师长杨俊昌)、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第三十一军军长刘士毅,副军长覃连芳,参谋长韦布,下辖第一三一师(师长覃连芳兼)、一三五师(师长苏祖馨)、一三八师(师长莫德宏);第四十八军军长韦云淞,副军长张义纯,参谋长刘清凡,下辖第一七三师(师长贺维珍)、一七四师(师长王赞斌)、一七六师(师长区寿年)。
第十一集团军原定参加徐州的防守,9月中旬,第四十八军首先挥师北上,抵武昌时,?正值上海战事吃紧,于是奉命东下增援。10月1、2日,李品仙在桂林校阅第七军、第三十一军。随后,第七军抵海州布防,第三十一军进驻徐州附近。不久,第七军又奉调增援上海。这时,第五战区向中枢建议:为了便于指挥,请以第七军及第四十八军另编为第二十一集团军,以第七军军长廖磊升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原第十一集团军总可令李品仙升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军委会照准。同时,廖磊所遗第七军军长由该军副军长周祖晃代理。?
全国抗战爆发以前,在1929年8月蒋桂战争期间及其以后一段时期内,桂系为了割据广西与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相抗衡,他们曾经与日本发生过多次联系,其目的是想得到日本在军事技术上的帮助。但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矛盾的上升,桂系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断绝了与日本的联系,在全国抗日高潮影响下,顺应历史潮流,改变立场,支持全国人民抗日,对蒋介石实行对日不 抵抗主义政策表示不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更加激化。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仍然坚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镇压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办这就迫使国民党内一些地方实力派接连发动“反蒋抗日”事变。当时桂系对这些事变基本上是采取支持或同情的态度。1936年6月,桂系与广东陈济棠联合,也发动了反蒋抗日的“两广事变”。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在这段时期的前后,桂系曾经发表不少主张抗战的言论,后来把它发展为“焦上抗战论”。
1936年4月17日,李宗仁在广州对记者发表关于中日问题的谈话。在这篇谈话中,李宗仁首先阐述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指出:“目前中国所最迫切需要者,为整个民族救亡问题,为争取中华民族自由平等,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主权之完整。……尤必须发动整个民族解放战争,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然后中国始有生存可能。”“中国之生死存亡,全系于中国本身之能否抗战。”“全在我国大多数军民之能否觉
悟,与军政当局之能否领导,上下一致,本焦土抗战之精神,毅然决然为民族解放战争而牺牲之一点而已。”1937年1月1日,李宗仁在《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上发表《民族复兴与焦土抗战》一文,论述了他的“焦土抗战”的思想,他指出;“今日中华民族之唯一的出路,唯有立即对日抗战,唯有立即发动举国一致之杭战,以民族解放战争答复日本之无厌侵略,以民族铁血,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之锁链。”这表明了桂系的抗战主张和纵使全国化为焦上,也要与暴敌血战到底的决心。
全国抗战爆发后,特别是在抗战初期,李、白不仅在言论上,而且行动上实践了他们的诺言,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淞沪战场上和台儿庄等战役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桂系集团毕竟是属于国民党阵营中的地方实力派,“地方实力派的领导成分也多属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因此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虽然有对表现进步,不久仍然反动起来。”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共高潮,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桂系参与了反共活动,自此以后,对日抗战就不是那么积极和坚决了。
二、首战淞沪
抗日战争初期,桂军英勇作战赢得了世人的好评:“彼等之勇敢,组织之良好,军事技术之优越,及持久耐战”,为国内外军事观察家“深为羡慕”。这首先表现在淞沪会战中。“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蒋介石集中了国民党军队1/3的兵力(50余个师,70万人)在淞沪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其中,以张发奎率第八、十集团零组成有翼作战军,以朱绍良率第九,二十一集团军组成中央作战军,以陈诚率第二五、十九集团军组成左翼作战军。至9月底,日军在优势的海、空军支援下,展开全线进
攻,国民党军队被迫取守势,主力置于蕴藻浜南岸、陈行、广福、施相公庙、浏河一线。10月7日,日军主力向蕴藻浜南岸阵地猛攻,企图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蕴藻浜南岸阵地,进占大场,直趋南翔,切断京沪线,迫使国民党军队全线后撒。经数日激战,日军攻占南岸阵地。在此危急关头,廖磊率第四十八军和第七军第一七一师于10且15日赶到,奉命投入战斗,经顽强抵抗,反复冲杀,始将阵地稳定,使日军威胁国民党军队东正面作战军侧背的企图未能得逞。
10月19日,国民党军队为消灭南渡之敌并恢复蕴藻浜南岸阵地,决定分三路进行反攻:第二十一集团军以步兵6个旅编为第一路攻击军,由谈家头。陈家行正面攻击前进,保持重点于左翼,第一攻击目标为盛宅、桥亭宅、顿悟寺之线,第二攻击目标为西塘桥、东赵家角、西六房之线。第十九集团军之第六十六军编为第二路攻击军,由盂家宅、马家宅正面攻击前进,第一攻击目标为杨家宅、徐宅,唐乔头、卫家宅之线,第二攻击目标为田都、孙家头之线。第十五集团军以第九十八师编为第三路攻击军,由广福、费家宅正面攻击前进,向东南方向压迫敌人,第一攻击目标为老宅、张家宅,其他第一线正面各师除守各阵地部队外,应编成数个有力突击队,向敌阵地要点突击,策应攻击军的战斗。原固守第一线阵地邻接攻击军之各师,应抽调预备队协同攻击军前进,掩护其侧背,另以炮兵作有力支援。
21日晚8时攻击开始,第二十一集团军向谈家头、陈家行正面之敌发动猛攻,22日晨克复陈家行、桃园滨,此时日军倾全力大举反攻,陈家行以北之敌先以飞机及重炮 密集轰击陈家行一线第二十一集团军阵地,继以大队步兵由坦克开路疯狂反扑,第二十一集团军顽强抵抗,然工事被毁殆尽,守军损失甚重,北候宅、谈家头、陈家行阵地先后被敌突破。第二十一集团军为夺回得而复失的阵地,三次发起反攻,虽经拼死冲杀,仍无进展。
23日晨,蕴藻浜南岸之敌,仍以主力向第二十一集团军阵地猛烈攻击,第二十一集团军拼死抵抗,反复冲杀、但因伤亡过大,部队混乱,阵地被敌突破,被迫撒出战斗,26日,中央作战军主力撤到苏州河南岸小南翔地区。之后,日军多次强渡苏州河,询收效甚微。双方处于对峙状态。这就是淞沪会战中著名的“大场之战”。
大场一仗,国民党军队伤亡近20万人,敌军伤仁亦达4万余人。在这次战斗中,桂军第二十一集团军顽强坚守,勇猛冲杀,给敌人以重大创伤,停滞了敌人的进攻,同时自身也伤亡2万多人,第一一0师的五一0旅少将旅长庞汉祯,第一七一师的五一一旅少将旅长秦霖阵亡。
11月5日,日军大批在杭州湾登陆,然后迅速分路直扑松江,对湘沪守军实行迂回包抄,同时苏州河方面之敌亦加紧向右岸攻击,中国守军完全处于腹背受敌状态。8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撤退。11月11日夜,上海沦陷。
在上海大军向内地撤退之际,统帅部命令桂军周祖晃率第一七0师、第一七二师从徐州乘火车南下集结于武进,然后火速转赴吴兴阻止敌人第六师团西进,掩护我大军后撤。两师于11月15日抵达吴兴,17日与西进南得之敌2万余人在南浔镇附近遭遇,即展开激烈战斗。因为力量单薄,敌不住敌人的进攻,被迫退守升山市。21日,敌集结重兵猛攻升山市。第一七0师中将副师长夏国璋亲自督师与敌争夺西山,壮烈牺牲。
升山市当日失守,桂军退人吴兴城。24日受敌压迫又被迫撤退。团长韦健森殿后掩护,中弹殉国。桂军退到朱家巷一线阵地,决心死守朱家巷一线,以保证上海大军从50里外的泗安完全通过。25日,敌人飞机、火炮、坦克、步兵一齐出动,向桂军阵地猛扑。桂军以血肉之躯抵挡,坚持到晚上被迫向泗安撤退。次日到泗安收集残部,第一七0师四个团只剩下一团半。第一七二师也只余一团二营,这时大军已过泗安,桂军遂奉令转移。
上海抗战中,李宗仁、白崇禧虽未负直接指挥之责,但他们对蒋介石死守硬拼的战略颇不以为然。他们向蒋陈述意见:淞沪不设防三角地带,不宜死守。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我军在沪作战应适可而止。李宗仁并建议将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和其他增援部队调至苏嘉路国防线上既设阵地,凭借据守,然后将沪上久战之师调回南京整补,有相机向国仿线增援。如此更番抵抗,才能持久消耗敌人的力量。至不得已时,我军便自动放弃京沪,将大军向长江两岸撤退,诱敌深入,节节抵抗,实行长期的消
耗战。白崇禧国常在前线视察、督战,深知死守沪淞三角地带的危害,数次向蒋建议下令撤退。但蒋固执已见,坚持死守上海,结果损失惨重。上海抗战中,李宗仁、白崇禧基于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思想提出的建议,无疑比蒋的死守硬拼战略棋高一着。
上海抗战后,蒋介石几次召集高级将领讨论是否守南京的问题。李宗仁在会上力主放弃南京,将大军撤往长江两岸,一面可阻止敌人向津浦线北进,同时可拒止敌人沿长江西窜。白崇禧也极同意李宗仁的主张,认为防守南京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应当吸取沪淞会战的教训,放弃守点守线的做法,改取积极防御的方针。白崇禧并在会前起草了放弃南京的计划。但蒋介石认为南京是首都,又是孙中山陵寝所在,必须防守。因此,再次拒绝了李宗仁、白崇禧的建议。结果,南京很快于12月13日失
陷。
三、台儿庄战役
日军攻占南京以后,便以夺取徐州为首要战略目标。于是日军由南京、芜湖、镇江分三路渡江沿津浦路北上,妄图与由华北南下的日军夹击徐州,企图打通南北联系。国民党政府鉴于徐州的安危,关系着抗日战争的全局问题,所以决定全力防守徐州,并以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路沿线的作战。当时参加徐州会战及台儿庄战役的军队,除了桂系的主力李品仙率领的第二十一家团军的第三十一军和廖磊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的第七军、第四十八军之外,还有其他国民党部队配合协同作战
,如第二十二集团军川军邓赐侯部(辖第四十一及四十五两个军),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的两个军(关麟征的第五十二军和王仲廉的第八十五军)共计五个师(第二师师长郑洞,第二十五师师长张耀明,第四师师长陈大庆,第八十九师师长张雪中,第一一0师师长张轸);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辖有第三十军田镇南部的第三十一师,第四十二军冯安邦部的二十七师及独立第四十四旅,但该集团军实际可参加战斗的部队只有二个师(第二十六师黄樵松,第三十一师池峰城)。上述这些部队合并起来约12万
人。而日军派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率领两师团共五六万人进攻,是敌军中最顽强的部队。
当时,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白崇禧行前,特请中共方面周恩来副主席和叶剑英参谋长到他的寓所,当面请教对政作战的指导方针。周恩来向白崇禧建议“在津浦线南段,已令新四军张云逸的第四支队协同李品仙、廖磊两集团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淮河流域,使律浦线南段的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同时在徐州以北又必须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白崇禧对此建议、深加赞赏。会谈中,周恩来对徐州战争必须统一指挥――即李宗仁必须有统一指挥的全权,特别有指挥中央军的全权,谈得很多。周的这个意见与白完全一致。同时,张爱萍又以八路军代表身份,赴徐州向李宗仁表示刻军也尽力支援五战区的争。白崇禧到徐州后,将周恩来建议向李宗仁汇报并协助李宗仁指挥,在后来的实战中基本上采用了周恩来提出的作战方针。
1938年3月,日军由津浦路北段和胶济路南犯,第五战区部队分别在临沂和滕县与敌人发生激烈战斗,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在这些外围战斗中,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临沂战斗的胜利,斩断了北线日军的左臂,使冒险向南突进的日军第十师团与第五师团失去配合,为中国守军取得台儿庄大捷奠定基础。3月16日,日军第十师团约3万人沿津浦线南下占领邹县、两下店、界河等地后,突然发起猛攻滕县。18日县陷入敌手。23日,日军千多人开始进攻台儿庄,被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的池峰城三十一师和
黄樵松的二十七师一部歼灭过半。翌日,敌人再进攻未果。27日早晨,敌破北门,占领在东北角。至28日,围攻台儿庄的日军达4000多人,炮20余门,战车20余辆。台儿庄的国民党军与敌人进行近战、肉搏战,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敌突进庄西北角,汤恩伯军团以第五十二、八十五军在外线向枣、峰日军猛攻,并把主力移至台儿庄东北,攻敌侧背,策应台儿庄守军。29日以后,敌我双方在庄内反复争夺,敌受重伤。敌濑谷旅团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领了台儿庄东半部。31日下午,国民党军队五十二军及七
十五军一部抵达台儿庄附近,对敌实行侧击,并切断敌后方交通线。敌濑谷旅团腹背受击,被自良党军包围。这时,敌坂本旅团赶来增援进入兰陵,攻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侧背,战争十分激烈。当时全台儿在已有2/3为敌占领,但国民党军队仍坚守南关一隅。进行顽强抵抗。4月2日,当国民党各方增援部队赶到后,李宗仁下令对台儿庄发起总攻,全线出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部分队伍也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对日军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处于孤立和被中国军从包围之中,而且日军后方也被切断,
供给发生了严重困难,因而被迫突围撒退。在这次战役中,日军第十、第五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被歼,日军死伤2万人以上。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弹药,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