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2|回复: 10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科分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6 14: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国立湖南大学文学院拥有如国学大师杨树达先生等一大批知名教授,培养了如著名语言学家郭锡良教授等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在国内高校中享有盛誉。后来由于院校调整,包括文学院在内的纯文科被分离出去,大量高水平的教师和珍贵的图书资料流往外校。
   近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走综合性大学的道路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大学领导高瞻远瞩,周密计划,果断决策,很快设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于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共72人。被中断了近50年的传统重新接续起来,它传达给人们的,是湖南大学重振传统文科的决心与信心,是令人振奋的希望与号角。
   在湖南大学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一年多来,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条件业已基本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决定于2002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并特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张炯教授担任湖南大学文学院的首任院长。
   湖南大学文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工30人。教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助教3人。
   湖南大学文学院下辖一部、一中心和五个教研室,即大学语文教学部、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汉语教研室、文艺学与写作学教研室。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4: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主干的课程,其范围涵盖了从先秦两汉直至明清近代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历程,它主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历代文学的发展演变、文学理论批评、各种文体、文学流派、文献、作家、作品等。本学科的必修课程为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和元明清近代文学,同时还开设了《诗经》与先秦文化研究、辞赋研究、《史记》研究、《文心雕龙》研究、魏晋南北朝文人诗研究、唐诗宋词研究、中国戏曲史、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国区域文学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学、道教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等十多门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是湖南大学重点学科,其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有6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从1998年至2002年,共出版学术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共承担国家和国务院部委课题6项、省社科课题4项、湖南大学课题3项,近3年内支配的科研经费达44万元。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国内外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主要专业方向有:
  (1)、辞赋与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辞赋本身的发展演变,辞赋与汉魏六朝其他文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汉魏六朝其他文体的演变、发展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本研究方向共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70多篇。
  (2)、宗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将宗教与文学紧密结合起来,从宗教角度探索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渊源、创作心理及作品的艺术成就,并研究文学理论与宗教之间的内在关系。到目前为止,本研究方向共出版相关专著9部,发表论文80余篇。
  (3)、经学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中国古典经学的发展变迁,经学对中国社会、文化、思想、文学等方面的影响;整理历史文献,考索版本源流,研究文献目录等。到目前为止,本研究方向共出版理论专著和整理出版古籍共8部,发表论文40多篇。
   本学科人员构成:
   郭建勋,男,1954年生,教授,文学博士,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辞赋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首批学科带头人,《中国韵文学刊》编委、《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主要研究辞赋与汉魏六朝文学以及中国古代韵文,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辞赋文体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汉魏六朝诗赋中的女性题材与性别表达”。
   孙海洋,男,1951年生,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和湖湘古近代文学。
   胡  遂,女,1956年生,教授,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诗词。
   张松辉,男,1952年生,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文化思想史。
   陈戌国,男,1946年生,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经学与文学史研究。
   吴龙辉,男,1965年生,教授,文学博士,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经学与古代文献研究。
   刘再华,男,1965年生,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和元明清文学。
   陈冠梅,女,1975年生,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唐五代文学。
   熊志庭,男,1952年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文献研究和明清诗词研究。
   蓝甲云,男,1963年生,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哲学与唐宋文学研究。
   吕  特,男,1975年生,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教学和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4: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确定的文学类二级学科,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当代性、开放性、创造性是该学科的显著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又称为20世纪中国文学。它上承在晚清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所产生的中国近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爆发的文学革命运动。它又可以1949年10月新中国的诞生而划分为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称之为现代文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学称之为当代文学。正确观察、评价并教授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嬗变规律,科学地研究、总结进而记录20世纪中国文学在艰难曲折中跋涉前进的历史足迹的重任;同时帮助学生透过复杂的文学现象以把握各类文学作品产生的社会原因、各种创作潮流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评价作家作品的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是该学科肩负的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

   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现有在编教师7人,其中担任现代文学教学与科研任务的教师3人,担任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任务的教师4人。7名教师中,具有教授任职资格的3人,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的1人,具有讲师任职资格的3人;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1人,在读博士学位的2人,获得硕士学位的2人。
   李阳春,教授,1953年2月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教学和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章罗生,教授,1954年3月生。主要从事现代文学教学和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研究。
   张  炯,教授,1937年11月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教学与当代文学史学科研究
   肖百容,博士,1970年7 月生。主要从事现代文学教学与现代文学潮流主题研究。
   胡辉杰,讲师,在读博士,1967年4 月生。主要从事现代文学教学与现代作家研究。
   杨建华,讲师,硕士,1971年3 月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教学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张海英,讲师,硕士,1971年1 月生。主要从事现代文学教学与现代作家研究。

   学科研究方向之一:20世纪文学思潮研究
   本研究方向立足于新世纪中国文学的走向与使命,以世界文学发展大格局的视野,紧紧把握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对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演变作出全面的考察与研究,从而构建起准确而完整的“文学思潮”理论体系:①开拓创新的文学思想是形成文学思潮的基础,富有实绩的文学创作则是文学思潮形成的标志;②创作潮流需要依托文学思潮作引导,文学思潮必须依赖创作潮流作支撑。因此,本方向的研究重点,一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论争、承继与创新进程的研究。其中马克思主义艺术美学、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建构与形成中的重要意义,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背景中的西方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大影响,将是本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二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潮流的形成、变化及发展规律的研究。其中将重点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风格流派、审美追求的嬗变,创作方法、艺术技巧的更新,以及在外来文学思潮冲击下的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通过上述两个重点的研究,既明确界定构成文学思潮的基本要素,又依托文学理论创新与创作潮流形成的规律,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发展与繁荣的道路。
   本方向的研究,实质上是一个从文学思潮的角度来重新构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学的问题,是对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重写文学史”口号和“20世纪中国文学”观的整合,因而在文学史学科建设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方向的学术成员近10年内已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个人评论集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项(《中华文学通典》,资助经费18万元)、主持完成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8项。其研究成果已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李阳春教授是湖南省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他一直从事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已出版《新时期文学思潮述评》、《湘楚文化与文学湘军》等学术专著,独立完成或主持完成《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新时期“文学湘军”研究》、《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等省级社科规划课题5项。目前正主持湖南大学重点课题《湘楚文化本质精神与湖南文学创作特征》的研究工作。
   本学科学术带头人张炯教授现系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10年来共出版《当代文学新潮》、《新时期文学格局》、《新中国文学五十年》等学术专著、个人评论集13种,主编《中华文学通典》、《中国文学发展史》等教材、丛书12种。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当代中国文学与先进文化》和湖南大学重点课题《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发展史论》的研究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4: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成员已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参编教材、专业辞书、著作30余种。学科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教委立项项目10余项,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东方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20世纪东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子项目)、“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50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子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湖南文学与世界文学”;省教委立项项目“全球化与文化“等。多项成果获省、市级政府奖励。

本学科已形成三个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
   1、东方文学研究 。这一方向把东方文学与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探讨东方文化与文学的内在统一性,研究其演变发展规律;并以比较的视野,研究东方文学与东方宗教、哲学、道德、风气、生产关系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也展开东方内部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文学的比较研究,探讨东方各主要国家文学的独特个性。本方向的研究重点有三:一是亚洲文学研究,在东方文学与文化的宏观背景中研究亚洲文学的构成、特质和规律;二是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在近现代东、西方文学剧烈冲撞的背景中,研究东方现代文学中地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分析者一思潮内部的不同倾向及其文化、美学价值;三是东方文学比较研究,以中国文学为着眼点,将其与东方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在接受中的变异或类型相似中的差异研究中,深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本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是《外国文学新论》、《东方文学史论》等专著和日本文学研究、东方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的系列论文。
   2、欧美文学研究。这一方向在对欧美文学从古至今的整体把握中,突出重点。本方向的研究重点有二:一是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研究西方文学思潮的前后继承发展关系,文学思潮演变发展的时代文化成因,各文学思潮的本质性特征及其价值意义;二是西方著名作家研究,选择欧美文学中具有突出地位和影响、思想艺术成就卓著的西方作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他们艺术成功的奥秘、独特的艺术创作个性。本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是《莎士比亚研究》、《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研究》、《西方文学思潮概观》、《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史》、《外国文学争鸣评述》等专著和西方作家作品研究的系列论文。
   3、中外文学与诗学比较研究。这一方向立足于中国文学和诗学,以外国文学与诗学为参照,在影响——接受或平行贯通的跨文化研究中深入把握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民族特性。本方向的研究重点有三:一是中、西文学比较研究,从平行研究的层面对中西文学的相同题材、相似主体、意象,相类的文体等进行专题性研究,或者从影响层面梳理影响——关系;二是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突出地方特色,着重20世纪湖南作家对外国文学接受与超越的研究,;三是中、西诗学比较研究,探讨中、西文论范畴的通约性,中、西诗学的本质内涵,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接受与演变。这一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是《当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论——种比较文化的透视》、《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湘声楚韵与欧风美语——湖南20世纪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超越》等专著和中外作家作品比较研究的系列论文。

本学科的主要成员:
   黎跃进,教授,男,1957年出生。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省青年骨干教师、东方文学研究方向带头人。
   曹晓青,教授,女,1962年出生。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省青年骨干教师,欧美文学研究方向带头人。
   莫运平,副教授,男,1971年出生。在读博士,中西文学与诗学比较研究方向带头人。
   彭彩云,副教授,女,1962年出生。
   刘舸,讲师,女,1977年出生,在读博士。
   尹湘志,讲师,男,1974年出生。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4: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确定的文学类二级学科,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历史性、现代性、开放性所导致的承传与创新、编码与解码、静态与动态的区别是该学科的显著特点。
   语言文字现象先于文学现象,对汉语言文字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的历史,前可追溯到先秦,后是与时俱进。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汉语言文字面貌有了很多改变,汉语言文字学以此分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正确地认识和梳理语言文字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状况,科学地区分和审视语言结构的内部层次、共同语与方言的地域层次、历史与现代的时间层次、理论与应用的功能层次,深入地分析研究并解释不同层次上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用等子系统的语言文字现象,帮助学生透过语言现象识别语言本质、学会分析语言解释语言、增强语言素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等等,是该学科肩负的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

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介绍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现有在编教师7人,其中担任现代汉语教学与科研任务的教师6人,担任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任务的教师1人。7名教师中具有教授任职资格的1人,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的1人,具有讲师任职资格的5人,已获得博士学位的1人,获得硕士学位的5人。
   彭兰玉,教授,博士,1958年5月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语用和语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张进军,副教授,1965年9月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
   胡海,讲师,硕士,1967年11月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和方言、语用的研究。
   尹湘志,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研究。
   伍英姿,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刘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彭文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学科研究方向及相关成果介绍
   1.现代汉语语法。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彭兰玉、胡海、尹湘志,曾承担相关校级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相关论文如:
   “新著国语文法”与汉语语法学/求索
   试析表示体的“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变换分析法在汉语中的运用/衡阳师专学报
   特殊“定·中”的构成分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从主宾问题的讨论看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上篇、续篇)/华文教学与研究/合作
   汉语语法的一种新理论/湖南教育学院学报/合作
   “NP的VP”的指称及其他/衡阳师院学报
   结构助词“之”与“的”/语言论丛/岳麓书社
   定语的语义指向/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语言问题再认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非典型性定语二题/衡阳师院学报
   “的”的标记作用/中文自修
   所写论文获省市校社科成果奖多项,多篇文章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有的文章被人大“语言文字学”全文复印。
   2.现代汉语语用。该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有彭兰玉、张进军、胡海,承担相关市级校级课题多项,主要成果如:
   修辞应用通则/春风文艺出版社/第一作者
   现代汉语修辞专题/海洋出版社/副主编
   话语复现与主观量的强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一作者
   话语有效的基本原则/湘潭大学学报/迈向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信息与言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论话语的一种经济手段/湖南社会科学
   词的话语重现与语法重叠/常德师院学报
   师范院校口语教学三论/衡阳师专学报
   关于新时期中国校园语言的思考/中国学论丛(韩国)
   汉语韩语学校用语比较/中国语文学誌
   听力理解的认知结构对听力教学的启示/中国人文科学
   从曾国藩家书看曾国藩作文之道/湘潭大学学报
   试论吕叔湘的文章修改/写作
   精讲多练,强化实践性/湘潭师院学报
   现代财经写作/副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参与全国性学术会议讨论交流论文多篇。
   3.现代汉语方言。该方向主要研究人员有彭兰玉、胡海,承担省级、校级课题多项,参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伍云姬主持的方言语法课题多项,主要成果如:
   论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一作者
   衡阳话中的疑问句/古汉语研究
   衡阳方言的动态助词/湖南方言的动态助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伍云姬主编
   衡阳方言的介词/湖南方言的介词/同上/湖湘文化论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
   从“在、到、哒”说起/衡阳师专学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4: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硕士生导师名单

先秦两汉文学  郭建勋  张松辉  陈戍国

唐宋文学  胡  遂

元明清文学  孙海洋  刘再华

20世纪中国文学  李阳春  章罗生  胡辉杰

中外文学比较  黎跃进  赵炎秋  曹晓青  莫运平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4: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院院长张炯简介

1933年11月生于上海,原籍福建福安,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院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学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格局》、《文学的攀登与选择》、《走向世纪之交》等十五种,主编有《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华文学通史》十卷、《中国文学通典》四卷。所主编的《新中国文学五十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新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通典》获中国图书奖,《当代文学新潮》、《新时期文学六年》、《中国当代文学讲稿》等六种书获当代文学优秀研究成果表彰奖。个人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给的“二十世纪成就奖”银质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4: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郭建勋简介

郭建勋,男,汉族,湖南涟源市人,1954年6月出生。中学毕业后曾当过工人、中学教师。1983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娄底分院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楚辞”在汉代的流传和演变》,导师黄寿祺教授)。199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导师聂石樵教授)。1993年7月评聘为副教授,1997年7月评聘为教授。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辞赋学会常务理事、香港辞赋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韵文学刊》编委、《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主要从事楚辞、辞赋、中国古代韵文、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方面的研究。
发表于 2005-8-26 16: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黎跃进?不是湘大的吗?什么时候到湖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20: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大中文系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从其他学校挖过来的,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刚毕业的博士.
黎跃进,应该是去年就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9-3 11: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下
欢迎新生就读湖大文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19:39 , Processed in 0.14063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