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 合自测题1
1、“有扈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出于( )之口。
a禹 b启
c商纣王 d子产
2、夏、商的法律思想是( )。
a“天命”、“天罚” b“以德配天”
c“明德慎罚” d“仁、义、礼、智、信?
3、商朝时期,请示上帝并传达上帝旨意的人被称作( )。
a卜 b巫
c祝 d士
4、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
a男尊女卑 b氏族同婚
c嫡长继承制 d分封制
5、春秋时期,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批判“刑不可知”,并提倡任用贤能的人是( )。
a鲍叔牙 b管仲
c子产 d邓析
6、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 )。
a邓析 b孔子
c子产 d荀子
7、“竹刑”的作者是( )。
a子产 b墨翟
c邓析 d庄子
8、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 )。
a求上帝的保佑 b上帝立周
c动摇了神权 d强调德治,弱化天命
9、“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 )的思想。
a邓析 b老子
c子产 d孔子
10、孔丘的法律思想以( )为核心。
a“仁”、“义” b“人治”
c“仁”、“礼” d“法治”
11、子产和孔丘都主张宽猛结合,但是( )。
a子产强调以宽为主,孔丘则以猛为主
b子产强调以猛为主,孔丘则以宽为主
c子产宽“少数”,猛“少数”
d孔丘宽“众人”,猛 “众人”
12、周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 )。
a亲亲 b尊尊
c长长 d男女有别
13、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14、墨翟认为法源于( ),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a神 b天志
c上帝 d人性
15、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 )。
a礼 b义
c仁 d利
16、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的是(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17、法家提出的口号是( ),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a依法治国 b法治
c礼法合一 d变法
18、将“法”、“势”、“术”结合起来的是( )。
a申不害 b慎到
c商鞅 d韩非
19、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思想家是( )。
a李俚 b王安石
c商鞅 d龚自珍
20、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 )。
a商鞅 b王安石
c洪仁轩 d康有为
21、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是( )。
a韩非 b商鞅
c李斯 d申不害
22、废除肉刑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改革,历史上首次下诏令废除肉刑的是()。
a周公 b汉文帝
c汉景帝 d刘邦
23、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 )的法律思想。
a儒法合一 b道家
c黄老学派 d法家
24、“ 明 德 慎 罚” 中“ 慎 罚” 的 主 要 内 容 有( )。
a 针 对 不 同 的 罪 犯 区 别 对 待 b 反 对 株 连, 主 张 罪 止 一 身
c 反 对 乱 罚 无 罪, 杀 无 辜 d 刑 罚 适 中
25、 管 仲 把() 视 为“ 国 之 四 维”。
a 礼b 义c 廉d ?
26、 管 仲 与 儒 家 的“ 礼 义’” 区 别 在( )。
a 管 仲 强 调 礼 义 的 强 制 作 用 b 管 仲 强 调 礼 义 的 教 化 作 用
c 儒 家 强 调 礼 义 的 强 制 作 用 d 儒 家 强 调 礼 义 的 教 化 作 用
27、 子 产 铸 刑 书 及 其 产 生 的 争 论 的 历 史 意 义 在 于( )。
a 冲 破 了 秘 密 刑 思 想 的 束 缚
b 使 过 去 的 礼、 刑 分 立 走 向 礼、 刑 统 一
c 打 破 了“ 刑 不 上 大 夫” 的 传 统
d 否 定 和 限 制 了 贵 族 的 法 定 特 权
28、新儒学的缔造着是( )。
a李斯 b陆贾
c贾谊 d董仲舒
29、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 )。
a董仲舒 b萧何
c贾谊 d刘安
30、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 )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亲亲”、“尊尊”
c三纲五常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1、为《泰始律》做注的是( )。
a丁仪、刘邵 b张斐、杜预
c刘颂、傅干 d王充、仲长统
32、我国法律史上最早关于律、令界说的是( )。
a杜预 b王充
c张斐 d仲长统
33、魏律首先将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改为《刑名》,并放在律首。对这一重大改革作出理论说明的是( )。
a张斐 b杜预
c刘颂 d丁仪
34、首创“九卿议刑”制度,要求慎狱恤刑的是( )。
a秦始皇 b刘邦
c李世民 d杨坚
35、主张“道统论’的是( )。
a王弼 b鲍敬言
c嵇康 d韩愈
36、“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的作者是()。
a韩愈 b白居易
c柳宗元 d范仲淹
37、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 )。
a 礼 b权
c术 d势
38、 儒 家 的 法 律 观 包 含( )。
a 维 护 礼 治 b 重 视 德 治
c 强 调 人 治 d 突 出 法 治
39、 儒 家“ 礼 治” 的 内 容 主 要 有( )。
a 以“ 五 伦” 为 中 心 b 以 家 族 为 本 位
c 以 等 差 为 继 承 d 以 法 治 为 保 障
40、 儒 家“ 德 治’ 论 的 内 容 包 含( )。
a 德 刑 并 用, 以 刑 辅 德 b 以“ 宽”、“ 猛” 服 民
c 注 重 教 化, 以 德 去 刑 d 恤 刑 慎 杀, 先 教 后 刑
41、理学产生于( )。
a秦 b汉
c唐 d宋
42、理学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 )。
a规范化 b平民化
c哲理化 d合理化
43、按朱熹的逻辑,可以把常人分成“气禀”最厚、厚、薄、最薄四类,对气禀薄者要导之以( )。
a政 b礼
c德 d刑
44、主张废除肉刑的是( )。
a朱熹 b刘颂
c仲长统 d白居易
45、提 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是( )。
a朱熹 b韩愈
c董仲舒 d柳宗元
46、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
a陆九渊 b程颢、程颐
c王守仁 d朱熹
47、为了论证“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 )的神学目的论。
a“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b春秋大一统
c三纲五常 d原心论罪
48、“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 )的主张。
a朱熹 b阮籍
c董仲舒 d丘睿
49、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大德而小刑”
c“以严为本,而以宽济” d“以公理而灭私情”
50、“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是( )提出的。
a阮籍 b范仲淹
c丘睿 d王安石
51、 孔 子“ 仁” 论 的 实 质 内 容 是( )。
a 以“ 爱 人” 为 中 心 b 以 孝 悌 为 根 本
c 以“ 克 己”、“ 忠 恕” 为 手 段 d 以 恢 复 和 完 善 礼 治 为 目 的
52、 孟 子 的“ 仁 义 ” 思 想 在 法 律 上 的 表 现 是( )。
a 正 经 界 b 薄 税 敛
c 省 刑 罚 d 法 先 王
53、 荀 况 认 为 礼 法 起 源 的 前 提 是( )。
a 天 人 合 一 b 阶 级 分 划
c 明 分 使 群 d 化 性 起 伪
54、 儒、 墨 两 家 在 法 律 思 想 上 的 分 歧 主 要 表 现 在( )。
a 儒 家 “尚 贤”, 墨 家 “尚 同”
b 儒 家 “别 贵 贱”, 墨 家“ 兼 相 爱”
c 儒 家 “义” 字 当 头, 墨 家 “义”、 “利” 合 一
d 儒 家 以“ 爱 人” 为 核 心 , 墨 家 以“ 兼 爱” 为 核 心
55、 法 家 把 法 解 释 为( )。
a 法 是 民 众 的 行 为 规 则
b 法 是 由 国 家 制 定 和 公 布 的 成 文 命 令
c 法 是 确 定 等 级 名 分 的 制 度
d 法 是 关 于 赏 罚 的 规 定
56、 法 家 认 为 法 具 有 以 下 性 质( )。
a 强 制 性 和 制 裁 力 b 客 观 性 和 公 平 性
c 等 级 性 d 合 情 性 和 适 时 性
57、 法 家 认 为 法 具 有( ) 的 作 用。
a“ 禁 恶 止 乱”,“ 民 治 国 安” b“ 定 赏 分 财”、“ 定 分 止 争”
c 以 法 胜 民,“ 一 民 使 下” d 君 尊 主 重,“ 独 制 四 海”
58、 法 家 把 法 比 作( ), 揭 示 法 的 客 观 公 正。
a 尺 寸 b 绳 墨
c 斗 斛 d 规 矩
59、 法 家 的“ 法 治” 和 儒 家 的“ 礼 治” 的 关 系 是( )。
a 二 者 都 是 维 护 封 建 等 级 制 度
b“ 法 治” 代 表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礼 治” 代 表 封 建 贵 族 利 益
c“ 法 治” 维 护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礼 治” 维 护 家 族 宗 法 制 度
d“ 法 治” 与“ 礼 治” 是 两 种 制 度 的 对 立
60、 法 家 提 出 的“ 壹 法” 指 的 是( )。
a 统 一 立 法 权 b 统 一 法 令 的 内 容
c 统 一 人 们 的 思 想 d 执 法 的 主 张
答案
1b 2a 3abc 4c 5b
c6 7c 8ac 9a 10c
11b 12ab 13c 14b 15b
16d 17b 18d 19c 20a
21c 22b 23c 24abcd 25abc
26ad 27abcd 28d 29a 30c
31b 32a 33a 34c 35d
36a 37d 38abc 39abc 40acd
41d 42c 43a 44d 45c
46d 47a 48c 49a 50b
51abcd 52abc 53cd 54bcd 55abcd 56abcd 57abcd 58abcd 59abcd 60abc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