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校长谷士文:从\"985工程\"二期的评审过程来看,学校从整体上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进一步冒尖,要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这不仅关系到\"985工程\"二期的成败,而且关系到\"985工程\"三期能否获准建设的问题.
钟志华校长:我们现在明显的不足是什么呢?就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数量少,包括我们的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级的专家,这个跟很多学校来比,都是比较少的.高层次的研究基地也是比较少,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等.高水平创新团队少,目前来讲,我们学校还没有基金委的创新群体.去年教育部的创新团队评选我们只有一个被列入了培育计划,这一块是相当薄弱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少,重大重点项目少.
刘克利书记:与同类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里,我想把教育部最近在武汉开书记校长咨询会的情况介绍一下.在这个咨询会上,财务司的司长(与科技司没关系,他也没讲量没讲质的问题)在纯粹念这个毫无意义的数字的时候,谈了这么一些情况作为参考:2003年直属的72个院校科研收入总共100.12个亿,每个学校校均1.39个亿,比2002年总量增加了17.16个亿,上涨了12.12%.相对于1.39个亿这个平均数字,2003年我们是7000多万,是平均数的一半多一点.其中这100.12个亿中,国家拨款是54.39个亿,纵向横向是一半对一半.在这中间,科研到帐经费大于1个亿的学校35所,大于2个亿的18所,大于3个亿的7个学校.专职教师队伍人均科研经费大于10万的17所,大于12万的8所,大于15万的3所.2003年我们在34所\"985\"学校中间,当时科研经费大于1个亿的有35所,我们是7000多万,这是2003年的事.2004年预计,科研总收入达到107.92亿,校均1.5个亿,上涨了7.67%,我们是8千万.这就是讲讲这个数据,使大家感觉到我们比同类学校的差距.
要有建设大学科,建立科研团队或群体的思想.这既是适应国家的需要,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问题,大项目大团体.大家都听到,973计划每年才20来个项目,在6个领域中间每个领域一年也就3,5个,所以一个学校就拿下来是不可能的,很多大的课题一提起就是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大什么的,连在一起,我们化学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参加了其中一个课题,是一个子项目的负责人,也是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几个单位联合的,要有合作精神.所以刚才俞院士特意谈到团队精神.国外现在把人的团队意识作为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志.我们能不能从\"个体户\",\"夫妻店\"中脱离出来,摆脱文人相轻的陋习,靠我们提升自己的境界.在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时候要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搞大群体,大学科建设,跨学科建设团队,也是学校建设.
去年搞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评比,位置都很靠前.理论经济学在13位,应用经济学在14位,哲学在18位,历史在19位,都排在20名以内.但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响当当的.上次我们已经拟了一个表,中层干部都看到了,可能在座的科研骨干教师没有来得及看到.按一级学科来排,我们学校排在前五的没有,排在前10的没有.中南大学在这一块有6%.我们在前20名以内的有几个学科.那么现在在\"985\"中间就是要突出这个高峰,大家一定要有大团队的思想.
过去我们的投入是不足的,因为在机械工业部我们的好处就是人均经费强,但是机械部确实没有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到教育部来之后,幸亏进了\"211\",\"985\"第二期, 拿到了学科建设经费.在这个中间投入也是不平衡的,当时有扶优扶劣的思想,要大家申请,我们要对国家交帐要负责.现在四年统计下来(研究生院做了一个很好的统计),真正力度弱一点的是数学,力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马哲,工科就是电气学院,其他都有相应的投入.现在学校一再讲学科建设分为3个层次,\"985\",\"211\"学校,学校也不能20几个学科一揽子上,还是要搞个学校重点和学校面上.明年哪怕是通过贷款也好,什么也好,还要在这些学科投点资金下去.原来想对这些学科投点资金,但\"211\"的经费拿不出来.但产出呢 国家对学校是有要求的,就是刚才讲的35个学科的平均值,我们现在没在里面,只有平均值的一半,这是光按经费算,论文和其他我们还是水平比较超前的,综合平均我们不一定在那个35名以后.我们学校还是不急,相信我们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一定会充分利用好这批资金,好好用它产生出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