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郑州晚报 (2005-09-09)
记者:现在究竟有多少人选择自杀?
单怀海:自杀已成为15-40岁人群的首位死因。研究发现,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超过10万分之20以上,为高自杀率国家,我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
记者:为何首先在医院组成一个干预网络?
单怀海:根据有关统计显示,如果自杀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至少有35%的自杀者会再次选择自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病人在医院中得到了医疗上的急救,却因为缺乏“心理急救”,依然没有解开心病。如果把心理干预放在急诊一线,急诊自杀未遂者的心理急救工作也能够纳入综合医院工作之一,就可以对急诊自杀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记者:在医院中进行自杀干预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单怀海:自杀干预的路很长,但是上海还没有形成一个对自杀进行有效干预的网络与体制,没有进行对急诊自杀未遂病人心理进行评估和干预,专家们对发生的急诊自杀事件只能“干着急”。目前,在医院中面临很多的困难。首先,在急诊室,对自杀者进行评估很困难,患者资料登记就需要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增加了护士和医生的工作量。其次,目前医生中接受过临床心理学评估或治疗的还不到1%,一旦出现了急诊自杀事件,许多医院内没有医生能够参与干预。最后,自杀干预缺少资金支持,相关专家都是义务志愿者,使得长久的工作困难重重。
记者 戴越庭
晨报讯 昨天,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在“上海市预防自杀研讨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根据去年对杨浦区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对此,一些高校心理咨询专家表示,不同的量表产生的结果会不同,上海高校大学生自杀率应该远远低于社会自杀率。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张志刚老师表示,眼下上海各大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和警戒网络,每年新生到校都将接受心理测试,所以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自杀率都大大地降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