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1|回复: 0

联合早报:李敖在谁的潜意识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7 11: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迎竹

  华人世界对李敖大陆行的关注,可以解读为对辛亥革命没有革完的封建传统的一种颠覆心态,这种心态潜存在这个民族的潜意识中,随着与世界全面及深化的接触,日益重燃对自由主义的爱火。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物吗?就现代世界史的意义来说,它是;但是就精神来说,中国的“自由史”源远流长,从老庄到陶渊明到明清的落魄文人,官场之外,中华大地处处可以找到官府鞭长莫及的空间。除了明清少数控制严厉或文字狱横行的时代,大致如此。

  但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助长了政府的控制能力,于是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乃有意识的引借西方的自由主义,在精神上是为摆脱传统儒家为主的思想束缚,在政治上则以枪杆子打出来的政府(从军阀、国民党到共产党)为解放对象。

  这种自由主义精神伴随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其他社会也播了种,但一些社会因为文化底蕴不深,或知识分子太少,因而有扭曲、浅薄化或甚至消失的现象。在中国则不然,胡适、傅斯年、殷海光等人把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延伸入台湾,并且开枝散叶,间接造就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全然不同的局面。

  

承袭自由主义精神

  

  李敖承袭这种精神,以符合他不羁性格的方式,点点累积,实践了他的自由主义。

  他怎么实践呢?他对台湾当权者一党专政的专权滥权提出批判,对权力者企图掩盖的历史和现实错误加以揭穿,他和一些人竭力把西方思潮引进台湾,曾经是“全盘西化”论者。

  作为特立独行的人物,李敖的言行在意识形态和时代心态落差极大的不同华人社会,自然也会引起反差极大的意见了。

  华人社会看待李敖,心态复杂,把他写过的东西拿出来读一遍,当然可以感受其中做学问的用心,但是能做学问的人很多,何以“李敖”这一形象却能独享众人的目光?因为他所代表的敢怒敢言、不惧权势、不拘世俗、不矫作的行为,正是传统文化中英雄的特质。

  这种“英雄”特质和华人社会官方塑造出来的各种“英雄”形象,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还是分得清真伪的。李敖这一形象的真实,在于有血有肉、爱恨分明、既有灵性也毫不掩藏欲念。更重要的,这一形象符合一般人的常识和理性。因此,对这一血肉英雄特质的憧憬,其实是折射出华人这一社群对于或专政、或独大、或贪腐无能的不同政治权力和社会的颠覆想望,而“李敖”恰是足以引发这一想望的形象。

  至此,无论是李敖或自由主义都不是问题的重点了,前者会逝去,后者会过时,重点是一种符合常识和理性的表达方式、一个拥有独立个性和观点并且决定坚持和公开表达的知识分子,能不能在合乎一般人理性和常识的环境中,自在的存在。

  毛泽东在1957年准备开展反右运动时,一次座谈会上,翻译家罗稷南大着胆问他,“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会怎样?”毛认真地回答:“要么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当李敖为自己的“不识大体”而成为他所说的“大坐牢家”时,他其实是以自己的自由在冲击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中“围堵言论”的统治手段,这一种对“言论高墙”的冲决行为,才是他能激动围困在不同高度的高墙中的人心的终极原因。

  如果共产党的高墙内可以容忍他的演讲,对自由宣而传之、鼓而吹之,启大学生之视野、振知识分子之勇气,为社会良知敲边鼓,其他也以民主为招牌的社会,还要以什么“国情不同”的理由,叫读书人“识大体”呢?

·作者是本地媒体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 00:25 , Processed in 0.6683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