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期间,晋商曾称雄国内商界500年之久。大型电视人文纪录片《晋商》,即是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推出的一部反映晋商辉煌历史和深厚商业文化精品力作。本片摄制工作历时三年。摄制组行程数千里,遍访晋商行迹、遗址、故里和院宅,采访晋商的兴与衰、成与败、经验与教训等,进行了生动、深入的挖掘和介绍。
《晋商》片共20集400分钟。第一集《海内最富》是全片的序言。集中展示了晋商的辉煌成就和对中国商业史的重要影响;第二集《表里山河》从山西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位置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对晋商兴起的背景及成因进行了深刻分析;第三集《雄风乍起》重点对渐成气候的明代晋商进行展示和剖析;第四集《走西口》从讴歌晋商历经艰辛、拼搏进取的角度,对“走西口”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全新的阐释;第五集《纵横天下》展示了鼎盛时期晋商繁荣兴旺、富甲天下的雄风和气势;第六集《小伙计大掌柜》对今天仍有重要借鉴价值的晋商的商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介绍;第七、第八集《日升昌》(上、下),对中国第一家金融企业“日升昌”票号发展、壮大的历程及其独特的经营方式进行了重点评介;第九、十、十一集《祸福之间》(上、中、下),反映的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晋商面对战乱和变革等不利形势,趋利避害、艰难发展的一段悲壮历史;第十二、十三集《同舟忠告》(上、下),从文化的角度,对晋商最终走向衰败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剖析;第十四、十五、十六集即《百年乔家》、《书香门第》、《渠家父子》三集,是聚集于晋商的乔家、常家和渠家三大代表性家族,对晋商独到的经营谋略和商业文化进行了细致评析;第十七集《余音绕梁》主要叙述了晋商和晋剧之间的文化渊源;第十八集《深宅大院》从晋商遗留下来的几处大型宅院着眼,对晋商的历史进行了追思和品味;第十九集《遥远的生活》通过对晋商生活方式的扫描和思考,力图向人们揭示晋商这一特殊群体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最后一集《老字号》,则透过对晋商建立的一批百年不倒的老字号,对支撑晋商长期辉煌的商业精神、商业道德和商业文化,进行了挖掘和提炼。
《晋商》一片立意高远、制作精良,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是梳理、展示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晋商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也是人们学习、借鉴晋商商业经验,弘扬晋商优秀商业道德和商业精神,自觉培养诚信笃实的商德商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活教材。
该剧曾在央视经济频道热播,轰动一时,多家省级电台短时间内多次重播,可见其魅力不凡。本片摄制工作历时三年。摄制组行程数千里,遍访晋商行迹、遗址、故里和院宅,采访晋商研究的权威专家,搜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构思和先进的表现手法,首次全景式地对晋商的兴与衰、成与败、经验与教训等,进行了生动、深入的挖掘和介绍。是梳理、展示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晋商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该剧集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人文、艺术、政治为一炉,是一部看得又过瘾,又长知识的精品。
第一集 海内最富
1912年,这一年是民国元年。10月28日晚6时,在北京城一座颇为雅致的饭馆里,一群山西商界的头面人物正在宴请一位特殊的客人,客人的名字叫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山西商人之所以设宴欢迎梁启超,是因为他们正在酝酿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由他们出面筹备组织中华民国的中央银行,山西商人们希望借助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推动这项计划的实施。即使拿今天的眼光看,由商人出面组建中央银行也显得过于大胆。因为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中枢,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国计民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梁启超并没有觉得山西商人的想法不切实际,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当时中国唯一能做成这件事的恰恰正是山西商人。在演讲中他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梁启超凭什么对山西商人做出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胡平:虽然中国的商业不是很发达,但在历史上有段时间曾经很辉煌。对中华民族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晋商应该说是龙头是老大。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方行:经营商品之多、投入资金之多、从业人员之多,在其它所有的商帮里面都是首屈一指的。
天津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张利民:他控制了几个行业,比如金融业完全由晋商来控制,还有一些颜料业也在晋商手里控制,他们在当时商人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钞晓鸿:在西部我们可以看到,晋商到达了今天的新疆,而且到了今天新疆的南部,在西南的地方从山西商人方面的资料来看,到达了贵州、四川,在东南地方更不在足下。
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龙登高:晋商能够在全国呼风唤雨也就是他们抓住了明清时期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么一个历史性的机遇,这样才使得晋商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苏州,明清两朝的商业都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人们可以想像到的最奢侈的享受、最精致的生活都可以从这里找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这座城市的人们准备建立一个戏曲博物馆时,他们选择的馆址竟然是一座当年山西商人修建的会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座精美的戏台。会馆并不是山西商人主要的活动场所,这里只是他们听戏、聊天、联络乡情的地方。现代学者余秋雨在讲到这件事时说:苏州也算富庶繁华的了,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来盖了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要找一个南方戏曲演出的最佳舞台作为文物永久保存,找来找去,竟在人家山西人的一个临时俱乐部里找到了。 会馆不论如何精美都只是当时的山西人偶尔盘徊稍稍放松一下的地方,他们居家过日子的地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山西平遥民居,这样的院子在很多山西县城中几乎随处可见,而昔日这些院子的主人即使在县城中都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正是这种普通更加衬托出一种气度,当高耸的屋脊、厚实的院墙密密匝匝地挤成一片时,这样的规模就汇成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象征--富裕。一两百年前,当大多数中国普通百姓还居住在土坯垒成的房舍里的时候,山西人已经把自己的生存环境提升到一个令今天的人们都羡慕的境界。
1822年,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文化思想家龚自诊为了缓解内地日益严重的人口压力、稳固边疆的政局曾向皇帝建议,将内地的人口大量向西北地区迁移,但龚自诊认为这个政策不适用于两个地方:一是江浙,因为这里的居民太柔弱,经不起西北的风沙;另一个地方就是山西,因为这个地方太富裕了,没有人愿意去西北吃苦。在谈到山西的富庶时,龚自诊用了这样一个词--海内最富。
山西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建生:海内最富的标志我认为不外乎这几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方面实力强盛,像著名的乔家、渠家、王家、冀家等等各有固定资产三五百万、六七百万、甚至上千万两白银,由此足见其富。第二、他们的流动资金丰厚,也各有上千万两白银。第三、从山西城镇经济发展中尤其是晋中一带一个县城的发展市肆繁华不下江南,诚如美国学者所谈的,太谷是中国的华尔街,诸多的票号、商号,这在过去也是比较少见的。
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史若民:咸丰三年(1953年),广西道的监察御史叫章嗣衡,他在上奏的皇帝书中说:山西太谷之孙姓富约两千万、曹姓、贾姓各四五百万、平遥之侯姓、介休之张姓富各三四百万、榆次之许姓、王姓聚族而居,计各家有资本各千万,介休百万之家以十计,祁县百万之家以数十计。
仅仅把以上奏折中提到的山西人的家产做一个简单的加法,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还仅仅是一个清朝官员亲眼所见的数量,如果把整个山西富户的全部家产做一个详尽的统计,那得出的数字几乎不可想象。那么山西人是怎么样积累起如此庞大、数量惊人的财富呢?
学者余秋雨:这牵扯到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西北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气候也非常寒冷,尽管清朝统治者来自于东北,但是对西北还很陌生,生态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我们现在所说后勤供应非常困难,所以他们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政策,就是那些戍边将士们所有的用度有没有通过一定的商业运作方式来解决,你如果能够解决的话,我们朝廷给你们另外一种许诺,比如卖盐的许诺,在这种情况下,山西正是首当其冲,它的地理位置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我们中原统治的中心,比如像北京还有其它地方一直到西北边疆区的大通道,山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户。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朱荫贵:一个原因就是他因为跟清朝政府发生了比较大的紧密关系,那么钱庄跟清朝政府的关系远远没有票号这么紧密,它代替政府收解银两、汇兑,而且它吸收了很多王公贵族大笔的存款。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经君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显著的应该票号方面、金融方面。因为金融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正是因为这样,它才有了信誉,有了这种信用以后,商业的规模才能扩大,商业进程的范围才能更加广阔,而这一点是从晋商开始的。
一双双轻巧、灵活的手将这些绿色的嫩芽从枝头采摘下来,这些嫩芽经过加工之后将变成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茶叶,这种源于中国的植物传入西方之后,竟改变了许多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武夷山是中国最有名的茶叶产地之一,每到新茶采摘的时候,大量的客商都会汇集到这里,三百多年前,来到这里的商人中绝大多数都操着山西口音。
内蒙古作协副主席邓九刚: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上又形成了一道国际通道--茶叶之路。茶叶之路大的概念是从中国杭州、武夷山(现福建)、汉口附近的羊楼山、赤壁采集了茶叶,主要是粗茶、砖茶。这种茶通过山西商人的组织在汉口以南一直是用船来运输,到了汉口起岸,就是用高脚(骆驼、骡子)运到归化城,归化城、现在的张家口是一个大的集散地,从这两个地方重新组织大的驼队把它编排、整编象军队式的那样一种驼队,运到乌兰巴托(当时的库仑)、现在蒙古西部的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然后通过乌兰巴托再往北走到达现在的俄国边境城市恰克图。
事实上这条路的交易量很大。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同治皇帝时期),通过恰克图这一条路线不包括海拉尔和塔尔巴哈台,光中间这一条路线的交易量占俄国的出口贸易的40%,占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进口出口贸易总量分别是18%、16%是通过恰克图市场进入俄国,然后进入欧洲市场的。
这里是大运河边上的一座城市,也是山西商人转运茶叶时由水路转入陆路的重要码头,为了能有个稍事休整的地方,山西商人在运河的边上盖起了这座会馆,山西商人的这个不经意的举动,为现在的中国留下一座占地面积最广、规模最为庞大的古代会馆建筑群,可以想像几百年前穿着长袍马褂的山西商人们就是坐在这里从容地调度着运河上、长江上南来北往的商船,精心地计算着买卖的盈亏。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培栋:好多的商人到那儿经商,而且在那个地方贸易额占得比例很大,在这种条件下才产生会馆,商人才出钱凑起盖会馆,把会馆弄得富丽堂皇,很有声望,代表山西商人的一个标志。
天津社科院研究员胡光明:民国元年,美国驻天津领事馆有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发给各个会馆的,其中山西的会馆首席董事他给美国领事回了一个报告说,由于山西商人在盐业、典当、钱业、颜料、纸业这些行业商号众多,不可数计,所以无法统计。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一台由十六个农民抬着的轿子慢悠悠地走进山西中部的一座县城,这座县城的名字叫太谷,坐在轿子中的是时任大汉银行董事长孔祥熙的新婚妻子,她的名字叫宋蔼龄,这次旅行是他们婚后第一次回到孔祥熙的故乡,从上海出发时宋蔼龄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她听说那里的生活是艰苦的、原始的,但当旅行结束时,这位新娘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她前所未闻的生活。
1973年,美国传记作家罗比.尤恩森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了宋蔼龄当时的感受:在这次艰苦的旅行结束时她发现了一种前所未闻、最奢侈的生活。因为一些重要的银行家住在太谷,所以这里常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十九世纪,很多西方国家驻华领事在商务报告中都提到了山西人开设的金融企业--票号。驻汉口的英国领事说,汉口商人与外埠业务往来多由富裕的山西票号占先,它的作用几乎与英国银行一样。驻上海的英国领事也用了类似的语言描述山西票号。它们的信用度很高,与内地各省的汇兑业务以及中国人对通商口岸交易所签发的票据全部都经过山西票号。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张正明:山西票号极盛时期是从1900年-1910年,那时候大的票号存款在七八百万两,小的有二三百万两,这时候他们盈利数额很大,也可以说是山西票号极盛的时期。
山西省财经大学副教授黄鉴晖:在光绪32年的时候,日升昌14个分号,每个分号平均年汇兑量是231万,总分号有358个,还有4家没有注册,358家加上4家的总分号最少400家,一家320多万,那就是八亿多两。
梳理绵延万里的商业血脉,调度上亿两白银,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打细算或节衣缩食这样的小聪明,而要靠一种气吞万里、俯视天下的大智慧,真正让我们惊叹的是在交通、通讯、法律、政策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山西商人竟然已经以一种和现代企业制度非常接近的组织模式、管理方法来经营着他们的事业。
清末,俄国驻中国领事馆的一位官员鲍戈亚夫斯基提到山西商人时用了这样的话:有些商行掌握了整省的贸易,其办法就是把某一地区的所有商人都招来入股,因此在中国早已有了美国托拉斯式企业的成熟样板。当时另一位西方人、德国著名的旅行家--李希霍芬男爵在谈到山西商人时也抛开了日尔曼民族传统的严肃和拘谨:山西人具有卓越的商才和大企业精神,有无比优越的计算智能,有发达的数量意识和金融才华。
当我们今天穿行在这些山西的古老县城时,当我们重新打量这些高墙大院的时候,每一扇门,每一间屋似乎都隐藏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财富故事。
第二集 表里山河
临汾古称平阳,是传说中尧的都城,尧庙位于临汾市郊区,这处巍峨而宁静的殿堂始建于晋朝,以后历代均有修饰,现在我们看到的格局和建筑式样都明显带有大唐的气度与风骨。尧、舜、禹的功业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将中国带入了农业社会,而农业对于中国人、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谓极其深远。和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一样,华夏文明也是发源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山西南部地区位于黄河中游,汾河也在这一地区注入黄河。在几千年前,这里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当时这里沟渠纵横、植被茂盛,宛如今天的江南水乡,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条件。有了大自然这样丰富的赋予,中国人终于可以在黄河边上建造自己最初的家园,但真正亲手教会中国人种庄稼的却不是尧、舜这两位帝王,这项工作是由一个身世不明的弃儿来完成的。一天清晨姜媛从家里出来,她要生产了,问题是她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父亲是谁?十个月前,她在回家的路上无意间踏过一个巨大的脚印,回家后这个可怜的山西女孩发现自己怀孕了。
山西省文联副主席赵望进:姜媛生下的孩子非常丑,一生下来就像个大肉球,姜媛就把他丢弃在大路旁边,结果牛羊过来以后见到这个丑的大肉球也避道而走,姜媛又把她丢在那结冰的湖面上,结果好多鸟飞过来用羽毛、用翅膀、用羽翼将这个孩子盖起来保护他,怕受冷受凉,最后姜媛受到感动,只好把这个孩子又抱回家,后来就取名叫“弃”。
这个一出生就具传奇色彩的孩子,就是后来被中国人尊奉为农业之神的后稷。由于来历不明,弃的童年非常孤独,他只能在田野中找一些植物的种子、果实充当玩具,这样的经历使他长大后成为种庄稼的好手,当他的子孙建立周朝的时候仍然认定中国最早种植高粱和小麦的人就是自己的这位先祖。由于庄稼种的好,弃被尧和舜两代帝王任命为农官,职责是向全国的百姓推广他的农业技术和粮食新品种,此后中国的史书将这种职责叫做教民稼穑。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教授陶正刚:稷王在山西来讲,稷就是指农业方面的发达,在我们山西考古资料来看,侯马在配合基本建设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大的粮仓,直径大概4米多,深6、7米,地底下还有将近五六十公分厚的小米壳子,这么大的粮仓说明当时的粮食很丰富。
不论是尧、舜、禹还是后稷都被后人加以神话,将自己的祖先推崇到半人半神的地位,这本身就是人类处于童年时期的浪漫情怀。中国疆域广阔,具备山西南部这样环境的至少有与它隔河相望的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但为什么古老的文明偏偏在这里如此昌明呢?
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孙丽萍:山西的河东盐池它都已有三、四千年的生产历史,所以山西的盐资源占了很大的优势,而且据我们现在的考证运城盐池对最早的华夏文明起源有直接的作用。比如尧、舜、禹的建都建在山西晋南一带,像夏、商、周经济文明都跟河东盐池有最密切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黄纯艳:春秋时期管子讲:盐是十口之家,十人食盐,五口之家,五人食盐,无盐尔,饿死而肿。通俗地讲,如果你不吃盐就会得大脖子病,人人离不开盐,在那时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盐却是一个大宗的商品,而河东是一个重要的产盐基地。
盐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是构造文明的基石。三千年前,只有控制这片盐池的一代代君主才能从容地建筑出体积巨大的礼器,才能派出威武的士兵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征伐。不仅如此,在农业社会中,盐还是最为重要的商品,中国最早的一批商人就是借助它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山西大学历史系博士马伟: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写了篇文章叫《历史与盐》,在这里他认为商贾的“贾”就是出于“卤”,而“卤”就是指山西解州的盐池。他还认为,中国商业的起源同盐的关系极为密切。大家都知道,中国最早的重要商品就是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最古老的商人恐怕就是山西商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西夏县出土了大量的铸造钱币的工具--范,当厚重的黄土被翻开时,历史被带回到了三千年之前。
山西夏县博物馆馆长蔺永久:从出土的大量货币范的标本来看,从战国到秦汉时期,作为河东郡制的安邑古城是当时中国官窑铸造货币的一个重要基地,就在禹王城遗址里发现了一个货币窑层,这个货币窑层出土的货币有7600斤。
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史若民:早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商业就非常发达,它是当时五霸之一,它的国力之所有有这样的强盛主要原因一方面它有丰富的盐铁资源,另一方面它采取了一个“轻关、易道、通商、宽贾”的好政策。由于这样一个政策,所以晋国无论是商业还是手工业都非常发达。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些专门研究工商、贸易理论的人物,比如计然就是其中之一。他把当时对外的工商贸易总结了一套经验,后来人们把它叫做计然之策。
重商的经济政策,不但培育了晋文公的霸业,而且战国七雄中韩、赵、魏三国也或多或少承袭了这种经济繁荣的余荫。《国语》这部记载当时历史的典籍中,第一次出现了山西商人的身影“绛邑富商,其财足以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富可敌国的山西商人们坐着用金玉装饰的豪华轿车,穿着华丽的服装来往于各诸侯之间。当时一个叫范蠡的吴国人将晋国公子计然的治国之道用于商业实践之中,这位昔日的政治家凭借这套理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他经商的手段--陶朱术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中国商业的代名词。几十年后,一个叫猗顿的人来到这位大商人门前,他从范蠡那里把这套商业理论学了回来,并在山西南部进行实践。他是个好学生,不久之后他就成为与陶朱公齐名的大商人。
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郭齐文:在《汉中》书是这样描述猗顿的:“赞拟王公,驰名天下”,可见猗顿在当时的名气很大。根据近来的研究发现,不论是陶朱还是猗顿都是依靠贩盐起家的,陶朱是凭借齐国的海盐,猗顿是靠山吃山,依靠解州的池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