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5|回复: 1

[资源共享] 『转帖』IPTV发展问题探讨——数据与多媒体通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4 08: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TV发展问题探讨——数据与多媒体通信
  随着互联网宽带业务的不断发展,IPTV这一新的业务模式正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IPTV最重要的业务特征是视、音频内容的交互性和个性化,其体系结构大大超越了传统网络、internet,甚至是NGN。 其发展特点触及到电信和广电两大行业之间的壁垒,因此,IPTV将是市场呼唤多年的“三网合一”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从IPTV概念的诞生,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今天,追捧和怀疑的两种态度始终伴随着它的发展。乐观者认为:通过IPTV,中国4亿户电视机、9亿户电视观众,在“IP机顶盒+电视机”上将告别单一被动的节目接受方式,走向集互联网内容、网络游戏、电视节目为一体的更为丰富多彩的互动数字娱乐生活。因此,IPTV产业的启动,必将迅速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甚至有人认为,IPTV产业的启动昭示着一个无限广阔的电子互动娱乐市场的启动。怀疑者认为,从中国VOD、可视电话和数字电视的发展状况可以折射出IPTV的发展进程并不会很乐观。官方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底,曾经同样被看好的数字电视在全中国也不过发展了106万个用户。因此IPTV决不是能短期迅速创造出惊人价值,甚至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在2003年后,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的运营商在IPTV的发展上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截至去年9月,全球已有超过50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IPTV业务。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基本都是电信运营商在运作IPTV产业,他们通常采用高速ADSL或FTTP技术,为用户提供IPTV业务;而有线电视服务商则采用数字电视技术,推出与IPTV相对应的内容。然而,在IPTV业务推进中,国外的一些电信公司也相继在技术、法规和节目源方面也遇到了障碍。

  IPTV产业发展的前途究竟会是怎样?应该看到,IPTV所代表的“三网融合”的趋势无疑是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它可能支持的多姿多彩的娱乐节目和互动性、个性化的特点也让人心驰神往,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市场的IPTV业务模式势在必行。首先是明确其体系架构,做好IPTV产业链的整合和上下游各大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致力于推出能被市场接受的应用需求,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同时,应积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及制定行业标准。

  一、IPTV的体系架构

  首先要明确IPTV的定义和系统架构,要提供的功能特性,即我们用IPTV干些什么?然后才能探讨IPTV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

  IPTV亦即网络电视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技术,是一种个性化、交互式服务的崭新的媒体形态。它利用ADSL或以太网或者有线电视网络等接入宽带网,通过互联网协议(IP协议)来传送电视信号,以家用电视机或电脑作为主要接收终端,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通过IPTV应用,我们可以实现包括视频点播、视频直播、上网浏览等丰富的业务形式。

  从体系架构上,IPTV系统分为4个层次:业务支撑层(实现业务管理、业务支撑、内容管理、DRM管理、网络管理)、业务服务平台(开展内容制作、流服务和增值业务服务)、网络承载层和用户终端。

  然而,对于IPTV究竟能够做什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有不同的看法。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不确定导致了整个IPTV技术和业务体系架构的不明确。IPTV的前景被描述为一块巨大的蛋糕。而蛋糕如何切分,也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各方力量都使尽浑身解数,以期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抢得先机。虽然牌照已发、设备制造商跃跃欲试,以及电信运营商暗中布局,这些动作都让IPTV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由于政策的不明朗导致的产业模式不清晰,IPTV热的背后,更多的人在谨慎观望,在产业模式清晰之前,只能作一些试验和小规模的试运营;带宽与内容的限制、终端标准的统一等壁垒,也导致不能大规模推广,很多经验无法总结,厂家无所适从,令IPTV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

  在发展初期的产品功能的设计上,想在Internet网上一股脑的提供所想到的所有功能,既想实现视频点播、视频直播、上网浏览,又想实现可视电话或会议电视等应用,追求“大而全”是不现实的,其结果往往可能使设备和系统过于复杂,网络不堪重负。

  业内一致认为IPTV应该包括两种最基本的业务:视频点播(VOD)和直播。而VOD点播和直播的技术架构完全不一样,VOD点播需要网络缓存节目并由网络推送节目,直播则无需任何网络缓存机制,其实质就是一个组播分发网络。因此,实现VOD点播和直播的网络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结构网络的混合网络。而传统的视频点播系统的架构,经过多年的商业实践,证明其是无法满足大规模网络开展运营的需求的。

  二、产业链的协调整合

  IPTV是多个传统行业交叉性质的新产业,包括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终端制造商等各环节,产业链的协调整合是其能否取得商用成功的决定因素。而IPTV的价值链则更为复杂,涉及机顶盒、CDN、DRM、中间件、音视频编解码等提供商。

  IPTV超出了传统的电信运营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广电运营范畴。IPTV的网络可以依附于电信宽带网络,也可以依附于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但电信网络相对占有优势。因为电信可以提供大量的带宽和全国统一的网络,在宽带市场商业推广方面也拥有更多的经验,如发展ADSL用户和运作“互联星空”平台等。但是,广电部门却拥有包括至关重要的运营牌照在内的政策资源和内容资源。因此,在这个复杂的产业链中,固守行业利益对IPTV的发展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各环节的积极配合衔接,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至关重要。仅仅等政策也是不够的,只有电信和广电两大行业协作起来,发挥创造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模式,探索盈利模式,才有可能保证IPTV产业价值链在运营商层面的坚强有力,才有可能使IPTV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许多著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对IPTV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IPTV产业发展初期,也的确需要设备制造商去做很多推动工作,例如内容设计、对客户进行宣传、与广电和电信部门沟通协商网络架构模式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IPTV产业链的建立和快速成熟。

  IPTV的市场导入阶段,网络建设肯定需要逐渐完善,来迎合用户需求,在实际商用上肯定会出现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克服,这将是一个缓慢成长时期。支付巨额费用的同时,利润几乎不存在。在这方面,无论是运营者还是设备制造商都应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让任何一方过多的投入“买单”,而另一方明哲保身,都是不易于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据IPTV产业的特点,前期推进时,低价格和试验性推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较低的合理的价格才会吸引用户。

  三、市场消费需求

  目前,中国的宽带应用主要是视频、游戏和娱乐类,而保有量超过4亿台的电视机配合机顶盒将成为中国网络电视的主要终端,“电信宽带网络+电视”的模式将成为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的主要模式。与现有的互联网服务和电视服务相比,IPTV业务究竟有什么差异化的吸引力,能促使用户更换接收终端,支付额外费用来使用,是IPTV把握市场有效需求的核心所在。

  从服务内容上看,国外电信运营商在开展IPTV业务初期,大多选择视频点播(VOD)和直播电视的方式。特别是前者可以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提供交互式服务,显示出传统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更是IPTV的特长所在。一些运营商还开发了多种多样的增值业务,比如,加拿大的MTS提供了可按主题或标题搜索的交互式节目导航、呼叫显示,意大利FastWeb允许用户通过对STB的操作实现对直播电视的控制,也有运营商提供了电视商务等应用。

  对于内容而言,IPTV的内容需具备的首要特点在于实用性,目前的电视频道已经有几十个,同时,国家广电总局正在力推的“数字电视”,也成为网络电视的强劲对手。没有人会无端地掏出钱来去看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在缺少强力的内容支撑的情况下,IPTV到底有多少市场号召力,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之前的VOD点播等技术就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而中国台湾的中华电信也曾经在IPTV业务的推广方面遇到过相当大的困难。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内容,缺少的是将众多的媒体资源整合起来的能力。

  当然,如果把游戏、搜索、新闻、可视通讯以及影视节目等,都放到电视机上,把电视观众全都变成网民,是IPTV的极至所在。事实上,已经有公司在研究这样的终端产品了,相当于一台PC系统,配置了DVD-RW光驱和USB接口,没有键盘、鼠标和显示器,而是由遥控器操作,在数字平板电视上的字体显示精度则和电脑相当,可以达到1024x768的分辨率。做电脑能做的一切事情,却以家电的简便方式操作。即将网络中的内容转换成电视机所能接受的格式。不仅可以收看网络电视,还可以玩网络游戏,浏览新闻。也许这是在终端产品(机顶盒)方面的一个有益的尝试,然而要想实现视频点播、视频直播等应用,最主要的还是依赖于网络的建设。

  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制定行业标准

  从技术层面上讲,IPTV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要从现场试验和早期部署阶段过渡到大规模商用阶段,IPTV仍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的根源在于互联网协议(IP)是一种尽力而为(best-efforts)型的传输标准。目前国内网络带宽不够;视频编码格式很难统一,给解码带来很多困难;协议标准不统一,多套标准的存在造成各家IPTV系统不兼容,除此之外,还面临很多关键技术问题。总的来讲,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规范来指导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开展业务运营活动。

  1.网络带宽不够是当前制约IPTV发展最大的瓶颈。

  从理论上讲,网络带宽至少要达到500~700Kbit/s,网络电视的图像才较为流畅;带宽达到768Kbit/s就能收看到相当于DVD画质的效果;带宽达到2Mbit/s,画质就异常清晰了。而目前,我国宽带网络情况好坏不一,很多地方带宽严重不足,某些网络运营商能提供的实际带宽只有100至200Kbit/s,这样的带宽,对于MPEG-2的传输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对于H.264或MPEG-4来讲,即使是电信运营商能提供高达1M~2M的宽带网络,但由于传输质量不够稳定,也可能会影响观众对网络电视的兴趣。IPTV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由于DSL线路噪声引发的突发错误及发生在DSLAM的掉包,它们导致误码率从理想的10~9上升到10~3。要知道,几年来,业界就在积极探索以可视电话为代表的多媒体视讯业务的公众型运营,之所以未见成效,除了网络支撑、用户需求等问题,就是传输质量难以如意。相对于可视电话,IPTV的视频点播、直播应用是接入用户众多、接入时间集中、对视音频质量要求更高的业务,对图像传输质量不满将导致用户投诉。如何实现QoS保证,或者探索实现分级质量(优质高价)阶梯收费等都是网络建设者要研究的。

  宽带网络的改造需要巨额成本,依靠尚未从网络电视经营中寻找到具体盈利模式的网络运营商短期内完成网络改造无疑是天方夜谭。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网络支撑能力的不足将制约网络电视发展。据估计,中国目前的网络带宽容量仅仅能承受5%的宽带用户使用IPTV服务,以2600万户宽带用户的数量来计算,即只能支撑130万户IPTV用户。

  由IPTV误码率带来的问题是个巨大挑战,国际上已经成立了一个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联盟,致力于从编码器算法和优化、后端处理技术、对IP传输协议进行扩展用以对包传输提供严格的保证的研究。也有公司正在致力于提供带宽高于20Mbit/s的DSL线路,从而将高清晰度、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和数据服务带给家庭。还有一些机顶盒制造商在其第一代采用AVC和微软WM9编解码器的IPTV机顶盒中转而采用相对昂贵的可编程CPU,推出标准清晰度、或高清晰度机顶盒。当然,这一切需要作很多工作。

  2.网络广播技术

  要实现完全基于Multicast协议的组播,则要求组播范围内的网络设备需支持Multicast相关协议(IGMP等)。从目前大多数运营商的实际网络情况来看,部分组播的可能性更大。可以在用户密度比较大的地方,在用户接入层配置边缘转发服务器来实现“基于部分组播”网络环境的IPTV应用系统。在用户比较分散的地方,仍然用Unicast协议实现广播。或者视频直播由中央内容服务器发出;视频数据可通过Unicast方式到达边缘内容服务器;边缘内容服务器将视频数据以Unicast或Multicast方式发送到用户端。

  3.内容分发技术

  目前比较常见的分发系统包括专用硬件内容分发系统和软件内容分发系统,两者各有优缺点。然而,目前的内容分发系统是基于流媒体系统建设的,多是基于PC设计,只能部分满足IPTV业务要求,无法提供广播级的、高质量直播的视频服务。

  4.节目制作解决方案

  IPTV媒体制作系统采用硬件实时编码压缩和软件制作转换相结合的手段,提供高效和高质量的节目制作能力。

  5.用户认证和计费互连技术

  通过用户认证和计费互连接口,实现用户向“业务系统”发送点播或直播请求及用户身份信息。计费管理有多种计费策略,包括按次不包、按时长不包、按流量不包、包次、包时长、包流量、对节目设置不同单价、用户资费可绑定多个广播频道。也可采用多种收费方式,包括充值卡的收费方式、支持权力卡的收费方式。

  6.EPG管理

  IPTV系统具有完善的EGP系统(ElectronicProgramGuide),主要功能包括页面自动生成、节目分类索引、节目属性查看等。

  7.安全问题

  相比于其它的宽带业务,IPTV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及的环节很多,完成整个业务的复杂性提高,安全性和其它宽带业务相比也就更为突出。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数字版权等内容本身的安全问题,另一个则是关于内容受攻击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安全工作主要集中在内容数字版权方面,为保护内容提供者的利益必须考虑数值版权的管理。数字版权管理的标准涉及授权语言标准、加密标准、密钥管理标准和架构等,由于目前数字版权的管理权还没有明晰,各方都在提自己的建议,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合运营商采用的统一标准。

  8.标准化和互连互通问题

  在缺乏产业行业标准的现阶段,产品设计面临很大的风险,特别要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如何(是否支持各主流硬件平台、支持各主流数据库、支持多种格式的片源、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支持多种播放前端设备)?管理功能的完备性如何?内容的统一管理、多业务计费、系统是否具有分布式体系结构?服务器处理能力是否强大?是否解决多个宽带应用系统的资源共享、冲突等。

  由于没有行业标准,现在已经有许多IPTV系统,包括最前端的业务管理平台到终端产品,系统内的控制信令和协议采用厂家自定义的私有协议。另外,系统内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标准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因此无法保证整个系统的开放性格局,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和扩展。这不利于运营商大规模开展IPTV业务。

  总之,从未来前景看,IPTV必将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生活,但是,我国IPTV领域在发展过程尚面临诸多的问题与困难,相关企业能否如愿从中分得一杯羹,也存在相当大的变数。因此,IPTV在中国要取得真正商业上的成功,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做很多探索和创新。
发表于 2005-10-24 1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22:00 , Processed in 0.25291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