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0月24日01:45 东方早报
“我相信十年内会有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比较有希望的两个人是简悦盛和徐立之。二十年内,中国大陆学者也有望问鼎诺贝尔奖。”杨振宁昨天在交通大学演讲中表示。
每年10月左右是诺贝尔各奖项揭晓的时候,而每到这个时候,中国人的“诺奖情结”就会被再一次点燃。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有6位具有中国血统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获奖者。不过在生物学与医学界至今仍然没有华人获奖者。
被杨振宁看好的简悦盛先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DNA诊断疾病的人,被认为是DNA诊断技术之父,而徐立之教授现任香港大学校长,他用定位克隆的方法,发现了一种叫囊性纤维化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在过去十几年当中,一大批人类基因被发现,全部采用徐立之教授的定位克隆思路。
杨振宁表示,简悦盛、徐立之等生物学与医学研究者,已经被提名到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多次了。相信十年内这两位华人科学家将获医学奖。
杨振宁昨天在上海交大透露了中国本土科学家如果要获得诺贝尔奖的四大成功秘诀:一是要有聪明的年轻人。全世界包括中国人自己都认为中国有够聪明的人,中国人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聪明智慧相媲美。二是要有传统,年轻人要勤奋、努力、集中注意力,这些都是中国人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世界公认的,这也是中国发展尖端科技不可或缺的条件。三是有决心。四是要有经济的支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过去的五年给大学和科研院所投入了很多的经费。
相关报道 “我这一生很幸运”
83岁的杨振宁是首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晚年又因忘年恋再度引起关注,这位传奇人物会怎样描述自己的生平?杨振宁昨天在上海交大举行一场题为“我的生平”的演讲。
报告会人气旺
菁菁堂是交大闵行校区最大的会堂,会场里座无虚席,过道里也挤满了人,因为是凭票进入,场外很多没有票的学生在风中等候。数千名交大学子则在寝室收看学校局域网的现场直播。早在上周三,千余张门票就已被一抢而空。此次的听众,除了交大的师生外,还有韦钰、杨叔子、何友声、翁史烈等院士,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交大对于杨振宁的此次报告会相当重视,特地让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的交大大学生交响乐团先献上三首获奖的曲目作为报告会的前奏。
成长之路充满感恩
9时50分,一套灰色西装、简洁的时间提示式的文字、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杨振宁开始回顾他的一生。
杨振宁把读小学、中学、大学的照片一一展示,介绍对自己有影响的老师、朋友。“我很幸运遇到了几个好老师,他们是我学术的引路人,指引着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因物理学名扬天下的杨振宁真正接触物理是在考大学前,他昨天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当年我报考的是西南联大的化学系,但因为考试科目需要考物理,我才向朋友借了一本物理书,看了一个月,发现物理比化学更有趣,于是就爱上了物理。”台下惊叹声一片。
杨振宁一再表示成功是因为“非常幸运”。他说,做研究要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有能力挑战的同时又正在发展中的领域,和这个领域共同成长,成功的可能性才大。
“我很幸运我与自己研究的基本粒子物理一起共同成长了几十年,现在基本粒子物理已成为物理学的最重要理论,而我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等多种荣誉。”杨振宁用感恩的口吻叙述着。
毫不避谈忘年之恋
杨振宁还把莎士比亚的经典人生七幕戏作了修改:“莎士比亚说人生最后一幕是没有牙齿,没有眼睛,没有味觉,几乎什么也没有,但是我有牙齿,眼睛也看得很清楚,胃口很好,我几乎所有的都有。”说完后深情地看着现在的娇妻翁帆。
杨振宁也不掩饰自己的家庭生活,他展示了一张前妻杜致礼的照片和自己与前妻及三个孩子的生活照。
对于自己的忘年恋,杨振宁同样不避讳,在演讲时,他特地把自己和翁帆结婚登记时的照片展示出来:“2004年在我人生之中又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情,12月24日在汕头,我和翁帆女士登记结婚。”他还把翁帆在广东外贸外语大学的硕士毕业照片作为此次演讲的结束演示照片,同时他还让翁帆站起来向大家致意并结束了演讲。
在国外生活了近30年,1971年第一次回国,直至2003年回到清华,正式定居北京,杨振宁自作《归根》诗描述自己的心情,最后的两句是“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台下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给这个有着一颗年轻心和爱国情的传奇老人。
交大的大学生们都表示这场报告会让他们受益匪浅,有大学生给杨振宁当天的表现打了10分,还有观众称:“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年轻的翁帆会不顾世俗的压力,选择和杨振宁在一起,他根本不像83岁的老人,他那么年轻有活力。”(早报记者 韩晓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