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6|回复: 1

报纸副刊的兴衰与走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8 18: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10.27 09:50】 中国记者




  与当代纸媒体的新闻版面强烈扩张相比,传统副刊版面被挤压到报纸的边缘。面对这种困境,一些热爱副刊,对副刊抱着深厚感情的人开始反思副刊的地位,并从中寻找突围的方向。

  

传统副刊兴盛的时代与局限

  报纸副刊兴盛起于上个世纪初叶, 是在如火如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当时,深受启蒙思潮影响的文化人、思想者急需公开自己的思想,传达出时代的“最强音”,报纸副刊自觉地承担了这个巨大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作为报纸的衍生物,副刊在这种文化潮流中异军突起,成为当时文化人和思想者的精神家园。他们找到了这块阵地,发表了大量足以影响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字。鲁迅、郭沫若、胡适等文化大家更是在这块阵地上向传统的旧文化展开了猛烈的冲击。《阿Q正传》就是最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出来的。

  同时,当时的报纸也需要新思想新文化的作者在报纸上亮相,并为他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文化言说空间。与新闻纸所要求的真实客观的新闻品质不同,副刊上的文字更显得个性张扬、情绪澎湃、思想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文化品质与那个时代的精神一脉相承。1925年2月7日,著名报人邵飘萍发表声明:“各种副刊上之言论,皆各保有完全的自由,与本报无须一致。”邵飘萍创办的《京报》最多时拥有23种副刊。

  与这种文化启蒙思潮相伴而生的是文学的勃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一开始就跟副刊结下不解之缘。文学因为在报纸副刊上发表得以快速传播,而副刊也因为文学这种有巨大精神力量的文体支持,一下子成长为报纸最光彩夺目的组成部分,甚至说是报纸的灵魂,成为吸引高端读者,并向“普罗大众” 提供文学作品传播新思想的主要功臣。所以,报纸副刊这个概念也逐渐被文学副刊所替代。副刊就是指文学副刊,只能发表文学作品,副刊也就摇身一变成为培养作家的摇篮。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

  副刊作为报纸的组成部分是不是一定被指定为文学副刊?副刊被文学副刊取代,这种身份的转换是不是合乎报纸发展规律?笔者以为,报纸副刊被文学取代是因为文学在那个时代是读者最主要的精神粮食。可以说,那个时代的精神信息的单一性,自然使报纸副刊让位于文学,副刊的定位也就非常单一了。但是,作为报纸的组成部分,副刊有没有比文学更大的空间?这是显而易见。

  作为报纸而言,副刊这种身份的指定,或者说,副刊的传统定位模式限制了当代报纸副刊的发展。

  传媒发展推动副刊转型

  副刊的转型是当代传媒发展的内在需要。当代社会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公众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新闻采撷也成倍地增加,加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作为资讯发布和传递者的报纸自然而然地加大了新闻的投入,公众的精神需求已不是文学所能满足的了。在这种时代精神要求下,报纸副刊自然而然地面临着转型。

  首先是副刊的身份重新定位,由最初的报纸的“附刊”“附张”“余兴”“衍生物”等转向报纸的“延伸物”。

  就是要求副刊一改从前独立于报纸成为报纸附属品的品质,转变成为报纸的新闻伸展和深化提供一个表达空间。报纸主要是发布新闻信息,那么,副刊也应该体现这种新闻价值和由新闻引发的深度思考。也就是说,副刊要加强新闻的渗透。这个新闻是广义新闻,不是具体的一个消息,而是时代和社会当下的某种现象和趋势。副刊上的文章要体现出这种现象或趋势。当然,这并不是说副刊仅仅是展示某种现象和趋势,它也要表达出立场和观点。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而报纸副刊也就是“快餐文化”,所谓“快餐”应该是指其传递速度而非消费速度。副刊跟报纸每天滚动出版,其传递速度注定了其“快餐”,但这并非说要降低副刊的作品品质。副刊的文化品位也并不是随着这种传递速度的提升而下降。很多读者对每期副刊都悉心收藏,剪贴,表明副刊有其存在的价值。

  其次,作为资讯产业,报纸必须以发布大量的信息为已任,副刊也必然承担着这种功能。

  很多资讯是新闻无法承担的。比如说大量的图书音像出版、最新流行文化、时尚潮流、电视电影评论、都市人的情感生活、一地的民俗文化、地理风貌、日新月异的科技文化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当代读者而说都是“有用”的资讯,而这些不都是由新闻就能承担的,副刊版块就自然而然地消化了。报纸副刊在这样资讯发达、新闻信息爆炸的时代,应该由传统的文学副刊转向大副刊,即由单一的文学性副刊转变为读者提供各种文化信息、精神思考和思想传递的载体。“大副刊”将进一步拓宽报纸副刊的经营面,丰富其版面内容,为当代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

  当代报纸副刊的走向

  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有风格迥异的副刊形态。高雅的与通俗的,软性的与硬性的,俏皮的与严肃的,精神性的与实用性的等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副刊必须有个现代化转型的要求,就是副刊要有现代思想价值观念的关注,要反映当代文化多样性的追求,要贴近当代读者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副刊要体现都市感、休闲性、趣味性、先锋性、新闻性和对当代文化走向、当代人精神走向的把握,能触摸当代人的心灵深处,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

  另外,当代中国报纸以开放的视野吸纳国外著名报纸的操作方式,这也为副刊提供了更广阔的借鉴和发展空间。比如美国《纽约时报》的副刊,内容就相当驳杂,大致有以下几类:生活方式类副刊,包括时尚、饮食、家居、保健、服饰等内容;文化娱乐类副刊,以书评和电影电视的详细节目预告为主,兼顾美术、文艺等活动;消费类副刊,包括房地产、汽车、家用电器、旅游等项目。这里面有些内容可能跟中国报纸的专刊类似,但有的却很像中国比较纯的副刊,如著名的《纽约时报》书评。当然,中国报纸的副刊与美国报纸的副刊不同,中国副刊受中国文化影响,中国读者对副刊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跟文学、文化、艺术、读书有关联,美国报纸副刊非常庞杂。就中国的副刊而言,虽然多是文化、艺术、文学方面的,但还做得很不够。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形态的存在是人类文化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副刊的文化多元选择,才能丰富读者的精神空间,为当代读者提供更广阔的精神资源。 (作者是《潇湘晨报》助理总编辑)
发表于 2005-10-29 10: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那是必然的啊
报纸那东西啊,我就不太看
不过,还是不能没有的
我都说废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5 13:41 , Processed in 0.06630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