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泽远(北京)
“恭喜你的号码在某某抽奖活动中中奖了,奖品是小轿车一部,价值8万8000元,请你带着本人身份证和750元手续费去某某处领奖。”
在中国,手机用户们收到类似这样的信息并不新鲜。如果你以为真中了奖并且按照提示交了领奖的手续费,奖品当然拿不到,你的手续费也将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针对在全国泛滥、五花八门的各类违法手机短信,中国公安部、信息产业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从昨天开始,统一治理越演越烈的手机违法短信现象。
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昨天在记者会上透露,这次手机违法短信息治理的重点是民众接触多、影响大、反应强烈的违法发送手机短信息的行为,具体包括:假冒银行名义发送手机短信息进行诈骗;散布色情、赌博、暴力、恐怖内容;非法销售枪支、爆炸物、走私车、毒品、假钞;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卖淫嫖娼等等。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的手机用户人数已达3亿3500万,预计今年手机用户将会超过4亿,全国平均每天发送5亿条手机短信。
伴随手机数量高速增长的是各类违法手机短信的泛滥。这两年,没有收到非法信息的中国手机用户恐怕是凤毛麟角。
武和平分析了手机短信违法犯罪活动的几个特征:
——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作案人多为团伙,团伙内部分工严密,有的购买手机、购买手机号,有的开设银行账号,有的群发手机短信,有的专门从ATM机提款,得手后立即隐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见人,只听声音”。
——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数量巨大。越来越多的作案对象使用短信群发器和群发软件等专用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大量的用户号段发送违法信息,一次发出成千成万个信息,总有上当的用户。
——发送手机违法短信息的活动多使用异地手机号码,而且发送短信、开设银行账户、取款,这几个环节通常不在一地实施。
——手机违法短信息的内容越来越具有诱惑力,使人抗拒不了,更有甚者冒充银行和公安机关,冒充金融部门,利用群众对银行和公安机关的信任进行诈骗,即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武和平告诫民众不要轻信虚假信息;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短信的诱惑;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不要泄漏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
另外,如今利用手机信息贩卖非法商品,介绍卖淫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仅从今年6月到10月中旬,北京警方就打掉利用手机短信招娼的犯罪团伙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7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