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7|回复: 0

名人博客 如何与草根做邻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 20: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竞报/小雅




  2005年10月25日凌晨3点15分,受歌迷拥戴的“超女”张靓颖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首次向粉丝们宣布了自己唱片签约的消息。6分钟后,张靓颖的签约消息就收到网友的第一条留言。到26日上午10时左右,该

条消息的留言已近百。

  张靓颖10月6日在新浪博客安家后,网民们发现,不少名人的博客相继在网上登场。此间,新浪于9月8日推出的首届中国博客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加上搜狐和博客网的博客大赛也热热闹闹地开场,网络掀起了一股热烈的博客潮流。

  名人建博客,从表面上看来,是新浪圆了名人和网民的梦想:名人走进草根的个性自我空间,可以去掉光环,让人看见他们作为平凡人的一面;网民呢,一则可以满足好奇心,二则可以更直接地与名人交流。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柴进”上了梁山

  博客素有“精英写作”和“草根写作”之说,名人建博客,和草根做起了邻居,网友称之为精英落草。恍惚间有点柴进上梁山的意思,草根们自然是要去围观的。

  目前入驻新浪博客的名人有三十几位,他们是吴小莉、闾丘露薇、余秋雨、徐静蕾、刘震云、冯骥才、潘石屹、郭敬明、张靓颖、张海迪、余华、陈染、陆天明、韩乔生等。

  超女张靓颖的人气最旺,她的一篇《致全体北京凉粉的信》,一度占领了新浪Blog人气排行第一的位置,排在后边的是著名作家郭敬明、张海迪、余华的博客。

  这些名人博客用的都是新浪现成的版面,有欢迎词和开篇语或者公告的寥寥无几,大多是传几张生活化的照片,发几篇闲散的随笔日记等。

  照片发得最多的是郭敬明,共71张,他的博客也就是由这71张自身照片配上无厘头的随意搞笑文字组成。

  回复网友留言最认真的当属余华。有网友问他《兄弟》下部什么时间出版时,他用了不短的篇幅作了说明。他还表示“我现在需要这个博客来让自己感到我还在人间”。余华的温雅平和赢得了网友的尊重,

  有些网友呼吁希望别的名人们也能像余华这样与网友真诚地交流。

  同时赢得网友赞扬声的还有张海迪、刘震云、闾丘露薇等,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学问胆识和坚强等。

  ●名人要经得起网友的“损”

  中国的博客众多,已成气候的有博客网、中国博客,QQ博客、天涯博客等,网易搜狐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博客业务,一场博客门户之争是朝夕之间的事。新浪先推出博客大赛,接着利用网民的窥私欲推出名人博客,迅速吸引了草根们的眼球,可以说做得很漂亮。以至于有人评论说新浪此举带动了博客主流化。

  这些名人博客里的评论和留言,大致分为五类:1.敬仰;2.嘲讽;3.怀疑;4.请教;5.希望得到名人的帮助。不管哪一种类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名人的私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不少名人还是首次接触博客,不知道他们对网友损人的本事有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网上的评论回帖留言等有相当一部分是不会讲客气的。大作家冯骥才在博客里贴了一篇文章《今天的矛头对准建筑师》。就有位叫fallen的网友在文章后留言:老冯同志,城市的建筑混乱与个性消亡基本上和建筑师是没有关系的。莫要批错了对象。

  余秋雨的留言里文化气息较浓,网友们很想和他共同探讨,却不见大师回音,于是有这样的异声发出:“得了,余秋雨和他同期的几个作家都没什么内容的,至于你们这样儿么?我看他们都不如痞子王朔,至少还代表一种风格!!!”

  看到这样毫不留情的帖子,不知怎么让人想起王朔时代的一句流行语: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

  ●能否长久需要人气

  有的网友发出疑问:名人这么忙,有时间整理博客吗?这种沟通的局面能维持多久?名人最初的热情一旦过去了,还会来博客吗?其实这位网友有所不知,名人的博客能否长久兴旺,关键不在名人,而在于新浪之意也。

  那么新浪之意在哪里呢?答案很明显,在乎人气也。人气旺了,博客也就旺了,那么广告商才会上门来。

  徐静蕾博客里有这样一句话:“前几天,公司的同事跟我讲新浪给我开了个博客……”闾丘露薇在博客日记里也写道:“我是上周五才知道要开这个Blog,所以编辑才找了一些我以前的东西来充实一下……”由此看来,名人与新浪牵手只是新浪单独一方的操作和炒作,名人们只不过捧捧新浪的场而已。

  但是好的博客要有自己的优秀写手,有号召力的人物和编辑管理,博客的本质在内容,不管是普通博客、图片博客还是音乐博客。仅靠名人博客拉虎皮做大旗是不可能保证博客长久兴旺的,以后名人能把吃喝拉撒睡等私事写出来吗?名人能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发在博客上吗?名人建博客仿佛还带着屈尊的意味,这种看似平等的沟通能维持多久呢?

  不管如何,博客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名人和普通人的沟通也缩小到鼠标轻轻一点的距离,网络发展的速度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也许有一天,精英与草根的距离也只是一个很微妙的距离。

  余华:《活着》英文版,美国蓝登书屋的一位美术编辑设计的,《许三观卖血记》也是他设计的,我觉得也不错,也贴上来给网友们看看。我在美国的编辑LuAnn告诉我,蓝登书屋的美编们都喜欢设计中国书籍的封面,因为他们可以充分地想象东方的情调。另外,我从来没有穿过《活着》封面里的那种中式服装,以后可以考虑穿着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20:10 , Processed in 0.41682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