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11.25 08:53】 杭州日报 /徐德芳
成都作家洁尘近日在她的博客上贴了一篇文字:
《书城》编辑的来信
洁尘, 好。
也许这是最后一次催你啦,做完这一期《书城》要停刊了。以后我就没有这种福气为了《书城》每月都催你一次啦。
有12年历史的老牌人文杂志《书城》近期第三次传出面临停刊危机的噩耗。一位名为“乔尔乔纳”的网友也在天涯社区发布了这一消息。前天记者就此事向有关方面求证,《书城》发行部一位姓阎的工作人员透露,作为主要投资方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确已经正式发函,称今年年底将南方系资金和人员完全撤出。
阎先生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从2001年开始与上海三联书店合作出版《书城》。至于此次停止合作后,拥有《书城》刊号的上海三联书店如何处理这份杂志,是正式停刊还是设法继续操作,情况还不明晰。
《书城》编务总监李二民并没有正面回应传言,他说:“去年书城就有要停的传闻,但今年我们还是继续了。明年会如何,与其预言,我觉得不如让事实说话———2006年很快就到了。”
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目前上海三联方面正积极寻求新的投资者,以期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撤出之后,把这个刊物继续办下去。
记者致电《书城》广州编辑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辑称他们没有接到任何停刊通知。目前他们正忙于今年最后一期杂志的编辑工作,而这期杂志与之前的也没有什么不同。
作为国内老牌的人文杂志,《书城》曾经多次陷入停刊窘境。2000年,《书城》一度因经营困难而退场。2001年,三联书店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手让《书城》起死回生,新杂志以城市中产阶层为目标读者,并借鉴了美国老牌人文杂志《纽约客》的编辑手法,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2004年底该刊再度传出停刊消息。今年年初因新资金的注入得以延续。
作家薛涌曾指出,《书城》失败的最大原因是错把“文人”当“人文”,尽管刻意模仿《纽约客》的知识分子趣味,但只是靠找一些气味相投的人来写稿,久而久之脱离了社会。《书城》早期的创办者、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曾向媒体谈过《书城》存在的问题:重新出版的《书城》装帧十分豪华,增加了成本,造成中层读者的流失。《书城》的“大作家、大作者”路线常常“把读者吓跑了”。此外,发行渠道上的不畅通也是《书城》遭遇困境的一大原因。
事实上,国内的人文杂志似乎遭遇了普遍的“寒冬”。由湖南出版社主办的《书屋》有着10年的历史,其执行主编祁光禄表示,该杂志近年来也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
辽宁出版社旗下的《万象》杂志境况也不乐观,年初杂志零售价从6元调整到9元就是迫于生存的需要。一位编辑称,《万象》曾以“雅俗共赏”为目标,但几年下来发现,人文杂志能吸引“雅”的读者就不错了,要想吸引“俗”读者简直是难上加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