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3|回复: 1

成都旧书业与藏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5 22: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云也退
大凡爱书之士,对旧书店(摊)总会有一番特别的情感,“淘书” 成了不少读书人的一大人生乐趣,其关键在一个“淘” 字。其一,书籍因版本、年代、作者、文献价值的不同而价值差别很大。“淘” 就是从沙中淘金,要求淘书者独具慧眼,在知识和鉴别能力上胜人一筹,一眼中的;其二,每本(套)书的命运不同,也构成人们爱她们的原因,她们本身就有岁月、有生命、有灵魂、有故事∶她们或遭兵马战火之灾;或遇鱼虫鼠蠹之害;或长期深锁于权贵高墙之中;或散落街头冷摊之上。然而她们逆来顺受,处变不惊,其品格高雅,令人佩服;其三,物本无情,遇会心人则多生趣,无知者弃之毁之,智者惜之怜之,古人云“一人之弃物,一人之至宝也” 。过去,清苦读书人不得其书,犹如有情人天各一方,岂不痛哉!今天缘份注定你们相聚相拥,让人感到这是另一种命运。
有人说,成都是读书人的天堂,此话不假。古巴蜀文化沉淀深后,从古自今,巴族和蜀族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传承,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蜀学之盛,“比于齐鲁” ,成都更是历代人才辈出,文风昌盛,后人称“至今巴蜀文雅,文翁之化有后人” 。成都的雕版印书的历史可上溯到唐末(如“唐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雕印中和二年具注历”),盛于两宋(如著名的“蜀本”),明清有较大发展,到抗战时期达到鼎盛。当代出版业无论从编辑、发行或是制版、印刷,在全国也一直名列前茅。
成都的旧书业相当发达,早在清末已发展成图书发行业中的专门部分,清末成都学道街有专营旧书店十多家,东大街、盐市口附近有旧书摊数十处。三四十年代,成都旧书业达到巅峰,西玉龙及附近玉桥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古旧书籍一条街,加上青石桥街等处共计旧书店不下一百家。当时全国不少名流学者常来淘书,盛况空前。1949年以后,一些古旧书店转营新书或歇业,存在不多的旧书店也经营困难。1956年成立了公私合营成都古籍书店,座落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孙中山铜像旁。80年代后,国家加强古籍图书的整理出版,成都古籍书店逐渐转向经营新版古籍,古旧收售业务逐渐减少。90年代中后期,古籍书店将一楼营业房出租他用,二楼书店已没有多少线装古籍。1998年前后,我在北京中国书店购书,据其知情人透露,成都古籍书店的库存已全部转让给中国书店古籍书店。
那么,今天要想在成都“淘” 旧书,去哪里呢?有地方。80年代中期,成都出现一批经营旧书的书摊和个体书店,这些书店(摊)除收售旧书外,还开展代读者找书、配书、寄售旧书等业务。我在成都淘书二十年,各个大小旧书店(摊)几乎跑遍,成都的大小旧书商基本熟悉,有的还是很好的朋友。如果你是一个书友,又笫一次到成都,有三个地方你可以去看看,保证你或多或少有收获,第一成都市草堂古玩市场,每周日、周三逢场,这里除经营古玩字画、钱币瓷器、木雕石刻外,有大约上百个旧书摊,其中不乏好书,我曾在此淘到大量清刻古籍、清代报刊、旧族谱、旧课本等。笫二是春熙路新华书店四楼“古籍书店” ,此乃友人江功举先生私人开设,租用新华书店营业房,江先生藏书甚丰,书价亦不菲。笫三是“淘书斋” ,由蒋德生先生私人开设,地址在送仙桥古玩城内,在市里另设有数家分店,专营文史哲新旧书籍及古籍线装书,我与蒋先生有十余年交道,其旧书店规模应为成都之首。另外,仁厚街老付的南牍旧书铺、九眼桥地摊、五块石旧书店也不妨去看看。

成都彭 雄
发表于 2005-11-29 11: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人的魅力在于,他们老早就有一种非常成熟的世俗精神,不是最近20年的世俗化才带来的。但这种世俗里面又有浓厚的文化情结。如果四川人是一个文化概念,四川人的文化底蕴有两个情结。一是道家的逍遥情结,一是诗歌的审美情结。于是他们的世俗,就和最近20年所催生的那种世俗是不一样的。

四川有无数的古旧书店,无数被政府赶不绝吼不断的旧书摊。网上最著名的旧书网站“孔夫子旧书网”,排名前十位的旧书店里,通常会有四家来自成都。成都人也是以爱读报出名的,车夫、小贩甚至乞讨者,都会手拿一份报纸,边读边评点,“报纸上的话咋能信喔”。这使得成都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白热化的报业竞争。不理解四川人的文化品格,就无法解释这种发生在内陆省份的都市报的超前繁荣。

四川人是一个文化概念,但不单指四川的文化人。在一个商业为尊的时代,寻常市民身上不经意流露出的对文化的留恋、向往和敬重,就象“惜字街”的街名那样,才是四川人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最珍贵的地方。成都商业街口“求知书社”的女老板,天天在书市精挑细选的身影,就像成都仁厚街上的“南牖旧书铺”,那位执拗的老板日复一日立在门口举目张望的古怪神情,让无数读者为一条街、一座城市而感动。去年南牖旧书铺的老板过世,他的离去构成成都人世俗文化精神的一种缺失,这种缺失不比巴金先生的离去更微不足道。因为他的眼神,就是整条仁厚街生活方式的象征。一种世俗精神与文化品格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在这个时代的坚持。

就像成都宽巷子“景阳岗茶馆”的宋仲文先生一样,在捍卫拆迁户权利的过程中,从一个法治意义上的维权者,上升为宽巷子市井文化的活化石。这位宋老板终其一生,只在拆迁公告贴出来的当天,才提笔成为一个诗人。他将每天的诗作贴满了青瓦墙,一面表达主张,一面结识天下文人骚客。这是维权诗人杜甫留下的传统。中国之大,再没有第二个城市的市民,会在捍卫自己权益时如此坚定,又而如此优雅。中国之大,也再找不出第二条宽巷子,生出第二个宋仲文来。

就像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上访诗人老陆了。这位常年大街上行乞为生的上访者,是四川上访圈中的著名人物,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却著有大量的打油诗。老陆的名声和诗篇,甚至在成都知识分子中也得以流传。这样的原生态的文化,才是最成都、最四川的一种味道。因为这种生命中的尊严和品格,绝不是任何地方、任何政府文化工程可以滋养的。

光有翟永明的“白夜”酒吧而没有宋大哥的景阳岗。光有“在清朝”的诗人柏桦而没有捡破烂的老陆,光有西南书城而没有“南牖旧书铺”,光有侃侃而谈的流沙河而没有滔滔不绝的出租车司机,光有收藏家樊建川而没有闲暇读报的三轮车夫。那四川人作为一个值得尊敬的文化概念,就要立刻跌停。

四川人的精神平台就是世俗、文化和自由。而道家精神则贯穿始终。如巴金先生终其一生,是一个在良知上保持着真诚和幼稚理想的作家。他在早年成为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代表人物。人们往往从俄国传统的东渐去解读,却忽略了巴金的无政府主义,与四川人的道家逍遥理想之间的关联。两千年来,四川在文化史上贡献出的人物,10个有9个都与道家气质有关,10个有9个都是潜在的无政府主义者。

传统的道家精神、现代的无政府主义,以及古典的自由主义,正是四川文化人一种混合的观念状态。所谓无政府主义,就是“后道家”和“前自由”的中间状态。前面得不到逍遥,后面得不到自由。对逍遥和自由的渴望,就在巴金那里,一度化作了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

这个“后道家”和“前自由”的特征,甚至在今天的四川文化群体身上,仍然依稀可见。四川的知识分子,是今天最接近魏晋风度的一个人群。几乎只在成都,才有柏桦这样骨头里渗满了道家气质的诗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拥抱世俗生活,又离它最远。几乎只在川东,才能生出冉云飞这样彻头彻尾魏晋风范的作家。醉酒睡在路边,天亮拍拍屁股,像刘伶一样若无其事的回家。几乎只有成都,才有车辐这种请客吃饭自己把肉吃光、见到别人家眷就喊师母的老顽童。也几乎只有四川的诗人群体,才有本事把诗坛搞得像袍哥的江湖一样灿烂。就像几乎只有四川的戏班子里,才可能生出魏明伦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

离经叛道,正是四川人文化品格的底色。传说两千年前老子出关,侧个背又到了成都的青羊肆。这就从此为四川人的文化品格奠定了道家气质。之后道教发源在四川青城山,道教总观和相传活了八百岁的彭祖,都出在成都彭县。川内更是道观遍地,比得上江南的“四百八十寺”。

四川多出才子,少出贞妇。出文化莽汉、名教罪人,就是不出道德圣贤。像唐君毅先生这样的新儒学师范,放在四川文化中,反倒是个异数了。四川人的文化品格,基本上为中国贡献的是一个偏离儒家正统的异端列传。一个以自由精神去克服、对抗、藐视和颠覆儒家礼教与皇权专制的文化集团。可以说,没有文化意义上的四川人,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及其演变,就是不完整,甚至不健全的。

回顾这个离经叛道的列传。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无疑是四川的李白和苏东坡。他们的仙风道骨,最大可能的偏离了儒家教化,带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巅峰。清末的四川学者廖平,是率先反传统的儒学内部异端,成为康有为变法的精神导师。后来他的弟子吴虞“只手打倒孔家店”,放了现代史上摧毁儒家传统的第一炮。鬼才李宗吾作《厚黑学》,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破几千年文明史的潜规则。

郭沫若基本上也在这一传统中,他以当代的李白自居,但异端色彩已仅限在文字上。在当代,像刘小枫、徐友渔、胡平、余杰等四川作家和学者,也仍然是异端才子型的。无论在语言、价值、思想上,都是主流思想界中的异数。张大千的山水,罗中立的油画、何训田的音乐,也都是一出惊人的文化异端。尽管挖空心思的个性张扬已是艺术的维他命,但四川人的偏离依然惊心动魄,就像三星堆的面具,一开始的脸色就是不合作。

民初的才子蒲殿俊,文采斐然,在当时十八省都督中是绝无仅有的异数。他和张澜一道,办《蜀报》,兴学堂,领导保路同志会,一介书生推动了四川独立。后来共产党内的笔杆子如陈独秀、胡绩伟等人,也都是典型的四川式的才子。四川的企业家里也多异数,前有卢作孚,后有樊建川,都不以财富著称,而以文化品格立世。卢作孚以一家公司之力布置武汉大撤退,樊建川亦以一家公司之力兴建抗战博物馆。都是一部甘心情愿的孤军抗战史。

在这种文化品格下,四川女性的异端色彩也非常显赫。对女性的尊重在四川从古至今,都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在刘晓庆身上,不但看得到李劼人先生《死水微澜》中邓么姑的影子,更看得到卓文君漏夜私奔、当垆卖酒的泼辣和我行我素。像董竹君一代青楼名媛,能以都督夫人名垂后世,在其他地方只能是戏文,在四川才有落实的机会。所以,如果女皇帝的名额只有一个,就不可能不是四川人武则天。四川也是出才女的地方。中国佛教界的“第一比丘尼”、96岁的隆莲法师,出身书香门第,当年女扮男装,接连参加四川省县政人员、普通文官、高等文官三场考试,均荣登榜首。身份曝光后,名噪全国,称为卓文君再世。

有一项清代婚姻状况的研究,令人惊讶的显出四川与其它省份女性遭遇的迥异。在几百例通奸、强奸、婚前性行为的案件中,女性当事人因加害人施暴、家族惩罚或自杀而死亡的,北方各省的比例明显偏高,山东、直隶的一些数据甚至高达100%。南方各省明显偏低了,而四川非常突兀,几项统计的结果均为零。这能解释为什么替潘金莲翻案的是魏明伦先生?因为山东的潘金莲被武松杀死的机会,可能是四川的潘金莲的100倍。因为四川人的精神世界,曾经没有被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有效的捆绑过。

四川人的逍遥和自在,他们对文化的想往和坚持,是这个时代可珍贵的盐分。但这种逍遥也只是一种前自由的状态,不是自由本身。这种文化品格如果有机会往前走,就是从异端到自由的历程。往后退,也可能在政治上变成无政府主义,如早年的巴金。或在文化上由逍遥而沦为狂狷、放肆,如吴虞、张大千和郭沫若。或在俗世中变为怪力乱神,从反抗走向异端。

1949年前,四川也是会、道、门、堂最多的省份,一半以上民间宗教的总部或会首都在四川。迄今为止,如江油的“罗天王”,三台的“钱瞎子”等问卜蘸卦者,依然在四川民间享有极高声誉。千年前,诗圣李白曾在梓州(今绵阳地区)追随道家人物赵歲学道论剑。千年后,一系列一语惊人的怪力乱神人物,如法师海灯、气功师严新、巫医胡万林、扬言炸喜马拉雅山的企业家牟其中等。也都几乎出没于同一地方。

我们一面向四川人的逍遥自在致敬,但一面也没有信心。在今天,道家的精神气质如何向着现代的自由转型?异端的文化品格,如何在中国人的精神和制度重建中发挥盐的价值,和对主流的抗拒。四川民间对文化的那种质朴的向往,又如何能抗拒商业世俗的滚滚浪潮。在这个意义上,保卫四川人的文化品格,比保卫四川的大熊猫更重要。因为每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态,都是这个社会丰富性的保障,是每个中国人的未来不可或缺的佐料。

显示一个人群的价值,是为了给所有人提供感谢的机会。谢谢四川人在这个时代作津津有味的盐,就像谢谢其他人群为中国作醋、作姜,劈柴、生火。任何人群都值得被批判,但在批判之前,让我们先学会感谢。因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了几千年,还没有学会彼此说一声谢谢。

文: 童川

《南方人物周刊》“四川人”专题,未删节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9:26 , Processed in 0.2200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