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3|回复: 4

[舞文弄墨] 【转自豆瓣】《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全书总书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7 19: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汤普逊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算是看完了,不但没有解脱感,反而感到有更深的危机,那也是在知识面扩大之后引起的新的空虚。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此道理,一个人懂得越多,往往就会发觉自己懂得越少,因为他的轮廓展开了,与无限相接触的部分增加了。欧洲中世纪历来是我的历史知识上的一个大漏洞,对这个时代,我在看完这本书之前,一直是没有信心去评论的,但是现在,我有了一定的基础,至少可以为将来更深入的了解打下了一个心理上的准备,因为我实在不能说看了几本书就对中世纪有什么发言权。我认为,研究中世纪历史,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语言方面,要会拉丁语,会法语英语德语爱尔兰语等等等语言,才能看懂原始文献,二是实地考察,必须在欧洲进行脚踏实地的行历一番,才能从地理、环境和人文等多方面建立起一套感性的,直观的认识。
  
  历史的三段论,古代,中世纪,近现当代。虽然我心里是将人类历史看成一个连续过程,但是没有办法,历史的确有其割裂的因子在里面。“时代”这个词,并不仅仅具有语义上的效果,反复咀嚼它,你就会发现,“时代”是真的存在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告诉我的,即是时代风貌的变迁,绝非一蹴而就,往往是潜移默化之中,经历数百年时间酝酿而成的。经济史观和政治军事史之间应当是互相渗透的,而不应当对立起来,任何教条性的结论,我宁愿拿来,而不是先排斥。
  
  上面是废话,下面是这本书的全书总书摘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19: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罗马帝国的盛衰
  
  
  “罗马政府在三百年期间,用对别处输入的葡萄和橄榄征课苛重进口税的方法,来保护意大利的葡萄园和橄榄林,也就是保护意大利的种植者。”
  
  “非洲省从公元前146 年被征服到公元后429 年丧失时为止,一向以罗马帝国的一所谷仓地位和埃及相竞争着。”“当意大利的森林被砍伐殆尽以后,非洲木材替代了意大利木材……”
  
  “西班牙是罗马帝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它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起初曾由迦太基人开采,而后来由罗马人大规模开发出来。”
  
  “罗马人对希腊,比对任何其他征服地,除了迦太基外,更加残酷。”
  
  “后来,罗马人发现了这贸易是来自印度的,于是对东方货物征收了25%的进口税。罗马帝国对红海上海盗的剿灭大有助于这项贸易的发展,可是尤重要的,是约在公元48 年,关于印度洋上按季节吹来的贸易风或季节风的发现。此后,埃及和印度之间的东西航程就定期地进行着。”
  
  “罗马和帕提亚间的长期斗争,主要地是在古代史上的一个商业竞争,象从爱德华三世统治以后,英法两大商业国家为了商业竞争而发生的战争一样。”
  
  “自由农民阶层,即作为每个健全社会骨髓的中等阶层,逐渐被消灭了。”
  
  “到了第四世纪,城市状况达到了这样的严重地步,以致政府强迫有钱的人担任官职,并有系统地以消耗私人财富来平衡城市的预算。”
  
  “好多省内的本地人口竟减少到这样的地步,以致使蛮族人移殖到那里,来接替他们,地方名称也竟被改变了。”
  
  
  第二章 罗马帝国和早期中世纪的教会
  
  “早期基督教是一种城市的宗教;它是城市性的,不是乡村性的。它从一城到另一城,从一省到另一省的传布,是沿着水陆的通商大路进行的。”
  
  “禁止基督徒从事这样多的手艺行业,那当然会有力地促使罗马帝国最后一二世纪的美术衰落。”
  
  “313 年的“米兰诏令”第一次在法律上建立了教会财产,并把一种新的财产类目,即团体机关的财产,加入了罗马法内。”
  
  “异教徒和基督徒在人口繁殖率上有着高低的差别。因为在异教徒间存在着杀婴的风气,而在基督徒间这种杀婴的恶习,则被禁止的。”
  
  “第四世纪中,教会历史上的突出事实是教会急剧转变。它不复是一个由穷人和中等阶层的人所组成的宗教社会,而变成为阶层式和官僚式组织的团体,崇尚奢糜、争权夺利的团体了。为了获得那有财有势的异教贵族的支持,为了取得他们的财产,教会向世俗投降了。”
  
  “教会被赋予一种接受遗产的无限极力。“领受每个人在临死时愿意留给最神圣天主教会的产权证。””
  
  “在奥古斯丁看来,有机体的社会,是一个依照教会方式组织并加以管理的社会。奥古斯丁对第五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关系,正如卡尔·马克思对近代国家社会主义那样。”
  
  “正宗教会是坚决地反对民族区别的,而异端和分裂派,则是欢迎这种区别的。”
  
  “教会在原来按罗马法没有奴隶制的地方,创立出奴隶制。教会处罚叛逆背信罪,不仅使犯罪者本人变成奴隶,而且使他们的后代永远沦为奴隶。在西班牙,妇女犯有与人通奸罪者,被宣告为奴隶。”
  
  
  
  第三章 蛮族世界和大移动
  
  
  “那主张日耳曼人的社会组织是基于享有平等社会地位和平等土地所有权的自由人集合体的理论,看来是已经粉碎了。”
  
  
  “堡”(burg),堡这个字是在后期拉丁文里所能找到的第一个德文字,在第四世纪中它出现于拉丁文。
  
  “在第三和第四世纪当罗马货币夹杂着铜或铅而贬值的时候,日耳曼人精明地只接受那种纯金的旧币。”
  
  “这些粗鲁的蛮族,可能是粗暴无礼的,他们用牛油来整理头发,有着制革所的气味,但是,他们是性质良善而豪爽的大汉,公平地对待着无防御的省民。”
  
  “在这里,居民是依下列职业为生的:在盆里煮海水来制造食盐,捕鱼以及逐渐和大陆及大陆以外各地进行贸易。在第六世纪,卡息奥多拉曾这样地描写他们的。威尼斯的两栖地位,也使它没有遭受凶猛的伦巴人的侵犯,因而兴旺起来,二百年后,它的势力强大,甚至能对查理大帝挑衅了。”
  
  
  第四章 罗马帝国内的日耳曼王国
  
  
  “因为西班牙僧侣的顽固性,在西欧天主教世界的僧侣无出其右。这样,西哥特西班牙遂成为历史上最受僧侣束缚的国家。”
  
  “……萨拉森人的迅速成功至少一部分可归因于他们和犹太人的秘密谅解。”
  
  “……这些不满分子的首领同西班牙汪达尔人的秘密谈判,加速了罗马非洲统治权的崩溃。”
  
  “汪达尔人口的品质,由于和一个劣等的,而不是和一个平等的或优等的血统相杂交而降低了;他们变成为一种品质较低的而不
  是一种较高的杂种,象西班牙血统在热带的南美和印第安人与黑人相混合那样。”
  
  “石匠和造屋匠或任何需要云石的人,从这些建筑物采取石头,好象它们是天然的采石场那样。僧侣是在干着这种勾当中的最可恶
  的罪人,他们曾拆毁庙宇宫殿,来建造教堂。甚至云石雕象也被化作石灰。“古代罗马的毁灭”,是由罗马人自己造成的。”
  
  “古代式罗马城消逝而中世纪式的罗马城就出现了。”
  
  “伦巴人是以征服者地位而来,不象别的日耳曼族以帝国政府的辅助者而来的。”
  
  “拜占廷政府的目的,在于尽可能使意大利完全希腊化。”
  
  “当主张宗教改革的热忱乃至皇帝利奥·爱索立安的粗暴促成了著名的“圣象破坏的争论”(公元725 年)从而产生了帝国政府和教廷冲突的时候,教廷的敢于抵抗,教皇的巨额进款当然是有影响的。教廷的这项抵抗政策,是由复杂的动机所引起的,即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动机。但是,无可置疑,意大利的政治解放,至少罗马城和中部意大利的解放,以及为教皇建立一个独立的世俗权,都是属于这一计划之内的。在教皇和皇帝的冲突中,政治和经济的利益是和正宗信仰的热忱混在一起的。论性质这争执是一个分裂叛变运动,也是要从东方帝国的控制下解放意大利——或意大利半岛上尽量多的地方——的革命运动;它是一个拉丁文化和希腊文化间的冲突,在同样程度上,也是一个矛盾的宗教见解上的争执。利奥三世的“异端”是教皇反叛拜占廷的一个借口,也是一个原因。一句话说,“圣象破坏争执”是两个敌对文化间的冲突,即“文化斗争。”我们可从下一事实,知道这项争执是具有基本的政治经济的性质:教廷意大利点起“圣象破坏”的叛乱的导火线,是帝国政府在意大利各省和西西里征收人头税这一事件。”
  
  
  
  第五章 寺院制度的兴起和传布
  
  “隐士是对宗教社会的一个活生生的批判。”
  
  “从西方和拉丁寺院制度的健全状态和效能来说,我们看出罗马精神和希腊-东方精神之间的基本差别。前者是重视条理和实践的,而后者是倾向于淡而无味的神学论辩、不容忍的态度、无聊的白天梦想,以及夸大和过度行为的。”
  
  “懒惰是灵魂的大敌。所以,僧侣应经常做事,或者做手工劳动或阅读圣经。”
  
  “每一所本尼狄克寺院,基本上便是一个模范田庄;它保存了罗马田庄的外表,并依照习惯的方法进行农作。”
  
  “在公元600 到800年的两世纪中,爱尔兰寺院制度是本尼狄克制度的劲敌……。爱尔兰社会的部族性质立刻把它的烙印盖在爱尔兰寺院制度上。在一所寺院之内所有的同伴,往往都是血缘的亲族,外族人是不得参加的。”
  
  
  
  第六章 东罗马帝国(395年-802年) 查士丁尼(527年-565年)
  
  
  
  “……主要还不是海面对一个被围的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性,而是君士坦丁堡的沿海地位对贸易上的影响。”
  
  “游历家曾把拜占廷帝国统治下的亚历山大城称做“忙城”。”
  
  “拜占廷和波斯间的长期争执基本上是贸易战争,其中丝绸贸易是它们争夺的主要对象。”
  
  “到了十字军东征时期,丝绸制造业已遍传于希腊、南部意大利和里维耶拉意大利以及西西里了。”
  
  “所有进入巴尔干半岛上的少数日耳曼部落,都已转移到西方去。斯拉夫人定居下来。因此,西欧洲成为日耳曼化,而东欧洲成为斯拉夫化了。”
  
  “摩里士知道斯拉夫人和阿佛尔人的侵入威胁着帝国本身的完整,所以曾限制拉温那总督军队的饷银,因而触怒了伟人格列高里;对后者来说,阿佛尔人和斯拉夫人的侵入巴尔干半岛,在和伦巴人侵入意大利相比之下,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
  
  “突厥系的保加尔人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在不满两百年时期,已完全斯拉夫化了,所以在今天保加利亚人,实际上(除了名义上和血统上稍微混杂以外)象任何其他巴尔干民族一样,就可认为是斯拉夫人。”
  
  “到第八世纪的开始,“罗马法,象拉丁语一样,在帝国内不复有人懂得了,帝国正在变为完全希腊化,当时它已经失掉叙利亚、非洲以及希马斯半岛上的北方各省”。”
  
  “希拉克略不曾亲见那在阿拉伯半岛上空形成的穆罕默德教侵入的战云。”
  
  “虽然被污辱为“破坏圣象者”——“破坏者”——但利奥三世却是一个历史上最有能力的和最勇敢的统治者,具有拿破仑的智慧和效能的统治者。但是,他的改革中没有一件是持久的。”
  
  
  
  第七章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兴起
  
  “穆罕默德巧妙地调和了阿拉伯民族的两种倾向。对那些沙漠中的部族,他提供了进行战争和获得战利品的机会;而对那些沿海市镇中的部族,他提供了经营工商业的机会。”
  
  
  “最恳切地欢迎穆斯林教义者是:城市的下层居民、手工业阶层和手艺人;按祆教教义,他们的职业已使他们变为不纯洁者,这样,从法律的目光看来,他们已是被遗弃者,因而热切地皈依了一种使他们在一个宗教团体中同时享有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宗教。”
  
  “叙利亚的居民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希腊化,但还没曾充分地希腊化以致同化于拜占廷的制度。”
  
  “正是柏柏尔人在柏柏尔酋长统率之下,真正地实现了穆罕默德教征服西班牙的计划。”
  
  “后来,犹太人在欧洲政治上和财政上所获得的优势,就是从萨拉森征服西班牙开始的,因为它使他们获得了莫大财富。”
  
  “一切穆罕默德教徒在法律前的平等地位,穆罕默德教社会里没有对抗的阶级差别,没有什么教士的等级——因为在伊斯兰教里每一个人就是他自己的教士”
  
  
  
  
  
  
  第八章 墨洛温朝、喀罗林朝的法兰克高卢和日耳曼,查理曼(768年-814年)
  
  “法兰克王国是把罗马从没统治过的自由德意志和征服了的罗马省分联合起来的唯一日耳曼王国。在另一重要方面,法兰克国家也和其他王国有不同之点。它是天主教的,而不是阿利阿教的……”
  
  “法兰克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由种族成分混合起来的社会,不象在其他日耳曼王国内,是一个由不同的而又敌对的成分结合起来的社会。”
  
  “刑事诉讼程序是按照下列三种方式之一进行的:(1)宣誓证明制。按日耳曼旧法律,法律上的证明基本上是以用宣誓来证实的供词的价值为根据的。被告无须提出证据,说明他对所控的罪行没有犯过;但必须宣誓说,自己是无罪的,并必须获得若干其他叫做“证明者”的人来共同宣誓,不是因为他们知道他是无罪的,而是因为他们相信他所说的话是真实的。(2)神意裁判法,即用热铁、沸水或投入深水的方法来审判。当宣誓证明还不够的时候,就采用神意裁判法;理由是神力会暴露出被告的声明是否真实。凡是拒绝受这项考验的人,当然,就是承认有罪。关于冷水的神意裁判法的心理是极其奇特的。如果被告有罪的话,水不会接受他,因而他会浮起;如果他无罪的话,他会沉下去。这的确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处境;如果他浮起而免于溺死,他将作为犯罪论而遭受处罚;如果他溺死,他被信以为无罪者,而象正人君子一样地永远留名。当然,事实上,冷水的神意裁判法往往也未曾走到这样极端的地步。(3)决斗法,即搏斗裁判法,有时叫做上帝的裁判法;理由是无罪者一定会获胜。这最后一项方法只应用于自由人和贵族中间;因为农奴和奴隶都是不准带武器的。”
  
  “罗马的土地税不知不觉地蜕化为一种封建贡赋,那是由贵族以贡税(taille)的名义对佃农的土地所课的税;这样一来,它就转入封建制度内了。”
  
  “墨洛温朝的倾覆和752 年矮子丕平的登极,不仅仅是一次政治和王朝的革命;奥斯特拉西亚族由于长期控制宫相职位,因而替代了墨洛温朝。那也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和经济的变革,因为现在大地主贵族已经完全得势。”
  
  “马德尔所采行的这项措施,只不过是为了政府的利益而利用那教会久已使用过的办法而已。这是一种出借或租借的制度,把土地租借给人,取租的或不取租的,定期的或不定期的,承租人耕种它们并占有它们的用益权。这叫做恩赐地制度,而所以授予承租人耕地是为了恩泽。如果把土地授予僧侣以取得他们的支持,那是不取租费的,而这样赠与的土地叫做“农场”。如果租给俗人,那是收取租费的,叫做“恩赐地”,那成为后来封建采邑的起源。查理·马德尔原作为紧急措施所采用的办法,后来成为喀罗林政府的一个经常制度。王室以教会土地和王室土地分封出去,这样,整个贵族阶层,世俗的和教会的,由于这些封地所产生的义务而受王室的束缚。”
  
  “教会封建化了,并且加入了当代的封建体系。作战的主教和作战的住持连同他们的扈从都被编入法兰克军队里;军事艺术成了主教一项重要才干。”
  
  “从经济观点看来,喀罗林时代是一个倒退的时代。 在墨洛温朝时代,在某种程度上讲还有古代罗马的商业和贸易习惯。在喀罗林朝,这些状况都已消逝了。”
  
  “查理曼曾徒劳无功地企图征服威尼斯,不是为了使法兰克人可控制威尼斯的有利可图的利凡得商业,而是要压止威尼斯的奴隶贸易,要扩展他的统治权于威尼斯,因为它是伦巴的谋叛者和拜占廷的阴谋者的庇护所。”
  
  “法兰克人原不是善于航海的,因而那曾经由法里西亚人占领过的地方,在第九世纪就被“外侵团”占夺了。北欧人之所以能够兴起、扩展并表现出他们巨大的商业力量,是由于法里西亚人的势力的毁灭。大北方的商业开发的遗业落入了北欧人而非法兰克人之手。”
  
  
  
  
  
  第九章 法兰克帝国的分裂(814年-912年)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它是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住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的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
  
  “(法兰克王国的)国库领的中心位于中欧这一历史事实,可说明第九世纪中欧分割的原因……查理曼曾清楚地看出,保存国库领的完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保存奥斯特拉西亚大中央区的国库领的完整。”
  
  “据说,在所有的继承都依循男系的时代,香宾却有准许女系继承的风俗,其原因是贵族在封特内战役里屠杀已尽。”
  
  “城堡的建造,最鲜明地表现出这个新时代的暴力和地方权力强大的性质。”
  
  “甚至在塞纳河流域(在那里封建制度已是最根深蒂固的),北欧人的侵入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农奴制,另一方面削减了农奴制。懦弱的农夫退缩到城堡的庇护之下,因而接受了奴役,作为获得安全的代价;勇敢的农夫以逃亡并参加北欧人的队伍而摆脱属于土地
  的农奴地位。”
  
  第十章 北欧人的扩展和殖民
  
  “侵犯者所获得的大量脏物,常常使市场好象睡了一夜即跳跃起来。”
  
  “北欧人以“丹麦金”形式从教会和贵族的资产里所勒索得来的数量无限的钱款,有时对于贸易也一定曾起补药的效用。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以来,高卢和全部西欧一样,曾感到流通货币数量上的大大缩减。大部货币已被抽调到东方去,要不然,已被窖藏起来。现在,它又被迫出现于光天化日
  之下了。”
  
  “一个北欧海员能从海水的颜色、潮水的流动、甚至一阵顺风,说出海岸可能是多么远并在什么方向。他们不肯从事那种胆小的航行:即从地角到
  地角,从岛到岛徐徐行驶,唯恐迷失了航行方向,或者在夜间抛锚停泊,象地中海水手所做的那样。重雾和暗礁使他们小心,但并不能吓倒他们。他们
  的技能也能够和他的勇敢精神媲美。南欧水手没有一个人能知道抢风转舵的技巧,象北欧人所知道的那样,虽然后者也许早在第九世纪还没有发现这项
  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19: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萨克逊和萨里安德意志(919年-1125年)
  
  “法兰克政府原来是严峻残酷的,然而没有能铲除古代萨克逊人的风俗、制度和传统,也没有使封建制度在萨克逊土壤上根深蒂固。”
  
  “由于这类社会性职能,德意志的这些堡垒既不同于法国的城堡,也不同于边境上所建造的防舍。它们不象两者中的任何一种;它们既不
  是城堡,也不是防舍,而是有城垣的社会。”
  
  “在1000 年,匈牙利国王史梯芬正式皈依了拉丁基督教,于是在500 年时期中多瑙河路线第一次开放,并直通巴尔干半岛。几乎
  立刻有大批商人和朝圣者开始涌到这一条到君士坦丁堡和“圣地”的最近路线上。”
  
  “就金属——白银、铜、铁——和食盐而言,中世纪德意志是欧洲的最惠国。当地中海区居民必须辛苦地在海岸上用蒸发方法在盐盆里来制造食盐
  时,当其他北欧的国家被迫从南欧输入食盐时,德意志有很多天然盐井。”
  
  “在诺曼诸王使英国安定之前好久,在法国的卡佩朝王政开始摆脱混乱局面之前好久,德意志萨克逊诸王不仅在中欧已建立有秩序的政
  府,而且也已把坚强而又有力的手伸到北意和中意方面,使那个富饶而多战争的地方初次尝到真正和平和繁荣的味道。而那是意大利从东哥特王国在第
  六世纪灭亡之后从未享受过的。德意志不需要教会以“上帝和平”的形式来行使警察权的干涉。因为德意志的王室能使法律和秩序通行无阻。”
  
  “理财的能力是萨利安王族的一种特长。”
  
  “巨大森林和广阔荒野是王室土地,然而,在此之前,王室从来没有利用过。亨利四世企图把这些土地并入国库,开发它们的资源,他圈围它们,停止在那里滥伐树木和烧炭的行为,禁止没有执
  照而在那里渔猎,并且以出租磨坊基地等等,来使它们成为政府收入的一种来源。这些措施所引起的反对是很激烈的,因为这行动违反了一切传统。过
  去几百年中,森林曾是穷人的住所。可是,自由农民阶层,从这些新办法所遭受的损害不象封建主和僧侣——主教少些——所遭受的那么多,因为后者
  曾侵占公家土地。所以,从这些“特殊利益”阶层所发出的抗议,比从民间来的抗议多得多。亨利四世的政策包含着某种近代性的气息。他的政策至少有些象罗斯福的政策,后者曾努力停止矿业和石油公司和经营畜牧场主开发
  美国西部的政府土地的行动。我们现代的“男爵”是商业和工业巨头;在封建德意志,他们是贵族、主教和住持,也是大土地业主,有扩充他们地产的野心。
  
  “在十二世纪中期,霍亨斯陶芬起来统治的德意志,是一个变了样的德意志。十一世纪,正是萨克逊德意志从畜牧业和物物交换制过渡到一个更加安定的农业制度和一个觉醒起来
  的贸易的时期。教皇和皇帝间的战争,给了萨克逊这么严重的打击;它开荒的质朴状态与单纯的社会结构都已改变了。萨克逊按照法兰哥尼亚、斯瓦比
  亚和巴伐利亚的式样,变为封建化了。”
  
  
  第十二章 十字军前的法国(877年-1095年)
  
  
  “法王在110 年时期的有名无实的统治之后(从877 年秃头查理逝世到987 年查理五世逝世为止),终被休·卡佩族接替,因为在一个只容忍大领主存在的封建国家里,他们既没有土地来统治,也没有土地来分封。”
  
  
  “大批破产的自由人、被第九和第十世纪早期的混乱逼得离乡背井的难民以及逃亡的农奴都纷纷投奔海峡沿岸的公爵领内,那可证明“诺曼和平”的效能了。”
  
  “有一个近代作家把征服者威廉描写成“一个为征服英国而组织的巨大股份公司的总经理”。”
  
  “英国的征服在全部诺曼底,也在全部海峡各省刺激了商业。”
  
  “通过亨利二世(1152年)和亚奎丹·埃利安诺尔的结婚而获得了法国省区之后,英法商业史上揭开了更大的一章。”
  
  “法国地中海沿岸各省和意大利的全部西岸一起遭受了萨拉森海盗的蹂躏与实际占领,与北欧遭受诺曼人和东欧遭受马扎儿人的破坏同样严重。”
  
  “再也没有别的丰收象葡萄丰收那样受到如此欢欣地庆祝。葡萄的荒年或者甚至收成缩减是一个灾难。葡萄是人们乐于生产的东西,并且经常支配着国内或国外市场。而且,由于河流网的分布和船舶在河上的往返航运,运输葡萄酒也很容易。”
  
  “法国葡萄酒最重要的是输往英国。的确,那运到法兰德斯的大量葡萄酒,是转运到英国去,因为佛来铭人和法里西亚人都是这项贸易的大中
  间商。……法国葡萄酒的另一市场,是在斯堪的那维亚国家里。在第九世纪,严格说来,这项输出不能算作贸易——它所采取的形式可以说是缴纳战利品和战争赔款,其中葡萄酒向来是一个主要项目。”
  
  
  
  第十三章 十字军前的意大利(887年-1095年)
  
  “意大利的城市精神,比欧洲其他各地,出现较早,而且更有活力。自由人与不自由人的比例在那里高出于阿尔卑斯山之北。”
  
  “威尼斯人的商业和航行史上的一个重要点,是他们和君士坦丁堡的联系与交易。……匈奴人、阿佛尔人、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后来马扎儿人,当他们侵犯多瑙河地区中部或者巴尔干腹地时,封闭了下多瑙河的通路,这样,所有的利凡得贸易都转入威尼斯人手里。”
  
  “威尼斯早已和法提马朝埃及组成一项有利的商业联盟。我们看到,828年在亚历山大港已有威尼斯商船,从那里运回了圣马克的遗骨。和埃及进行的主要是奴隶和武器贸易。东方皇帝和罗马教皇都反对这项贸易,认为这是供给基督教国的敌人的贸易;尽管如此,它却几乎毫无间断地进行着。这贸易的利益实在太大,因此舍不得放弃了。”
  
  “这样看来,威尼斯人是在君士坦丁堡和在亚历山大城,通过中世纪世界的两个最富饶的首都来和东方接触的。”
  
  “有人说得对,伦巴城市的兴起,就是“一个民族的传记”。这民众运动的根苗,不是象曾经设想的那样,在于什么古代罗马市政制度的残余,因为没有这些残余存在;也不是在于什么日耳曼起源的有机的结合;也不是在于商业或工业行会。行会是在城市出现以后形成的。伦巴城市的真正起源,象欧洲别处很多其他城市一样,在于农村或城市的牧师区。”
  
  “伦巴第是位于阿尔卑斯山和亚平宁山之间的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约略地说,是波河及其支流的大平原。在中世纪时期,欧洲再也没有别的地方,象伦巴第那样密布城市和村落的。其理由是无须远求的。理由在于那供给城市食粮的大平原的肥沃土质,在于那交通便利的河流网,在于波河流域通亚得里亚海的出口,在于阿尔卑斯山南侧的水道是东西欧往来的天然公路这一事实,最后在于一项并非不重要性的条件,即差不多全部越阿尔卑斯山到法国或日耳曼去的山路都在伦巴第控制之下。”
  
  “但米兰是所有山路的集中点(除勃伦纳外),是一切跨越阿尔卑斯山贸易的自然焦点。阿尔卑斯山路象手指头一样,从米兰的手掌伸出去。米兰掌握着全部北欧的商业钥匙。”
  
  “领主在被他们的农奴遗弃以后,就没有人来耕种他们的土地,所以他们除了也移入城市外,没有别的办法了;要不然的话,他们只有在荒芜的土地上,过艰难而凄凉的生活。”
  
  “在十字军开始之前,热那亚和比萨似乎都没有冒险进入东方的更富地区。读者应该注意下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在十一世纪中,热那亚、比萨和阿马斐在西地中海日益增长的海权,开始推翻了伊斯兰教在那里曾称雄二百五十年的优势。欧洲从庄园状况和几乎完全农业的生活中觉醒过来的时期,恰恰正是它再向东方开放商路和在地中海恢复海权的时期。”
  
  “有人说得很对:南意大利是“注定要从南方接收文明而要从北方接受主人的一块地方”。关于文明方面,它是一张羊皮纸。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哥特人、伦巴人、拜占廷人、最后诺曼人,先后蹂躏过那里,并在它上面盖下了烙印。西西里的历史,除了日耳曼的影响以外,和南意的历史有很多相同之点。”(接下来还有德国人和美国人……)
  
  “当西欧,包括除威尼斯和南意以外的一切地方,还用银币计算的时候,伊斯兰教西班牙和非洲、西西里、南意大利、拜占廷帝国、叙利亚和埃及,是按金本位来交易的。”
  
  “南意和西西里的复杂的政治、宗教、商业竞争,在十一世纪由于诺曼人的征服亚浦利亚和西西里,一定变为简单化了。诺曼人的宝剑斩断了这一症结,并在地中海中部建立了一个统一政权的强大优势。诺曼人的征服南意和西西里,原来是作为冒险行为开始的,但转化为象后来1066 年的征服英国那样的殖民运动了。”
  
  “这些海陆军的出征、这些意大利人、希腊人和穆罕默德教徒海盗船的冒险行动、这些激烈的商业竞争,都是准备十字军运动的象征,而且每种对那个大运动都曾起它的作用。……从所有这些人看来,利凡得的穆罕默德教地区似乎是一个黄金世界。十字军将是形形色色的人物混杂在一起的,各自抱着不同的动机。”
  
  
  第十四章 十字军前的东罗马帝国(802年-1096年)
  
  “以前或以后,从来没曾有过世界上这样广大地区的商业这样集中于一个城市里,象在第九世纪集中于君士坦丁堡那样。”
  
  “象阿拉伯人和希腊人这两种这样爱好贸易的人民,而又住得如此靠近而不进行贸易,那是难以想象的。”
  
  “俄罗斯斯拉夫国家的政治统一的光芒不是从诺夫哥罗得而是从基辅放射出来的。而这个结果是由于共同的商业利益通过自然而和平的团结方法产生的。”
  
  “从基辅到黑海这一段的第聂伯河,当时俗称为“希腊通路”。”
  
  “在东方伟大哈里发国家分裂为大批软弱的总督区以后,皇帝看到机会,可以收复失去已久的,特别是叙利亚方面的领土。传统和偏见使他们
  闭眼不见这一事实:越过托鲁斯山脉之后,他们是在走出一条优良的军事界线,去攻取一块绝难防守的领土。”
  
  “帝国政府的盲目性,即自满于一种“消极”性的商业和准许意大利的沿海城市,如威尼斯、阿马斐、比萨、热那亚来垄断到西欧去的运输贸易的政策,不仅剥夺了帝国臣民那原来自己可获得的利益;而且激起西欧人贪得无厌的欲望达到一种危险的程度,这一欲望由于十字军东征而激增,并注定要在1204 年毁灭帝国才能求得满足。”
  
  “希腊教会也须对帝国的衰败负担一部分责任。在谴责东方帝国时,在说明它毁灭的原因时,历史可公平地把很大部分的责任归于希腊寺院制度。在东方宗教史上,再也没有一章比它更令人鄙视的了。964 年奈斯波拉斯·弗卡斯曾禁止建造新寺院,并讽刺地提醒僧侣们注意:寺院理想和它们的规程所教导的,是禁欲主义和贫困。这禁令不久就有明文规定了。巴锡尔二世虽曾征服过保加利亚人,但既没有勇气又没有力量来取缔寺院制度的弊端。988年奈斯波拉斯的受人反对的诏令被正式废止。在十一世纪的紧张局势时期,伊撒克·昆尼诺斯和后来他的儿子亚历修·昆尼诺斯有一时曾大胆夺取寺院的剩余财物;但是由于渎神罪和破坏圣象的呼声,他们不得不停止进行。在1158 年,麦纽尔·昆尼诺斯又重申反对新寺院的诏令;结果,城市由于疯狂群众的捣毁而破碎不堪,乡村由于被僧侣煽动的一些暴怒的农民的掠夺而陷入无政府状态,他们烧毁皇室领上的田庄、仓库、干草堆和谷物。东罗马帝国在十字军前夕的情况,就是这样。”
  
  
  
  
  第十五章 巴格达哈里发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扩张
  
  “叙利亚和埃及一样,主要是一个基督教国家,而披着伊斯兰教文明的外衣,这一件外衣在叙利亚内地比在沿海岸要厚得多。”
  
  “隶属于埃及这样长久的叙利亚,初被塞尔柱土耳其人占领,后被十字军占领。这项损失,对埃及来说,实在是“塞翁失马”。”
  
  “古代努米底亚人、摩尔人和柏柏尔人是骠悍成性而不受羁绊的。甚至他们的宗教,虽然在形式上还是伊斯兰教,但实际上已脱离了正宗的穆罕默德教。从来没有过一个哈里发,有足够力量来统治这整个区域的。”
  
  “对萨拉森人来说,控制中国的南部大门是很重要的,因为这能扼守住一条由东方到西方的新商路。但是那将夺去突厥人的买卖,因为突厥人以前已是中国和西亚间的中间商人,控制着北方大门,并阻止任何别人来控制南方大门。因此,突厥汗遂进行干涉。”
  
  “穆斯林人在中国是受皇帝所委派的一个“番长”即法官的管辖,而这法官的权力很大。关税章程,虽然严格,但公平而又宽大。”
  
  “穆罕默德教的一种可佩的互助精神,就是使一个穆罕默德教徒从直布罗陀到广州止受到欢迎的精神,给他(易宾·巴托塔)保证了一种衷心的款待,只要他是在伊斯兰教流行的地方。”
  
  “阿拉伯语在中世纪东方的地位,象今天英语在那里的地位那样。阿拉伯人,是中世纪东方世界的英国人。吉本说得对:“阿拉伯
  伟大势力的一帆风顺地伸展,必须归结到这个民族的精神。”他们是一个商人的民族。在中世纪时代,所有那时已知道的非洲,就是,从地中海到赤道止,所有的西部亚洲、印度的一半和大陆的整个海岸以及印度洋上各岛屿都在穆罕默德教权力和文明之下,那是一个可惊异的事实。历史上除了近代大不列颠帝国外,再也没有象它一样的帝国,而两者都主要地是商业帝国。”
  
  
  
  
  
  第十六章 十字军(1095年-1291年)
  
  “十世纪阿拉伯文明在东方和在西班牙发展的最高峰,正是西欧最野蛮而又是贫困的时期。但是到了十一世纪末期,这种隔离状态结束了:这两种人民间已建立恒久的接触,主要在下列三个地区:十字军所建立的公国、西班牙和西西里。”
  
  “十世纪中,在西欧捐赠基金给圣地寺院的惯例已经风行;耶路撒冷的僧侣们从这些基金里获得了收入。”
  
  “但是除了上述个人个别所作的旅行之外,我们还看到开始组 织远行队;这些队伍横越欧洲和东方,有时已被卷入同当地居民的敌对行动里。……1065 年南部日耳曼的若干主教和骑士在班堡的主教冈瑟领导下所进行的远行队,人数达一万一千多人。”
  
  “在同一时期,地中海上海权的比重已有转变,过去将近三百年间伊斯兰教国家的海上优势,现在由于热那亚和比萨舰队的海战胜利而失掉。这种形势,又由于诺曼人征服西西里(1090 年)而肯定下来,因此意大利沿岸各共和国的商业野心受到了有力的刺激。”
  
  “把封建贵族中大批最残暴倔强之徒转到外地去,使西欧社会免于劫掠,那无疑地是僧侣们之所以提倡十字军的一个动机。”
  
  “第一次十字军空前地需要现款,这一点终于打破了这个时代的“自然经济”状态。……十字军兵士的财产几乎全都是土地,所以他们必须用不动产来换取现款。因此,地产的价值跌到远在它的通常水平之下。在十字军热忱最高的地方,房屋和田亩几乎售不出去。普通贸易陷于停滞。那些有现款的地主,特别是寺院,在有利的抵押条件下,攫取了这种财产。……很多农夫利用空前需要现款的机会来从农奴制中购买他们的自由,或者想法使麻烦而变化无常的庄园租税改成为固定的货币租;许多村社整村整村地受到团体精神的鼓舞,从它们的领主那里购取了特权状。”
  
  “他们以牛羊当作马用,沿途拖着双轮小车,车上堆着破碎行李和他们的孩子们。每经过一个堡垒,一个城市,孩子们伸出他们的手问道,这是耶路撒冷吗?”
  
  “耶路撒冷王国所处的危险地位,从来没有被解除过。在东边,有一个敌对的穆罕默德教世界;在南边,埃及不断地进行威胁;在西边,拜占廷帝国一向对它抱着半敌对的态度。”
  
  “被剥夺的地主(其中很多是基督徒)被迫投入穆罕默德教阵营,而成为十字军的死敌。”
  
  “军事寺院团和教会一样,已构成国中之国。”
  
  “1215 年时英诺森三世规定:所有的十字军战士概将豁免捐税、关税及其他的赋税;如果有人对十字军战士的财产进行诉讼,将处以
  宗教谴责的处分。”
  
  “阿拉伯叙利亚和埃及的这一联合使耶路撒冷王国陷入老虎钳口当中了;因为过去当埃及和巴格达互相敌对的时候,圣地可获得某种程度的安全保障。”
  
  “由于商业竞争的缘故,海权国家间互相分裂对峙;这就是耶路撒冷王国的最大弱点。威尼斯和埃及秘密勾结,来阻止亚实基伦的占领;这一事件表明一个基督教国家多么严重地背叛了十字军的事业。”
  
  “到这一时期(1190—1192 年),十字军已有深刻的变化。基督徒的进攻,不是针对耶路撒冷,而是针对意大利城市所殷切需要的港口城市。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兢争已成为左右局势的最高力量。”
  
  “在十三世纪,教廷正在极盛时代;当它对半个欧洲政治命运挥舞威风凛凛的大棒时,威尼斯控制着大部分意大利和利凡得的商业命运。1187 年“圣地”的丧失和第三次十字军恢复“圣地”的失败,对意大利沿海共和国的商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威尼斯、热那亚、比萨都受到了损失。但威尼斯很现实,并不徒然悲伤,因而它鼓足勇气要取得比以前更大的利润来回复元气。于是它着眼于征服拜占廷帝国……威尼斯征服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在它的实行之前二十年已经制定。”
  
  “从罗马衰亡到1498 年到印度去的航路的发现之时期,第四次十字军对利凡得贸易史上进行了最重要的革命。因为它使威尼斯成为近代第一个殖民帝国。……但当威尼斯人举杯饮胜利酒的时候,杯中有着一滴苦酒。他们还没有占领小亚细亚。”
  
  “教皇的野心、路易九世的十字军、安如·理查的成功或亚拉岗诸王的成功,都是依靠并集中在这两个大海军国家身上;因为它们,也只有它们,是地中海的主人翁。”
  
  “这个时期叙利亚的各个公国,实际上已被西欧抛弃而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它们越来越加危险了。没有西欧的支持而它们再能继续半世纪之久,只是因为穆罕默德教政局的动荡。大马士革的苏丹同埃及的曼麦琉克朝发生冲突。后来,蒙古人在征服巴格达(1258 年)之后,跟着又征服阿勒波和大马士革(1260 年),于是,蒙古人在这斗争里,构成了第三种势力。”
  
  “谁也不需要为叙利亚的基督教国家的复亡而哭丧。即使有理由来为十字军作辩护——那是有问题的——欧洲由于愚笨、由于虚伪、由于不公平,失掉了对东方要求任何权利的根据。由十字军带来的移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堕落的事实,已是无可争辩的。”
  
  “十字军虽没有建造西欧的城市,但他们刺激了城市的生活,使城市扩大并富裕起来。”
  
  “穆罕默德徒和基督徒之间的又庞大而又有利的商业关系也促进了宗教容忍态度的成长,因为国际商业需要宗教的容忍。宗教狂热是不
  利于贸易的发展的。”
  
  “不象英国人在印度那样,这些贵族东方化、叙利亚化了;而跟着时间的进展,他们成为一个簇新而又特殊的贵族阶层,他们是本地人而非外人,是容忍异教的基督徒,而又是熟练世故的文化人;在他们看来,辽远法国内的堂弟兄似乎是陌生人,正象那里的堂弟兄也把他们当作陌生人那样。”
  
  “十字军导入了一个航海和发现的时期,那终于导致新世界的发现。总之,十字军增加了欧洲人的知识,扩大了他们的兴趣,刺激了他们的思想。如果没有十字军,文艺复兴不会蓬勃发展,不能象它所表现的那样的。”
  
  “教廷一向是十字军最热心的提倡者,而现在亲眼看到它所提倡的运动反过来竟然打到自己头上了。”
  
  第十七章 十字军时期的意大利
  
  “意大利比往昔更加成为“一个地理名词”了。所以,叙述意大利的历史时,我们不可能把它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讲。”
  
  “米兰所实行的原则和腓特烈一世在伦巴第所看到的城市独立的巨大程度,两者都是使他震惊的。……米兰在被腓特烈一世化为灰烬之后,复兴起来,比以前还要伟大。”
  
  “在伦巴意大利,封建制度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只是一些存留下来的枯萎而古旧的中世纪遗迹而已;象山顶上的颓废古宫一样,它们是静寂的东西,也是奇怪的东西。”
  
  “在这里,我们可看到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显著差别。在威尼斯方面,由于它的地位关系,它摆脱了那震荡意大利大陆上的内讧。而且,在威尼斯,国家是至高无上的,政府对全部商业,予以严格而精密的管理。在热那亚,则相反;城市公社是和第一次十字军同时出现的,政府掌握在时常冲突的大商人家族手里。……在1193—1194 年间,内战重新发生,终于大家族丧失了政治控制权而它们的商业垄断权也被推翻。于是,叙利亚贸易开放给热那亚人民和那些在“共和国”直接控制下的殖民地;现在,热那亚和威尼斯不同,是一个民主的而非一个贵族的政府了。”
  
  “最有趣而又最重要的,是热那亚对组织商业公司来经营商业企业方面的贡献,就是,组织真正的商业公司,这种公司是发售股票、分配利润并分担风险的。每只商船上带着一个管货员或代理人来代表投资人的利益。这种公司被称为“海上协会”以区别于那种经营内地城市贸易的类似商行。它是一个真正的股份公司。”
  
  “罗伯特·基斯卡的征服南意大利以及他的兄弟罗哲尔一世的征服西西里曾造成两个分立的诺曼国家。但在1127 年,可畏的罗伯特·基斯卡的世系中断,而由罗哲尔二世(死于1154 年)所代表的诺曼族的西西里系把诺曼人的大陆和岛屿领土并成为一个王国,或象后来所常称的那样,“两西西里王国”;这一名称是重要的,因为在这联合王国里,西西里是一个较大的成员,而巴勒摩便是它的首都。”
  
  “伟大伯爵罗哲尔二世,是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的一个拒绝被卷入十字军热狂里的国君。他和穆罕默德教,没有什么冲突。不仅如此,他非但容忍它,而且还羡慕并模仿了发源于伊斯兰文明的很多东西。他很幸运,得从十字军所产生的商业复兴里取得渔人之利,但迟迟不参加它们的无意识行动。”
  
  “伯爵所面临着的一个事实是:西西里是一个不同种族、不同文明和不同语言的汇合处。由于这个事实,他建立了一种政府体系,把政权建筑在各种分子的宗教容忍和自由杂处的基础之上,因为这些分子,是不能用武力来强制联合起来的。”
  
  “这一本书,叫做《罗哲尔的著作,或爱好周游世界的人们的快览》,是根据十二个地理学家的旧著作写成的,包括古典的和穆斯林人的著作。”
  
  “比萨是属于强烈的帝国派或基伯林派;热那亚和威尼斯是属于反帝国而亲教皇派,即卫尔夫派。可是,局势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因为热那亚和威尼斯虽然都反对皇帝,但相互之间,仇恨很深;这一情况促使比萨和威尼斯逐渐接近而缔结了同盟,尽管其中一个国家和皇帝友好而另一个国家和皇帝敌对的。最后,热那亚向诺曼人献媚求宠而威尼斯对诺曼人的嫉妒也不少于对拜占廷人的嫉妒。”
  
  “罗哲尔二世所努力建立起来的西西里灿烂文化,在他的孙儿腓特烈二世时代(死于1250 年)继续存在,甚至更加灿烂。巴勒摩成为欧洲最有文化而又最多样化的首都。”
  
  “威尼斯不可能容忍亚得里亚海入口海峡之两侧受着同一国王的统治。”
  
  “1284 年,比萨城被占领,城内一切可移动的东西都被抢劫一空,而它的港口也被一种魔术般的工程技巧破坏了。”
  
  “在意大利的每个城市中,有一个拥护腓特烈二世的立场的基伯林派或皇帝党,同时也有一个卫尔夫派或教皇党。……保守的封建利益站在皇帝方面;而新的利益站在教皇方面。”
  
  “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人们心理所产生的魔力,使我们对于这个运动的阴暗面,有所忽视了;而这些阴暗面是和意大利文学和艺术的诞生同时并存的。那些由于突如其来的大量横财所产生的大部弊病和放纵状态,象在后来世界里我们不幸而看到的那样,在十三世纪意大利社会中早已出现。”
  
  “所谓封建时代的私战——甚至强盗封建领主的掠夺——在和意大利城市之间的战争或流行于每个意大利城市中的党派冲突比较之下,就黯然失色了。”
  
  “我们对于但丁控诉的过火部分,也必须打个折扣来听。这是由一个被放逐者和痛心于幻想破灭的梦想家所发出的不平之鸣。可是,这控诉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意大利在十三世纪和以后的世纪里,是在追求财富、物质享受和肉欲。”
  
  
  
  
  
  
  
  第十八章 十字军时期的法国(1095年-1270年)
  
  “为赎回英王理查所付的赎金,使他国家的财源陷于枯竭。赎金总额达到十五万马克,约等于今大的五十万美元,而这负担还最沉重地压在法境内英属省分身上,特别是在诺曼底身上;后者单独所付的数额,比英王国所付的,约多三分之一……所以,诺曼底人对于法国的征服,没有什么反对情绪”
  
  “在布勒塔尼,圣马洛的猛犬,是很出名的;也在那里,“狗看夜”制度最早出现,它成立于1155 年——奇怪得很,直到1770 年才取消!”
  
  “1270 年,在突尼斯国王和法国腓力三世、西西里国王安如·查理与那瓦国王提波特之间,签订了一项以十五年为期的和平与通商条约。这项条约规定:萨拉森商人,来到基督教国家境内时,得享受特别保护,而上述国家的基督教商人在穆罕默德教统治者的王国境内,也应享有特别保护。”
  
  “南法的文化比北法的文化受有较多的拉丁的影响而较少德意志的或封建的影响;而其中所包含的希腊和阿拉伯影响的气质几乎使它具有一种外来的色彩……对亚尔比教派的十字军征讨,象在东方的十字军那样,迅速蜕化为一系列大规模的劫掠出征了。”
  
  “北法各省所有关于如何达到地中海并和东方建立直接贸易联系这一问题,由于南法的征服而获得了解决。”
  
  “在有些场合,城堡虽然还是留在封建主手里,但它们已象拔去了牙齿的巨龙那样。”
  
  “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它们看作一种军事训练,而予以赞成。也许他们很锐敏地看到:如果封建制度的战斗精神不给予这种形式的发泄,它将表现在更坏的战斗形式上。所以,马上比武是真正有利于和平的维持。”
  
  
  
  
  第十九章 霍亨斯陶芬的德意志(1125年-1273年)、法兰德斯和低原国家
  
  
  “霍亨斯陶芬朝(1125—1250 年)统治下的德意志,和其余的国家相同,在十字军时代,就物质文明说,获得了巨大进步。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向东方移动而产生的贸易刺激,但大部分则是由于德意志本身内在的有机性的和有力的因素,而和十字军的影响无关的。”
  
  “所有德意志和英国之间的贸易,自然而然地要通过法兰德斯或荷兰的。”
  
  “霍亨斯陶芬王朝诸王,几乎对于十二世纪所有德意志商业和工业的内外扩展,贡献很少。在这方面,连封建公侯也是漠不关心的。这发展差不多全部是由于商人和制造家自己的企业活动所引起。的确,就腓特烈(红胡子)来说,他对他的统治时代的真正性质,茫然不知,所以他对有些最重要的变革,是敌对的或冷淡的。”
  
  “霍亨斯陶芬朝曾如此长久地仰仗意大利以取得他们的现款;所以,他们在失掉伦巴城市的统治权之后,就不能对德意志实行征税,因而力图在西西里搜括,以图挹注亏空。结果,他们既失去了德意志,而又使西西里王国分化为一束互相倾轧的封建小邦和剧烈竞争的城市集团。”
  
  “研究德意志的商路和研究意大利与法国的商路一样是具有启发性的;然后观察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而这些异同点是由自然资源,首先是由地形特点所注定的。
  
  意大利是个狭长的靴形半岛,它的轴心是亚平宁山脉,三面临海,境内只有一条重要的河流即波河。
  
  法国是个大六角形的地区,南、西、北三面濒海;它的全部东疆和中欧相毗连,容易从伦巴第、德意志和法兰德斯进入。除了格罗内河以外,法国所有的重要河流都是从中央流向外圈的,换句话说,象辐条从车轴射出来的那样。法国的重心,自然在塞纳河盆地内。政治的法国和自然的、地文学的法国,是完全吻合的。
  
  另一方面,中世纪德意志,是个长方形的地区;可以说,它是由两个长方形部分拼成的,即上德意志或南德意志和下德意志或北德意志。这两个半部由美因河与厄革河彼此分隔着,前一条河向西流入莱茵河,而后一条河通过由平行山脉所构成的自然大水槽向东流入易北河。除了易北河(沿着自然的德意志的长对角线流的)以外,所有德意志重要的河流都是沿着横线和直线流的。这使德意志的道路地图有些象铁格子那样;在它铁条的交叉点上,有城市。”
  
  
  “在十二世纪,德意志社会结构已和十一世纪的社会结构大不相同了。“授爵权战争”,从皇帝方面来说,是大封建主的叛乱;在这长期的战争里,一大群小封建主乘机树立了势力;他们在自己的城堡里巩固了防御力,并在他们周围的地区,施行了权力;他们想要使皇帝的权力和大公爵的权力同归于尽。这样一来,在政治上,德意志大规模地陷于地方主义和封建分裂主义的状态里——这一情况,正和法国所流行的情况相反。”
  
  
  
  
  第二十章 日耳曼人向东扩展和殖民
  
  “日耳曼人在中世纪的大事业,是日耳曼族征服斯拉夫族而向东扩展,从而增添了的近代德意志的五分之三的领土。……在中世纪,存在着两个德意志;应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别。它们是:西方的老的封建德意志和东方的新的殖民地的德意志。前者是由属于古老日耳曼部族血统的人居住;保存了罗马和旧法兰克统治和文化的传统;教会在那里,已是个久已建立的制度,而封建制度和文明在那里也已通行无阻。相反,新的东方的德意志按地理、种族和文化来说,是另一个世界。这是位在易北河下游、萨勒河、腊伯河和莱塔河之外,原来由斯拉夫人和马扎儿人居住的一片广大地区。”
  
  “历史上再也没有象日耳曼人向东扩展与移殖的历史和美国人向西扩展的历史之间如此相似的事情了:美国殖民从大西洋岸,初到潮头所及的地区,继上溯摩和克河或越过阿利根尼山而进入了俄亥俄与密士失必平原。”
  
  
  “对于它(汉撒同盟)形成的历史,如果不了解十二和十三世纪日耳曼人向东扩展和殖民,也是不能充分理解的。”
  
  “其实,波希米亚在各种经济生活方面,比德意志果然落后,但比波兰却要优越。”
  
  “隔绝的地位使中世纪波兰比中世纪波希米亚或中世纪匈牙利,具有更大力量,来抵抗日耳曼化。”
  
  “那和德意志毗连的三个国家的东方界线是从波罗的海绵延到黑海岸;通过这条界线,波兰人、波希米亚人、马扎儿人,同中世纪俄罗斯,进行了贸易;而后者的主要贸易中心是在诺夫哥罗得和基辅两城。1241 年,蒙古人的猛烈侵袭几乎摧毁这一条交通线。只从东欧方面来说,基辅的被劫掠以及诺夫哥罗得同拜占廷与巴格达的联系之被割断,是中世纪商业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由于这一条古老的、竞争性的发兰琴商路的破坏,威尼斯和热那亚获得了好处,因为那使几乎所有利凡得货物的运输投入了地中海方面。”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19: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章 斯堪的纳维亚
  
  “1124 年德意志人的征服波美拉尼亚、1147 年亨利狮子的十字军以及1158 年律伯克城的建造,终于转变了形势;德意志人的商业优势把丹麦人从波罗的海地区排挤出去。在这多事之秋,丹麦、斯拉夫和德意志海盗云集在波罗的海和丹麦海峡上。”
  
  
  第二十二章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西班牙(711年-1248年)
  
  “中南部西班牙,虽然毗速欧洲大陆,但按地质和气候,它很象北非洲。安达卢稷亚、木尔西亚和瓦连西亚,只有两个季节,即湿季和干季。它的常年雨量,少于意大利或希腊;后者位于同一的纬度上的。这种地势和气候的东方性可能部分说明为什么摩尔人和柏柏尔人对西班牙状况特别适应的原因。”
  
  “在摩尔人的黄金时代,即第十世纪,哥尔多华城具有一个近代城市的许多特征。在城内有着许多工厂和作坊。街道铺着石子,并砌着人行道。据说,在黑夜里“人们能够依靠来自一排绵延不断的房屋的灯光,走十哩路”。”
  
  “摩尔人西班牙,是“一个种族和信仰复杂的混合体,不受什么指导原则的支配的”。在它的人口中,存在着有分裂可能的成分:阿拉伯化的基督徒,他们生活在穆罕默德教的统治之下;西哥特农奴的后裔的旧基督徒,他们为了获得自由而归依伊斯兰教以及犹太人。”
  
  “在中世纪时代,基督教西班牙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是位于条件最差的地点上。它处于大陆的西南角,没有国际通路横穿境内。庇里尼斯山的巨大屏障,几乎割断了它和北邻之间的交通线;又在十二世纪之前,穆罕默德教国家的强大海权扰乱了原来可经营的海上贸易。在大西洋沿岸,几乎没有商业可言;从东方来的商业,是流向意大利和布罗温斯,而不是流向西班牙的。而且,半岛上崎岖地形,它的高原、纵横的山脉和不通航的河流,严重地阻碍看它的商业交通和它的自然物资的运输与交换。因为所有半岛上的河流,都发源于那些几乎完全环绕高原的山脉之间,又因为河流很急,内河航运是不可能的;摆渡或架桥,也是同样困难的。所以,这种地势上的隔离状态注定要把这地区分成为若干小邦;这些小邦在中世纪时代的联合,从来没有完全实行过。”
  
  “大家所知道的“西班牙城堡”这一句成语,是意指狂热和变幻状态的;它在十二世纪已经流行,并曾被引用于《玫瑰史诗》里。这一句话意味着:在这一块土地上,城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因为它们如果不被破坏,就将被这方或那方占取而改成为炮台来反对对方敌人。”
  
  “阿拉贡和巴塞罗纳的联合,象雷翁和卡斯提尔的联合,同样是自然而又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阿拉贡历史的转折点,是在1137 年它和巴塞罗纳州的联合,刚在雷翁和卡斯提尔的联合百年之后。那使阿拉贡为它的产品获得了一个出口,并使它的农业和加达鲁尼亚的商业传统与海洋利益合在一起。在这以后,国家虽然仍叫做阿拉贡王国,但它的命运实际上已掌握在加达鲁尼亚的沿海省和巴塞罗纳的商人手里。”
  
  “此后,在几百年时期中,阿拉贡成为并继续是西地中海之最前进的海军和商业国家。甚至热那亚的嫉忌和它在复兴的希腊帝国中的优势,也不能排除加达鲁尼亚人于爱琴海和拜占廷之外。这样看来,在十三世纪末期,卡斯提尔和阿拉贡两大国已分割了几乎整个西班牙半岛;其中卡斯提尔是陆军农业国,而阿拉贡是海军商业国。”
  
  第二十三章 中世纪的商人旅行、市场和市集、香槟市集、贸易管理
  
  “修桥补路,被认为是一种最积德的服务。”
  
  “行路靠左边这一规则,今天在英国,还在流行。这项规则之所以形成,是这样:在中世纪时期,每个人出外旅行时,是携带武器的;因为他走在左边,与他并肩穿过的人,是在他的右边,而他所携带的剑或枪自然是在他右手里的。这种预防,在一个路上相逢的任何一个人可能是仇敌的时代,是属必要的。正是由于手枪的使用,改变了这项走路的规则。一个带手枪的人,自然把枪和枪袋挂在左腋下面。所以当他走在路的右边时,他使所碰到的任何人都站在他的枪口之前。”
  
  “不难同意下列说法:中世纪时代的距离,约等于我们时代的距离的七倍;所以我们对于实际上所发生的内地贸易的大发展,倒有些惊异。”
  
  “一个领主常常迫使一个流动商人走着这一条路而不准他走那一条路,为的要使他缴付通行税;或者当商人本可摆渡的时候,也强制他通过一条桥。在德意志,这叫做“强制走路”。”
  
  “另有一种国际法,也逐渐在发展,就是,“商事法”;依此法律,外国商人在各地可受到同样的管理;而王公贵族也力图公平地实行这项法律,为的要引诱商人们常到他们的市场和市集来。”
  
  “635 年,穆罕默德教征服叙利亚和波斯的消息,在八年之后传达到中国;在中国史上,于643 年才提及此事。”
  
  “今天每个欧洲国家都有为它全体人民几乎都能懂得的一种民族语言。在中世纪时代,没有这样的语言统一性的存在。在十二世纪,圣伯尔拿埋怨说,“隔绝不仅是由于距离而且由于语言的差别”。”
  
  “北海船只的船首和船尾高耸水面上,而地中海船只的船身,则较低而又较长。”
  
  “当在海上碰到风暴而看来应把部分船货抛到海里去的时候,船主必须征询商人的意见;但如果他觉得:为了船的安全不能接受他们的意见,他可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商人们由于这种船货的“抛弃”而遭受的任何损失,依英国法律,以船主和水手在船上的财产,作为补偿;而船主还丧失了投入海中的这部分货物之运费。”
  
  “在卡纽特时代北欧海上贸易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同属于他丹麦帝国的臣民,在相互之间是不掠夺船运的。属于地中海地区欧洲城市的海盗船,对同国人的船只,也是不加侵害的。”
  
  “市集与市场之间的三项主要区别是:(1)市集比起市场来,是在较高级封建管辖权之下;(2)市集不是属于庄园范围的,而是为更广大的公众服务的(最大的市集在范围上是国际性的);(3)市集是按季举行的,而非按周或按双周举行的。应该指出:对于前往市集的商人们,不仅给予特别安全状(安全状中规定:对侵犯商人的人身和货物的罪行,处以特重刑罚),而且给予下列优待条件:减低关税和通行税、售货的便利、设立特种法院来解决争执并协助收集债款。”
  
  “只要一看地图,就足以使人相信香宾地区具有突出的自然优点。在法国这一片广阔的肥沃平原上,布着一个世界上任何地方不易找到的极其出色的河流系统,或可以说诸河流系统的汇合。”
  
  “在香宾市集上所交换的商品中,布匹尤其是呢绒,占着最重要的地位。”
  
  “香宾市集使城市获得了它们所享有的声誉;因而城市自然应该让位给市集。因为市集是伯爵们进款的一个主要来源,也是他们关心的主要对象,理所当然,市集的行政管理应压倒城市的安排,在市集时期甚至完全代替了后者。”
  
  “1293 年,当腓力美男子通过他和香宾女继承人的婚姻关系,已有权控制香宾市集的时候,他曾发布命令,规定汉撒商人,如果他们把德意志货物运入香宾市集得免付捐税;但如果他们运入佛来铭货物则必须付税。在十三世纪法王这项限制佛来铭贸易的立法,很值得注意的。他们垂涎于法兰德斯的富庶领土;所以他们采用了这种限制商业的方法,来使法兰德斯人因饥饿而变为屈服。到十三世纪末期,“贸易”已被卷入政治漩涡里;我们可看到关税战争的事例;它们是十七世纪未来重商主义的大政策之预兆。”
  
  “在十四世纪中,一个侨居塞浦路斯的佛罗伦萨人比哥洛提,曾漫游各地;他“认为必须准备一张货币表和一张度量衡表,在亚历山大城使用,另在意大利的十处地方、在布罗温斯和香宾市集使用”。”
  
  “1317年当威尼斯人开辟了那条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到布鲁日和伦敦去的著名的全部海上航路之后,香宾市集受到了几乎致命的打击。”
  
  第二十四章 新寺院团——克伦尼派、息斯脱西安派、普乐孟斯特派、法兰西斯派、多米尼克派
  
  
  “新的寺院团如克伦尼派、息斯脱西安派和卡德西安派先后兴起。又跟着它们的兴起,欧洲不仅进入了一个新的宗教改进的时期,而且进入了一个新的世俗改进的阶段。”
  
  “建立一所寺院,通常是一种移民的行动,就是,移殖于辽远地区内的荒地、森林地或沼泽地上,不论在一个国家的腹地或边疆上。”
  “息斯脱西安派和它的托钵僧,是中世纪时代的清教徒。花纹玻璃、繁褥仪式、宏伟行列,在他们看来,都是带有世俗夸耀的气味。息斯脱西安派决心再恢复劳动的尊严地位,使自己不受世俗风气的玷污。……息斯脱西安派和普勒孟斯特派宁愿在未开发的土地上找出居留地,而不愿立足于古老的历史地区之内;由于这种倾向,这两种寺院团成为卓越的移民者。……息斯脱西安派通过垄断性控制磨坊这一类的地方事业,控制了周围地区的谷物种植。农民除出售他的产品给寺院外,没有别的办法。”
  
  
  “中世纪教会的手臂是长的;它的心肠是硬的。”
  
  “寺院比起主教区,不仅相对地而且绝对地富得多。它们拥有较大部分的土地,而且通过特权和豁免权,它们使较大部分的土地脱离了国家的征税权。那些加在寺院身上的军事和财政负担,不象加在主教区身上的那么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寺院比起世俗僧侣,不论对国家或对社会,较少实际利益。”
  
  “又从僧侣们所完成的中世纪欧洲的巨大经济革新来看,总的说,他们曾是贤明的地主和农业家。农业是寺院的主要经济活动,但由于他们必须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的缘故,他们被吸引到贸易和商业的圈子里。”
  
  “一个普通的论点是:寺院是“法人”而非自然人,所以收取利息,是不带有什么罪孽的……从寺院这项放款事业的范围和它们促进营业方面所占的重要地位来看,人们可有充分理由指称寺院是中世纪时代的第一批银行家。”
  
  “关于寺院的经济垮台的基本原因,当然是庄园制度的消逝,因为每个寺院的经济,是以庄园制度为基础的。”
  
  
  “寺院的经济困难使僧侣们成为教皇派。因为英诺森三世和他的继承人的教皇座享有庞大的进款(将在下一章内叙述),教皇迅即利用了寺院的贫困化,使僧侣比前更牢固地束缚于圣彼得的宝座上。……寺院表现更多教廷精神,而国家则更多民族精神了。”
  
  
  “什么是“进步”?又什么是进步的标准?历史上有很多例证,表明一种事情的进步与其他事情的停滞或退步是同时进行的。所有流行的概念,是很少分析的。”
  
  “法兰西斯派的兴起同意大利城市运动的传布与社会上资产阶级的形成是在同一时期的。托钵僧是反映中世纪欧洲促使封建制度垮台的经济和社会革命的。他们显然是城市的而非农村的僧侣集团;在精神上和组织形式上也是民主的而非贵族的。如果他们不能居住在城垣以内,他们的寺院则建立在市郊内,尽量接近市中心区。在目的和在实践上,法兰西斯派和多米尼克派寺院是城市的传教团,也是社会救济的会社。”
  
  
  
  第二十五章 教会和封建社会
  
  “必须经常记住:在中世纪欧洲,除了犹太人之外(他们因各个不同的时期与情况而受到容忍或迫害),每个人是教会的属民,他须对教会效忠;如果他反叛了教会,他将受处罚。不管属于哪个国家,不管谁是他的统治者,每个人是属于教会管辖权的;至于住在教会领地上的千百万人们,无论是附庸还是农奴,那些人也是教会的世俗属民。”
  
  “在中世纪时代世俗僧侣(主教团)和正规僧侣(寺院团)之间,为了争夺地产存在着非常尖锐的竞争”
  
  “一句话说,教会已和政府与世俗社会一样地封建化了。在一所教堂的占有权和一所普通庄园的占有权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
  
  “教会基至在最贵族气派的封建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是:它永远准许自力更生的人们进入教阶组织;这惯例是在几百年中对人类平等原则之唯一的实际承认。……只要当僧侣开始以宗教财产赠给他们的子孙的时候,教会的世俗财产就有被整个让出的危险;其次,一个结婚的僧侣阶层将自然地转化为一个世袭等级,当它的地方权力增加以后,它很少愿意再服从教皇的最高权力。格列高里七世可能是第一位能够认识到实行独身制对教廷权力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的教皇。”
  
  “授职权战争,归根到底是为争取保护教会的控制权的冲突,而整个事件的根源,在于教会的世俗性财产。”
  
  “我决不带走公牛或母牛或任何其他驮兽;我决不捕捉农民或商人;我决不从他们那里拿取分文;也不迫使他们付赎身金;我不愿使他们由于他们的领主所进行的战争,而丧失他们的货物;我也决不殴打他们来获得他们的食物。我决不从牧场捕捉马、骡和驹;我决不破坏或焚烧他们的房屋;我决不借口战争连根拔出他们的葡萄藤或收集他们的葡萄;我决不破坏磨坊,也决不拿走那里的面粉,除非它们在我的土地上,或者除非我是正在服军役。”
  
  “为教堂是当地社会中的最大而又最好的建筑物,又是一所大家都有一份和共同的利益的建筑物,所以它用于许多世俗目的方面。在战争时期,村民——他们自己、他们的牲畜及他们的眷属——到那里避难。在和平时期它是社会的和贸易的中心。”
  
  “教会的影响,似可说通过一种社会腐蚀的过程,渐把大封建家族打破,甚至把它们毁灭了。当一个家庭成员进入教会之后,家庭除在社会地位以外,一向是受到损害的;有时在它的延续方面受到致命的打击。”
  
  “在中世纪时代,教会行为的特征是:民主而又有贵族气派的,慈善而又剥削人的,慷慨而又吝啬的,人道而又残暴的,放纵而又严厉压制有些事情的,进步而又反动的,激进而又保守的。”
  
  “罚款已不再被看作一种罚款,而被看作一种赦免。如果人们想要公平地对待中世纪教会,必须懂得中世纪欧洲人的心理。”
  
  “迫害异端,往往是勒索和致富的有利方式。”
  
  
  第二十六章 封建制度和封建阶级
  
   “罗马贡献了财产的关系,日耳曼人贡献了人身的关系。它们的结合形成了封建制度的主要性质。”
  
  “封建制度不是一座跨过野蛮和文明之间的海湾上的桥梁——它本身就是文明,这一种高级文化,在1150和1250年之间,达到了它的顶峰。”
  
  “封建时代是一个没有资本的时代。唯一的资本,是土地,而土地是固定的,不是移动的;这一事实,是社会结构在封建社会里之所以具有静止状态与固定性的主要原因。”
  
  “有人惋惜着古代文明的衰落或古代日耳曼农村公社的消逝以及在这过程里成千累万的小自由民的降低身分;那是感情用事的。人们果然可以争辩哪一种政体较为适当这一问题。但一切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保护生命与财产;而按当时的时间、要素和条件论,在欧洲除了封建制度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政府形式和社会形式可能实行的。我们处理问题,必须注意到当时所存在的历史条件,不应空谈理论和教条主义。”
  
  “封建制度虽已走过了它的历史过程,但它的基本原则——财产的占有须附有公共义务,巨大私人财产应对社会负有某种责任——还是良好政府和公平的社会关系的精粹所在。”
  
  “从来未曾有过比封建政府更强烈的人治政府,而这种政府的基本原则是相互的负责。”
  
  “当阿奎丹的爱兰诺和法王路易七世离婚以后回到波尔多时,有五个求爱者追逐她;个个人拚命要抓住她,因为她是欧洲最富的女继承人。人们可以相信:她之所以仓卒嫁给亨利·金雀花的原因,部分是为了她需有一个能够保护她土地的丈夫,以防止侵占。一个富孀如果打
  算还要活在世界上的话,世界就不会让她安身的。”
  
  “应该记得:历史,象近代报章杂志所记载的那样,“只不过是人类的罪行、愚蠢和不幸事件的记录而已”;吉本冷酷地认为,这毕竟是历史的主要内容。”
  
  “土地既然是唯一的富源,所以唯一的经营,是在获得更多的土地。为要做到这一步,只有两种手段——婚姻与战争。”
  
  “中世纪的人们,不论贵族或农民,比近代人有着较粗糙的品质;他们的神经也不象近代人那样娇嫩,那样接近表面。他们的生活较粗暴并较有血气。近代社会由于这些坚韧品质的部分消逝,可能遭受了损失。”
  
  “没有一个近代保险专家会认为:中世纪的任何人——即使除了死于战役的可能性外——可作为一个保险好生意的对象的。”
  
  “当国外十字军运动已经结束而在国内有力的民族政府和城市政府已在地方封建主义的废墟上确立以后,当那些作为骑士温床的小封建主宫廷已经衰败或消失以后,骑士制度已过时。骑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于是,骑士沦落为路劫强盗,即拦路者,或长袖骑士。在前一类中,骑士的冒险精神已转化为盗劫,骄傲已转化为傲慢,保护已转化为勒索敲诈了。那些过着马鞍和宝剑生涯的人们已变为以劫掠为生了。”
  大稻埕
  
  第二十七章 庄园:中世纪时代的农民状况
  
  “中世纪庄园,是属于罗马-日耳曼的混合起源的,也许偶然有些更早时期的农业和村庄惯例的残痕在内。”
  
  “罗马庄宅和农奴化的日耳曼农村公社不仅有一个相似点,而且这两种各别而不同的形式渐变为模糊乃至混合为一个单一性组合的经济社会集团了。”
  
  “三田制的采用,是“由于庄园和教会的苛重地租与什一税的压力所引起的;因为它们需要出产大量谷物”。但撇开猜测而谈事实的话,我们无可置疑:这项转变包括有极大的经济进步性在内。小麦或裸麦可在秋天和春天同样地播种这一项发现,毫无疑问,是人类进步的道路上一项极其有益的发现;因为这样一来,在以前只有一次收获的地方,现在可有二次收获了。”
  
  
  “一个典型的庄园实际上包括有七种不同类型的土地;细阅地图,就可知道:(1)领主的自留地,那是严格地属于领主自己的,部分由自留地上的特种农奴,部分由农村的农奴来耕种的;后者的服役是强制的;(2)领主的“围地”,那是自留地的一部分,租给贱农或租户农民的;(3)庄园农奴的租地,即散布在耕地的三种地区上的分条“码地”;(4)干草地;(5)森林地;(6)荒地;(7)教区教士的领地,即有时称为“上帝部分的土地”。最后一种领地,或者是在单一块地面上,或者是夹杂在村庄耕地中间的条地,象属于领主的自留条地那样。那也是由农民代替教士来耕种的。”
  
  “草地所占的重要地位,是出乎今天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因为它是干草生产的唯一源流。”
  
  “表面上,农奴的命运和奴隶的命运,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奴隶是一种动产,可以象牲口般被买卖。但农奴是不得离开土地而出售的;如果庄园出售,他跟着庄园转移到一个新的庄园领主方面。所以,农奴有着一块世袭地,正确地说,世袭地有着农奴,因他是土地上的不可分离部分。而且,农奴享有一个奴隶所不能享有的家庭关系;他的妻子和儿女时常在文献里被提到。”
  
  
  “在九至十世纪,保护比自由还更需要。到了查理曼时代,那些没落自由人所失掉的权利,已是代价昂贵的有名无实的权利,因为从它们所得,已不偿所失了。皇帝的战争这样多而且所有的战争都在辽远的边境上进行,所以那加在自由人身上的军役重担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担的程度。由于降为农奴,自由人可免除军事服役并能够安居在家内;他所负担的新庄园捐税,不大于,即使相等于,军事负担和所可能遭受的时间与产品上的捐失;这种损失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春夏两季,当他的田地正在需要翻土播种和他的庄稼正在需要收割的时候,
  被召去服军役而长期留在外面。”
  
  “农奴可能是由于整个自由村庄受到压迫而整批地变为农奴的;贱农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逆境的缘故,个别地变为贱农的。”
  
  “正确地说,在封建的盛世,公共征税是不存在的。甚至国王也“依靠自己的收入而生活的”,就是说,他们是依靠王室庄园的收入,而不是依靠赋税的进款的。”
  
  “应该经常记牢:埋怨课税,是一个老的、很老的人性特点。”
  
  “森林和沼地,对剩余人口,提供了出路。租地的分配与重分配,已不复足以维持生活。土地和人口之间的平衡在十一世纪已经失去。过剩人口在新开辟的土地上,找寻住所,或者流入城市里去,依靠手工业和小买卖来过活。因为农业和人口之间的旧比例打破,这就为新类型的职业开辟了场地。”
  
  第二十八章 城市的兴起和行会的形成
  
  “中世纪城市所从由来的“堡”不是老的卫戍堡,象亨利一世在条麟吉亚所建造的那样。它是一个新的堡。一个有木栅的或有城垣的圈围地,形成于封建城堡之外,或者在有古罗马城市的情况下,形成于旧“城堡”(castrum)之外;实际上,它是一个近郊。”
  
  “城市运动曾分别出现于欧洲的两端,就是,在意大利的沿海共和国和波罗的海与北海的沿海共和国。”
  
  “约在1200 年以前,欧洲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在乡村里。在这以后,这些问题则移到城市里了,在那里,由于人口的拥挤,问题比在过去时期更为严重。在庄园制度下,农民尽管遭受痛苦,但没有遭受失业的痛苦;一般说,他们是够吃、够穿并有足够的柴草来保持温暖;他们没有因拥挤的居住情况而受苦;他们的进款,虽然微薄,但没有受到象工人工资那样的经常波动,而在习惯税役转变为固定的货币租以后,农民还大为兴隆起来,因为他们所供应的食粮价格提高,同时他们所付的地租和捐税没有按同样的比例而增加起来。货币购买力下降和物价提高的运动,都没有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另一方面,在城市里,低级工人付出了高额地租;他们住在郊区的矮小茅舍里,那里人口拥挤,又是全城市中的最没有改进而最不合卫生条件的地区;他们的工资时遭变动;部分依靠市场的情况,部分依靠雇主的行动;他们还要遭受长期失业的痛苦;当市场货栈堆满食粮的时候,他们可能为了缺少现款来购买食粮而挨饿,又在冬天,他们可能为了缺少便士而不得购买燃料。一句话说,在后期中世纪——从1300 年起——欧洲社会产生了无产者的问题、贫困的问题、房屋居住的问题、资本与劳动的问题。”
  
  
  第二十九章 早期中世纪时代的结束
  
  “国王利用了他们的附庸出国到东方去的机会,来在多方面巩固自己的地位。贵族被削弱了。城市从那些愿意参加十字军的封建主方面购买了它们的独立地位。封邑的统一使附庸对他们领主的联系更为密切;农奴变为自由农,或在城市中充当手艺工人;老的军事和财政制度已经改组;封建法开始让位给复兴的罗马法;政府从封建的附带的和偶然的收入,已被得之土地税和商业税的固定进款所代替。”
  
  
  “据经济学家所确立的原则,最好的税,是人民所熟悉的税,而在征收方面不会有什么困难或抗议的情况。”
  
  
  “因为地租的增涨不是按照生活费用增涨的比例的,贵族越来越变为贫困化了。他们被迫抵押出他们的庄园;当他们未能付出利息的时候,抵押品的赎回权被取消而他们就丧失了土地。十二世纪的欧洲在不太尖锐的程度上已感受到世界从1918 年以来所感受到的;就是,那些依靠固定收入过活的人们的痛苦。商人、手艺工人或自由农民的进款,是有伸缩性的;如果他们克勤克俭,他们的进款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但那些依靠从长期租赁所得的固定地租而生活的地主,则不然。当生活费用上升的时候,他们一年比一年更加穷苦。”
  
  “生活标准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对上层阶级的打击比对下层阶级要沉重。因为象亚当·斯密士所早已指出的那样,“必需品的价格,并不象奢侈品那样地跟着一个国家内财富的增减而涨落着的””
  
  “近代社会的根源是深深地札根于中世纪时代的历史里。中世纪历史是近代所承袭的遗产。不应该认为它是与我们无关的东西。它的文明在多方面已渗入了我们的文明里。正象歌德说道:
  
  你们叫做时代精神的东西,
  只是你们大家的精神,
  这精神反映了时代。”
发表于 2005-11-27 1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5:51 , Processed in 0.27865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