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7|回复: 3

一位北美留学生的设计笔记【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 12: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设计第一个要认识到的就是设计不是艺术。我就是一开始没有分清这个概念,在第一次上设计课时可苦

大了。设计是沟通,是传达,而艺术是表现,是创作。这并不是说设计里没有表现的成份,更不是说艺术

是不在乎沟通的。但是两者放在这两项上的重视是有较大差别的。设计是不能凭感觉做的,要考虑各种因

素,要寻找最隹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

  决定一个设计作品的质量的往往是它的细节,例如字体的选择,图形的构造,颜色的差异等等。这些

细微的差别 (nuance) 在体现作品整体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无论一个设计的想法有多好,如果制作粗糙

,便会失去魅力。另外,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注意这些细节和它们的影响,很可能会从中发现一些新的灵感

和方向。

  从一开始学设计时,老师就不断地强调变化 (variation) 的重要。做一项作业时,我们从来不会去

专门寻找它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试着把自己的各种想法整理出来,尽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从中再探

索,不断地让一个想法把自己带到另一个想法。这样可以扩大我们的想像力,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虽然最

后的成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这个探索的过程是无法用任何东西取代的。 今天老师提到

variation (变化) 和 alternative (替换) 的区别,我觉得挺重要的。变化是寻找同一种表达方式的各

种表现方法,而替换则是寻找另一种表达方式。比如说吧,音乐符号,五线谱,乐器都是音乐的不同变化

表达方式,而替换的表达方式可能包括提示音乐气氛的颜色,知名音乐家等。有时如果一个想法好像总是

做不好的话,也许该寻找一个替换的想法,而如果找到了合适的想法的话,便应该看看它都可以有什么变

化的表现方式,以得出最隹的解答设计。变化和替换的界限往往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有个大概概念的

话,还是会有些帮助的。

  我觉得学设计与做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像我们的作业题目曾经包括污染,

城市变化,爵士乐宣传,未来建筑的趋势,水的问题等等。通常都是让我们自己在题目里选择一个角度,

然后做出有说服力的视觉作品。要想表达好自己的观点,必须先搜集很多的相关资料,对题目有一定程度

的理解。完成品可以是抽象的表现,但是想法必须是有形,有根据的。很多人认为设计就是在电脑上做出

漂亮的东西,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学设计的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到处寻找资料,研究以及消化它们

,然后再试着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自己想表达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某个问题时,是不可能有效地表

达它的。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不管完成品有多好看,也是白纸一张,因为它没有清楚的内

容。通过最近这几个学期,我的研究能力提高了,也重新认识了设计的含义。

  你知道设计师最好的朋友是谁吗?是照相机和复印机。它们是做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与玩具。图库的

图像毕竟有限。最怕的就是由于图库里没有完全合适的图像,所以只好妥协一张一般的,这样本来很好的

想法也无法发挥到最隹。只要有机会,最好都用自己拍摄的图像。常出去拍照也是一大娱乐呢。那复印机

呢?太多人低估它的价值了。死死板板地复印文件只是复印机的最基本功能。我们可以复印平面的东西,

立体的东西,拼凑的东西。可以放大,缩小。可以重叠反复地在同一张纸上印。可以边复印边挪动里面的

物件,会得出很多独特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喔。复印机里出来的东西通常都有一种它特殊的质量,利用好了

,可以使设计作品增添光彩。电脑当然也是我们的朋友了。但是你稍不留意,它可能就会变成坏朋友。我

们太依赖电脑了。有时候连想都不想就会按键做个效果,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但是这些自动化的功能经

常会让我们错过一些探索的机会,也常得出被科技所驱使缺乏特性的完成品。电脑不应该是答案,它与照

相机,复印机同样的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省掉很多麻烦,做出别的地方做不出来的效果,但是

电脑做出来的东西未必就都是好的。拉下 photoshop 里的工具选单前,一定要想一想,这是我唯一的选

择吗?

  那天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偶像歌手在台上唱歌,一会儿朝下面招手,一会儿跑来跑去,歌词空间的地方

还忙着跟大家打招呼,一点也没有认真唱歌。突然觉得他和实力歌手的区别就跟一个自以为是设计师的人

与专业设计师一样。前者只注意着表现自己,而后者却是在专心表达某些事物。有时候,把一个普通的东

西,例如地铁时间表,或者杂志文章分页,设计的太漂亮,太突出,太与众不同反而会失去它的基本功能

。那些多馀的花花捎捎的东西影响人们去读真正的内容,就跟我从来都记不住偶像歌曲一样。

一次一个老师对我说的话让我一下子对设计明白了很多。他告诉我我当时做的东西是图像驱使 (image

driven),而不是思想驱使 (idea driven) 的。那时我很喜欢在 photoshop 里隋便拼凑一些图像,自己

觉得看起来很酷,以为加上个标题就成了一个作品。但是老师看了说这些只是一些拼凑的图像,你并没有

给它们输入任何意义,所以对别人也不会有意义。要想超越这个层次,作品必须让思想优先,图像应该服

从与支持你的想法,而不只是独立的装饰品。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比喻:文字排列设计 (typography) 应该像玻璃。它应该正确地反映文字的个性与

特征,但是同时应该透明得可以让人看穿。如果字体或文字的形状本身所说的,比文字中所要表达的还多

还强烈的话,这种设计选择就等於自己把自己锁起来了。

  关于招贴。基本上,招贴(海报)有两种类型,1) 资料提供 (informative),2) 说服引导

(persuasive)。资料提供式招贴协助观众获得必要的知识。最好用独特的方式,比如利用图像或比喻来让

招贴里的资料易懂易记。说服引导则是挑战观众去在某个事物上有偏向某个方向的观念,也可利用资料提

供来达到这个目的。招贴是个独特的东西,它给你非常大的面积与空间来发挥,但是很多人往往不去利用

这一优势,还按照设计书皮的思路来设计招贴,这样的完成品最后看上去只会像一张放大了的书皮,失去

了招贴应有的活力。一般来讲,招贴有三个可读入的层次。远距离时,它应该有一定的特征把你吸引过来

,中距离时,你应该能够了解这张招贴是关于什么的,非常近距离时,则应该可以读到其他的细节。招贴

有它自己独特的使命,把握好的话,发挥是无限的。

  那天翻出最初学设计时的作品草稿,觉得那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懂。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年来学到的

最重要的有两点。一. 每个设计构思都有适合它自己的语言。风格不应该只是一种死板的美观的外表,而

应该利用来表现思想。有的人偏爱数字化的效果,所以什么东西都做成那种样子,这种习惯性的东西使本

来的特点麻木,丧失代表性与意义,成为纯装饰的玩意儿。我以前一直以为好的设计都有一个特定的所谓

的样子,比如很酷,很细的线条,模糊的文字等,其实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话,滥用它们只

不过会使你的作品降质。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擅长,这才使设计作品丰富多彩。面对一个设计问题时,

要考虑寻找自己最能发挥的解决方法。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马虎。有时候,有的想法最适合用影

像合成来表现,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信心与能力做得像,做得有说服力的话,不如另找自己可以表现的想法

。作为学生,我们经常以为把自己想要做的告诉老师就可以了,初学设计的学生经常会拿着一张潦草的手

稿说到,\"虽然你们看不太出来,但是我想的是这儿有一个跑步的人,后面有旋风,还有特别酷的色彩效

果...\" 老师只好说,\"你说的很好,为什么不做出来?\" 然后他才发现原来他没有能力做出他想像的东西

。设计并不只是一个想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制作的问题。有效的结合两者,才能得出好作品。

  这两天都忙着印出最后的完成品,再贴到可以展示的板子上。我真是服了我自己了,都做过不知多少

次了,还是会把板子裁歪,把表面弄脏,更笨的是,还又把手指头削掉一点... 我们班里有少数的一两个

人每当做这些最后的完工时,都会到专业的印刷店让那里的人全包,印啊,帖板啊,裁剪啊,据说做两张

大海报一共要花约 $60。在我们学校里印才 $10,当然还得自己买板子什么的。她们觉得挺值得的,做出

来都专业极了,亮亮的。可是我总觉得在学习作业最后加这么道程序,有点... 反正明年的展览模型课要

小心不要和她们一组。

  去年夏天在北京买了一本非常好的书,“构思与创造-写作技巧论”,潘大华著。本来是想用来提高

自己的中文水平,但是越读发现书里的许多内容其实对我学习设计也有不少帮助。通过不同的方式,设计

与写作都是在表达,在沟通。好的设计可以讲一个故事,好的写作可以让人看到一幅画不出来的画。 这

本书讲到很多非常有意思并且非常关键的概念,例如看见与发现的不同,获得灵感的基础是信息,知识,

与经验的积累,比喻与象征,烘托和对比,如何观察与表现生活的大角度和多角度,疏密与虚实的关系-

主题和节奏的需要等等。虽然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但是我觉得任何做跟创作有关的人读来都会受益。这

让我又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互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几乎什么都可以和什么联系起来,真是越想越有意思

!回想起来,直到几年前,我是完全不喜欢学习的。作业就是任务,做完做好就扔在脑后了,知识全部都

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后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不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学习的看法好像完全改变了。我

现在觉得学习就像在做游戏,在解一个很大很大的迷。解不解开不是关键,关键是,只要我学习,往前走

,我之前积攒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就会渐渐地自己拼凑起来,而我看着它们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学

习再也不代表上课听讲,已经和生活混为一体了。这个变化和我在日本的半年生活体验有关,和大学里的

教育方式有关,和很多事情有关,而且和我学习设计非常有关。说不太上来,但是这短短的几个学期的设

计课一定是影响了我很多,我开始学着去思考,去寻找,去理解,去欣赏,去评价,去表达。

做设计时,他人往往只能看到完成品,但是作品一般都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这中间有许多不同的过程,

大部分都是在完成品上看不到的。这些过程相当的重要,因为就连想法也是逐渐成熟的。

  最近真忙啊。这学期我一共拿了三节课,一节是网络设计,一节是形象设计,还有一节是一个特殊的

与清华大学设计系交流文化的设计活动,主题是水意识。形象设计的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

试和挑战。过去这节课的内容是研究各类企业形象,然后摹拟一套视觉系统。但是今年出现了一个有意思

的状况,正好我们大学里的综合学院需要一个新的形象,而老师想,那来做设计的再好不过的人选就是我

们这些设计系的本科学生啦!同学们都为次感到很兴奋,因为这不但相当于一项真实的设计工作,而且如

果成功的话,我们一起努力的成果将会出现在学校的信笺上,网站上,宣传单上,纪念品上.... 真正设

计形象标征前,我们要做很多调查和研究,搜集各类相关资料,再仔细分析它们。不但要准确理解这个新

形象的需要,还要确定它所代表与能够代表的特征。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综合学院的系主任,访问

他对这个新形象的期待与要求。我们当时问的主要问题包括,这个综合学院是什么?与其他学院或其他学

校的综合学院有什么不同?如果它是一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它的观众都是谁?等等。在这里斩时脱离

一下设计,讲一下当时系主任对我们学院的教育方针的形容,因为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他说我

们学院是学习学院,不是教学学院。所谓的教学学院就是老师主要负责传授已有知识,而在学习学院里,

学生来学习如何学习,是一种积极探索的环境。在这种学习学院里,很多课程的基础是研究和试验,没有

固定的课程内容,因为新的理论和知识不断地在被发现。据他说,学问也分两种,一种是基本学问,还一

种是应用学问。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分学院都是应用学问的学院,是相对更有目标的学习,比如医学院是为

了医治疾病,建筑学院是为了完善建筑结构等。而综合学院包涵很多以基本学问为主的子学院,例如天文

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知道地球如何在宇宙里运转斩时并不会对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做出各种

独特的艺术品也不会改变世界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但是这种对基本知识的渴望来自于我们人类的好奇心本

性,而我们的综合学院非常鼓励这种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和表达的热爱。系主任最后说的一句话让

我印象很深,他说:如果你们毕业时发觉自己懂得更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更强了,那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

费了。

  又有一阵子没写笔记了,最近真是又忙又懒。上个礼拜四我们班级组织到下面那个州的一个大型印刷

基地 (GAC) 参观学习,去了两天。以前只听过老师说,这回自己真正目睹到了整个印刷过程。虽然还有

些地方不是很懂,但是去一趟还是长了不少见识。除了设计,还有这么多这么复杂的制作过程,想想挺有

意思的。我们还参观了那边的中国庭院和一个设计工作室 (ziba design)。从我们给学校设计标志的过程

到这些专业的地方参观,觉得我们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了。虽然这有好处,我还是有些不习惯。再过一年

左右的学生生活就该找工作了,唉。

  You are freed by your limitations - 因受限而被释放。这句话是第一次上设计课当老师发觉一项

作业题出得太广,造成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时说的。后来经常不时地听到,越发觉得有道理,并且在

设计实践中深受体会。如果给自己一个较具体的范围,总能在其中越挖越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然

的话,最终会发现自己只是在打圈圈,所有的问题都只浅碰表层而已,毫无意义。就拿我们现在的作业来

说把,主题是水。如果不深入研究水的一些具体问题而只凭表面认识来入手的话,所得到的也只不过就是

“缺水”,“水很美”,“水被污染”之类等简单化了的题材。经过几个月的资料搜集,我们大家都在水

的主题里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的人对水与人的精神关系做了不少研究,发现水是最容易出现在梦

里的元素之一,从中得到启发。有的人对水分配的不平衡感兴趣。有的人对水的政治化感兴趣。有的人研

究水和大气的关系。有的人研究水所造成的视觉奇像。有的人搜集了许多有趣的水数据,比如种一个西红

柿需要多少水,造纸又需要多少。我对水的使用比较关注,发现我们的一大部分净水都因为欠缺的系统所

流失和浪费了。有了主题,有了实据,当然也就有了内容。目标明确,发挥起来也就自如多了,不会被太

多选择而绊脚。另外,具体的出发点并不等於狭窄的概念,反而往往更容易表现大主题。现在班里已经出

现很多有意思的作品了,它们都是凭空想不出来的。

  一个夏天过去,又开学了。这个暑假在北京过得很充实。有学校的活动,自己找的工作实践,去了各

式各样的展览,接触了许多人和事物,自己也想了很多,有些想法更坚定了,有些想法改变了。很庆幸很

多经历没有等到毕业后再去尝试,我过去只会空想或者不想,把太多事情理想化,现在认识到了很多现实

的问题,头脑还比较乱。现在剩下约一年的学生生活,这段时间我会好好想一想的。 刚回到学校时还有

些不习惯,但是一开始上课,马上就恢复了过去的那种气氛。真的,学习是个很有力量的东西。就跟上次

那个系主任说的一样,我越学越觉得学的不够而且想学的越来越多,想知道的越来越多。能够享受学习是

一件很累但是也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设计系除了主要的几位老师以外,还因特殊需求邀请特邀老师来讲课 (guest lecturer) ,一般

来说一半一半。特邀老师往往都拥有很成功的设计工作室,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在某些领域里提供最专业的

知识,我们觉得最可贵的是还可以从他们那里听到很多关于外面世界的看法。这个学期教书籍设计的就是

一位十多年前毕业于我们学校的特邀老师。他很有意思,迫不及待地想把他体验的一切告诉我们。本来今

年夏天通过设计实践我对设计曾经一度非常失望,但是他对设计的态度与热情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嗯。什

么都不能太绝对。

  回顾过去的笔记,觉得自己对设计和艺术的认识都太简单了。我现在对艺术虽然还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对设计肯定是比过去理解的更多了,但是还说不太清。设计是不能一言概括的。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

,今天的设计有很多层次和种类。但是我喜欢最简单的把它区别于设计和真正的设计。设计这个词最近实

在是被滥用的太多了,好像什么都可以叫做设计似的,尤其是电脑的发展(也是滥用)让人们把滤镜过的

图像,时髦的色彩,还有花样的版式作为设计的标准,这是个很讨厌的现象。设计是为了一定的沟通和传

达目的而做的,使用的所有元素应该都有实际的根据和充分的理由,设计的存在不是为了告诉你,“你看

,我是一个设计,酷吧!好看吧?”而是有它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果它是一张海报,它要明确地告诉你它

的内容,如果它是一个形象,它要真实地传达它的特点。一般的专业印刷品,包装等都算的上设计,但也

仅仅停留在设计,尤其是商业设计的层次上。因为它们虽然基本上都是以传达信息为主,但是为了增色,

或多或少都会使用一些花招,而花招则是真正的设计最忌讳的东西。真正的设计应该把传达的成份推到最

高,用巧妙易懂并且印象深刻的方法表现出来。

  说到设计,一般人往往都会马上谈起创意。好像做设计除了追求创意就再没有什么了似的。创意确实

很重要,因为它能在传达中起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诚意。为了

创意而创意的东西是空虚的,维持不久的。有了诚意,创意才会有力。

  怎样才能跳出框框,打破陈规呢 (think out of the box)?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房间内,有

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个杯子,杯子里有看上去像水的毒药。几分钟后,会有一个人进到这个房间里,他

会去喝那杯子里的水。这个人不懂英文,也不认识国际标志。一位设计者被给予一根铅笔和一张纸,要他

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办法阻止那人喝水,条件是不许碰杯子或者那个人。如果你是这位设计者你会怎么做?

在纸上画一个喝水的小人,再在上面画一个大 X 吗?还是画一个骷髅,再画一个箭头指向杯子?其实办

法不只这些,如果你把铅笔掰断,丢到杯子里,那个人不是自然地就不会去喝了吗?或者,你可以等那人

进来后往杯子里吐痰,甚至往里面尿尿!没有人说不行啊,都在条件之内,而且效果保证好!这个脑筋急

转弯是有点那个什么,但是怎么样?有帮助吗?

昨天瑞士设计师 Jean-Benoit Levy 来我们学校做了一个关于海报的演讲,挺有意思的。欧洲人还是有欧

洲人的特点,非常富于表达,我很希望能吸收一些他的风格。因为我们课堂比较小,各各老师的理念又比

较接近,结果慢慢的大家的作品都有很多相似处,这样可不太好,还是得把眼界放宽些。回想最早学设计

的时候,我一心就是上课,做作业,总觉得挤不出时间去翻书,看展览,或者听讲座什么的。我觉得很多

学生都容易犯这个错,总以为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做作业上的话,作品肯定就会好。其实真的不然。去一个

活动大概不会对你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是去了十个,二十个,五十个后,每次听到的看到的就会不知不

觉地积累起来。 不过去展览讲座等不能太盲目。不要死要求自己每个活动都一定去,也不要过份期待这

些活动对自己的帮助。因为每个人不同,每个人被影响的方式也不会一样。至於笔记,我是觉得除非听到

一句特别棒不想忘的话写下来,其他时候最好别记笔记,随意放松的听就好了。

  差不多是上个学期吧,就是做水的计划的那阵子,我开始变得比较会独立思考了。我们这个系很难考

,要赌进半年的时间,经历两次选拔。那阵子为了入系每个人都是拼了命的,由于大部分人都不懂设计,

老师自然就成了神仙。入系之后,我们不自觉的还保留着对老师的强烈倚赖,老师不开口,自己也不知道

要做什么。水的计划是个很特殊的活动,因为前所未有,试验性很强,什么都是走着来,作业什么的都是

相互商量渐渐形成的,和平常要求很具体的课程大不一样。这其中有很多问题,因为除了做作业,我们还

得出作业,大家意见很难统一,头疼极了,但是也对我们起了不少影响。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发现我更

有主见了。我慢慢觉得老师也不一定永远是对的,至少我不用从来都认同他。这并不是说我不听他的了,

我还是很认真地听他所有的评论,然后有选择的吸取。我开始认识到我们的出发点有时并不一样,重视的

和思考的也会不一样。我越来越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我想这也是老师希望我们努力前

往的方向。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就是小组合作。过去考系的那段时候,压力很大,每次作业我第一

个也是唯一想到的就是,我得做一个特别利害比别人都棒的作品,然后就想啊想啊想,总是想不出来,看

到同学有一个很独特的构思就恨自己怎么没想到。由于水的计划,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触了合作。小组成立

后,最初需要的不是构思,而是每个人单纯地去寻找对主题有帮助的资料。大家有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

兴趣,收集的资料很丰富,对我们研究讨论非常有帮助。这让我突然醒悟到,做设计怎么能就是为了做压

倒其他人的作品呢?重点是参于,贡献,传达啊。我对作业的态度就是在那时一下子变了。当时我同时拿

着另一堂课程,传达策划,主题是未来建筑。我没有马上去找所谓的最隹答案,而是认真地分析了资料与

自己,希望能真正在这个题目上说些什么,同时丰富我们所探索的主题范围。奇怪的是,我这么想了以后

,构思反而来的容易多了。

  明天我就要搬出家住了!其实这个决定也挺突然的。虽然在美国大部分人上了大学都会离开家,我从

来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过去家离学校很近,在家住即方便又实际。但是今年夏天我们把家搬到了远离

城市的一个地方,按同学的话说就是乡下。这儿靠着山,环境和空气都非常好,但是一开学我才发现,这

儿太-----远-----了!每天开车等车换车实在不是办法,我也第一次考虑到了搬出去。找房子还挺好玩的

,查校刊,打电话,去参观。学校附近有一大片住宅房子,都是按单间出租的,我以前从来没去过,一去

看和电影里的很像。我找的那间挺不错的,很便宜,破破的,半地下室,正好里面还剩了些旧家具,真是

再合适不过了。要搬出去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又找了个实习兼工作,下个星期开始。在一个设计工作室,主

要是打打杂,整理材料,做些准备工作,偶而也会接触些实际设计。我们同学好像因为听起来跟打工差不

多都不爱去,其实我反而更喜欢这样不完全做设计,因为在学校做的已经够多了,在那儿我倒原意做些不

费脑子的零七八碎,同时了解一下美国设计工作室的环境和运转方式,有机会时早些增加点经验还是好的

。工资不高,但是付房租什么的没问题,所以正好互相抵消了。嗯,马上我就要完完全全地忙起来了,试

试看吧!

  有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做设计的和搞艺术的常常对立,互相看不起。做设计的觉得搞艺术的从来都

不用大脑,整天隋心所欲地玩弄颜料,搞艺术的觉得做设计的从来不会有感情,整天对着电脑跟机器人一

样。其实这都是对对方了解的太少所造成的。我觉得艺术与设计是互补的,互相可以学到非常多,单钻一

项的话会错过很多。另外,艺术与设计虽然有很多根本的不同,但是很多情况下它们并没有那么不一样。

其实,不仅仅是艺术,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都会增加对设计的认识。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上了综合大学,而

不是小型的艺术学院。到现在为止,我拿过的其他课程包括心理学,语言学,新闻媒体,天文学,电脑程

序等等。每节课都非常有意思,而且都多少与我学设计有间接的联系和帮助,像心理学里讲到的意识现象

,语言学里人对不同语言的接受方式... 现在入了设计系后拿其他课程的机会就少了,很容易整天被设计

包围,我得时常提醒自己设计不是全部。说到这儿,想起上次 VSA 设计公司的主席来演讲时向我们设计

学生们提的建议。他说,别一下课就去翻设计书籍,爬山去吧,钓鱼去吧,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吧。

确实,设计本来就是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如果不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体会生活的话,设计的作品

里怎么可能有生命呢?所以,了解其他设计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多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丰

富自己的话,对设计的认识会自然加深的。


  我觉得设计这类的东西有时候还是挺讲天份的,像我学起来就特别费劲儿,有的人就轻松的多。虽然

是这样,努力还是有成果的,因为设计不仅仅是个产物,它的过程同样重要。以前有人问过我怎样才能提

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我能想到的也就是多看,多听,多做,多想。

  很矛盾。我觉得我认为的设计和很多人都不一样。虽然我经常试着解释设计,可是我自己其实也经常

觉得模糊。设计真麻烦,分好多种,教室里的,工作上的,理想的,实际的,个人的,公益的,商业的,

当然好的设计应该可以很好的平衡很多因素,但没那么简单。 今天我们到那个特邀老师的设计工作室

leonhardt-fitch 上课去了。到现在我去过大概三家这样的工作室了,非常非常大,也很有“设计感”,

有一些独特的家具,贴着各种招贴,工作人员都嘻嘻哈哈的,还有单独打电动的休息室,典型的设计学生

向往的地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怎么想去这样的地方工作。觉得冷冷的,可能是与美国的商业界

有着直接联系的关系吧。我还是比较喜欢教室里的设计。再说今天上课的事,我们开始要设计公司年报了

,中间要懂得一大堆经济上的事,我听着头大死了。我们现在真的是越来越接近实际,不像刚学设计时那

么自由了。公司形象与年报设计好像是美国设计界比较更大的部分,也是我们学业里相当重视的部分,我

两个都不喜欢。

  我另外的设计课是资料设计。资料设计是设计里最实用的,包括时间表,地图,地铁线路,表格,路

标等,听起来好像比较枯燥,但是非常重要,而且设计好了的话能起关键性的作用。资料设计是服务于人

的,它有一定的任务要完成。老师讲到了一件为盲人设计地图的事情,强调了资料设计所要求的严格思考

能力。盲人分两种,先天和后天。后天的盲人因为曾经有过视觉经历,懂得抽象空间的概念,所以为他们

设计的地图有凹凸就可以使用。先天的盲人一生下来就看不见,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一系列事物的顺序,

比如往前走七步是门,出门往左走三步是六个向下的台阶... 抽象空间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所以

针对不同的需求,为他们设计的地图是可以触摸的事物的排列。我们这学期的作业是比较两个城市,它们

的天气,地理,人口,居住条件,其他有意思的资料。要搜集很多数据,然后过滤,选择最有代表性的,

用最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刚开始做天气的部分,真做起来还真没那么简单,有很多细节,工作量也很

大,我最早做的几个图表都太粗糙,得重做,可是现在还没想好呢。
发表于 2005-12-3 21: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设计好难...
我以后去卖冰激凌呢...
发表于 2005-12-10 06: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妖子小嬉于2005-12-03 21:09发表的:
做设计好难...
我以后去卖冰激凌呢...

经典的就像“以后游乐钱,去买一辆二手的劳斯莱司!”一样!!!!!!!!
发表于 2005-12-10 10: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最近的经济观察报有一个设计的专题,介绍中国设计的现状,还列举了中国比较成功的几个本土设计,很惊奇的发现一直很喜欢的nokia6108还是中国团队的作品,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30 05:00 , Processed in 0.10807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