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怡:盐这个概念其实有非常丰富的含义。除了担当,刚才柏桦讲到中和的品质,王康先生也讲到了苦难。盐若失了味,就是苦难。这些可能在这期杂志上体现得不够。但这一切所有品质加起来,包括这一期所关注的,我的理解就是四川人的文化品格,和四川人自己有盐有味的一种生活理想。这样的品格和理想是一种中庸的和保守的理想。今天这个时代,不管是在全球化的影响,还是高歌猛进的市场下,其实这是个岌岌可危的理想。
很多外地人到四川来,可能身心上的感觉是割裂的。他在肉体上可能非常热爱这个地方。但他的理智强迫自己保持距离,不然回去了就失去斗志了,在这个时代的生存的竞争力就要减弱了。所以我觉得这个盐里面,我自己最关注的是还是四川人自己的一种文化品格。这个文化品格的保持非常的难,我们自己也没有自信心。刚才说的马太福音中的,“盐若失了味,怎能让它再咸呢”。这个危机感是这个专题没有提到的。
今天我们四川人的盐味是在丧失的,是在溶化的。包括刚才讲到巴蜀两地的口水争夺,我们谈四川就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不是在谈一个省。谈的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文化的品格和理想。但是巴、蜀只是行政上的划分,是一种公共权力的品格。你看我们的文化品格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会受到伤害,公共权力的品格那么轻易的就会伤害你。你现在觉得重庆人是重庆人了,四川人是四川人了,不在一起了。这无非就是说明你心目中的文化品格萎缩了,让位于公共权力的品格。在你心中没法战胜权力这个东西。它大笔一挥,你的情感方式就跟到变了。在你的心中,公共权力才是更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我们两千年的四川人的文化品格更有价值。
我们今天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再过20年,那么在这种公共权力的笼罩下,或者在全球化的压力下,或者在经济发展、在一切时代的时尚元素的影响下,再过20年,四川人还是不是四川人呢。今天四川人其实都在学习怎么不是四川人,现在每一个省都是这样的。如果今天彰显四川人是天下的盐,或者四川人迄今为止有一个盐的比喻。那么20年后或再往前发展,这个盐是不是会失了味呢。
我们今天正在丧失自己的盐味,其实在四川这个地方,四川人清末以来一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地方自治的传统,四川人是最抱团的,四川人的地方主义在各个省里面都是非常突出的,1921年的时候,四川自治的一个宣言,那个时候各个县的代表,都是到重庆开的这个会。说四川要民选省长、要男女平等。但是中央的权力,它始终是要打压这个东西的。
而我们彰显这个盐的比喻,其实意味着有两重的反抗。近一百年来,一个是中央的集权坚持打压地方主义的品格,我们在行政的区划上可以看到,四川这一百年实际有过三个省。四川省、西康省和重庆。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废省,或者说扩省的趋势,前一两年媒体上也有过这个讨论,说现在地方势力大了,中央给你30个省分成100个,好像这样中央就稳当了。这是第一,中央集权要打压地方的势力。
第二层的打压是打压你的文化品格,拿权力的品格去打压文化的品格。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就是这样被打压掉了。你的情感,你对家乡的情感,你对四川人在你心目中的概念,你都受制于一个行政权力在你精神世界中的切割。我觉得这是非常卑微的一种生活。四川人有一种特殊的生活理想,这个生活理想在四川人那里更多的体现是自由和逍遥的东西,包括冉云飞刚才讲的有趣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今天的中国都是非常珍贵的。刚才提到全球化也提到,全球化其实就是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的全球化,四川谈不上有现代意义上的自由精神,但是四川独有的道家的文化特质,有一种倾向自由的精神。这个东西在未来何去何从,会不会变成一种非常健康的力量,盐的力量?四川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形成独有的文化品格,这是我自己最关注的一点,也是在盐的比喻中所看到的。
我非常同意王康先生的说法,我只补充两句。如果说在中国未来的统一上,北京、南京、台北、重庆,这几个城市,我们只能看到在四川、在重庆可以发挥出这样一个政治意义上的历史的积淀,和在历史未来之间一个中立的连接点的作用。王康这个看法很有意思,我以前没有想过。
第二,他提到一点很重要。我们的地方主义色彩是最浓的。但四川人同时有非常强烈的天下意识。为什么几十万川军要出去抗战,他比其他省份的人更加的珍惜一个区域的、地方自治的身份,但是他们超越在这个之上,愿意出去抗战。四川人有强烈的天下意识,也有政治情结。在国家与地方之间,个人和国家之间,四川人的文化品格,是由一个中和的。这也就是我所讲的,你要爱国的话,必须要从个人到国家,从地方到天下。否则“天下”就是最危险的一个词语。
四川人接近道家气质的逍遥和自在的追求,在中国未来的自由民主化的过程当中,能不能接纳和吸收西方现代的民主价值观之后,也成为一种中和的力量?但是我没有确切的数据,比如四川的知识分子群体里,是否它的自由主义倾向是高于其他的省份的,我没有做过这个调查和研究。但是我个人有这样的看法。四川包括成渝两地,它的自由的追求,它在文化上、政治上对中央权威,对专制主义若即若离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个人也怀着和王康先生一样的期待和理想,我觉得四川人以及四川人的文化品格,包括这一百年在国家苦难中的历史积淀,是能够在中国未来的制度转型中,发挥一个盐份的作用。我个人也很想能看到这样的作用。
2005年11月23日.西藏饭店.《南方人物周刊》主办“四川人是天下的盐.川渝两地高层文化论坛”。题目有删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