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假如你把教授们当成有尊严的教授,那你就有可能得到令人惊喜的思想与科学洞见;假如你把教授当成可以随意摆弄的流水线上的机器人,那他们就真的用“几套公式+一些作料+他人的一点说法”流水线式地生产论文或专著
事件 终身制被打破 吉大45名“博导”落聘“下岗”
“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习惯性简称。这次“下岗”的45名“博导”,学科之广涵盖了吉大所有的8个学部,年纪最大的59岁,还有部分人为外聘“博导”。导致他们“下岗”的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数量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全文阅读]
最近一年半载,质疑市场的声音汹涌而来,然而,当吉林大学宣布让40名博士生导师下课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一片喝彩声。
人们的理由竟然都是,博导就不应当是终身制,大学也应当引入竞争机制。
听起来很有道理。竞争是个好东西,没有竞争的压力,人就会偷懒,教授似乎也同样难免这种人性的弱点。然而,吉林大学在博导下课事件中所引入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竞争机制呢?
在一般市场竞争中,没有人敢于以市场竞争的标尺自居,用自己手里的尺子来判断谁是竞争的胜者,谁该下场。然而,在吉林大学所引入的竞争机制中,却赫然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在若干时段内发表了几篇论文、专著,或者更重要的是,接下了多少个项目。
有识之士对于普遍存在于大学的这种考核体系一直给予严厉批评,因为这种考核体系不足以衡量博导们的水准。对于学术水准,惟有学术群体内部的评价是可靠的;学术圈之外的任何人,甚至包括教授们的学生,都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评价教授们的研究和思考到底具有什么价值。在吉林大学博导下课事件中,恰恰是学术圈之外的一群人来判断教授们有没有资格担任某一学术职位。
博导怎成了非驴非马的资格?
只要中国大学的学术职称系列不改变,北大的经验就难以推广,博导在众多大学中,依然是一种比教授更高的学术资格。这是对目前畸形的学术职称系列的自然纠正,除非改变这一不合理的职称系列。[全文]
这一点,正是这种所谓的竞争机制最荒唐、也最可怕的地方。我们的大学近些年来所进行的很多改革——包括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改革,一直试图将一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引入大学,而且,甚至引进的只是流水线刚刚诞生时代最原始的计件工资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大学的改革者们更像是企业家,而不是教育家。
再也没有比这更离谱的错误了。大学就是大学,大学不是企业。大学教授不是流水线上的机器人。
假如你把教授们当成有尊严的教授,那你就有可能得到令人惊喜的思想与科学洞见;假如你把大学教授当成可以随意摆弄的流水线上的机器人,那他们就真的用“几套公式+一些作料+他人的一点说法”流水线式地生产论文或专著。
人人希望学术繁荣,但现在我们所得到的只是学术泡沫。
老派学人总是教诲自己的学生:板凳宁坐十年冷。然而,今天的吉林大学,或者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已经容不得这样的一张小板凳了。你的屁股还没有坐热,人家恐怕就要赶你出局。据说这叫做改革。
看看我们言必称赏的哈佛、斯坦福,反而比我们要落伍很多。在那里,似乎没有什么客观的、量化的考核体系。没有人要求,教授每年必须发表多少篇论文,更没有要求,教授必须拉来多少个研究项目。某些人肯定会惊讶,这样排斥竞争的管理模式,竟然成功了。
这种成功,来自于选择的明智。人家知道,大学有大学之道,企业有企业之道。企业或许需要自上而下的量化考核,但大学之道在于学术自由。教授终身制和宽松的校园环境,可以让教授获得充分的自由,而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迸发出具有创见的思想和观念。钱钟书先生也说,学问只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之事,为什么是荒江、且仅限于二三人?无非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以便自由地思考。
其实,自由宽松之中自然蕴涵着一种微妙的竞争机制。学术圈内本来就有竞争。人类求知的过程是一场永远没有尽头的竞赛场。但凡有一点点学术良知的教授,总是有一点荣誉感的,他总会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前人和同事,提出某些能够对科学、思想有所贡献的思想和观念。假如在此之外强行加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引入以羞辱为主的伪竞争机制,那真正的学术竞争必然会遭到扭曲。
博导制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
北大博导制度改革,冷不丁地敲到了中国高校体制的一个痛处。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配套的新政策。博士生越来越多,总有学生需要调剂,即使进校后再选博导,估计也避免不了“摆摆平”的问题。北大改革冲击的不仅是博导制度,更是向高校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发起了挑战。[全文]
因此,我的朋友刘海波博士经常说,也许,在大学,“大锅饭”并不是最坏的管理模式——那些潜心于学问的人至少不会因为没有完成某个荒唐的硬性指标,而遭受被人喝倒彩甚至被驱赶出局的屈辱。
可惜,国人不管干什么都想搞成企业化经营,甚至连大学也未能幸免。然而,与其他不该市场化的领域中扭曲的体制一样,在大学里,所谓的市场化也是扭曲的,大学行政管理层控制了这个市场,大学教授的荣辱得失完全取决于行政管理层,这个设计本来就是错误的,错误的设计发飙,也只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