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2|回复: 3

李安的生命与电影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4 15: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摸西方的骨,号东方的脉

“我们的话剧,电视,电影皆学自西方,但一般不去摸他的骨。”




李安的生命与电影之路

“电影比人生简单,比人生理想,它的魅力也在于此。”



出生与成长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在台湾屏东县潮州镇出生,母亲怀他七个月时,下楼时一脚踩空摔到楼底,差点

弄丢了这个日后的电影大师。刚生下来时,他一脸发青,也不哭啼,因为脐带在他脖子上绕了两三圈,医

生后来嘘叹:“好险!”

   李安从小身体不好,如果两周没去医院看病,连医生都会说:“怎么好久没来缴菜钱了?”父亲给他

取名李安,一来为了好养,二来他的祖籍在江西德安,并且他父亲来台湾时搭乘的轮船就叫“永安号”。

   李安脸上有个很好看的酒窝,其实那是“狗咬的”,小学一年级时他跟妈妈去同事家玩,见到狗屁股

底下有根棍子,刚想伸手去拿结果那狗张口就咬,上牙咬到了眉骨,留下一小疤,下牙咬到脸上,就成了

酒窝。狗主人把那只狗痛打了一顿,不久狗就生病死了。



求学生涯

幼儿园:母亲给了他两条命
   有天父母带他去划船,因为兴奋,他起身时失去重心掉进水里,母亲想都没想就跟着跳下去,一把抱

住他,水淹到了母亲的眼角。所以李安常感激地说:“母亲给了我两条命。”

公园国小:第一次文化震撼
   李安父亲因为经常职务调动,所以李安也随父亲多次转学。他曾在花莲师范附小接受过三年半的美式

开放式教育,师生都讲国语;十岁时,李安又转到了公园国小,这是个与花师附小完全不同的世界,九千

多人的学校全讲台语,采用日式填鸭教育,还有体罚打骂。有一次老师上完课问还有没有问题,李安举起

手来,结果全班同学都瞪着他:“你要造反啊?怎么举手?”从此李安就再不敢了,这次戏剧化的事件让

他第一次体验到“文化冲击”。

校长公子:要走第八艺术
   常有各种艺术团体来学校表演,因为李安是“校长公子”,所以每次看演出都坐在第一排近中间的好

位置,在此期间,他观看了大量的歌舞特技表演、平剧、绍兴戏、魔术、话剧……大大扩展了艺术视野,

使他对舞台充满了向往。当家中有客人到访时,他常拿只扫把当吉他逗大家开心,他最擅长模仿叔叔伯伯

和管家老杨。上小学后,班上每周六班会前都会来上一段相声,这就成了李安的拿手好戏,他还自编自演

过许多话剧。小学三年级时,他就编写剧本导演同学表演,男生不愿演女生,他就自己反串。当时校长曾

向他爸妈开玩笑说:“你这个儿子将来可能走第八艺术!”后来李安考上艺专,第一个给老校长打电话。

台南一中:第一次说要当导演
   读高一时,有天父亲拿了份大学志愿表让李安填,想知道他到底是块什么料,李安看了看表,就知道

自己不是理工农医的料,可又都觉得文科里的外交,新闻,外文,法商等科目也没啥意思。爱胡思乱想的

他就对父亲说:“我都不喜欢,我想当导演!”尽管他当时并不知道导演是干什么的。大家听了一笑置之



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第108志愿
   李安说他从小就有心神恍惚的毛病,老因为粗心而考不好数学,总是被老师打手心和屁股,还说“李

安啊,我看你人这么细,为什么心这么粗!”在当时,艺术教育一直都是被忽略的,只重视数学。可李安

的两次高考落榜都是栽在数学上,第一次差六分,第二次差一分。那段时间母亲叮嘱弟弟李岗看住李安,

怕他出事。后来李安的专科考试成绩不错,考进了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这次才算入对了门——李安

戏称这是第108志愿。

转捩点:第一次站上舞台
   在艺专,李安的一个学妹正编导一出独幕剧,还却个男主角“诗人”,经人推荐让李安来演,因为他

“虽没有诗人的飘逸,但面部表情尚可,有种多愁善感的忧郁气质。”李安称这出戏是个转捩点,因为这

是他第一次真正站上舞台。“强烈的聚光灯洒下来,面对灯光之后黑暗中的观众,我第一次感觉到命运的

力量,是戏剧选择了我,对它我无法抗拒……舞台,改变了我的一生。在此,我的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

混沌飞扬的心,也找着了皈依。一上舞台我就强烈地感觉到,这辈子就是舞台。”

与父亲的约定:出国
   自第一次站上舞台后,李安从此就在艺专一路担任男主角,并拿下大专话剧比赛的最佳男主角,同时

他还自编自导独幕剧,改编导演外国剧本,干劲十足。艺专里学音乐,美术,舞蹈的各种人都有,李安悠

游其中,多方尝试,除了戏剧和电影外,他还学过芭蕾,学声乐,画素描,还发表过一篇一万多字的小说

《走了样的焚鹤人》。(不过除了电影,其他的没有一样坚持下来,因为只有电影可以把这些都整合在一

起。)但是父母仍希望李安能休学重考,他不想,父亲同意他不再重考,但有个条件——毕业后出国!

对传统教育的看法:走不平常的路
   “过去老一辈比较笼统,定于一尊,只要读书好,孝顺,体罚后讲一下道理,就觉得尽到教训的责任

了。可打骂小孩是最不需要花脑筋的,因为你不需要观察他成长中的细微变化……所谓的考大学,除了培

训基础知识与纪律,对我毫无意义。遵循常规,我的一生可能庸庸碌碌;但学戏剧,走的可能就是条很不

平常的路。”

《毕业生》:第一次“触电”
   《毕业生》是李安的启蒙电影,(艺专)一年级时他看了这部描写人生没有游戏规则的片子,第一次

让他有了‘触电’的感觉:“达斯汀?霍夫曼不按牌理出牌的调调,以及电影中冲撞社会制约的主题,与

我当时的心境有所共鸣。我连看了三遍,感觉到电影不光是讲故事,还表达些别的意涵,脑筋开始有点想

头了。到美国后我又重看了几遍,对《毕业生》还是喜欢,不过是另一种对社会讽刺剧的喜欢了。因为我

对这个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我永远记得它当初带给我的那种触电的感觉。”

柏格曼:第一波艺术片冲击
   李安看的第一部艺术片就是柏格曼的《处女泉》,这部电影带给李安极大的震撼,看完后李安坐在看

片室里,久久不得动弹,他也不愿出去,连看了两场。李安看的第二部艺术片是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

人》,第三部是安东尼奥尼的《欲海含羞花》(又名《蚀》)。“艺术电影这头三炮就轰得我几乎久久不

省人事。柏格曼让我感觉到导演的存在,意识到艺术电影的力量。”

第一台超八摄影机
   艺专二年级时,李安看到有同学在拍超八厘米影片,他就找父亲要了钱,托一个香港侨生买了机器,

并用这台机器拍了一部18分钟的黑白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灵感来自余光中的短篇小说《焚鹤人》

,内容叙述一位画家写生时看到白鹭鸶在天空自在地飞翔,就想做一只如鹭鸶的风筝,结果风筝飞了几次

都飞不起来。在这部剧情默片里,李安想表达艺术家面临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挫折与挣扎,也契合李安当时

的心境,对电影既充满向往又不明所以。后来这部短片帮李安申请进入了纽约大学电影系。“拍片时我从

摄影机的观景窗望出去,我就知道我应改有天分,因为那个世界跟我平常经验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可

以只‘选择’有意思的东西,在那个世界里,我可以尽情挥洒,并让梦想显影,留下。”

伊利诺大学:两个天翻地覆的文化冲击
   托福勉强过关后,因为邻居小孩在伊利诺大学念书,听他说起该校戏剧系有栋很大的剧场,于是李安

就申请了伊大,在戏剧系导演组就读,学习戏剧史和剧本研读,还学习表演,导演,剧场运作。在此李安

经历了两个文化冲击:
   (一)了解到性是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根源,其精神渊源于“失乐园”,这与中国人的性压抑是截然

相反的。从此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们的话剧,电视,电影皆学自西方,但一般

不去摸他的骨。”
   (二)共产党的文艺及宣传作品,尤其是老舍的著作和斯诺的《西行漫记》,这些台湾的“禁书”也

对他产生了冲击,头一回,李安对自我的身份认同产生了不一样的观察角度:“搞了半天,原来我们是坏

人。”

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
   1980年李安在伊大拿了戏剧学士学位后,又开始有了个念头——当导演就要当电影导演。因此他转念

纽约大学的电影研究所(与斯派克?李是校友)。“我最愉快,最充实的日子,就是1980年到1983年在纽

约大学的求学时光。一拍片就很快乐,会想很多点子实验。”在纽大二年级时拍的《荫凉湖畔》获纽约大

学大学生电影节“金穗奖”最佳剧情短片及纽约大学的奖学金。

毕业作《分界线》:试试运气
   1984年李安毕业,1985年正当他准备打包回台湾发展的前一晚,他的毕业作《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

影展的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当晚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瑞斯的经纪人劝说他留下来,李安

就决定留下来“试试运气”。但是此后的六年,李安在好莱坞四处碰壁,吃尽了苦头,每天在家负责家务

,煮饭换菜谱,接送小孩,看报纸练英文,靠妻子的微薄工资艰辛度日,但妻子从不逼着他去找工作。这

种生活对他后来导演《饮食男女》大有启发。李安说:“我若是有日本丈夫志节的话,早该切腹了。”

飘飘然:第一次被人叫导演
   在拍《推手》前,李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存折里只剩下43块美金,这时突然传来喜讯:他之

前寄给台湾新闻局的《推手》和《喜宴》的剧本分获第一和第二名,共得奖金60万,从此运势大变。台湾

中影集团的制片部经理徐立功决定投资拍摄《推手》,预算1200万台币,由李安在纽约包拍。1991年4月

10日,《推手》开拍,“第一次有人叫我导演,拿个木盒给我坐,飘飘然蛮过瘾的,也更坚定了拍电影的

决心。”《推手》在金马奖上获得了九项提名,最终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女配角及特别奖,也因此带动了

票房大涨,仅台北票房就冲到了1800万,连李安自己都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响。六年的煎熬终于获得了

第一次成功!



与好莱坞同骑

从影秘诀:死皮赖脸
   在那六年的落魄岁月里,李安偶尔也去帮人家拍片,但也不过是看看器材,当剧务之类的笨活,做得

很笨拙,大家一看他去挡围观的人就觉得好笑,有个非裔女人见他来挡就凶他:“敢挡?我找人揍你!”

他就连忙走开,闹了很多笑话。后来他就只好去做些苦力活,拿沙袋,扛东西……李安回忆说:“我真的

只会当导演,做其它的事都不灵光……许多人好奇我怎么熬过那一段郁闷期?当年我没办法跟命运抗衡,

但我死皮赖脸地待在电影圈,继续从事这一行,当时机来了,就迎上前去,如此而已。”

第一次在好莱坞被耍
   1988年时,李安正信心满满地为新片《霓虹》(Neon)做前期准备,男演员都已选好,还选了当时才

19岁的朱利亚·罗伯茨演一个落跑小妓女的配角,结果因发行公司跟制片公司没谈拢而化为泡影。

第一次拍摄同性恋
   1985年,好友冯光远跟李安提出拍摄同性恋议题的构想,因为他对中学时代好友的出柜经验太过震撼

,从此对同性恋议题深感兴趣。不过李安当时倒没多大兴趣,这个构想也因此搁置。但在1987年的某一天

,李安在洗澡时突然灵光一闪:要是来个同性恋假结婚,爸妈都出席,结果在闹洞房时,两个人光溜溜地

在被子里擦枪走火,这大概会很有意思。于是《喜宴》的点子出现了。在1993年柏林电影节上,《喜宴》

与《香魂女》共获金熊奖,并且在世界各地的版权都卖出了好价钱,美国版权则卖出了75万美金,创造了

当时国片的新纪录。不过当时引起的争议也很大,很多人狂批李安,不过李安有自己的看法:“对同性恋

,我不歧视,但也没有特别的兴趣,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从来都不觉得《喜宴》是要替同性恋讲话,

我把他们当作普通人,也考虑他们父母的感受。我觉得,如果这是部同性恋电影,就不会吸引这么多观众

。”不过在接受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同性恋杂志访问时,主编一见面就说:“You have a very dry sense

of humour!”李安后来说:“这是我听到过最大的赞美,此后才有点自信能拍英国题材。”

第一次与大片厂合作
   李安在拍了三部国片后,正想拍一部西片试试,当时他一心想拍的是《冰风暴》,但《冰风暴》的剧

本尚未动笔,《理智与情感》就找上门来了。李安开始不敢接这个计划,但剧本看到一半后进入了状态,

觉得自己以前拍的片子就是有关“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挣扎,这两个元素正式生活底层的暗流,就像

“阴阳”与“饮食男女”。于是李安接拍了这部电影,由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投资,预算1600万美金。影片

被柏林电影节选为开幕片,并且罕见地再次获得金熊奖,可李安这次却没有去领奖,因为对于竞赛他是“

能躲就躲”。
 
近乡情更怯:为什么拍西片
   自《理智与情感》之后,李安基本上以拍摄西片为主,他曾这么解释其原因:因为没考上大学,李安

的父亲一直不甘心,认为儿子从事的电影业只是给人逗乐子的行当。直到现在,李安还有这种心理障碍,

一回台湾就紧张,一临家门压力就迎面而来,所以他觉得跑得越远他的能力就越强,人也越开心。“在英

国美国拍西片较易发挥,一拍国片就心情沉重。这种心情表达得最明显得就是《喜宴》,以为在海外很自

由,但亲情又把你抓回来。”

第一次尝试挑衅
   《冰风暴》是李安的第二部英语片,却是他从通俗喜剧跨入悲剧电影的首次尝试。过去李安的电影都

比较温和,在《冰风暴》里他第一次尝试挑衅,也是他第一次做纯粹美国题材的电影,以局外人的眼光透

视了美国家庭道德的解体。

第一场动作戏
   李安正式拍的第一场动作戏,就是《与魔鬼共骑》里的夜袭。这也是李安第一次用压缩宽银幕镜头拍

片。虽然南北战争在美国被称为“内战”,但是李安在片中把它诠释为“内心的战争”。这部片子出来后

观众反应几乎无声无息,成为1999年赔钱率最高的电影。李安自己也认为《与魔鬼共骑》是他至今仍搞不

清楚的片子,他把拍摄该片的经验称为对《卧虎藏龙》的最佳暖身。

第一次经营浪漫戏
   “对我来说,拍浪漫戏比拍武打戏还冒险,因为没拍过,也没什么个人经验,加上我本人又不是一个

浪漫的人,那不是我的本行。我的浪漫戏大多都是骨子里的挣扎……每当陷入电影的梦境里,我的内心就

不由自主地与玛丽安、玉娇龙产生同感;在现实生活里,我过的是俞秀莲跟艾莲娜再加上一点李慕白的日

子。”《卧虎藏龙》是李安第一次在电影中经营浪漫戏,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001年,纽约大学颁给李安荣誉博士学位。




李安电影本质


冲突与和谐

   在李安的成长经历中,由于经常搬家,教育背景比较复杂,他既受过开放、启发式的美式教育,也受

过严厉、刻板的日式教育,加上中原文化和台湾本土文化的耳濡目染,他“从小就身处文化冲击及调适的

夹缝中,在双方的拉扯下试图寻求平衡。”因此,李安说自己这辈子都只有“外乡人”身份的命——在台

湾他是外省人,到美国他是外国人,回大陆又被称做台胞。台湾情,中国结,美国梦,使他对自己的身份

归属常常感到迷惑,在不断的迁徙中,这种成长的烦恼就慢慢形成了他电影中的“文化冲突”主题。
   早在毕业作品《分界线》中,李安就表达了对文化差异问题的关注,该片描述了居住在纽约运河街南

北的不同种族的人,一边是华人,一边是意大利人,因为某件事引起两种人在纽约四处流窜。从片名即可

看出,李安暗示的是各民族之间难以逾越的文化“界线”,这条界线也就成了李安很多电影的故事线索。

在《推手》中,代表中国文化的朱师傅和代表美国文化的样媳妇玛莎就无法沟通,他们语言不通,想法也

不同,一个爱看京剧,没事练练太极和书法,另一个则整天面对着现代化的电脑。厨房里的那张“餐桌”

其实就是李安给他们划开的的一条界线,朱师傅在一边夹双筷子吃西红柿蛋饭,洋媳妇在另一边举根叉子

吃蔬菜沙拉,朱师傅的儿子朱晓生则一会用筷子,一会又换用叉子——在这里,文化冲突的隐喻一目昭然

;后来朱晓生终于不堪父亲与妻子的折磨,喝得烂醉后用额头撞破了墙壁,这也寄寓着导演对破除文化壁

垒的期望;影片最后出现了晓生与玛莎共同“推手”的场景,从而“推手”这个动作就成了和谐共生的隐

喻。
   “冲突”是李安从西方戏剧中获得的技巧,“和谐”则是他在中国文化里养成的本性,因此,我们在

被他电影中的冲突所吸引时,也要注意它们和谐的出发点。他曾经阐释两者在他电影中的关系:“从儒释

道的文化环境里出来,我习用东方式的协调来表达;接触西方的戏剧、宗教、文化及电影后,我又产生对

冲突抗争及梦境的渴求。”《卧虎藏龙》取得的巨大成功正是两者聚变结合后爆发出的力量:它既有冲突

的硬朗,又有和谐的飘逸;既有冲突的动感,又有宁静的诗意。从而使武侠片脱离了粗打烂斗,将之推向

动作与诗意高度融合的境界,可谓真正的侠之大者。目前大热的《断臂山》也蕴含了这种“动静互涵”的

旨意,画面是静态的,而冲突却激荡在人的内心里。李安电影中的大自然与人类一向都是亲近的,自然美

景涤荡着人复杂的心胸,有种“天人合一”之感——李安将东方哲学与西方故事结合得多么干净而完美!
   除了社会层面的文化冲突外,李安还把“冲突”演绎到性别领域,并且常把两性关系放在社会层面上

来解读,表达出在社会制约下男女间独特的“理智与情感”,这样他的电影就同时具备了社会的广度和人

性的深度,既感人至深又特别通透。比如,李安两次表达过对同性恋问题的关注,同性恋其实就是一种性

别认同的冲突,同时李安又将它与文化冲突纠结在一起。像《喜宴》里高伟同,他就处于这两种冲突关系

的中心,既要面对女画家顾威威和同志赛门的情感矛盾,又要在父母面前竭力掩饰。所以他结婚时那种程

式化的“喜宴”就成了一种对自身和社会的荒诞嘲讽。但是高伟同最终与顾威威和赛门达成了和解,父母

也逐渐接受了现实,故事以和谐相处来结束。
   “我拍的电影,包括我拍的外国片,都跟我的中国文化的养成、眼光有关系。中国文化的养料是我的

老本。当拿世界的眼光来检验的时候,有时候从里面往外看,有时候从外面往里看,看得会更清楚。”李

安终究是个东方人,在这种内外关照中,他平衡了冲突与和谐的关系:西方的冲突最终被东方的和谐所化

解,情感的冲动最终靠理智来制约,以达到东西方合力“推手”的效果。因为东西方文化“没有谁对谁错

,只是现实。”
   因此,李安的电影不仅是一种对民族文化差异的感悟,也是一种对人类关系的调解。这种眼光和气度

在战争不歇的今天更是难能可贵,这也是李安能在全世界都获得理解和共鸣的原因。



传统与现代

   李安表现冲突的另一方面是新与旧的冲突,也即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这在他早期的“家庭”三部曲中

表现得特别明显,从《推手》到《喜宴》再到《饮食男女》,李安细致地描绘了现代观念对传统思想的冲

击,和给家庭带来的震荡。
   在三部曲中,郎雄主演的“父亲”是李安电影中传统文化的中坚代表,并且这位“父亲”的思想在三

部曲中也是向前发展的:在《推手》中,他是一个太极拳师傅,爱听京剧,爱练书法,还懂中医,是一个

典型的老辈中国人形象,但洋媳妇却受不了他,不相信他号脉的科学性。在这部电影中,“父亲”是固执

的,他在中餐馆里发了犟脾气,一大群流氓和警察都没能撼动他——通过这个场面,李安形象地表达了传

统思想在老一辈中国人身上的根深蒂固,但同时也传达出这种传统思想的呆板,就像“父亲”他明明喜欢

陈太太,却碍于“不能为老不尊”的陈旧教条而封闭自己的情感。在《喜宴》中,“父亲”仍旧是个背负

着传统“面子”观的人,他曾是国民党的一位老师长,觉得儿子的婚礼应该办得热热闹闹,所以当他来美

国看到儿子在婚姻登记所草草结婚时,不禁于心有愧。但他的思想也在新事物面前发生着转变,所以当他

知道儿子是个同性恋时,并没有想象中的歇斯底里地发作,而是学会了接受,这位“父亲”对儿子的同伴

说了一句感人至深的话:“我看,我听,我了解,为了这个家……”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个

进步。在《饮食男女》中,“父亲”是一个大厨,他从不了解他的女儿,在对待爱的方式上也完全迥异,

与他的三个女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大女儿家珍的话来说,他“没有现在的浪漫爱法,但有他们老式的

相亲相爱的方式。”“父亲”丧妻十六年,就性压抑了十六年,这与他女儿们的情感方式是迥异的,特别

是二女儿家琛,她在感情上是个随性自由的人,她与父亲的隔阂也最深:父亲花费毕生心血都是为了操持

这个家,而她却认为家不是自己的全部!因此影片最后也以他们父女俩的和解作为结尾。但是这位“父亲

”却是三部曲中最具解放意义的一个,他与可作他女儿的邻居锦荣爱上了,最终在家庭聚餐上大胆地宣布

了这件事情,他说要开始为自己的生活作些考虑了。这位“父亲”终于突破了传统观念的局限,找到了与

现代社会和谐相处的方式。
   因此我个人觉得,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完整地表现了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如何适应现代社会,以获得新生

的心理转变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故事。那位“父亲”已不仅是一个家庭形象,也成为了我

们古老民族力图融入现代世界的象征,所以李安至今认为,“父亲”一角是他电影中角色发展得最完整的

一个,况且,当初李安选朗雄演“父亲”,也正是看中了他那张“五族共和”式的脸。


家庭与伦理

   早期的国片且不说,即使是在好莱坞拍的西片,李安也赋予它们一种神秘浪漫的东方神韵,仍能见其

显露出东方情趣。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李安的电影就经常描写家庭和家庭里的女人,仍然是中国人叙

述故事的“家园模式”,即使是西方故事,也让人总感觉到东方伦理的存在,其细腻别致正是李安电影的

一大风格,并且在与西方的沟通中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李安说他一直就对人情里的各种尴尬状况很感兴趣。家庭,一直是李安电影的情节枢纽,它看似平淡

如常的家庭伦理剧,却孕育着无穷的戏剧性。家庭三部曲就是完全以家庭为中心构筑起叙事空间的;接下

来的《理智与情感》也从一个大家庭在男主人去世后的破裂开始,叙述了背井离乡的母女四人最终获得幸

福的坎坷历程;《冰风暴》则从家庭单刀直入,犀利剖析了中产阶级道貌岸然外表下的不道德交易,呈现

了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瓦解;《与魔鬼同骑》以“婚礼”开场,因为那是缔结一个家庭的开始;即使商

业大片《绿巨人浩克》,也以家庭伦理作为切入点。可见李安对家庭这个社会最基础单元的重视。
   若仔细察看,还会发现李安的很多电影都出现了“家庭聚餐”的场面,并且该场面对故事的发展或转

折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李安经常对餐桌上的美食给予特写镜头,或让它们成为镜头运动的开始。李安自己

也说过:“片中的食物和饭桌只是个比喻,象征家庭的解构,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但解构的目的是为了再

结构。”比如,《饮食男女》中的四次戏剧性转折都是发生在餐桌上,那些琳琅满目的美食简直让人无法

下筷,衬托出家庭成员间的复杂心理,就像父亲感叹的:“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什么意思……”接着

四个人先后宣布了一件事,从而生发出多条故事线索;《理智与情感》中新女主人也是在餐桌上冷嘲热讽

,极力想把原女主人赶出家门,从而夺取庄园的全部财产。李安本人喜欢烹饪,他认为每部电影都有一种

口味,一种味觉;其实烹饪也是他制作电影的方式,在细煮慢熬中烹饪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此来打动观

众。
   在世界影坛上,以拍女人著名的导演大有人在,比如佩德罗?阿莫多瓦,比如弗朗索瓦?欧容,李安也

钟爱拍女人故事,但他对女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女人其实也是家庭里的一道秀色可餐的美食,她们

让生活充满了滋味。《饮食男女》就是李安对女人观点的代表,它让“女人”和“美食”产生了通感:朱

师傅自丧妻后就做了十六年的鳏夫,没有女人的压抑生活使他失去了味觉,直到他大胆地表达了对锦荣的

爱,味觉才重新恢复。而《卧虎藏龙》其实更是一个女性主义的文本,大侠李慕白一直困扰于“朋友妻,

不可欺”的伦理矛盾中,这与玉娇龙的敢爱敢恨形成了鲜明反差。
   由上可见,李安虽然身处好莱坞,但他仍流连于东方家园;他没有竭力地“去中国化”,而是把中国

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激活,创造性地进行了转化。李安用东方伦理照亮了西方社会。



叙事与结构

   李安在国际影坛享誉甚高,但他讲故事的方式却是很传统的,手法大多质朴自然,没有露骨的煽情,

没有火辣的浪漫,而是在细腻温婉的叙述中让生活自然呈现。所以,李安就是一个“电影大厨”,在材料

下锅前就已对所需的火候和温度了然于胸。
   李安是做舞台出生的,因而他的戏剧功底不容质疑,可他至今的大多数电影都是单线型的叙事,注重

生活的细节,用他的话来说,“在细微不一的变化里,正埋下了许多巨变的种子。”比如同样是表述民族

文化冲突问题,去年的大热门《撞车》就采用了多线索的叙事方式,让“种族冲突”在各条线索的碰撞中

得到具体表现;而李安的电影多是单线型的,往往捏住一个线头就扯出源源不断的故事,像《推手》、《

喜宴》、《理智与情感》、《与魔鬼同骑》等,基本上都是直线型叙事,没有闪回,没有联想,甚至没有

强力的剪辑,所有画面一如行云流水,随物赋形。特别是最新作品《断臂山》,更是将简洁推向了叙述的

极至,其实越简单的影像其包含的意蕴就更复杂,就如同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所讲的,具体可见的

文字和形象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看不见的情感和思想则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另外“八分之

七”,而决定一部作品情感力量的正是这隐含的“八分之七”。李安也觉得“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显

现我们未知的部分,而非已知的部分。”《断臂山》虽然表面看似收敛,却让人感觉到如山一般沉重的内

心情感,像磨盘一样堆积在人心头。
   可李安也并非不愿尝试别的叙事方式:在《卧虎藏龙》里,李安破天荒地来了一大段倒叙,还配合了

拼贴手法;在《饮食男女》中,李安首次尝试了多线索结构;而在《冰风暴》里,李安在叙事上走得更远

,采用了撞击式的圆形结构,以撞击和循环令观众产生拼凑式的情绪呼应——这种结构类似于美术中的立

体派,在结构上要以不同的视点做多面性的呈现。李安后来称改片是内容与结构的双重叛逆。
   有句古话讲得好:“不为非不能也!”李安并非在电影叙事上不思进取,只是他从一开始做导演就是

“隐性”的,追求的是平淡含蓄中蕴藏的真,而没有把重点放在那些奇技淫巧上面。他就像是好莱坞森林

里的一方宁静的湖泊,即使拍同性恋也那么干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戒

子书》)这条古老的训条在李安身上得到最真切的落实。




结语

   尽管李安本不是个热衷名利的人,但他新拍的《断臂山》却让世界影坛再次沸腾,先是在去年威尼斯

电影节上摘得金狮桂冠,接着又以风卷残云之势获得各个影评人协会的众多奖项。现在,《断臂山》又成

为奥斯卡奖的最高呼声,共获得八项提名,世界华人众所期待:最终让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双双落入李

安的肚兜。那么在聒噪无比的比弗利山旁边,从此就会多一座让人魂牵梦萦的断臂山,而好莱坞满布涂鸦

的墙壁上,也从此添挂了一幅闲情的山水。





李安作品简评

《推手》Pushing Hands(1992)

剧情:在大陆教授太极拳的朱师傅退休后搬去美国的儿子家,原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却因文化差异与洋

媳妇产生矛盾,他愤而离家出走,结果在美国社会处处碰壁。他对单身的陈太太有好感,却碍于“为老不

尊”的传统观念而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在片中饰演朱师傅孙子杰米的就是李安的儿子李涵,当时这个角

色很难找,既要长得像混血儿,又要能讲中英文。没办法,李安只好央求儿子上场。除了获金马奖最佳男

主角、女配角奖之外,《推手》还获得了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和法国亚眠影展最佳处女作导演奖。


《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 (1993)

剧情:高伟同是个同性恋,与塞门在美国同居,可是远在台湾的父母经常催促他结婚,为家里续香火。无

奈之下,伟同只得与上海来的顾威威办起了假结婚,可没想到父母竟从台湾赶过来参加婚礼,而顾威威也

不小心怀上了伟同的孩子,事情逐渐到了混乱的地步……李安在《喜宴》里奉献了他至今为止的唯一一次

演出,仅一句台词:“那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该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

导演等众多奖项。



《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 (1994)

剧情:朱老是一个大厨师,但他的味觉却在逐渐消失。他丧妻16年,独立把自己的三个女儿抚养大,她们

都找到了各自的感情归宿。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老也在暗中与女邻居相爱了,他的味觉也因此而突然

恢复……《饮食男女》获得第七届台北电影奖优秀作品奖,并获第39届亚太电影展最佳作品和最佳剪辑奖

,第77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



《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剧情:庄园主去世后,其遗产由他与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继承,现任妻子和三个女儿则被迫搬迁,从此一

贫如洗。但她们最终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各自的幸福……影片再次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并获得奥

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冰风暴》The Ice Storm(1997)

剧情:美国1970年代流行“换妻派对”,一个原本生活得很平静的普通家庭也因此陷入了道德混乱的困境

,但夫妻在经历了“换妻”之后都互相觉醒,一家人重新聚在一起。在《冰风暴》里,我们能看到今后成

为汤姆·克鲁斯的凯蒂·霍尔姆斯,还能看到出演《指环王》之前的伊利亚·伍德,胖嘟嘟像头小母猪的

克里斯汀娜·里奇,后来成为“蜘蛛侠”的懵懂少年托比·马奎尔,还有《异形》系列的女主角、“铁娘

子”西格妮·韦弗。该片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
  


《与魔鬼同行》Ride with the Devil (1999)

剧情:本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了肯萨斯州与密苏里州边界的游击联盟之间的复杂故事。这部电

影是李安作品中最失败的一部,影片获得杜维尔影展“美国导演特别成就奖”。



《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00)

剧情:身手不凡的俞秀莲在追寻一把宝剑时与玉娇龙相遇,两人遂成为了莫逆之交。李慕白武功盖世,他

深爱着俞秀莲却无法表白。而玉娇龙为了自由,与生性狂野的罗小虎私定终生,并一步步地踏上了不归路

,两位好友不得不面对一场生死决斗……该片获奖无数,最出名的当然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外它还

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奖,美国导演公会最佳导演奖等。



《绿巨人浩克》Hulk(2003)

剧情:班纳博士是美国军方的一位科学家,正从事一种射线炸弹的研究,但一次意外使他被射线所中,从

而获取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当他一发怒,就会变成一个绿色巨怪。军方派出强大兵力四处追捕他,个人

恩怨、家庭情仇也一幕幕地开始展开……这是李安影片中获奖最少的一部,几乎没什么暂获。
发表于 2006-2-24 16: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原创吧,好厉害啊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2-24 18: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3-16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李安,喜欢他的为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15:47 , Processed in 0.10791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