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9|回复: 8

[法学院] 思想,不再是碎片——访温晓莉老师后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4 22: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想,不再是碎片
                ——访温晓莉老师后记
                              
前言
自从进入象牙塔以来,一直无法系统地受温老师“传道受业解惑”,只得随机式地旁听,每一节课总是同样的激情四溢,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但时光却是如此的易逝,老师匆匆离去,留下满地思想的碎片,只能靠自己去拾取。
上周六,笔者与师兄师姐一行五人接受了《岳麓法律人》的采访任务,得以到温老师家中造访。六人在温老师书香氤氲的书房中促膝而谈,坐而论道,给笔者带来无尽的欢愉与启发。

一   想当年
谈话首先从温老师的大学生活开始,“西政78级”,一届无论在西方历史上,还是在政法学院历史上,抑或在中国的法学教育上,或许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一个集体,甚至可以说是继“北朝阳,南东吴”之后中国法学教育的又一高峰。中国当代排得上号的法学学者如夏勇、贺卫方、梁治平、徐国栋……“公检法司”掌舵人黄松有、江必新、朱孝清……皆来自这一集体,而温老师就是以上知名学者权重官员心中永远的大师姐。

温老师对当年“同吃苦,共患难”的同学也是充满了感情,并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他们的诸多趣事,如考场上老师的绿豆汤、白开水,与“川外”从寸土必争到怀柔和亲的战略转移等等,把我们的思绪共同带回了那个纯真的年代,那个思想极为活跃,言论极为自由的“自由论坛”,还有那么那么多如金子般珍贵的同学情谊。

二  看今朝
记得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谈到“西政78级”的过去,自然会联想到他们的现在,金钊学长询问温老师对于最近炒得很热的“法学家从政”的看法,温老师首先纠正了“法学家”这种提法,她认为以中国学术界之现状,在法学还没有走出幼稚的情况下,妄谈“法学家”,未免有点大言不惭,贻笑大方了。而现在评选的“十大中青年法学家”,只不过是对法学家的一种鼓励而已,法学界应该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别自以为自己真的“成名成家”了,那些与西方的波斯纳、德沃金、哈耶克、博登海默、哈贝马斯等人相比,中国的法学家未免也过于廉价和浅薄了。

温老师还反复提到苏力在其《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论》中指出的“即使是紧密关注实际的法学研究对当代法制的影响也主要是一个正当化的过程,最多只能对法制的形式结构和正当化论证产生一些影响。而法制是从社会中生发出来的,其实际运作可能符合,但不习染甚至不必须符合某个或某些法学研究成果……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这段论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才真正地指出了中国的实际。法治应该是一门实践而非玄思的事业,不是说你“法学家”在书斋中喊出几个口号,搞弄出几套理论就可以扭转乾坤的,因此,无论是对于“法学家”的地位也好,还是对于“法学家从政”的评价也好,都不宜喧吹得太高——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当然,在当前政坛不怎么清正廉洁的情况下,温老师也肯定了“法学家从政”的积极作用,大者可以启法学意识淡薄的政坛于迷朦,促进依法行政早日贯彻到实处;中者可以尽自己微薄之力,为老百姓谋一点福址,最末亦能占住重要的位子,不让奸恶小人为非作歹。评述至此,温老师引《论语》中的“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将话题引到了“为学”上,并从古今中外,宗教人性等多向度解释了“行有余力而学文”“为学第一,为政第二,著述立说第三”的深刻寓意,其知识之广博让笔者等人受益良多,但更让笔者感动的还是她自己的自白:“柏拉图说‘各尽其责’是正义,儒家也说‘敬业’,自然法思想的核心是‘自利,自爱,自卫’,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只不过是不愿与物欲横流的风气同流合污,坚持了一点良心,坚守着一点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的东西而已,却被你们评为‘最受学生敬爱的老师’,实在是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三  望将来
温老师在自谦的同时,也包括对笔者等人在内的青年学生提出了自己殷切的希望和要求,她认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会鉴别真知和伪知,如《论语》所言,当由“听其言信其行”进步为“听其言观其行”,在学术上更应该追求实至名归,克服当前时代普遍的浮躁心态,这不仅仅关乎个人的成材与否的问题,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正所谓“铜铁当道,国破家亡”。青年人应当注重积累,要厚重切勿轻浮,要有定见和主见,每走一步都要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软骨头很多的年代里坚守住自己的良知、骨气、气节和信仰,各尽其责,各守其职,成为国家、社会、民族的中流砥柱。

温老师还说到,历史是无情的,它会淘汰残渣,留下精华,公众心中也自有一杆秤,称出每个人的贡献与价值。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永恒,因此“行”应当是第一位的,“说”应该是第二位的,青年人应当踏踏实实地去做。在读书上我们要回归到“发光”的原著,回归到《论语》,回归到《理想国》,回归到人类精神的导师——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他们的引导下仰望星空,净化心灵……


后记
以温老师思想之广博、深邃,远非愚人劣笔拙文所能把握,凡上千余字,如水滴之于大海,细砂之于大地,不过是老师思想的冰山一角而已。愿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思想,不再是碎片!
                                         
                                                                           国技
                                                                10.31 访温老师后二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4 22: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想,不再是碎片
                ——访温晓莉老师后记
                              
前言
自从进入象牙塔以来,一直无法系统地受温老师“传道受业解惑”,只得随机式地旁听,每一节课总是同样的激情四溢,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但时光却是如此的易逝,老师匆匆离去,留下满地思想的碎片,只能靠自己去拾取。
上周六,笔者与师兄师姐一行五人接受了《岳麓法律人》的采访任务,得以到温老师家中造访。六人在温老师书香氤氲的书房中促膝而谈,坐而论道,给笔者带来无尽的欢愉与启发。

一   想当年
谈话首先从温老师的大学生活开始,“西政78级”,一届无论在西方历史上,还是在政法学院历史上,抑或在中国的法学教育上,或许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一个集体,甚至可以说是继“北朝阳,南东吴”之后中国法学教育的又一高峰。中国当代排得上号的法学学者如夏勇、贺卫方、梁治平、徐国栋……“公检法司”掌舵人黄松有、江必新、朱孝清……皆来自这一集体,而温老师就是以上知名学者权重官员心中永远的大师姐。

温老师对当年“同吃苦,共患难”的同学也是充满了感情,并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他们的诸多趣事,如考场上老师的绿豆汤、白开水,与“川外”从寸土必争到怀柔和亲的战略转移等等,把我们的思绪共同带回了那个纯真的年代,那个思想极为活跃,言论极为自由的“自由论坛”,还有那么那么多如金子般珍贵的同学情谊。

二  看今朝
记得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谈到“西政78级”的过去,自然会联想到他们的现在,金钊学长询问温老师对于最近炒得很热的“法学家从政”的看法,温老师首先纠正了“法学家”这种提法,她认为以中国学术界之现状,在法学还没有走出幼稚的情况下,妄谈“法学家”,未免有点大言不惭,贻笑大方了。而现在评选的“十大中青年法学家”,只不过是对法学家的一种鼓励而已,法学界应该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别自以为自己真的“成名成家”了,那些与西方的波斯纳、德沃金、哈耶克、博登海默、哈贝马斯等人相比,中国的法学家未免也过于廉价和浅薄了。

温老师还反复提到苏力在其《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论》中指出的“即使是紧密关注实际的法学研究对当代法制的影响也主要是一个正当化的过程,最多只能对法制的形式结构和正当化论证产生一些影响。而法制是从社会中生发出来的,其实际运作可能符合,但不习染甚至不必须符合某个或某些法学研究成果……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这段论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才真正地指出了中国的实际。法治应该是一门实践而非玄思的事业,不是说你“法学家”在书斋中喊出几个口号,搞弄出几套理论就可以扭转乾坤的,因此,无论是对于“法学家”的地位也好,还是对于“法学家从政”的评价也好,都不宜喧吹得太高——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当然,在当前政坛不怎么清正廉洁的情况下,温老师也肯定了“法学家从政”的积极作用,大者可以启法学意识淡薄的政坛于迷朦,促进依法行政早日贯彻到实处;中者可以尽自己微薄之力,为老百姓谋一点福址,最末亦能占住重要的位子,不让奸恶小人为非作歹。评述至此,温老师引《论语》中的“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将话题引到了“为学”上,并从古今中外,宗教人性等多向度解释了“行有余力而学文”“为学第一,为政第二,著述立说第三”的深刻寓意,其知识之广博让笔者等人受益良多,但更让笔者感动的还是她自己的自白:“柏拉图说‘各尽其责’是正义,儒家也说‘敬业’,自然法思想的核心是‘自利,自爱,自卫’,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只不过是不愿与物欲横流的风气同流合污,坚持了一点良心,坚守着一点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的东西而已,却被你们评为‘最受学生敬爱的老师’,实在是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三  望将来
温老师在自谦的同时,也包括对笔者等人在内的青年学生提出了自己殷切的希望和要求,她认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会鉴别真知和伪知,如《论语》所言,当由“听其言信其行”进步为“听其言观其行”,在学术上更应该追求实至名归,克服当前时代普遍的浮躁心态,这不仅仅关乎个人的成材与否的问题,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正所谓“铜铁当道,国破家亡”。青年人应当注重积累,要厚重切勿轻浮,要有定见和主见,每走一步都要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软骨头很多的年代里坚守住自己的良知、骨气、气节和信仰,各尽其责,各守其职,成为国家、社会、民族的中流砥柱。

温老师还说到,历史是无情的,它会淘汰残渣,留下精华,公众心中也自有一杆秤,称出每个人的贡献与价值。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永恒,因此“行”应当是第一位的,“说”应该是第二位的,青年人应当踏踏实实地去做。在读书上我们要回归到“发光”的原著,回归到《论语》,回归到《理想国》,回归到人类精神的导师——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他们的引导下仰望星空,净化心灵……


后记
以温老师思想之广博、深邃,远非愚人劣笔拙文所能把握,凡上千余字,如水滴之于大海,细砂之于大地,不过是老师思想的冰山一角而已。愿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思想,不再是碎片!
                                         
                                                                           国技
                                                                10.31 访温老师后二日
DSCN9163.JPG
发表于 2006-3-24 22: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老师是一位永远值得我们敬重、学习的大师,无论是人格魅力还是学术水平。
发表于 2006-3-24 22: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可能听到她讲周礼么? [s:1]
 楼主| 发表于 2006-3-24 23: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张先生^
还有楼上的快给我写作业去
发表于 2006-3-25 2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是楼主吗?
如果是,我记得,好像我的法理重修是和你一起上的,
我还记得,你当时提到了亲亲相隐,我那时大三,
却对这句话,不知,你让我惭愧很久啊,呵呵。
发表于 2006-3-26 00: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谈到“西政78级”的过去,自然会联想到他们的现在


LZ对那句名言理解错了吧,呵呵,贻笑大方 [s:2]


[s:7]  [s:7]  [s:7]
发表于 2006-3-26 12: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攒私房啊,你这可是职务作品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11: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对于克罗齐的也可以有不同理解吧!
回楼上的,这个所谓的职务作品也可以发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21:45 , Processed in 0.13963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