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0|回复: 4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岛诗论_禅心秋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9 03: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 岛 诗 简 论

走吧
路啊路
飘满红罂粟
        ——〈〈走吧〉〉北岛
  80年代的故事,我零零散散地读着。那一代的知识分子,那一代的启蒙运动。其中的思索与赞美令人不禁对之心驰神往。但后来我才知道:八十年代不过是一个爆发的年代。有了近二十年的压抑与积厝,才有了这一篇精彩的章节。
这个积蓄的过程是对情绪的积蓄,是经历的积蓄,是反思的积蓄,是探索的积蓄,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憧憬的积蓄。
那一代人的经历非常特殊,〈〈<今天>忆往〉〉中赵振先说“他们从50年代起走上充满美好憧憬的人生路途,60年代还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便响应老人家的号召弃学造反,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到了60年代末,他们被逐出学校,发配到工厂,农村和边疆去‘苦其心志’,尝遍人生之苦果,所以其中一些不甘沉沦者‘动心忍性’,在文学中找到了他们的归宿,写下了震撼人心的作品。”
这一代人走上文学之路是历史残酷的玩笑。我从未料得那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在疾风浪头,在波澜壮阔之下仍潜伏着这样一批可敬的“鱼儿”。那时,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地下工作者,建筑着地下的圣殿。也许他们那时都未曾想到,这座辉煌的神圣的殿宇有一天会浮出水面。
白发的艺术之路,踏上它的人并不报有功利的目的,他们唱着自己的歌,奔向自己的未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认识北岛,同样是因为他的《回答》。
北岛就是从这座地下圣殿走出来的。
关注人性,关注人的尊严,这一代人都烙上了时代的烙印,北岛也不能例外。
北岛在国内外的盛名相当大部分源出他对政治权力的批判与解读。赵振先说北岛是“在怀疑和追问中开始的”,“在语言上刻意追求一种狂放不羁的意象,使痛苦,死亡和爱情这些被时代的贫乏遮蔽起来的主题敞开了。”
北岛的诗是黑色的,是冷的。在他后期的现代主义诗作中,简短有力的句子,行数不一的段落,奇妙的想象力,这些特征都隐隐折射出北岛的思想:他一路走来尽是怀疑,尽是狂放。那个时代被压制的语言,在这里有了接近极限的应用;事物在心灵的自由中膨胀,扩延。北岛的诗越来越不可视,越来越难以理解。
不过,从北岛移居海外创作的诗来看,他的思想与早期仍有着连贯性。
北岛的作品里,对于权力,在他不息的探索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北岛发现了语言与权力的关系。
在〈〈北岛诗集〉〉(南海出版公司,2003)中,北岛近作中涉及语言的诗为数众多,成为贯穿始终的一大特征:
“语病盛开的童年”(〈〈出场〉〉)
“当语言发疯” (〈〈无题〉〉)
“还有语言的坚冰中” (〈〈无题〉〉)
“大雪部队卸掉伪装
 变成语言” (〈〈无题〉〉)
……
……
在福柯的权力理论中,知识被赋予了控制的主体地位。权力与知识密不可分,同时权力藉此取得隐蔽。不仅于此权力是遍布于人们认知的事物中的。权力的无处不在,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与核心。
在北岛的诗中,他更多的将权力限制于语言。
在他看来语言具有巨大的蛊惑力量。语言是宣传的工具,是意识的唯一载体。而在语言背后隐藏的才是权力。
“旧地重油/我急于说出真相/可在天黑前/又能说出什么” (〈〈旧地〉〉)
语言的功用并非就是表达真理。语言的基本属性是传递信息,而表达真理只是语言的应用之一。北岛在这里仍是将语言与权力相剥离的,二者只是关联而并未构成一体,语言总的来说仍是传统概念。
我们“法律的一块空地上/因聋哑而得救”  (〈〈无题〉〉)
语言需要声音,因此“聋哑”可以构成语言的对立面。这种对立位置的获得是自己的丧失。语言在其基本属性都湮灭时,它也就丧失了意义。“聋哑”使人因此处于与权力的直接对话中,权力的威仪因而更具有杀伤性。但由于我们主动的妥协,而获得了更为真实的安全感。
北岛对权力不竭余力的思考伴随着的是巨大的忧虑。权力不仅仅是压制,权力自身具有复杂的个性。
弈棋,不是蛮力的抗争,而是智慧,技巧的相竞。
“在那火红的年代/有人昼伏夜行/与民族对弈” 
对弈需要的智力投入才更多的与知识联系在一起了。权力的强制性在北岛那里是无限的,而智谋则有高低。
“这棋艺平凡的天空/看海水变色” (〈〈另一个〉〉)
同时弈棋还需要规则,而棋最原始的规则亦是人制定并继承下来的。北岛认为权力统治下的国家如同“一所尚未放学的学校/暴躁不安但克制”。学校依靠语言传授知识,学校同时又有严格的制度。学校的一整套运行机制与国家权力实施过程极为相似。学校必须通过愚民政策来传输属于自己的知识。
也许正是基于此,才会使他考虑知识:
“我们的影子很危险/这受雇于太阳的艺人/带来最后的知识/是空的” (〈〈关键词〉〉)
知识是危险的,特别是与权力联姻时。这时的知识由于特定的目的获得了“独尊”之位,成为唯一余下的实在知识。而这样的知识已不具备了客观的认知力,知识被权力掏空了。
北岛的现代诗在色彩上灰暗的,在情感上是沉郁的,在节奏上是僵直的,在语句上是短促的。
北岛的意象常常跨越时空将两个本来毫无关系的物质联系在一起,这些客观物质因为时空的收缩,弯曲而改变了位置,进而被寓言扩展了属性或者重新定义。北岛诗的形式与内容在后期是统一的。他有时所用的象征体因此丧失了主体性而改变了面貌。也许,北岛的诗难就难在这。
出于政治的解读是不得以而为。因为这种大块式解读虽然锋利但由于着眼于整体反而显得粗糙了许多。但现代主义的丰富性有时却成为它的缺点。对于北岛,浅浅的尝试也许只能说是一次“阅读”罢了。
“死亡总是从反面/观察一幅画” (〈〈旧地〉〉)
死亡从属于时间,死亡是我们经验意义上时间的终点。因此死亡必定是在所有存在的背后。旧地之旧依然是相对于时间。死亡在线性的时间里具有了最具权威的判断力,但是死亡又具有沉默的性质。时间的尽头通向黑暗,深刻却又无效。
“这些预言者/在昨天与大海之间” (〈〈无题〉〉)
大海的属性本是广阔无限,与之相对,昨天则具有了多维性,膨胀了,但是狭小与有限。北岛那里象征词的属性膨胀是极为丰富的,也成为其特点之一。而现代诗名词的缺乏修饰使名词得以解放,也为改造添了一条路径。
再看北岛,他在意象上的挖掘使诗愈加显得晦涩难懂。
例如“我们常用数字/记住那赤脚的歌声”。(〈〈阳台〉〉)
“所有生长的烟/加入了人的诺言”。(〈〈阅读〉〉)
对于这些诗句,我们只能深入研究其可能的潜在含义才能有进一步认识。
弗洛斯特说过,只要评论家对他的诗能做出自圆其说的解释,他就会接受。我眼中的北岛并非只是黑暗的曝露者,北岛还是一个可爱的人。
“孤独象火柴被 亮/当童年的坑道/导向可疑的矿层/迷途即离别/而诗在纠正生活/纠正诗的回声”(〈〈安魂曲〉〉——给珊珊)
珊珊是北岛最爱的妹妹,1976年7月27日,她为救人而不幸溺水牺牲。于珊珊的怀念里,真情流露的北岛说到了他对诗的态度。
诗人天生就是生命的歌手,北岛即使象是在“语言中漂流”也一样有着最真实的对生活的渴望。
北岛,是期望着踏上归程的。归向自由,归向善良,归向生活,归向人生的路途。
是的,你不顾一切
总要踏上归程
昔日的短暂
在被抛弃的地方
早已经繁衍成森林
守望道路,廓清天空
        ——〈〈归程〉〉 
附    读北岛的〈〈目的地〉〉
旅行者总要有个归宿,旅行受限于多种非自然,非人力的因素。
   “你沿着奇数
    和练习发育的火花
    旅行,从地图”
奇数并不连贯,有着间隔,它们创造了旅途上的坎坷与不公。火花是闪烁不定的,它们忽明忽暗,这瞬间的突现与消失就如同音符的跳跃一般。火花是亮的,但它并不能发声,它的练习更象是与暗的一番挣扎。
   “俯瞰道路的葬礼
    他们挖得真深
触及诗意”
目的地永远是道路所不能寻得的,道路的悲剧意义就在于此,它总是由其存在的最根本精神支撑——目的地来念悼词。
诗意。诗意是朦胧的,捉摸不定;是美的,赏心悦目。而在于目的地来说,深埋在地下的诗意是希冀与绝望的混合。道路延伸至尽头,却也不一定就是目的地,但目的地则一定在道路的尽头。
目的地诗意在于旅行者。旅行者能寻到诗意才能寻到目的地。诗意是深埋的。也只有最坚定执著的旅行者日复一日流浪在路上,才能发觉出诗意。
“句号不能止住
韵律的阵痛
你靠近风的隐喻
随白发远去”
目的地是终点,无论终点怎样它总是相对于道路安闲而宁静。目的地是舒适的,但道路上的隐痛都在风雨的交响,雷电的诗章中归于不可抹杀的确切的存在。风是轻的,疲惫的濒于崩溃的旅行者亦是轻的。但是在道路上他却因此而行得艰难而缓慢,对于他来说,目的地几乎是在时间之外了。
但是“暗夜打开上颌
   露出楼梯”
楼梯通向暗夜,即使是暗夜,但终究有了可以攀的楼梯。目的地与暗夜相混,是两个反面,是明与暗的相混。矛盾的存在,存在的矛盾。目的地是旅行者的生,也是旅行者的死。它存在,拥有截然不同的犹如硬币正反的两面.
发表于 2006-4-10 12: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顶!
发表于 2006-4-13 17: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喜欢北岛
发表于 2006-4-13 18: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
发表于 2006-4-13 22: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是很懂  顶一下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7 07:00 , Processed in 0.37693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