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对东南互保多持肯定态度,如王尔敏认为,“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24]戴玄之指出:“庚子拳乱,实近代史上一大奇迹,由于东南互保,始使风雨飘摇的中国,幸免瓜分之祸。糜烂仅限于大河以北,东南半壁未睹烽烟。”[25]吴文星则对东南互保作了这样的定性:“东南互保订约运动的倡行,是当时上海中外官绅盛宣怀、沈瑜庆、汤寿潜、蔡钧、沈曾植、余联沅、何嗣焜、福开森(J. C. Ferguson)、汪康年、赵凤昌等在盛宣怀的领导下,欲使张(之洞)、刘(坤一)等以实力镇压叛乱,维持地方秩序,向洋人承诺保护教堂,拒阻洋兵入侵东南各省之作为合理合法化的活动。”[26]
林世明不同意此说,他认为东南互保的首倡者是英国政府。戴玄之谓,庚子年五月,英国政府曾电令英领事转告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英国打算派海军入长江,帮助弹压土匪。“时盛宣怀在沪,知英人名为帮助弹压土匪,实则欲达其出兵长江之诡计;果尔,则各国效尤,大势去矣。补救之法,唯‘自认保护,勿任干预’。遂于廿四日(六月廿日)致电两江总督刘坤一云:‘各领事并无占吴淞之意,英领事要我请其保护,是其伪术,若为所愚,各国必不明……自吴淞以迄长江内地,公应饬沪道告知各国领事,自认保护,勿任干预。’”[28]对此,林世明指出:“早在光绪廿六年五月十八日(六月十四日),上海英国总领事霍必澜(Pelham L. Warren)即已电告英国外相沙利斯堡(Lord Salisbury,时兼首相),建议英国政府若与北方清廷中枢决裂,则应立即采取措施与湖广两江总督取得谅解,以维持当地之和平及避免所能引起的重大损失”。“由此可知,东南互保运动早在盛宣怀‘推动’前(即光绪廿六年五月廿四日前),即已有刍议。根据现有资料记载,知盛宣怀、余联沅于致电刘坤一、张之洞建议与各国领事订约互保前,即已与各国领事有初步的谅解。故东南互保运动其实为英国政府所发韧者也。”[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