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3|回复: 4

国家战略-----[转帖自中华BB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1 19: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总起篇

当历史走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向了复兴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冷静。我们现在在崛起道路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我们不仅仅是有台湾问题、南沙问题和钓鱼岛以及东海问题需要解决,因为这些仅仅是生存问题。保卫自己的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不可推卸的任务了。同时,我们的眼光还要放远一点。作为一个复兴中的大国,我们还要注意发展权的获得。

有人就要问,中国都还没有解决生存权问题怎么就去谋发展权了。其实这两者本来就并不矛盾。就和中国陆军在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的时候却已经开始了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国家等到我们已经完全把生存权问题解决了才去谋求发展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问题上远远落后。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在发展权的争夺上落后了。放眼世界,那些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发展权的争夺已经进行了数百年了。而我们在这期间更多地是考虑生存权的问题。或者可以这么说,我们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都没有考虑发展权的机会。

自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总结起来就是这样――马尾沉戟,甲武海葬;战则丧师,和则辱国。当然,这么说只是一个概述,并不能完全概括。比如,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靠着共御外晦的决心和意志战胜了日本侵略者。那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持久战,它给了国人时间来进行力量的整合,这才有了惨烈的胜利。这种胜利是以空间换时间,是以国家的发展潜力来消耗对手的实力。可以说这样的方法对自己的伤害比对对手的伤害还要大。3500万人死难,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国家丧失了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这样的战争我相信胜利的确值得高兴,但更多却是出于无奈。

或许正是由于长期的外部威胁,使我们没有余力去顾及本土以外的事情。的确,那时候我们的生存权太脆弱了,几乎每天都要流失一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们不得不为生存而外交,为生存而战争。其实,我们今天冷静一点想,当年很大程度是因为国际大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所有的列强几乎都把中国作为争夺的对象,虽然他们有利益分歧,但是在共同瓜分中国的问题上却是没有任何分歧的。一次又一次,帝国主义联手把中国的国门打开,把中国的土地变成殖民地,把中国的子民变成他们的子民。

今天,我们的国家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特别是列强的侵略由军事入侵更多的变成了经济入侵。而我国在解放之初的20多年的封闭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的民族工业是一个大大的保护。全体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国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更是给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侵略者的头顶悬上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我们不仅仅是从经济上有了一定抗击列强入侵的能力,军事上也有了让任何侵略者不得不考虑的核威慑力量。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时,我们已经把生存权比较稳定地控制了,开始有求发展的客观条件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敢于把改革开放的方针提出来。否则的话,改革开放无异就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默认被大范围入侵,最终丧失对国民经济的主导权,异化成为完全的低端产品生产基地。

在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化的初步目标,并由此获得了一系列在政治上的好处。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终于靠着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而非人口和幅员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同时,改革开放还打开了国人的视野,让中国人能看得更远了。此时,中国人发现,我们在发展权的争夺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和一战以及二战之前的德国相似的状况。那就是既有利益空间已经被别的强国早早占有。当年的德国人选择了走战争这条路,试图打破当时的国际秩序。最终,两次大战的结果都是失败,为此丢掉了不少的土地,甚至还因此分裂了四十余年。不可否认,德国的选择是最彻底的,对国际关系的旧有秩序的最猛烈冲击。可是,这也是风险最大的选择。因为这种冲击对各个既得利益的国家也将形成最大的冲击,显然,各个国家都会尽力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于是联合起来,对德国进行封杀。但是,如果选择了相对平和的方式,不求一步登天的话,对国际现有秩序形成的冲击就将要小得多,而且各国由于各自利益的分歧,显然不太可能联合起来进行封杀。这样,新兴国家就可以找到突破口,并突出重围,杀开一条血路。如果我们的国家碰到现在这种情况是处在当年德国的那种时期的话,也许可能那是唯一的选择了。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相对变得文明了,或者说更理智了。现在,各国都选择了以实力逻辑进行国家竞争,大国与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相对变小了。这也就意味着国际秩序将可以实现某程度上的修改,但绝对不是完全打破。想要完全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几乎就是说要准备战争。而且就以今天中国之实力要想靠战争去完全改变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我们既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权力拿国家和民族历经百余年屈辱才获得的一个复兴的机会去赌博。中国不是日本,那种没有把握的国运之赌纯粹就是疯子的行径。

要想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对旧有国际秩序进行改变的话,首先的问题就是实力。国家间的竞争无疑是以实力为基础。没有实力,你说的话就没有道理。狮子是绝不会听羊说道理的。如果你是一只老虎,你或许还可以和狮子说说道理吧。丛林法则,不可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在人类文明发展到最高境界之前是不可能得到决定性的改变的。我们不能去相信什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强国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你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因为强国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你就去和他开战。这显然是不符合实力逻辑的。没有什么国家会单单因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去做最(让)己方硬实力有重大损害的事情,除非利益使然。

当然,我们同时不能把硬实力的作用绝对化。我们要看到,硬实力仅仅是实力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代表整个实力体系。没有良好的运用的话,硬实力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要相对地减小。这无疑是对硬实力的间接浪费。所谓运作,其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政治运作。而政治运作在国际关系中又体现为大战略。国家的战略企划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实力发挥的程度。美国在一战之前奉行的门罗主义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国硬实力发挥其应有的影响。由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人为把美国硬实力发挥影响的范围限制在美洲,所以就显得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很轻微,似乎根本就不对欧洲的外交政策形成大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可以看见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外交运作。的确,德国的实力在当时的欧洲是高出周边国家那么一点,可是就从硬实力的角度上来说是很难维持欧洲的战略均势,特别是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均势的。但是,靠着卓越的外交手段,终于,一个微妙的三皇同盟保持了欧洲整体上的均势,为德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外部条件。因为俾斯麦清楚,如果欧洲爆发全面的大战,那么对德国来说是最为不利的。这首先是由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德国在欧洲的中部,是欧洲各大力量的交汇点。在陆地上,德国面对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共和国和奥匈帝国这三个陆地强国。在海洋上,德国又面对着日不落帝国的强大舰队围追堵截,其战略环境是十分恶劣的。这样的话,盲目的战争很可能把自己拖入深渊。欧洲平衡一直存在两个基石,俄罗斯和英国。所以,不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他们最终也没有完成突破。俾斯麦在这一点上就聪明了许多,他选择了一条不打破国际秩序(在当时体现为殖民地秩序)的路。德国在他当首相期间一直比较平和,在外交上也并不是咄咄逼人。这种平和却掩盖这渐渐被德国改变的国际秩序――商品输出规则。其实,德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成为了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可是,德国的威廉二世是无法理解俾斯麦的思维的,他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君主。在他的手上,德国选择了一种最为极端的模式,即在保有欧洲大陆上最强大陆军的前提下试图挑战英国海权。最终,存在舰队没能打赢战争,而德国赖以生存的陆军也没有能够打赢战争。这就体现一个国家的策略在其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没有正确国家策略的支撑,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崛起,其在硬实力方面的要求就显得要大得多。我们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以史为鉴。今天,我们面对的周边环境其实和德国差不了多少。海洋上面,我们有两个主要的对手和一个相对次要但有一定潜力的对手。两个主要对手就是美国和日本,而那个次要对手就是印度。印度对我海军的挑战现在看来还不是很明显,但相信随着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要不了多久,印度人就将进一步把自己海军的活动范围增加,最终和中国海军在某一个地区形成海上抗衡。而在陆地上,我们周边地区有不少庞大的陆军。红色帝国遗留下来的俄罗斯陆军,人多示众的朝鲜陆军,迅速现代化的韩国陆军,游击战上瘾的越南陆军(当然了,游击战和中国比还是次多了),百万之众的印度陆军,次大陆不可忽视的巴基斯坦陆军。因此,可以看到我们的形势或许比德国当时面临的六元政治更复杂。所以,我们的大战略必然要比德国的战略显得更加高明,不断地制造均势。这种均势战略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所处的国际大环境显得相对地平和。我们只有在这种平和的环境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崛起――以实力为后盾的新型崛起模式。因此,中国未来的国家战略就成为了一个相当值得讨论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战略(2)美国篇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其复兴道路上的理想应该是世界第一,也只能是世界第一。如果这个沉寂了百余年的国家没有这点雄心壮志的话,那这个民族又怎么能够骄傲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呢?要想成为世界第一,那一个必然的行动便是挑战现在的世界第一。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挡在中国前面的世界第一毫无疑问,是那个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这个总共才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他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可是,他的历史,却不及中国的一个朝代。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超强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老牌的强国。但是这个老牌强国在1840年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经历了太多。战败求和、割地赔款、军阀割据、国内混战,一段屈辱的历史,让这个国家几乎被打得爬不起来了。但是,他终究还是一个老牌强国,而且更是一个有着5000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他始终没有倒下,他始终坚持着,他在等待,他在期望。终于,历史给了中国人机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便走上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他虚弱的巨人的姿态开始了转变。他开始有了肌肉 ,他的骨骼变得坚硬,他的脊梁变得更笔挺。

中国改变得太快,他的衰弱和他的崛起都是那样快。谁也没有想到,大清帝国能够在1840年之后那么短的时间内瓦解。而更是没有人想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了近30年后,已经如此迅速地成为了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之一,甚至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没有预料到。于是,在前苏联解体后不久,中国变成了美国人眼中的潜在对手。美国人觉得这个中国一定会挑战美国的利益。于是,美国人预言,在与北极熊的斗争的大幕降下之后,经过一个短暂的历史间歇期,美国与中国龙的较量的大幕又将拉开。

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必须越来越多的直面美国。美国是很强大,强大到此刻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他抗衡。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其军费支出超过了世界上排在其后的10个国家的总和。世界政治中心,联合国总部就设在其第一大城市――纽约!在现在的世界上,美国的经济影响似乎无处不在,美国的军事力量似乎战无不胜,美国的政治影响似乎左右国际关系。是呀,这样一个国家,简直是让人看到了实力的颠峰。这样的实力强得令人感到恐惧。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没有资格去害怕,我们必须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我们没有逃避的希望,我们没有回避的资格,我们更没有躲避的权力。历史给了我们机会,不把握住那就是对后世的不负责任。

虽然美国是强大,但强大的东西也会有衰落的一天。或许这个衰落不是绝对衰落,但相对衰落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展自己,然后抓住美国的弱点,在削弱美国影响力的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影响力。

美国的最大弱点就是美国人的那种所谓正义的精神与实力文化的交汇了。美国人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对道义的支持。美国人总是只干那些他们以为是正确的且符合人类道义的事情。虽然这种倾向很大程度上仅仅存在于美国的民间,但这却不得不影响美国政府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美国的每一次行动都要给予国民足够的道义上的理由。这实际上是对美国政府的一个很大制肘。我们可以看看历史。

美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种孤立主义是相当盛行的。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看似实力文化的外表下却掩藏着理念文化的积淀。西奥多.罗斯福算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对世界力量对比看得比较清晰的总统了。他鼓励美国人民走出孤立主义的倾向,融入世界之中。可是,他没有成功。真正让美国人走出孤立主义的人应该是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其实,威尔逊本身还受到了罗斯福思想的影响,才发现了带领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倾向是使美国变得更加强大的途径。但是,罗斯福却没有从理念上来说服美国人民,他更多选择了实力文化的语言。而威尔逊不同,他的论述更多地是从道义上解释了美国为什么要走出孤立主义。威尔逊的理由是那么的冠冕堂皇――要让美国为世界的自由和民主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威尔逊才使得美国人摆脱了孤立主义。而这造就了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地位,并且从此使美国走上了一条称霸世界的道路。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种说法的改变,就对民意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这可能也就是美国的特色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同样是有着强大孤立主义倾向的。最终,美国却选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某些人认为,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话,美国可能就不会选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了。但事实上,即使没有日本的偷袭行动,美国也将参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因为美国事实上就没有中立。美国一直通过租界法案帮助英国,没有来自美国的大量物资帮助英国,英国这个国家可能早就不存在了。这也就是说,美国在战争中是有倾向的,只是对战争的威胁程度认识还不够,所以提供的帮助也不是很大。但是,相信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人在这个事情上会认识得更加深入的。就像越南战争一样,美国一步一步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力量。最终美国还是会介入的。虽然普通美国人对战争威胁的认识程度不是很充分,但美国的领导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会让美国人民认识到的。不管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那张所谓纳粹对世界的规划的地图是否属实,但至少可以认定,小罗斯福总统是在把美国导向战争。当然,罗斯福的理由并不是什么世界均势,也不是什么战略。而是说美国应该肩负起解放和保卫民主国家的使命来。这个理由比之威尔逊使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的理由也不显得次多少。如果美国真的是说自己要为民主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战的话,那几年前就应该对德国宣战了。这就是美国人,他们做自己认为对自己有很大作用的事情,但同时却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借口。其实,在战争结束后,美国还不是牺牲了很多国家的“民主”和“自由”。东欧国家在美国的默认下变成了苏联的傀儡就说明了美国其实本质上并不愿意为了别的国家的利益过多牺牲自己的国家硬实力。

而匈牙利事件真正使得美国人的理念文化的弱点体现出来了。在匈牙利事件中,美国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老大,在匈牙利事件上的无所作为让美国人标榜的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面具被撕碎了。由于畏惧与苏联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美国人在这个事件上选择了退让。其实,苏联人就真的有那么多的决心和力量?赫鲁晓夫是一个冒险主义加投降主义的综合体。或许美国人坚决一点,赫鲁晓夫就会退让的。但是,面对自己的实力受到巨大伤害的可能性,美国人根本就失去了理智,甚至对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都下降了。于是,在不久之后的柏林危机中,美国变的没有什么外交弹性,于是很快就选择了以强硬的态度和苏联人对抗。因为如果再次退让,将让美国人的所标榜的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谎言更加表露无疑。只是因为美国人对面的是赫鲁晓夫,这个苏联投降主义的激进分子。于是,苏联人每次都退却,最终彻底失败。而在当时,苏联人如果也强硬一点,可能难题就落到了美国领导人的身上了。但苏联人恰恰还没有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学会利用美国的这个弱点。

越南战争是美国人输掉的两次战争中的一次。这次战争,最终美国并不是因为战争没有胜利的可能性撤军,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反战活动规模大得足以让任何美国总统下台。美国人真的是因为死了那么多人才出来游行的?越南战争怎么也没有二战和朝鲜战争那样的大规模死伤吧。可是美国人却有那么强烈的反战情绪,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战争的性质更多地被人民所认识。美国刚刚介入越南的时候,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这肯定是不符合美国人的逻辑的。但美国人出于实力文化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因为在美国人看来,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于是显得相当重要。即使是在战争初期,美国也负担了法国作战花费的三分之一。可想而知,美国人的投入是多么大而迅速。要知道,当时由于美国政客都不喜欢戴高乐,所以对于法国并不是很感冒。当时的情况是,美国由于自己标榜的民主自由,结果让菲律宾独立了。所以他再去为一块法国殖民地而战就让美国人民感到难以理解了。毕竟,那还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应该是美国要去“解放”的地方。于是,美国人民在知道了真相之后,并不相信那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于是便选择了反对政府。这明显就体现了美国之理念文化中对于国家利益的制肘。当然,我并不认为美国退出越南这个国家战略有问题,而只是想说明美国的国内民众理念文化会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坚定性。

为什么海湾战争美国民众没有反对呢?并不是因为几个小小的局部冲突,比如入侵格林纳达行动或者草原烈火行动让美国人恢复了自信。其本质是因为这次美国人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很明显,谁都看得出来,是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的确,从国际道义上来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然也有拯救科威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责任呀。因此联合国投票也没有谁反对,组织联军又显得是那样的顺利。道义上支持的事情美国就毫不犹豫持续下去。可是,让很多军事分析家大跌眼镜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在联军进展相当顺利的时候,只因为伊拉克接受了联合国的决议,军队的进攻停止下来了。真的就那样单纯,美国就仅仅是为了一个如此单纯的理由就放弃了占领伊拉克的举动?的确就是因为伊拉克接受了决议,但理由的本质却不是那样简单。美国人是想要占领伊拉克,彻底击败萨达姆的。越南战争的痛美国人仍然有感觉,所以老布什总统并不敢乱来,那很可能将影响其竞选。占领伊拉克毕竟是联合国决议里面没有提到的事情。两党政治在这又体现为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点,这里简单地提到一下。可以想到,虽然美国不论是哪个党执政,他首要政策符合国家利益。可是,没一个政党又必须为自己的执政地位考虑。所以美国人在有些时候是会做出一些有利与本政党当对国家利益却不是和很明显的事情。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这一点,这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乘着美国大选之前逼迫美国作出一些有利于中国的让步就很不错。下届政府上台也只能认了。

朝鲜战争,美国人牺牲不少。可是,美国国内一直没有什么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出现。这是为什么,估计看过上文的人都知道了吧。很明显的问题,美国人至少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所以死了一些士兵,却没有表现出国家战争意志的动摇。毕竟还是朝鲜先打击韩国。可以说,自美国诞生以来,美国的两次主要失败一次是战争意志的动摇,另一次却是碰上了一个实力不弱的对手。可以说,之所以韩国没有像越南那样最终被完全红色化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美国的战争意志没有出现决定性的动摇。这是很关键的,失去了战争意志的战争是几乎没有什么获得胜利希望的。美国彻底撤出了越南,所以越南最终没有任何疑问的变成了全红。而美国驻军的韩国却因为美军的继续存在而没有被红色化,保留了美国在东亚土地上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据点。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无疑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人的理念文化和实力文化并存的事实让我们有机可乘。这是我们未来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美国的弱点本来就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弱点了。我们必须好好加以利用。而且美国人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对他们的弱点有什么大的改变。毕竟,那是一个民族的习惯。惰性,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存在的东西,并不因为这个民族中有人发现了就能够改变掉。在外交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打击美国行动的正义性。这样,就可以让美国的行动决心大打折扣。目的很明显,让美国的行动决心下降的直接结果就是让美国干预能力大大下降。这就是一个具体步骤的问题了,这方面我就不深谈了。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实力逻辑的作用。如果不能从理念文化阻止美国人,那我们就应该采取实力制约。只要我们让美国觉得他们会得不偿失,以美国人的逻辑一般就不会贸然行动。

我们未来对美国的主要方针应该循序渐进。毕竟,美国人拥有了很强的实力。我们过于明目张胆和美国争夺势力范围也是愚蠢的。这样的行动是不合逻辑的。我们必须要让美国认为我们的目的仅仅是很小范围的。这要靠很强的运作能力来配合。美国人也不傻,因此我们的运作应该要是政治、经济、军事共同作用,这样才能使效果最大化。军事上,首先不要显得咄咄逼人,但又要有符合需要的军事力量。这个东西也相当难把握。对此,主要应该采取一些政策上的声明和对军事实力的掩藏。虽然可能不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总有一定的作用。要表现出来,我们并不是要完全打破旧有的游戏规则,而只是在美国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修改。同时,要加强和美国的经济联系,并着力发展我国自己的经济。我们的经济做大了,我们和美国的经济联系紧密了,美国相对来说就对我国依赖性增强。至于外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比如说我们帮助美国促使朝鲜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另外,我们也还可以帮助美国打击恐怖分子,毕竟我们自己也有这个需求。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让美国产生过于强烈的失落感。我们知道,美国历史一直可以说是一部崛起史,他还没有真正对衰落有过切身体会,谁也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在一些行动,比如说在美国已经没有实质影响的地区问题上征询美国的意见,并做出一些非实质的让步,或者我们可以在美国人所谓最体现民主自由的“人权”问题上让一下步(我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存在,纯粹给美国人一个面子),满足美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要求。

我们对美国的一个关键着力点就是要尽量避免和美国的战争,特别是全面战争。放眼世界,美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从整体上对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伤害的国家。从实力论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和美国的正面冲突不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会让其他一些国家受益。即使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也要尽量避免。相对全面战争,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更是美国人的长项了。而且美国人和中国如果仅仅打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的话估计中国受到的伤害要比美国大得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美国的全球存在能力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要比中国强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和美国的局部战争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相当严重的。当然,我们还是不能逃避战争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一旦非打不可,我们就只有选择,要么一下把美国打痛,让他从实力逻辑出发,停止战争。要么把战争拖长,让他的理念文化发挥作用,最终迫使美国停止战争。

在未来,我们不要试图把美国的势力彻底挤出某地区。毕竟,美国的实力决定了其作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存在的时间还会很长,我们绝对不能冒进。那种赌博行为是不适合我国的国家战略的。我们重要的是要做好和平崛起的工作。以实力为后盾的和平崛起。不要以为美国人不会妥协。美国人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承袭与英国。其实美国就是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和平崛起。十九世纪末,英国发现美国的实力强大后就主动把整个美洲除了加拿大以为的地区让了出去,变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实力逻辑下的和平崛起的一个典范。让美国既没有理念上的借口也没有实力逻辑中的欲望,最终让我国快速稳定发展。只要我们中国人有足够的耐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们的国家最终实现对美国的超越,实现我们民族的复兴。我们都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所以,我们就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缓图美国,最终实现国家的崛起。
发表于 2006-4-14 21: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总有一天会站在世界的巅峰,到时我们也要炫耀炫耀武力的强大!!!
 楼主| 发表于 2006-4-16 12: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战略(3)日本篇

在世界的东方,有两个国家曾经先后主导东亚,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一个是中国,另外一个就是日本。可以这么说,亚洲第一的宝座只有一个,不是中国就是日本(嘿嘿,个人当然很倾向中国)。如果说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必须要超越的对手是美国的话,日本就是我们国家在亚洲范围内崛起必须跨越的障碍。

在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日本。虽然日本不比美国,美国才是最有实力威胁我国的国家,但是,我们要看清楚,日本才是威胁我国的意图最为强烈的国家。他虽然不能单独对中国进行结构性打击,却可以联合大国共同对中国进行战争。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和我们多次交手。唐朝的白村江战役,元朝的征日,明代的抗倭,还有就是万历年间的朝鲜之战。特别是在近代,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就把中国做为其侵略的第一目标。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日本成为了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南京大屠杀的超过30万人的死难,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的3500万人的死难。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血海深仇。而恰恰他又是有着较为强大实力的国家。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他。

日本是当今世界按美圆汇率计算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拥有世界第二的军费支出,而且正在试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实,不论日本是否人常,其经济实力决定了其必然将在政治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视日本的实力。不要偏激,那对我们自己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我们要做的是发现日本的弱点,并战胜之。我们的仇恨更多应该成为我们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比较深的历史矛盾。外交上,中国和日本之间被称为一衣带水,可有些人却在私下说是“一衣带血”。的确,中国和日本之间有过不堪回首的战争往事。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的学生,但是就是这个学生,却屡次认为自己超过了老师,而试图挑战他的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看看法德,自三十年战争之后先后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法德之间的历史积怨并不比中日少。可是法德却早已实现历史和解,并且共同支撑欧洲的天空,被称为老欧洲的轴心。在这些人眼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历史矛盾也应该可以遵循法德模式,实现历史性和解,在亚洲发挥轴心的作用 。当然,这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现实并不是理论,他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首先,德国并没有像日本屠杀中国人一样去屠杀法国人,他们之间的交战更多的是一种骑士战争,只是一种实力的碰撞,并非带有要完全让哪个民族被抹去的目的。其次,德国人在二战之后不断进行反思,对二战的罪行进行反思,日本人却从来没有这么做。他们没有在战败之后正视其侵略历史,反而在不断美化侵略,甚至否定他曾经侵略的历史。从日本修改教科书的事件上可以看出,军国主义是否复活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需要讨论的仅仅是军国主义什么时候完全复活,复活到什么程度而已。岛国民族的劣根性就在于此,狭隘的民族观似乎变得难以逾越了。

中华民族是个宽容的民族,但宽容也是有限度的。我们的宽容是建立在日本对历史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单方面的宽容无疑是纵容侵略。我们已经被侵略过了,所以我们的民族不认同现在的日本是完全有理由的。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日益强大,温和的声音几乎不见了。这和二战之前是何等地相似呀。我们的民族也日益感到了危机的到来。和平年代国防建设的动力就是忧患意识。我们国家在一些地区的反日活动只是忧患意识的体现。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我们对人民的反日活动也应该辨证地来看,一方面,这些活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日关系,但另一个方面,我们的反日活动也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于危机的忧患意识。难道一定要到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才能去反对某个国家的侵略行径,而在和平年代我们对他们的一种侵略倾向不能以这种非暴力的形式进行提醒?可以这么说,如果日本继续对于战争罪行进行否认,那么中国的反日情绪是难以平复的,中日关系也就堪忧了。

现在的中日关系已经可以说是自复交以来以来的最低谷,而且中日关系还在降温。由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和东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上的无理取闹,这种趋势是很难短时间改变的。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日本向联合国提出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这让中国人民几乎难以接受。一个还没有正视历史的国家怎么会有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呢?中国政府自然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表态支持日本。就因为这,日本变得更加趋于疯狂。他开始不断地挑衅。先是提出钓鱼岛收归国有,后又向中国发出类似最后通牒式的文件,要求中国停止在东海的一切油气勘探工作。这无异于在本已紧张的中日关系上火上浇油。这也无怪乎在中国国内出现大范围的反日情绪了。日本人首先已经把获得理解的途径堵死了。

其实,中国人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只要日本愿意承认其侵略历史,中国和日本的和解也就要到来了。但中国人也是不容易屈服的,如果连侵略历史都不承认,我们中国人可能认同日本在世界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吗?而且日本人竟然老是用停止对华援助来威胁中国。实际上,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人不怕!日圆贷款对中国是年三十的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但日本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可能忘记了,日圆贷款是要还的,而且平均一年才10个亿美圆。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它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记。日本用停止对华援助来说事,结果只能是挑动了中国人自尊的神经。

日本并没有美国那么强,所以他的弱点也较美国多,更较美国明显。

日本的根源问题就是其岛国民族劣根性。日本人的岛国性质显得比英国更加明显。岛国民族最容易出海盗。这个海盗是个什么心态呢?他们常年在海上游荡,抢劫货物,然后把人杀掉,把船烧掉。这种模式纯粹是冒险行为。因为这种模式是不能有任何一次失败的。一次失败就可以把自己完全葬送掉的。那么,我们看看日本的海盗式赌徒行为吧。

发生在唐代的白松江战役可以说是日本第一次大陆冒险主义政策的实施。那个时候的日本还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国。当时,朝鲜存在三个国家,即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其中,高句丽是最强的,老是打击新罗和百济。于是,百济和新罗分别在区外寻找了保护国。百济的选择是倭国,而新罗选择了唐帝国。日本当时之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在经历了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并没有对直观的了解,可以说是知己不知彼。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军队派上朝鲜半岛显然并不是一个合理的举动。当时的大唐帝国几乎是拥有无限的人力和物理,但日本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只觉得这是他们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的一个好机会。于是便借口百济求援出兵朝鲜半岛。但是,这样的盲目出兵显然对日本本身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最后不出所料,百济被灭,日本的冒险行动第一次失败了。他不得不臣服于大唐帝国。于是来唐的日本遣使就多起来了。东亚的力量格局也形成了以大唐帝国为中心的结果。此时的日本在整体实力上肯定是没有办法与中国对抗的,这无异是在飞蛾扑火。

日本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没有试图再次挑战中国。但是到了明朝,日本又再次试图进行大陆扩张主义。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肆意烧杀抢掠,这还是小。更重要的是,日本在丰臣秀吉时代选择了入侵朝鲜。这时候的朝鲜就是一个微缩中国。作为明帝国的属国,大明天子不可能轻易把这个属国就给了日本。于是,丰臣秀吉本身就选择了和大明的对抗。可是,他再次忽视了力量对比的巨大悬殊。此时的明帝国虽然不说强得很,但怎么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一个小小的日本就可以轻易将其的根基催垮的。日本人只是简单地认为明帝国是一个已经没落的帝国。而盯着入侵大陆的第一个目标――朝鲜。这只能说明日本人在这样的关乎国家命运的事情上过于草率,根本也没有经过周全的考虑,仅仅是以自己的战略为出发点,而全然不顾及到对手的力量。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也贯穿于日本的对外政策中。或许海盗本来就就是这样的心态,他并不知道对手是怎样,他只知道看到了目标就去打劫。这种想法是多么可笑,也正是这中思维,即使是日本的丰臣秀吉这样的一代枭雄也没有能够超脱这种逻辑。

当然,我们还有一次记忆最深刻的失败,那就是中日甲午战争。这是一场以偷袭开始的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经历了一些变化,但我们的变化相对小一点。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日本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那是一次体制上的根本变革,虽然没有完全铲除日本的封建制度,但却给资本主义的发展亮了绿灯。中国则不同。中国采取的变革没有能够也不敢出动封建统治的根基,那仅仅是一次形式上的变革,没有深化到内容层面上。僵化的封建官僚体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更不是谁想触动就能触动的。每一次的改革企图最后都在腥风血雨中失败。一次又一次血流成河。于是,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日本开始赶上来了。但中国并不是没有力量。可以说,日本人当时的决定仍然是很冒险的。可是日本就是一个冒险的民族,面对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他没有表现出畏惧,而选择了直面。不过这次日本人成功了。一次战争,把日本在亚洲的最可怕的对手打得不知所措。可是,这次战争虽然造就了日本的崛起,同时也加速了日本的冒险行动。日本人在十年之后,挑起了日俄战争,对俄国的远东利益提出了挑战。 这是日本第一次公然挑战列强。俄罗斯帝国,土地面积是如此的庞大,在任何一个国家面前都显得像一个巨人。而日本没有多管这些,他选择了战争。开战首先消灭俄国的远东舰队,这是一个大胆的行动。俄国人不得不调集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来亚洲增援。随后,在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史上最重要的任务,东乡平八郎海军元帅(当时还不是)的正确指挥――实际上一个巨大的冒险――在俄国舰队的炮口之下进行转向。这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人很难作出的决定,可日本人就是能够做到。可以说,对马海战是日本历史上真正的国运之赌,如果输掉战争,日本这个国家可能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任何可能。可就因为那是日本人,他们敢于冒这样的风险。战败的结果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没有形成现代文明观,而俄国人更是以获得土地为乐趣。看看苏联在二战胜利后的做法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如果俄罗斯获胜,日本的代价是多么惨重。但海盗就是海盗,俄罗斯这条运转不灵的船也叫他们给烧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倒没有怎么体现出日本的冒险主义。因为从政治版图上来说,同盟国靠的就是陆军,而他们离日本太远,帮不了日本什么。一旦和同盟国开战,结果是很严重的,不列颠的海军相信是足够强大的。这说明了日本在实力相差过大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选择冒险的。

可是,在一战中的正确站队让日本有点忘乎所以了。随着军国主义势力的上升,日本也感觉到了他可能要靠战争来转移经济危机。这次,日本仍然没有什么犹豫,他选择了轴心国。于是,不得不做出的决断――挑战美国。当然,日本人也深知,自己的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都是不能与美国比肩的。于是,他又用上了偷袭了。珍珠港一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战列舰四沉四伤。的确,短期内增加了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可惜,美国的战争能力之强让日本始料不及呀。想想那是一种怎样的工业能力。短短的时间里,美国人造出了50条“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和25条“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日本人这一次的确低估了美国的能力了,但却没有给他们后悔的机会了。战争的结果早在开战时已经决定了。

日本人就真的那么看不清力量对比吗?他们又为什么那么喜欢冒险呢?这就是岛国呀,大陆情结以及海盗精神的结合。他们追求最大的收益。他们害怕被孤立。岛国封闭了就没有多少前途了。这就和一些人炒期货一样。风险大收益也大。日本这种冒险主义我们是必须遏制的。我们要知道,和日本交战是很多敌对势力愿意看到的。大家不要凭一时之快。老是高声呼喊消灭日本是没有用的。冷静是国家崛起过程中最需要的东西。因此,至少在短期和中期我们要避免和日本交战。海盗虽然乱来,但是在有种情况下却不会乱来,那就是他发现了对方是一条军舰时。海盗其实是懦弱的,只能欺负民船。他们的内心实际上是承受不了失败的。这又引出了日本的另外一个心理弱点。

为什么日本一直都没有敢于很明确而持久承认其侵略历史。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日本这个民族的脆弱本质。他对于失败十分忌讳,而且更害怕挂上了侵略的失败。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实在没有多少本钱,失败一次那绝对不会像勾践那么简单,只要十年生聚。因此,我们和日本不打则已,一旦爆发了战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狠狠的打,打得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敢斜视西方。这又得联系到日本的国情。的确,作为一个海岛国家,要失败的前提至少也要海洋上失败了,而海洋上失败了之后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线被别人控制了。对日本来说,失去海洋和被举国侵占的区别不大。都是生存权的基本丧失。因此,日本赖以生存的海军是我们打压的重点,只有让日本人感觉到他们海上不安全了,他们才会理智些。

对于日本,我们国家不要有任何的恐惧,日本这个民族也不值得我们恐惧。他们没有长远的战略,总是按照当时的状况而不作全面分析就决定。这样的策略只能导致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危机。就像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的,中国是大国,所以中国必将战胜日本。而且我们还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转化,到我们变成一个大强国的时候,我们对日本就将占有压倒优势。

由于日本的那种冲动和战略上的误判概率之大。我们有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借力打力。这个力是什么呢?很多,美国、韩国、朝鲜、俄罗斯都是我们可以借的“力”。首先是美国,美国和日本的矛盾不可说是不深。可以说,日本一直就把美国作为其排行第二的对手。毕竟,从日本的地理位置来看,日本的真正成为世界级强权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日本必须获得太平洋的控制权,这显然与美国有很大的冲突。日本人当然也认识到了这样一点,所以才偷袭珍珠港,试图颠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权。美国人自然也不会傻,他也知道,中国怎么说还是一个以陆权为主的国家,即使崛起之后也不会全面夺取美国的优势。但日本全不一样了,一旦日本获得霸权,其必将全方位挑战美国,特别是在海权上,日本必将谋求绝对优势(虽然这几乎不可能,但日本人心里就是这样想的)。这自然是美国所不能允许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和美国达成默契的。关于韩国和朝鲜对日本的作用,我不用说得很详细了。朝鲜半岛在历史上多次受到日本的威胁,特别是近代,日本长期占据朝鲜半岛。因此,不论是半岛的哪一个国家,都对日本没有好感,更不希望日本强大。独岛问题就是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契子,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另外,日本政府的运做也不是很灵活,一个很浅显的原因就是日本右翼势力非常强大。在日本政府那样的体制下,首相不得不顾及到国内的支持率。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我们只要抓住时机大力地抨击日本首脑包括参拜靖国神社在内的一系列不承认侵略历史的行为,就可以获得朝鲜和韩国的足够支持。至于俄罗斯,不仅是北方四岛问题还没有解决,还有更多的历史矛盾沉淀着。这些问题现在的确不是很明显,但以后都将显现出来。而且,俄罗斯是中国遏制日本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实,只要中美俄三大国的地位没有决定性的变化,日本就很难从这个夹缝中崛起。当然,我并是鼓励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当然,这也是一种手段,但风险不小),只是希望形成一定的力量牵制。日本至今也没有找到同时平衡美中俄的办法,这是一个对我们来说不错的事情,我们也必须加以利用。

日本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他们的经济很需要我们,而我们对他们的需要则显得不是很明显了。我们不从双方生产的东西上来分析,因为这样显得片面了。我们就看两个市场的走势。日本市场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已经趋于饱和了,而中国市场则还在持续的扩大中。也就是说,日本市场以后能为我们提供的可顶是要小于我方市场能为日本提供的东西,光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市场对于日本的重要性。我想,只要我国坚定地走下去,我们的经济牌就会对日本起作用。

对于日本的不承认战争罪行的言行,我们可以利用,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并不急于要求他承认战争罪行,因为这对我国遂行国家战略是有相当的好处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日本和德国一样都是二战的策源地之一,罪行也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区别,为什么日本就一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类似德国的尊重呢?结果导致日本的政治外交只能变成金钱外交。这也是和日本人的短视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战败后的国家有两种选择。一是向胜利国挑战,为执行和平的过程制造麻烦,希望其知难而退;二是与战胜国合作,同时设法恢复本身的实力,以待东山再起。这两种策略都有不消的风险。如果选择了前种方法,也就意味着将在虚弱的时候挑战胜利的国家。如果选择了后种方法,那合作可能打击民心。可是不管选择哪一种,千万不要两者都选,而是要有区别地选择。日本恰恰选择了两种。他对美国采取了第二种方案,而对中国选择了第一种方案。显然,这造成了中国对他仇恨日升而日本本身民心也受到打击,同时美国还没有能够对日本放心。这就已经是一个大大的败笔了。而一直不承认战争罪行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日本在国家社会上,当直接面对中国时是很难抬起头来的。虽然日本政府不愿意承认侵华历史,但这毕竟是事实,所以日本人是永远会心虚的。中国就可以靠着这一点不断打压日本。把和日本的问题都和历史问题挂钩。美国人不是习惯了把中国的问题都和人权的问题挂钩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不把日本问题都和侵略历史的问题挂钩呢。这是很正常的逻辑。让日本人的良心窄不停给我们在很多问题上谋取利益。这是很致命的一个外交手段。我们看到,德国人能够不为凡尔塞和约付出足够的代价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战实际上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利益争夺战,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于是,战胜国觉得让德国签定下那么苛严的协议似乎过分。于是,史特瑞斯――或许是德国历史上最接近俾斯麦的外交家凭借着战胜国的一种理亏心态不断施压,最终使德国因一战造成的损失变得最小了。为什么日本的政府官员于中国的官员会面总是没有什么精神,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精神上的债务,最终影响了日本官员的心态。精神上的压力对事态的影响可是不可让人小视的。对于日本人这么大的短视,我们怎么能不加以利用呢,那就有点对不起自己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9: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战略(4)俄国篇

俄罗斯,我们北方的一头熊,一只有着相当强占有欲望的北极熊。在历史上,他的国体的几度变更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侵略本性。于是,他的侵略欲望不可避免的要和中国的利益挂钩。作为一个有着世界影响的大国,俄罗斯在我国的崛起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俄罗斯的土地面积是大得让人觉得恐惧。西边连接着欧洲的中心,东边到了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了,而南面也到了黑海和外高加索。这样一个帝国,曾经靠他的土地吞噬了多少野心家的帝国之梦。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败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失意,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这一个个在历史车轮上留下浓重笔墨的著名人物都败在了俄国人手上。俄国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把一个又一个帝国崛起的梦想给撕碎了。的确啊,俄国太大,他土地大,潜力大,民族主义的市场更大。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俄罗斯人由超级大国变成了一个区域性大国。或许,对于美国来说,他可怕的东西也就是那些似乎安全性不是很高的核武器了和那深不可测的潜力了。虽然如此,我们可不是美国,我们要正视俄罗斯的实力。

俄罗斯人现在是有很强的失落感的,毕竟,从超级大国变成了地区大国的滋味不是让人很好受。而且,从现在的国际局势上来看,未来最有希望替代前苏联地位的国家就是他的南方邻居。其实俄罗斯人也很矛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罗斯的衰弱和中国的崛起都是既成事实了,俄罗斯人短期内是不能撼动这个事实的。由于美国在冷战之后仍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继续对俄罗斯实施遏制战略,所以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北约的东扩已经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了。连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这样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已经倒向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自然让俄罗斯人觉得日子很不好过了。随着颜色革命的发生,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都有了很大的离心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明智选择自然是把主要的精力拿来对付美国对自己本来已经不大的残留势力范围进行渗透。而中国方向,则可以作为俄罗斯的一个战略后方。可是从长期来看,随着俄罗斯实力的恢复,双方必然要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形成冲突。同时,双方在领土问题上仍然是纠缠不清的。这一点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某些中国人老是喜欢公开谈收复远东的话题,导致俄罗斯人对我们的戒心长期没有消除,这也成为中俄关系的一道坎。

我赞成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发展友好关系,但也不否认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中国和俄罗斯交手的话那就必须快,而且见好就收。否则,我们的实力也很可能会被俄罗斯人消磨掉。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俄罗斯历史上吞噬掉几个帝国美梦的例子吧。

古斯塔夫二世,这个瑞典历史上的有为之君是在俄罗斯手上失去了壮大瑞典实力的机会的。当年,古斯塔夫在刚刚开始的几次战役中消灭了大量俄罗斯军队。当时,俄罗斯人已经准备认输了。可是,古斯塔夫发生了误判,他以为可以到俄罗斯身上拿到更多。但事实上,俄罗斯人不竭的人力让瑞典人几乎没有任何获得胜利的希望了。一批又一批的部队来到了战场,最后,瑞典人不支倒下了。如果当时古斯塔夫能够接受俄罗斯的提议的话,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将使瑞典成为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而不是最后分成裂,成了几个小国家,谁在欧洲也没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拿破仑.波拿巴(我最崇拜的人哦),法兰西的皇帝,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战神。他当年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他其实也没有在战场上输掉过战争。意大利战役、马仑哥战役、奥斯特里茨三皇会战、耶拿战役、弗里德兰战役、阿斯佩恩战役、瓦格拉姆战役,这些辉煌的光环却永远掩饰不了莫斯科严冬下的失败。甚至在莫斯科城前的博罗季诺战役也不行!虽然俄罗斯人根本就没有在正面战场中打赢过拿破仑,但俄罗斯的天气却轻易地击败了拿破仑。俄罗斯人的韧性又一次清晰地体现出来了。沙皇并不是没有求和,只不过拿破仑觉得俄罗斯是自己彻底控制欧洲的最后一个障碍了。他要彻底击败俄罗斯帝国。可是,他们没有击败俄罗斯帝国,却自己终于被俄罗斯帝国给吞噬了。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法西斯狂人,曾经可以说是大半个欧洲的统治者。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国人的力量的强大,但也不能不提他在二战之前和二战前期的正确决策。他独到的战略眼光(或许是蒙的,或许是分析的)让德国在二战的前期走得十分顺利。进军莱茵区,才三个营就吓住了百万法国军队。希特勒的将领都是错的,只有希特勒本人是对的。 然后是吞并奥地利,自己的祖国就被那样的并到了德国,没有什么反对之声。然后是捷克,似乎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阻力,但却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不仅仅通过《慕尼黑协议》把苏台德地区弄到了手上,甚至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过招来了几声没有实质效果的抗议。他的将领最终完全信服了他,变成了他的崇拜者。闪击波兰时,也只有希特勒能够想到法国和英国会在西线固守马其诺防线之后,进行静坐战争。随后,对于其他小国的践踏也显得很迅速而果断。甚至在面对法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时候,希特勒仍然像是一个理智的君主。六个星期,让一战中对抗了四年对手崩溃掉了。可是,希特勒的胜利最终让他陷入了错误的逻辑之中,也或许是他本来就是靠运气,反正他选择了向前苏联发动战争。于是,他陷入了和一个巨人进行战争的泥潭。可是,他并不是没有收手的机会,在战争进行的1941年,斯大林多次向他摇动了橄榄枝,试图牺牲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换取国家的保全。可是,又是一个不知道见好就收的君主,又是一个粉碎的帝国梦。

其实,真正在俄罗斯手上获得了大便宜的就是德国了――一战时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并不是因为要见好就收,而是迫不得已。同时的东西两线作战让德国人感到有几分不支。于是,德国人果断地选择了获得足够的利益后停止与俄罗斯的战争。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说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却由于西线的最终失利变得意义不是很大了。但可以说,《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是一个典范。这证明了俄罗斯这个民族并不是不会认输,只要我们合理掌握就能够超脱其他国家在和俄罗斯的战争中失败的命运。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就像某位国家问题专家说的――世界上有三个国家是不可征服的,那就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这里又不得不重复一下三角理论的应用了。之前写美国部分的时候没有写这是因为俄罗斯还没有出来。

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应该成为构想中的世界三角决定性支点。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中国和美国将在未来世界中扮演两个极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问题在于第三极。由于未来世界的特殊情况,所以可能会形成一种双三角支撑世界的情况出现。这其中,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俄罗斯可以和美国、中国形成军事上的三角。军事实力没有实现整合的欧盟可以和美国、中国形成经济上的三角。而他们作为欧洲的声音又共同成为一股力量,和美国、中国形成政治上的三角。不要认为这样是小看欧洲和俄罗斯,其实现实的发展趋势很可能就是这样。看看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法、德、俄三国就形成了共同的立场,共同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当然,中国未来有没有那么强大现在也不能说死,但相信还是能够实现的。如果形成这样的三角政治之后,所有大大国就围绕在这样一个体系下进行实力的运作,最终在国际实力的大体系下发挥足够的作用。比如说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在亚洲范围内正日益发挥着更大的影响,而欧洲在经济上和美国的平衡关系也显示出来了。俄罗斯的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决定性的变化,而美国的霸权更是在短时间内无人可以打破。而其他国家基本都不具备构建世界范围内的三角的潜质。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在中美俄三大力量体系的中间夹着,我前面就已经提到,只要这三大国的地位没有发生决定性的变化,日本就是被压制的对象。至于印度,由于其实力只体现为美圆汇率的国内生产总值,所以崛起还显得比较遥远。

对于俄罗斯,其作为我们竞争对手那应该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应该把俄罗斯人当作我们的朋友。双方的共同利益让我们之间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中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现在面临着比较大的资源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完全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首先就是石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石油储量现在谁也不敢确定。大片未被探测过的土地的存在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想象空间。而且来自俄罗斯的石油毕竟还是要比来自中东的石油显得相对安全得多。不仅仅如此,俄罗斯的天然气是我们发展也很需要的重要资源。而其它的战略资源在俄罗斯也是不难找到的。只要中国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我们就可以从俄罗斯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资源。当然,中国和俄罗斯合作的前景不肯能仅仅如此,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俄罗斯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军事技术。也许大家觉得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已经日薄西山。其实,俄罗斯还有很多预研项目的技术到现在并未过时。俄罗斯政府也知道,这些技术除了出售换成金钱来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下一步研究以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俄罗斯的这种心态,在适当的时候获得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当然,这也是一种平等互利。

中国和俄罗斯的最大的合作点就在经济上。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补的。俄罗斯的重工业基础并不差。随着以后俄罗斯经济的恢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互补为什么就不能出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呢。我觉得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互补相对于中国来说比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更有利。首先从地缘角度上来说,我们应该是要联近抗远,而非远交近攻。今天已经不是中国的春秋战国了。我们不可能像当年那样搞远交近攻了,反而要首先稳定好自己的周边。所以加强和俄罗斯的联系对我们显然是很重要的。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上来看,俄罗斯不可能在面对中国时居主导地位。于是将出现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远大于中国对俄罗斯的依赖。这样就可以成功的实现对俄的战略优势。这种不对称的优势战略实际上就是让别的国家成为自己在国家关系中一个比较难以脱手的棋子。这就和美国一样,他只是靠着经济力量就影响了很多国家的政策。我们在引进一些俄罗斯的重工业产品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民族工业。我们的国家的强大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强大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工业有足够的供应能力的基础上。国防现代化买是买不来的。

关于边界问题,我想我们也可以依靠经济手段来获得足够的利益。现在的大国竞争并不一定讲的是政治版图,还可以讲经济版图。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弱点地区,不论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是弱点。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相对于俄罗斯的地缘优势。由于乌拉尔山系的阻隔,所以远东地区在经济上就应该成为我们的势力范围。这方面我们的国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算要收回远东被侵占的土地,我们也需要首先对俄罗斯的远东的确进行经济版图的兼并。把远东纳入我国的经济体系最终也将是俄罗斯政府的无奈选择。如果远东不能和中国经济体系进行融合,远东成为不毛之地我都不感到奇怪。毕竟,远东太远,人口太少,只能吸引外来人员和资本来盘活经济。这样,即使我们没有从政治上收回远东地区的主权,我们很大程度上也获得我国本来应该在远东地区获得的一些利益。在对远东进行了经济控制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实现我们的另一个战略目标,对外蒙古至少经济上的收复。同样,不一定是领土兼并,但至少要把蒙古并入我国的经济版图。这样,蒙古的铁、煤、铜就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呵呵,当然了,如果蒙古自身愿意,我当然也愿意能够收复远东和蒙古,但至少要首先现实一点,走对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没有第二步也走过了第一步。对与第二步我的确不好多说,因为这东西还得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中国应该将自己和俄罗斯的关系定位与战略伙伴而非盟友。变成了盟友就容易考虑过于简单,让俄罗斯觉得自己的力量相对增加了,容易走强硬路线,把中国拖入我们本不应该介入的战争之中。这是我觉得中国所不能忍受的。中国是个世界性大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命运和别的大国绑定在一起。什么大国也不能保障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安全只能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不需要任何大国给予我们安全保障。别人给你的安全保障没有任何可靠的地方。实力外交的核心就决定了任何国家首先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中心。想当年前苏联给我们国家的核保障就那么有用吗,我们还不是要在朝鲜半岛顾忌美国人的核武器?国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把关系长久,利益的联系才是真正决定国家间关系的东西。有一定的距离,有足够的共同利益基础,而不是处于一时冲动的合作才能长久。

我们和俄罗斯的两个重点合作地区就是在朝鲜半岛和中亚。在两个地区,我们和俄罗斯都是既斗争又合作。当时,两个热点的确却要有策略。在朝鲜半岛,我们是斗争大于合作。朝鲜悠关中国的安全,是我国安全边界的前沿,是我们不能丢失的地方。对于他我们要保持绝对的控制力,而不能让俄罗斯坐大。而在中亚地区,我们和俄罗斯的合作要大雨竞争。毕竟,中亚地区虽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国和俄罗斯共同防止美国势力的介入显然显得更重要。俄罗斯有遗留的影响力,而我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介入。双方合作相信可以在中亚地区控制美国势力的蔓延。这样也才能给中国和俄罗斯都提供一个安全的大后方。至于在其他地区,中国和俄罗斯就要采取一种互助的心态,共同对抗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强权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对付共同的对手。

另外,作为一种思维,必须提出。俄罗斯这个国家和世界上主要的强国一样,不太可能从外部打败的情况下却有可能从内部崩溃。我们也有必要做好应对这样的非常状况的准备。的确,俄罗斯太强对我们不好,但俄罗斯太弱对我们同样不是很好。当然了,出现那样的情况,我们在帮助维持俄罗斯不是太乱的情况下也要乘机谋取获得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在这个方面谋取利益是国家之间的斗争,帮助俄罗斯也是国家的利益所在。

总之,俄罗斯是我们崛起道路上一个可以利用的伙伴,但我们并不能完全放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0-1 19:36 , Processed in 0.85043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