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观点新颖,然内容无法证实,求赐教!
约克敦大捷的真相
一提到北美独立战争,多数人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华盛顿”、“莱克星敦的枪声”
、“约克敦大捷”等字眼,我们今天要说的,正是这场被称为北美独立战争后一战的“约
克敦大捷”。
这场战役有什么好说的呢?不就是华盛顿率领士气高昂的大陆军横扫落叶一般击败英
吗?是的,不过这种说法是在美国媒体控制了世界舆论以后的正式说法。
而真正的历史,需要我们从非主流的僻角落,从那一个个枯燥的数据和记录中自己分
析得出。
(1)康华利所签的投降书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英国人在约克敦签署的投降文件很长,英国方面签署文件是英军中
将康华利伯爵和英国皇家海军约克河小舰队司令西蒙兹。美法“联军”方面则有三个人,
一个是没有爵位的,所谓“美法联军总司令”的华盛顿,另外两个则是法国皇家军队的陆
军中将罗尚博伯爵和海军中将格拉塞伯爵。
奇怪吗?一项美国独立战争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场大决战的投降协定的签约人中,代
表胜利一方签署文件的竟然只有一个“美国”人,法国人却有两个。更令人吃惊的是,这
二位所率领的显然是法国正规军而非我们过去所知道的“志愿者”。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法国人有两个,美国人只有一个,但是这个美国人可是大名鼎鼎
的华盛顿,“美-法联合部队总司令”啊。
哈,大家可别把这个“美-法联合部队”当成那种真正的“联军”,这里的美法联军
是临时拼凑的,这个“总司令”与其说是拥有实权的指挥官还不如说是给英国人看的一个
花瓶,在本文的后面我们将看到,华盛顿根本没有指挥过法国人。
实际上,发起约克敦战役本身就是法国司令官自已作出的决定,决策过程华盛顿根本
插不上手。法国司令官作出决定后,才迫使华盛顿不得不“当机立断”地率领本部南下参
战才最终成为法美主力部队的联合行动。所以说,当今多数历史书籍上所描述的华盛顿“
高瞻远瞩”决策发动约克敦战役的故事根本就是放屁。
(2)战役的背景
1881年的春天,北美大陆的战局仍处在僵持状态,这种僵持状态是由英军统帅克林顿
的既定战略所决定的。此时的英国海军占有绝对制海权,因此英国人几乎完全控制了以商
贸为本的北美十三州的所有良港一——这等于是控制了北美十三州的脉门。既然已经控制
了对方的脉门,那有何必多流血呢?于是克林顿因地制宜地制订了通过封锁,用流血最少的
方式来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不得不指出,如果不是后来法国海军的突然出现,这将是—
个非常高明并且也是完全能够成功的战略。
正是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南下攻克了由6000名美军正规军坚守的查尔斯顿,屠杀了
5000多名已经投降的美军官兵,接着连续击败美军之后,克林顿上将率领英年主力13000
多人回到纽约“休息”,只派了康华利带上几千人留在南方扫荡。对当时的英军来说,把
一支孤军留在远离主力的地方,只要能够得到海军的支援,就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几年前
萨拉托加战役中英国人犯过的扫荡部队脱离舰队支援孤军深入的错误,现在他们不会再犯
了。
此时的北美大陆上,英国人的正规对手有两个,一是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一是罗尚
博率领的法国特别远征军,他们都在等待法国海陆援军的到来。但1871年的5月,罗尚博的
儿子带来了消息说由于海运风险太大,第二批5000名法国地面部队赶赴北美的行动已经取
消,并且法国国王授权罗尚博本人“便宜行事”。于是罗尚博只得自主地与华盛顿会谈讨
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华盛顿的军事指挥能力远不及他的名望那么高,他的军事思想完全
是以占领城市为中心,几年来他一直想夺回被自己丢掉的纽约,现在他仍然坚持这一点。
在后面的会议中,华盛顿一再坚持纽约是“目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目标”,罗尚博勉强同
意了华盛顿的作战计划。
1781年7月初,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法美两军在“白色平原”会师准备发动纽约战役
。但是大陆军的情况显然让法国人大吃一惊,在当时一位法国炮兵中尉的记载中有如下的
描述:“初次看到这支军队的时候我震惊了……他们没有制服,多数人衣衫褴缕,他们中
的多数人光着脚。他们的形体各异,甚至有不到十四岁的孩子!!!”
华盛顿带来的大陆军不仅装备低劣军容不整,更重要的是,罗尚博在法美军队会师后
向法国当局的汇报里提到,“我们的友军还不到四千人”。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华盛顿依然对发动纽约战役充满了期望,罗尚博作为—个参加过
14次攻城战的职业军人,在观察了纽约的城防工事后,断然拒绝进攻纽约。取代军事行动
的是经济行动——罗尚博把自己所掌握的现金的一半——12万里弗尔(银币)借给了华盛
顿,让他去发军饷。
这笔钱是非常关键的。就在几个月前,宾夕法尼亚的一线部队1300多人(占大陆军总兵
力的十分之一)发动了兵变并向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挺进。原因很简单,虽然大陆军也发军
饷,但他们拿到手的大陆币纸币的币值等于是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法国人提供的这笔
硬通货对提高约克敦战役中大陆军的士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就在大陆军士兵为拿到了坚挺的法国银币而欢呼的同时,罗尚博决定放弃纽约战役,
代之以主力向南攻击康华利。他不等华盛顿表态,就直接写信给法国海军上将格拉塞强烈
建议说“向敌入进攻地点有两个:切萨皮克湾和纽约。西南风向和弗吉尼亚的危急形势,
大概会使你选择切萨皮克湾,我们认为您在那里能够做出最大贡献。”
8月14日,确切的消息传到了华盛顿的指挥部——格拉塞舰队将直接开到切萨皮克湾并
将在那里卸载3000名法国陆军。于是,按照美国官方的说法,华盛顿“果断地决定”“率
领美法联军”向南进军,进攻约克敦的康华利英军。
就这样,约克敦战役拉开了序幕
事实很明显,华盛顿参加约克敦战役九成以上是被法国军队强迫的,在这之前,他所
有的努力都是围绕发动纽约战役而进行的。
(3)双方兵力对比
要了解一场战役,首先要知道双方的参战人数,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我们发现了几
个不同的数据,为表示对美国人民的信任,我把其中美军人数最多的数据录翻译如下。这
个数据来源于权威的马可版《美国革命人百科全书》第1248页。
参战人数:
“美国”
大陆军步兵7290人
炮兵 514 人
骑兵 176 人
总计,大陆军7980人(笔者按:我所搜集到的其他资料里这个数字的最小数值为5645人
)
民兵 3153 人
人员总计11133
其中丧失战斗力人员(病) 1700人
总计有效兵力(取整数) 9500人
法国
罗尚博部队 4000人
圣西门部队 3000人
海军陆战队 800人
直接上岸参战的水兵1000人
总计 8800人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15000名法国舰队官兵在参与了整个战役的海上作战。
总计,联军兵力18300人。
英国
战斗开始时“据报告”的军队人数
包括德国雇佣军: 8885人
据估计直接参战的海军官兵840人 (这里的海军官兵人数是根据向格拉塞投降的英国官
兵名单估计得出)
这样英国方面在战役开始时的军队估计人数9725人
其中病员估计人数:1500人
英国实际有效兵力 8225人
我们也看到,参战的法国皇家陆军与华盛顿的大陆军的总人数持平,而参战的法国海
军人数则事实上达到了法美联牛陆军人数的总和。
在后面我们将看到,约克敦战役主要是由海战和炮战构成的,而海战的胜负最终决定
了约克敦战役的结局,所以笔者很奇怪大多数海外资料和几乎百分百的国内资料在提及约
克敦战役的双方力量对比时都不提法国海军的参战人数(即使是这本提到了法国海军参战人
数的权威大百科仝书,在统计联军总兵力时显然也并没有加入法国海军的人数)。
当然,还有更过分的,就是有些从美国的出版物把法美联军筛化成美军,或者好—点
的,把法国特别远征军称作“志愿军”、“志士”,真不知道如果路易十六亲自指派并携
带攻城炮成建制出动的特别远征军都算是“志愿军”的话,那那些在法国参战前真正志愿
或者受雇来到北美参战的法国人算是什么?难道算是“幽灵军团”?
(4)各方的火力对比
在研讨了此次战役的人力数据后,我们再来看看此次战役的陆战十联军一方的火力数
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约克敦战役的陆上作战主要是炮战,在整个战役过程巾,除了
10月14日联军为获取更优越的炮兵阵地而发动的一场800人的冲锋和10月16日英军尝试突围
而发起一场350人的冲锋外,双力完全是用炮火进行“对话”的,因此炮火强弱决定了此次
战役陆上战斗的结局。
在一张约克敦战役的势态图中可以发现,在该图上,法军的阵地上有七个火炮的标记
,美军阵地上只有两个火炮的标记,我们可以感性地知道两点,一是法军火炮至少比美军
多了好多倍,二是法军火炮的位置显然比美军火炮的位置更靠前、更关键。
然后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具体数据。据统计。约克敦战役中联军在陆地上使用的大小火
炮在375门以上(包括一些法国海军从船上拆下来并亲自操纵的火炮,格拉塞舰队的舰炮总
数近2000门),其中美国炮兵总人数我们已经知道是514人,当时的一个标准炮组是16人,
这样美国炮兵应该是拥有不超过32门火炮,而且他们使用的主要是从英国人手中夺取的杂
样火炮。法国人则不然,法国当时火炮铸造水平世界第一,其火炮的威力是世界上最强大
的。加上大威力攻城重炮,法军参战火炮达到343门以上,罗尚博的法国特别远征军还刚刚
得到整整攻城重炮部队的加强,这支部队拥有43门威力惊人的攻城重炮——15门24磅炮和
28门 16磅炮,
这样,我们计算得出,美国火炮数量占联军火炮总数的8.54%弱,而由于起关键作用
的大威力攻城重炮部队百分百是法国人组成,所以美国炮兵部队的火力所占的百分比显然
塞攻坚战中,一门大威力的攻城重炮比几门普通火炮更有用,再结合双方火炮数量上和炮
兵战术素养上的差距进行综合考虑,我想关于美国人在这场关键性炮战中的角色,和所起
的微不足道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个什么了。
在了解了上面这些数据后,笔者介绍这次战役的真正情况就不会让大家太吃惊了。
(5)各方的损失对比
在对双方的参战人数进行比较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双方的伤亡情况。布同一本书里
,记录了这样的数据地面作战行动伤亡数字:
美国:阵亡23,负伤65,总计125。
法国:阵亡60,负伤193,总计253。
英国:阵亡156,负伤326,总计552
英国投降(包括非战斗人员):7241;另有840名海军人员向(法国舰队司令)格拉塞投降
。
德国雇佣兵伤亡未计。
那么,这就是战斗的全部了吗?显然不是,笔者在此再次提醒,还有海上方面。
围绕约克敦进行的英法两国海军封锁和反封锁的战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间夹杂着
多次小规模冲突,因此很难统计战损的总人数,笔者查到的一次较大的交火 ——1781年9
月5日的交火中,英国方面就伤亡了336人,而法国方面的伤亡也有230人,但这显然不是双
方海上作战损失的全部。笔者所能找到的最全的法军阵亡资料是镌刻在约克敦战役法国阵
亡将士纪念碑上的名单,姓名总数是600个左右。如果这个数据是可靠的话,就意味着法国
人在约克敦战役的海上作战行动中仅阵亡人数就超过了五百,根据一般的伤亡比例计算,
法国海军的伤亡总人数应该超过两千。
这样,法国部队在约克敦战役其间的海陆两方面的伤亡人数至少应该有2000—2500人
。这个数字是美国部队在约克敦战役期间伤亡数字的20倍。
(6)战役的结局
法美联军于1781年的10月6日正式合围约克敦,9日开始正式炮击,从这以后直到17日
康华利要求谈判,中间只有联军方面在14日发动的一次小规模冲锋和英军在16日发动的一
次突围可以算是双方的交手战。其他时间双方完全是炮战,炮战的结局是约克敦英军无法
对抗联军的炮火(主要是无法对抗法军的大威力攻城重炮)。
其实多数书上对约克敦战役其间海上作战的忽略或者一笔带过不同。如果从整个战役
的角度来看,约克敦战役的结局恰恰是在海战中决定的。因为约克敦是沿海城市,在拥有
制海权的时间段里被“围困”的英国人可以很自由地从海上获得补给甚至进行军队的机动
,所以如果没行制海权,所谓“围困”就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这以前的历史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大海完全被英国人控制,此前联军对类似沿
海城市的进攻无一不遭到失败。出于这种历史的经验主义考虑,在得到联军即将进攻约克
敦的消息后,约克敦英军守将康华利就大摇大摆地缩在约克敦等着联军来攻。
而与之相对应的,在纽约的英军主帅克林顿也根本就不担心法美联军向约克敦的进军
所以没有派出援军。不料这次联军的攻势非同寻常,法国海军在这次战役中进行的海上机
动作战可以说是帆船时代西方舰队最杰出的一次海上机动作战,机动作战的结果是追击法
国舰队的英国舰队在终于得到与法国舰队决战的机会时才发现自己的18条战列舰面对的是
法国人的32条战列舰,于是,英国舰队不得不返回纽约搬救兵。
而就在英国人短暂地丢失了切萨皮克湾制海权的这段时间里,法军把从西印度群岛运
来的攻城重炮搬到距离康华利指挥部只有1829米的地方,对着英军阵地猛烈炮击,彻底摧
毁了英军的所有城防工事。此时的康华利方才觉得不妙,但已回天无力,在由350名英军执
行的一次试探性突围被法军击退后,康华利选择了投降。
历史往往允满了黑色幽默,就在康华利投降的前一天,一支由25艘战列舰和7000名英
国地面部队组成的增援部队,在克林顿的亲自率领下,已经从纽约港出发……
关于这场战役的大结局我们还要澄清一个谣传,今天的很多书本上把那副著名的约克
敦英军投降图诠释为“英军向华盛顿投降”。殊不知,当时英国司令康华利根本就不屑理
睬美国司令华盛顿。
谈判开始时,康华利想向法国司令罗尚博投降,这也不奇怪,除了法军是正规军外(英
国人一直到1812年二次英美战争都没认为北美军队是正规军),毕竞两个人都是伯爵。而且
在当时,英国还没承认美国独立,因此华盛顿在康华利心目中也只是类似中国农民战争里
“贼”的概念,堂堂英国皇家军队的中将,拥有伯爵爵位的人,怎么可以向“贼”投降?
但是罗尚博有意羞辱康利华,他拒绝接受康华利的投降,担任法美联军名义上的总司
令一职的华盛顿去受降。于是康华利就“病”了,一直到投降仪式结束都没迈出过约克敦
一步。英国的投降仪式转由他的副手奥哈拉将军主持,而华盛顿也做出了很自然的反应—
—美军的仪式由华盛顿的副手林肯负责。
约克敦战役结束后,大陆军返回哈得逊河的营地,而法国军队则留在了约克敦和威廉
斯堡地区,除了为应付英国军队的反攻以外,中国读者们必须注意到当时的欧洲军界仍然
残留着胜利者占领战场的习惯。因此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当时的人对法军作为真正战
役主力的一种肯定(当然显然还有深—层的考虑——只有法军才有能力对付英国人可能的反
扑)。
康华利投降七天后,英牛援军出现在约克敦城外的海面上,但此时他们所面对得是强
大的法国陆海军。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甚至不能安全地登陆。最终,克林顿选择了撤退
。
就这样,决定北美独立战争的最后一场大决战结束了。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所谓华盛顿率领美法联军取得约克敦战役胜利的说法是美
国人蓄意编造的谎言,无论从任何一个方向来看,约克敦战役都应该是法军的杰作。
要得出严肃的军事历史结论,必须要有严谨的数据为其支持。所以,下面我们还是用数字
来说话。
约克敦战役的数据让我们发现了这场战役的真相,同样的,为了了解北美独立战争的
真相,我们有必要找一下有关这场战争的宏观数据。
下面就从美国人的神话说起。
(1)美国所编的神话
美国官方及主流社会宣称,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
取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的解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早的、最伟大的真正的解放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将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哲学思想大规模地付诸实践,体现了一种新
的进步的政治精神和价值观念。
是人类战争史上以小胜大、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最杰出战例。在美国的先哲们的杰
出领导下,北美军民经过8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仅有200多万人口的北美13个州,
最终打败了拥有近3000万人口的世界第一工业国大英帝国。
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解
放了北美殖民地民众,为人类的自由民主事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为人类美国独立战争第
一次将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哲学思想大规模地付诸实践,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政治精神
和价值观念。为人类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据“某版《世界历史》第一册教案”(教案前面几乎完全灌输以美国人立场的政治诠
释北美独立战争),为证明美国人是“以弱胜强”而提供的表格时,笔者实在是有点忍俊
不禁了。
表格如下: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美力量对比表
国别 英国 美国
经济 老牌殖民国家 年轻国家
人口 本土六七百万 不到三百万
连同殖民地三千万
军事建制 有强大的舰队 无海军
装备 军需品充足 物资奇缺
性质 非正义 正义
真了不起啊,一个年轻的物资奇缺,没有海军的国家,人口只有对方的二分之一到十
分之一,竟然能够打败老牌殖民国家,真是“正义必胜”。
“正义必胜”?笑一笑。设想一下,如果笔者只是一个普通中学生,面对着老师如此提
供的数据和循循善诱,除了产生美国人“正义”+“厉害”的想法外还能产生什么其他想法
吗?
显然不能。神话,就是这样“从小抓起”,一步步地产生的。
(2)大陆军方面的真实情况揭密
为了使数据尽可能地可靠,我们在此采用1789年美国战争事务部长诺克斯将军对国会
所做报告里陈述的数据来说明大陆军的兵力情况。在这份报告里,对大陆军总兵力的陈述
为:
1775——27,443人
1776——46,891人
1777——34,820人
1778——32,899人
1779——27,699人
1780——21,015人
1781——13,292人
1782——14,256人
1783——13,476人
这份数据让人感到非常意外。根据这份数据,在整个独立战争的时间段里,除了1775
—1776和1781—1782年间,大陆军的总兵力—直是呈递减状况的。而在北美独立最后一战
“约克敦战役”的同一年里,大陆军的总兵力一下子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光看数字,怎么也看不出“秋风扫落叶”的架势。这显然与我们平时所了解的大
陆军至少在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性质是反扫荡胜利,而不是什么战略反攻)后就是一
个大捷连着一个大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经过有很大出入。
发现大陆军人数的增减情况显然与我们通常所学握着的知识有所不同后,我们更有兴
趣探索一下其对手——英军的兵力变化情况。
(3)英军方面
在一本1964年版的《The war for America》中,我们找到了这样的数据。
地 区 1775.4 1777.8 1778.10 1780.3 1782.3
英国南部 10612 13868 53465 61402 64274
西印度群岛 1983 3315 1751 9290 8756
“美国” 6991 2 3694* 39637 32149 34463
英国陆军总人数 27063 57637* 112239 142386 150310
*1777年这个数字不包括黑森等地的德意志雇佣军
根据这份数据,独立战争爆发的那年在北美十三州的英国驻军只有六千多人。而大陆
军的总兵力比同时期整个英国的总兵力还要多出380人。美国人很自豪的邦克山战斗就是发
生在这年,如果光看那次战斗的过程,还真以为美国人是以少胜多呢。
后面两年,英国人在北美十三州的兵力增长很快,众所周知的萨拉托加大捷发生在17
77年,但我们发现,1777年—1778年英国派遣到北美十三州的英国正规军兵力增长了67%
。显然萨拉托加大捷至少在军事上并非通常所宣扬的北美独立战争的什么“转折点”。这
也不奇怪,反扫荡作战的胜利再大也还是反扫荡作战。以一次反扫荡作战的胜利作为一场
大型战争的“胜利转折点”,显然是不合适的。
1778年以后的数字就更让人感到奇怪。按照通常的说法,这以后就是美军“胜利”的
过程,但为什么英国没有“疯狂镇压”,派遣到北美十三州的兵力再也没有达到1778年这
么多呢?是英国兵的征兵跟不上减员?显然不是,我们清楚地看到,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陆
军总人数从2.7万人猛增到了15万人,这是开战前英军陆军人数的5倍多。
再以我们这篇文章所讲述的约克敦战役发生前后的数字为例,约克敦战役爆发时,北
美英军有三万多人,虽然约克敦战役英军损失了8 千人,但还远没达到通常所宣称的“主
力被歼灭”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当年大陆军从2.1万人锐减到1.3万人。而几个月后,当
英军在北美的部队恢复到 3.4万余人时,大陆军却只恢复到1.4万人——两者悬殊比1781年
战役开始之前还要大。
(4)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英国人不得不同意北美独立呢?
答案还足要从数字里找,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在1778年一1780年间,英国在北
美大陆的总兵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同时期它在西印度群岛的总兵力则呈现了不正常的增长
状况。
首先看看独立战争时期双方的真实的人口数据
“美国” 200万(包括亲英派)
英国 1100万
法国 1200万
西班牙 2800万
显然,仅法国人口就与英国相仿,更不要说后来西班牙也参加了进来。
接着看看独立战争时期法国人的军事力量。
(5)1778年的法国军事力量:
步兵109个团,骑兵52个团,总人数255000(军官35000名,士兵220000)名。其中40个
步兵团和4个骑兵团被派往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地区,直接在北美十三州参战的地面军事力量
超过16500人(1000名军官和15000名士兵)。法国皇家海军有72500名水手和2500名军官,其
中仅直接参加约克敦战役的海军官兵就超过了15000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同时期北美大
陆军的总兵力)。
注意到上述教案中特别列出英国有“强大的舰队”,而美国“无海军”。我再补充一
个点,战争时期英国和敌对国家主力舰的比较数据。
主力舰数量:
年份 法国 西班牙 荷兰 “美国” 英国
1778 52 未参战 未参战 0 66
1779 63 58 未参战 0 90
1780 69 48 未参战 0 91
1781 70 54 13 0 94
1782 73 54 19 0 94
很显然,美国人的神话有意无意地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不仅英国的地面部队比传统
上的陆地强国法国要弱,即使在英国的强项一海军方面,1778年法国参战后英国的海上优
势也并不明显。1779年西班牙参战后英国的海上优势则至少在数字上已转化为劣势。
看了笔者补充在这儿的表格以后,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对北美独立战争能获得胜利是
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有疑问。
现在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在1778年之后,英国驻北美的部队不增反减,而在西印度群
岛的兵力却直线上升的原因正是法国的参战。
事实上,北美独立战争并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它只不过是由其所引发的法英全球战
争中的一个战场——北美战场。这场战争规模很大,牵扯到的方方面面也很多,如果详细
道来那真的可以写一本书了。比如法西联军对直布罗陀的围困,持续整整二年。最多的时
候双方集中了四万多地面部队和83条战列舰在此大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英国仅在直
布罗陀方面的兵力和注意力投入就远超其在北美十三州的投入。
(6)北美独立战争年谱:
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十三州民兵进攻加拿大失败。
1776年,英国增兵北美,华盛顿率军1.8万人防守纽约被英军击败,撤退过特拉华河时
身边只余下4000余人,法国和西班牙开始向美国提供财政援助。
1777年,英军,占领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华盛顿试图反攻费城,结果部队竟然在浓
雾中自相开火,反攻失败;美军击败前往内地扫荡的一支英军,获得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
。
1778年,法国承认美国独立,签订法美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法国保证美国的独立及
其在同英国的战争结束时确定下来的领土”。随后,法国对英国宣战,法英海军发生多次
海战;英国政府得知法国舰队出动奔赴北美的消息后命令费城英军退到纽约,美军“收复
”费城:英国占领西印度群岛和印度的几个据点;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重要城市萨凡
纳,大陆军损失5000余人。
1779年,法国占领塞内加尔的圣路易斯和西印度群岛的几个岛屿;法国和西班牙组成
人型联合舰队准备进攻英国本土,英国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海战;法美联合攻击
萨凡纳失败。
1780年,英军攻占南卡罗来纳重要城市查尔斯顿;英法在西印度群岛多次发生海战;
7月,罗尚博率领的法国特别远征军在纽波特登陆。
1781年,法国对泽西岛的袭击失败(这是英吉利海峡的岛屿,法军登陆英国本土的必经
之路);法国格拉塞舰队来到北美,与英国海军展开多次战斗,短时间内获得了切萨皮克湾
的绝对制海权,随后,法美联军在格拉塞舰队的策应下迫使约克敦守军投降,北美大陆的
大规模战斗自此结束:西班牙—法国联军占领佛罗里达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军在西印度
群岛、佛得角海域多次爆发战斗。
1782年,法国—西班牙联军占领地个海西部岛屿米诺卡的圣菲利浦要塞:法同占领西
印度群岛多个岛屿和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法英在印度沿海发生多次海战:法国人占领了
和摧毁了加拿人的多个英国要塞;在直布罗陀,法西联军3.3万人对英国守军展开总攻,被
击退。
1783法英在印度库德罗尔展开海陆拉锯战,英国人败北。
1783年9月3日,巴黎和约签订,法英停战。
(7)法国在北美独立战争中的角色
就这样,随着英法战争的结束,“北美独立战争”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战争中,
法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通过上面所列举的大量数据,我们已经不难得出结论,如果以“朝鲜祖国解放战争”
类比北美独立战争的话,从出兵的角度来看,法国承担了中国的角色,从全球博弈和物资
援助的角度来看,法国承担了苏联的角色。也就是说,对于当时的北美十三州来说,强大
的法国一人独担了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和苏联两大国的角色。
十八世纪80年代正是法国国力开始大增的开端,1779年拿破仑开始在军校学习,欧洲即将
进入拿破仑时代,法国国力在1800年前后开始位列欧洲第一,陆军战斗力更是强大无比,
而英国则始终奉行在欧洲维持均势的原则,十六世纪时是联合法国等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
王朝称霸,十八世纪后期则联合其他国家反对法国称霸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拿破仑战争
,英军主力当时是驻扎在本土防止法国入侵,英国并不想为北美而影响在欧洲的战略,北
美革命者也并不是人们所想得那么神圣,义无反顾,看过一本[华盛顿传]上记载说:13州
民兵的军饷由13州议会拨给,每3-5周发一次,到日子不发则民兵们马上散伙回家,不会理
会战事如何,敢问走在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拿过银元没有?所以美国独立战争是法国打赢
的是可以成立的。
不同意此观点的人可以多看看这一段欧洲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