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湘西生态,从自然风物到现代开发
一、活动背景:
湘西,是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她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山水奇异秀美,民风淳朴。
那沾满泥尘的千陶万瓷,那残垣断壁中的秦砖汉瓦,那黯淡了色泽的竹笔木牍在这里沉睡了2000多年,复活了秦朝短短20年的历史!这里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名胜迷人,既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块洞天福地。神奇的土地自有其神奇的物产。银杏、水杉、香楠等名贵树种生长于此;油桐、生漆等特产声名远播;古丈毛尖、保靖岚针茶,香飘四海;黄莲、杜仲、黄柏、天麻等使湘西成了华中著名的天然药库。60余种地下矿藏又为湘西铸造了一只“金饭碗”。这里地灵人杰,奇异的山水间,诞生了许多有广泛影响的知名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企业家李烛尘、文学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悉尼奥运53公斤级女子举重冠军杨霞和歌唱家宋祖英等,都是吸吮湘西的乳汁走进广阔的世界的,同时用实力证明了湘西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如今的她亲历着现代经济大潮和蓬勃而起的旅游业的强烈冲击。在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向湘西时,当森林公园一个接一个的成立时,当各种各样的工厂在此落脚时,那块纯洁、美丽、神奇的土地能否继续她的美好?在这种形势下,她是如何在保持其自身的特色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1、 花垣的锰矿开采:
花垣县地处湘西北,境内有锰、锌等18种矿藏,锰矿为我国南方最大矿床,储量3112万吨,居湖南省之最,全国第二位。
湘西自治州花垣县、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组成我国著名的“锰三角”地带,锰行业较为集中。由于这些电解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没有经过完善的环保处理,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锰污染的情况。国家环保总局责令整改。2005年的湘西州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中, 花垣县花垣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已经完成了项目科研和立项,目前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如今,花垣的电解锰企业和锰矿开发又是怎样的状况?那曾经染黑的“兄弟河”重见天光没有?矿区的居民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我们将从环保的视角审视这从贫困县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县。
2、 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的开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小溪自然保护区位于永顺县东南部,面积24800公顷,是中南十三省唯一免遭第四纪冰川(约七千万年前)侵袭的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森林。在保护区内,古树名木比比皆是,珍禽异兽频频出没其间,其中有红豆杉、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树木8种,云豹、猕猴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8种。森林覆盖率达92.5%,具有很高的旅游、科研价值。如今,小溪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大面积的生态旅游开发。
开发中的她会有怎样的变化?保护区怎样做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又不危害到当地的生态发展以及民风民俗?
3、建设中的边城——茶峒:
“由四川过湖南去,在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沈从文《边城》
《边城》是发生在茶峒的故事。那一段喧嚣却又纯美的繁华,让这个地处三省交界的边疆小镇成为人尽皆知的现实桃花源。
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故名“边城”。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正放鹭鸶叼鱼——好一幅如诗如画、美仑美奂的风情。
而今,书中的河街、老店、渡口是否别来无恙?生活在那里的少数民族的同胞们的风俗习惯是否依旧?
我们将带着问题,走出学校,走进变革中的湘西。我们将用心与湘西百姓交流;用心去聆听自然的声音;用真实的语言记录、反映当地的情况。我们将得到更多的启示,也希望用行动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为环保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