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5|回复: 3

[舞文弄墨] [转贴]女书:女同性恋者的情歌与情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2 19: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书是结拜姊妹之间的文化媒介,是结拜姊妹的感情孕育生长出了女书文化。在结拜姊妹中,感情最深的一类,她们同吃同住,形影不离,被称为行客,意思是经常互相走访的客人。行客中有些感情最深的发展成为同性恋关系。行客的作品称“行客歌”,她们是女书中最感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对县志上的资料进行分析,对行客歌进行研究,对行客雷巧妹进行调查询问,探讨了女书流行地区的这一特殊感情方式以及对女书文化的影响。


县志上的行客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2 1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女书是在湖南省江永县流传的一种女性文字。它是妇女创造、妇女使用、写妇女生活的特殊文字。它记录的是当地的一种土话,形体呈斜长的菱形框架,风格飘逸、舒展。女书是一种单音节文字,每个音节表示一组同音不同意义的语词。八十年代女书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关于女书的时代和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甲
骨文时代的文字,与甲骨文有密切的关系,是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古文字。还有人说它直接继承了史前刻划符号,由原始社会演变发展到今天。这些“难以捉摸的玄想”,妨碍了对女书进行科学的研究。武汉大学人文学院的宫哲兵教授认为,女书决非甲骨文时代的文字。

   围绕一种文字,往往会流传关于这种文字造字者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大体上反映这种文字的时代。例如汉字传说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这反映了汉字发生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关于女书的造字者,江永县流传三种说法。

1. 女妃造字
  不知什么朝代,江永县一美女被选进皇宫。她远离亲人与姐妹,满腹忧伤,欲诉无人。于是她根据家乡的女红图案创造了一种秘密文字,写信诉说自己的不幸,托人带回自己的家乡。她转告家乡的结拜姐妹,要用土话去读字。有人认为宋钦宗时代江永荆田村的才女胡玉秀即这位女妃,但胡玉秀并未入选皇宫。

2. 盘巧造字
  很久以前,上江圩乡桐口村有一个姑娘叫盘巧,她最会唱歌,擅长女红,喜欢结交姐妹。有一年,盘巧在山上砍柴时被道州官府的猎队抓走,关在道州城关。亲人和姐妹不知她的去向,无法营救。盘巧用织花边的图案创造了一种文字,写的信藏在猎狗身上,传回到家乡。姐妹们用土话读出了这些图案字,看懂了信的内容。亲人们去道州城关救回了盘巧,从此这种图案字就在当地女性中流传开来。
3. 九斤姑娘造字
  古时候,桐口村有个姑娘一生下来就有九斤重,大家都叫她九斤姑娘。九斤姑娘爱唱歌,精通女红,与很多姑娘结老庚。老庚之间感情深,要写信,但大家都不认识汉字,学习汉字也非常难。怎么办?九斤姑娘最聪明,她用姐妹们的纺织、女红图案创造了一种文字。义年华写过一篇女书《要问女书何处来》:“只听前人讲古话,九斤姑娘最聪明,女书本是姑娘做,做起女书传世间。”

   宫教授认为这三个传说讲的是一件事情。造字者名叫盘巧,江永县上江圩乡桐口村人。因一出生重九斤,故外号九斤姑娘。她擅长唱歌、女红与结交姐妹,她最初用纺织、女红图案创造了一种记录土话的文字,后来大家在使用中又借用了许多汉字。第二个与第三个传说,明显地可以看出是一回事。而女妃造字与盘巧造字,在根本点上也是一致的。

   女妃与盘巧,家乡是相同的。都是江永县上江圩乡桐山岭人,一个住荆田村,一个住桐口村,这两个村子紧挨着,仅隔一条河。她们的经历是相同的,都喜欢唱歌、女红、结交姐妹。都经历了远离家乡、亲人、姐妹的痛苦。她们的造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纺织、女红图案造字,都要用土话去认字。盘巧造字的可信性大些,而女妃造字的编造性明显,可能是盘巧造字的传说演化成了女妃造字的故事。

   那么盘巧是什么时代的人呢?不可能早于唐代,因为桐口村与荆田村均建于宋代。桐口村的主要居民为卢氏,据《卢氏族谱》(木刻本)记载,宋代其祖先由山东曲阜迁来,始建桐口村。元代以后,才有周、刘、盘等其它姓氏杂居其中。荆田村全村为胡氏,据《胡氏族谱》(木刻本)记载,祖先在宋代从山东青州迁来,始建荆田村。由此可见,造字者盘巧(九斤姑娘)或女妃,不可能早于唐代。 

  从“九斤姑娘”的称呼看,造字者有可能是清代的人。一个姑娘出生时重九斤,人们将她称为九斤姑娘,老了以后称她为九斤老太,这种称谓民俗流行于清代与民国,鲁迅作品中就有九斤老太的称谓。盘巧(九斤姑娘)本是桐口村人,由当代本村的著名女书传人义年华认定她是造字者,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女书作品具有明清口头文学的风格

   如果女书是先秦古文字,那么女书作品中应该有大量的先秦故事与文化。女书由先秦流传至今,也应该反映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重大事件与民俗文化。然而事实决非如此。

  女书作品有两类,一类是当地妇女自己创作的,反映当地妇女生活、劳动、爱情与家庭的,如《卢八女》、《杨细细》等。这类作品的故事几乎全部发生在清末和民国,清以前的罕见。另一类女书作品,是将当地汉字叙事诗翻译改编成女书叙事诗,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王氏女》等。这些汉字叙事诗绝大多数是流行于明清时代的,说明女书的这一类作品历史并不是非常古老。

   女书作品中叙述的人物,大多是明清文学作品中流行的人物,如玉皇大帝、包公等。玉皇大帝在宋以前称天帝,宋真宗赐于他玉皇大帝的封号,明清时进入通俗文学作品中,普及到了民间。特别是通过《西游记》,使玉皇大帝这个神话人物人人皆知。再如包公,本宋代人,作为文学人物最早出现在元杂剧中,明清时才广泛流传于民间。

   女书作品中所反映的观念,基本上是明清时代的。例如对于女性贞节观念的高度重视,先秦、汉唐文学作品中是不突出的。宋明理学开始提倡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明清时推广到民间,逐渐登峰造极。又如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大量进入民间文学作品中,也是在明清时代的事。
女书作品的文体几乎全部是七言叙事诗,这种体裁在先秦汉唐是少见的。唐代流行变文,宋代流行说书,把七言叙事诗作为唱词,明清最为盛行。华中师范大学的民间文学专家刘守华教授认为:“从文本的形态考察,女书作品与明清时期流行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有协调一致的风格,看不出它有更古老的文化成份。”


1982年,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了一种女性专用的文字——女书。二十年来,对女书的破译、研究、抢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九十年代以来,在湖南省江永县之外又有几项重大发现,如南京市发现太平天国女书铜币,广西钟山县发现女书三朝书,湖南省道县发现一处解放前的女书活动中心——娘娘庙等。


南京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2 19: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当史料看就是了~~狂晕~~
发表于 2004-11-12 20: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5 08:38 , Processed in 0.07600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