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8|回复: 0

一个老大学生眼里的王若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0 22: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荏

一、第一次见到王若水

1995年秋,身体健壮的孙蓬一*突然去逝。在八宝山公墓遗体告别的那天,来了很多
人,有文革中支持他的,也有反对过他的,原文化大革命中的北京大学“井岗山”就
来了不少人。当然孙蓬一的生前好友更是络绎不绝,不过出乎意外地王若水也来了。
因为大家知道他身体不好,所以都关照他不要太劳累。

王若水,知识界尽人皆知,当时我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写的关于《桌子的哲学》,早
年得到过毛主席的称赞。但在文革中由于他给毛的信,得罪了\"四人邦\" 以及毛,毛
又贬了他。

还看到过他访美回国后写的文章,深刻而有趣。使我对美国人的幽默,感到十分的好
奇,而且从此开始思考这个被我们一直视为万恶的、腐朽的、垂死的美帝国主义究竟
是怎样一个国家。

此外就是他与冯媛的婚姻,在当时感觉就像是海外奇谈。

那天,看到王若水到达之后,许多人都围着他问长问短,我没有过去自报户口,其实
我很想借此极会与他认识。

二、 给王若水送材料

几天之后,孙蓬一的夫人柴树媛来电话说王若水想要些材料。因孙蓬一生前多年被批
判、挨整、抄家、关压,所以有些书藉、资料曾存放在我这里。虽然大多己转交有关
人士,但是在一次我去卖废报纸时,看到收购者刚刚收购了一捆文革材料,大都是油
印小报;所以我便又回家,拿了一些旧杂志连同报纸一起给了收购者,而换回来那一
捆文革材料。此事我曾告诉过孙蓬一夫妇。

因不知王若水要那方面的材料,所以我便提了一部分去了王若水家,让他自己选择。


王若水家在人民日报社内的宿舍,进了报社大门要走很长的路,汽车不准进院内。他
住在5层楼上。我没注意有几间房,只是觉得他的书房和不大的客厅那儿那儿都是书
。厕所里的水管子不只一处漏水。傍晚,冯媛回来,我在他家吃的晚饭。饭桌就放在
狭窄的门厅。没想到原《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国际知名学者的住房如此简便。

三、 为聂元梓回忆录写序

聂元梓用几年时间写出近40万字的回忆录,特别是她写出了许多文革前、后众人所不
知道的许多事情。她考虑再三,决定给王若水看看,并希望他给写序。给王若水打了
电话,准备送去。当时王若水很忙,手头有好几个题目要做,不过还是同意先看看稿
子。并且说因为聂元梓已是近八十岁的人了,而他比聂元梓小十来岁,所以他要亲自
到聂元梓处去取,而不要聂送。他这样做了,而且之后,又是他亲自送回了原稿。


序言写完交给聂元梓以后,过了两周,王若水又亲自告诉聂元梓,其中有四个字需要
改掉,可见王若水之认真。

四、 关于对毛泽东评价的谈话

在给王若水送材料时,谈起文革的事,他送我一份他写的《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革?
》的文章。当时我便草草看了,并立即表态说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说得很强烈,而
且用词很不礼貌。而王若水并没有生气,只是说可以各持己见。

过了几天,我对原《人民日报》理论组的胡志仁说起,胡志仁十分生气。说我没大没
小,而且说:\"你有多少见识?只是大、小字报上了解点事,再就是听点小道消息。
而王若水是他个人的切身体会;并且就其阅历、资历、理论水平以及作学问的严谨,
王若水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其实不用胡志仁说,我自己回来仔细看过文章之后,已经十分后悔自己的莽撞。我给
王若水写了如下的一封信:

王老师:

您好!现寄去我的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毛泽东的野心》。这表明我已经投降。您经
历了几十年的痛苦转变过程,而我差不多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光就转过来了,这是因
为您的说服力太强了。

我想,您一定觉得好笑,一个如此孤陋寡闻,无知幼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或者说
是卖冰棍儿的老太太居然和我讨论起毛泽东的功过问题!

我为我的冒矢感到十分内疚,但同时也感到兴奋,因为没有这种天真无邪,绝不会有
如此地唐突。唯一使我感到不安的是,这样不礼貌地打搅,会对您健康不利。那天,
我见到您时,一点没有您生病的感觉,而且似乎您精力还很充沛,所以才有如此地疏
忽。请您宽大为怀,我会找机会去您府上缚荆请罪的。谢谢。再见!

而且,的确不久我就去他家。看到王若水似乎一点也没在意,我便不知深浅地把自己
写的一些东西给他看。后来他说他对描写性的小说没有时间仔细看。但是我写的杂文
《母亲节》,他和冯媛都看了,说写得不错。我非常感动。因为那篇文章是与政治、
哲学、文革毫无关系的个人生活体验。

在重提文革时,我依然坦白我对毛泽东的崇拜原因,我说希望人们在批判毛泽东时,
以一个悲剧人物的笔法去写。王若水说:\"不是那么简单,悲剧人物不能概括毛泽东
。\"接着他又说:\"周恩来才是个悲剧人物。\"

他还提到现在在国外把周总理写得很坏,是错误的。周恩来若是从个人着想,活不如
死。

后来,他给我看了他写的《从批\"左\"到右的转折》。我看后直流泪。因为这件事,在
事发当时年代,我便看到过大、小字报的报道,而且孙蓬一生前,我们也议论过此事
,都认为王若水太书生气了。他给毛泽东的信,客观上等于告了周恩来的状,因为毛
泽东肯定是支持文革派的。而王若水本意恰恰相反。王若水为给周总理带来的不利而
自歉,并以一个亲历者不厌其烦地费笔墨写出事情的原尾。没有丝毫的喧染,没有添
枝加叶,但其详细程度、谈话语气等能把人带到那个年代。这才是真正的记实文章。


1999年某期《百年潮》杂志上刊登了他的题为《辨证法和毛泽东的斗争哲学》的文章
。看后,我给他去电话说:\"看了您的文章才感觉到您的工作量。\"

接着我又不识实物地或者不无打趣地提到:\"毛泽东早年就说过,现在理论文章太少
,希望能够看到好的理论作品。不知道毛泽东若在世的话,看了您的这篇文章将是怎
样的评价。\"

我这么说,王若水竟一点也不介意。而且他告诉我《百年潮》是从香港某杂志上节选
的。后来,他把他的那篇文章的全文打印了一份给我。

五、 未成行的博导

王若水身患癌症,多次做手术。但是每次见他精神都很好,而且几乎每次他都一直把
我们送到报社大门口。谈到他的病,他总是轻描谈写,不过他似乎心中有数。他说,
死倒是不怕,只是许多要写的文章没有写完,我也不见外地说:\"那就抓紧时间写吧
。\"

他说:\"要看许多书,还要查资料,时间太紧迫。\"

他经常是自己远远地从城东金台路,跑到城西的北京图书馆去借书以及查阅资料。而
且为了真正把马克思、恩克斯的著作搞懂,他还要自学德文。因为他认为目前国内的
许多翻译是从德文翻译成英文或俄文,然后再从英文或俄文翻译成中文的,所以其中
有许多走了样。

他是在不断地榨取自己生命中的内存,争取在生命结束前用干。

为此,我提出一个倡议,即给他招慕博士生,让他做博导。这样可以让他的博士生帮
他收集材料、翻译文章、协助写作。他说:\"现在都不让我进大学讲课,还谈什么博
导!\"

我说是没有名分、没有文凭的博士与博导。他同意了。而且我找的这位\"博士生\" 也
是治学严谨、为人正派、基础扎实的一位北京大学教师印红标。王若水看过他的文章
,表示同意。但不巧的是终因阴差阳错没能成行。假如这件事早些年着手的话,王若
水生前可能会有更多的作品问世,而且他活得也会轻松些,为此大家都很惋惜。

王若水走了,从第一次见到他以及以后的每次与他见面就知道他快要走了。但是,真
在他走了以后,人们感到的伤痛是巨大的。他带着沉重的思考、待解的题目、深深地
遗憾走了。中国失去了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可亲可敬的理论家。

*孙蓬一:生前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文革中任北京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附录:王若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起来说,我不是列宁主义者;也不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我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基本过时了,他的共产主义仍然是乌托邦。马克思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在他的哲学里面,但不是列宁所阐述的那种辩证唯物主义,也和马克思本人讲的历史唯物主义内容不尽相同。这种哲学,我想称之为“实践的唯人主义”,也就是马克思的人的哲学或“哲学的人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唯人主义”是我创造的新译名,德文里是Humanismus,英文里是humanism。过去译为人道主义,但这个词的伦理道德色彩太重;这个译名可以保留给英语中的另一个词,即humanitarianism。实践的唯人主义并不否认自然界的在先性,但是它在解释历史时是从人出发,又以人为归宿。马克思在早期一度自称为Humanismus,后来他抛弃了这个名称,改用了唯物主义这个词。这里不可能详细讨论马克思改用这个名称的原因和得失,我们也不需要处处以马克思为根据。我只想说,马克思的这一部分思想在当今世界上仍然有生命力。实践的唯人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价值标准和方法论,既可以用来批判资本主义,也可用来批判现实的社会主义。这种思想也使我们在一个充满权利异化和金钱异化的社会中,保持独立的人格,不致失去自我,不致看不到人的价值。




(节选)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离休干部王若水,因患癌症于北京时间2002年1月9日在美国逝世,享年76岁。代表作<为人道主义辩护>等.王若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回复人道主义的名誉上,后因资产阶级自由化而被罢官(中宣部理论局局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19:29 , Processed in 0.09136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