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8|回复: 21

[法学院] 某宪法博导对“长沙大火”的惊人结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5 17: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沙大火研究的先行者石柏林教授说:“自己人放火把长沙烧掉,如果不是从抗战大局出发,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这应当说体现了湖南人民为了抗战而勇于作出牺牲的一种献身精神,焦土抗战相对于当时的‘速亡论’和‘速胜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三联生活周刊——历史回眸:抗战相持阶段中的长沙七日》)

名词解释:
长沙大火: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为实行焦土抗战而纵火烧毁长沙的事件。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国民党军队一再溃败,便提出焦土抗战的口号。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后,继续南下。10月11日攻陷岳阳。10月12日,蒋介石电令湖南省在日军进攻长沙时焚烧市区,实行焦土抗战。11月12日上午9时许,蒋又密令张治中、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长沙警察局局长文重孚执行指示,于夜间下令纵火烧城。大火直到14日熄灭。全城基本被焚毁,烧毁房屋5万余间,烧死居民2万余人,财产损失无数。大火之后,日军并未立即进攻长沙。长沙大火激起了民愤,国民党政府遭到全国各界群众的强烈谴责。为平民愤和推卸责任,蒋介石下令将酆悌等3人处死。

我晕死,还什么“勇于作出牺牲”?搞得好像“长沙大火”不是国民党放的,倒是经过“湖南人民”全体 “公投”的结果一样。《郭沫若传》在记述这段冒火脱险经过时如此描述:“只见城中烈焰升腾而起,映红了整个夜空,来不及撤退的长沙百姓,披头散发寻找亲人的,顿足捶胸的,望着大火发呆的,扑向火丛抢救财产的”,“歇斯底里失望地绝叫,伴随着房倒屋塌的轰隆声”。“车至城郊关帝庙前,极目远望,根本不见长沙踪影,惟有冲天的火光和翻滚的浓烟,显然火势还在蔓延。”

难道这就是“献身精神”,献身的前提是自愿对吧,既然自愿怎么会烧死两万多人,如果说“湖南人民”自愿被烧死两万,那跟那些搞圣战的“恐怖分子”“人肉炸弹”又有什么区别???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因此, 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社会关系。”

长沙人被烧死了两万,是巨大的牺牲不假,可绝对不是什么“勇于作出牺牲”,更不是什么“献身精神”。任何一个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理解,当时长沙的绝大多数普通市民——如果不是所有的话——所想到的只可能是保住身家性命,而绝不可能是什么“抗战大局”。不仅仅是长沙人、湖南人当时没有那么高尚,大多数中国老百姓也不可能高尚到“自焚”的地步!!!蒋介石要搞“焦土抗战”不假,但“焦土抗战”并不必然导致“长沙大火”,更不必然导致烧死两万人!!!他们最终被烧得家破人亡完全是当时长沙守军的误判:把“鬼子已到新墙河”(距长沙300余里)误传成“鬼子已到新河”(距长沙10里)。“牺牲”就是这样形成的!!!这里没有高尚、没有勇于献身、没有“精神”,有的只是被动与无奈!!!

热爱家乡没有错,有“乡土情结”我也理解,但重到这地步,也太离谱了吧。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光宗耀祖”总不能靠歪曲事实、无视生命来实现吧!其实“长沙大火”从宪法行政法角度可以做很多研究。紧急状态、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权…… 研究点什么不好,偏偏来了个“献身精神”!幸亏唯物主义不信鬼神,不然半夜会做噩梦的!!!无语,行文至此,出离愤怒!!!一句老话,“不懂就别装懂嘛”。毛主席说:“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发表于 2006-6-25 18: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爷研究到这里啦,哈哈
发表于 2006-6-25 20: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往往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各取所需罢了。
关于长沙大火,似乎有说法是情报失误、判断失误,否则也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发表于 2006-6-25 23: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学界通说、民间通说:情报失误、判断失误。
据说烧掉了半个长沙城。
发表于 2006-6-25 23: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这件事情,蒋介石好像要枪毙张治中!
发表于 2006-6-26 0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也有道理
当时确实准备烧掉长沙,实施焦土抗战。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主动选择的牺牲
后来因为情报出错而造成长沙大火之惨剧,是操作失误,并不改变此前的战略决策
我猜测石教授的发言决不止这么简单,只是记者因为版面有限或者图省事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发表于 2006-6-26 12: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久违的好贴!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羽扬2006-06-26 01:44发表的“”:
其实也有道理
当时确实准备烧掉长沙,实施焦土抗战。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主动选择的牺牲
后来因为情报出错而造成长沙大火之惨剧,是操作失误,并不改变此前的战略决策
我猜测石教授的发言决不止这么简单,只是记者因为版面有限或者图省事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1938年11月12日,“文夕”深夜,美丽的古城长沙毁于一炬,其惨其烈,骇人听闻。所谓“焦土抗战”,敌骑未至而自毁名城,谁过谁罪,聚讼纷纭。大案弥天,奇祸千古,应有当惩的祸首和当究的罪魁。蒋介石有一番剀切的训示:“就这一事件的根本成因,可以说不属于哪一个人的错误,而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团体的错误。”当时在长沙的周恩来更深刻的指出:“长沙大火是国民党的错误,是某些当权者的犯罪行为,但这一切又都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疯狂侵略所引起的,没有日本强盗的侵略,也不会有长沙大火,我们要把仇恨记在日本侵略者上。”(转引自星辰在线——“文夕”大火警示钟)

由此可知,国共双方均将长沙大火定为“错误”甚至“犯罪行为”,又何来“勇于作出牺牲”一说。如果说“刺激了人民的神经,引发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就算是积极意义的话,那么南京大屠杀的积极意义岂不更大?难道南京人民的牺牲也是“为了抗战而勇于作出牺牲的一种献身精神”

请注意:不管怎样,决不能说“湖南人民”“勇于作出牺牲”(当然,如果记者歪曲了原话,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一决定自始至终都没有传达给普通老百姓,更不必说征求意见了(虽然客观条件也不允许)。“被迫接受既成事实”和“勇于作出牺牲”完全是两码事。这也就是官方史学所称“片面抗战”的一种表现。

上个世纪中叶之后,我们的史学界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在描写社会甚至描写苦难时,总是要把不应有的或不存在的幸福和光明也加上一点。在这个问题上,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已经太多太多了!!!
发表于 2006-6-26 13: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kingjzmao2006-06-26 13:44发表的“”:


1938年11月12日,“文夕”深夜,美丽的古城长沙毁于一炬,其惨其烈,骇人听闻。所谓“焦土抗战”,敌骑未至而自毁名城,谁过谁罪,聚讼纷纭。大案弥天,奇祸千古,应有当惩的祸首和当究的罪魁。蒋介石有一番剀切的训示:“就这一事件的根本成因,可以说不属于哪一个人的错误,而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团体的错误。”当时在长沙的周恩来更深刻的指出:“长沙大火是国民党的错误,是某些当权者的犯罪行为,但这一切又都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疯狂侵略所引起的,没有日本强盗的侵略,也不会有长沙大火,我们要把仇恨记在日本侵略者上。”(转引自星辰在线——“文夕”大火警示钟)

由此可知,国共双方均将长沙大火定为“错误”甚至“犯罪行为”,又何来“勇于作出牺牲”一说。如果说“刺激了人民的神经,引发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就算是积极意义的话,那么南京大屠杀的积极意义岂不更大?难道南京人民的牺牲也是“为了抗战而勇于作出牺牲的一种献身精神”
.......
说是“错误”、“犯罪行为”,其着眼点均在于未见敌军而先乱阵脚,在没有有效安排疏散与善后的情况下便焚毁长沙,而不在于决定烧毁长沙这一战略决策

不要说中国当时根本不是一个民主国家,无法苛求,就算民主国家,在战争时期许多决策也不通过民主程序,更谈不上民众的同意。英国为了保密而牺牲考文垂全城任德国轰炸,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而这样的牺牲,正是为了全局的胜利

至于拿南京大屠杀作类比,就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了
发表于 2006-6-26 19: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正解
发表于 2006-6-27 15: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石教授放出的高论,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就纳闷这么一人竟然还是研究人权和宪政的。
发表于 2006-6-28 19: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历史,没办法再看清它的真面目~~
所以后人的任何评论都有它的道理,自然也有它的不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20:06 , Processed in 0.41906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