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0年“扶清灭洋”运动中,各地的神学院厄运当头,大多屋毁人亡。劫难过后,利用庚子赔款,各教会学校重整旗鼓,再现江湖。北京的基督教差会开始商议,趁此良机联合办一所高水准的大学。华北教育联合会(North China Educational Union)就是适应这一形势而建立起来的。北京的两所神学院,汇文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也借此机会,谋划并校发展。但由于缺少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军人物,在一些鸡毛蒜皮问题上争执不下,旷日持久。尤其在学校的命名问题上,更是各执己见,势同水火。直到1918年底,教会指派司徒雷登出任联合大学的校长,采用圆滑和软硬兼施的协调手腕才成功地实现了合并。司徒雷登在当时被认为是出掌这所即将成立的大学的最佳人选。当年“学生志愿参加海外传教运动”的领袖罗伯特-史庇尔(Robert E。Speer)认为“司徒雷登深切了解中国,于在华传教人士中对中国青年最具影响力,而且才华与学养出众,思想开朗,中外人士都心仪其人。”因此他判断:“司徒雷登是‘北京大学’(后改名燕京大学)校长的最佳人选”。基督教青年会国际协会副总干事布鲁克曼(F。S。Brockman)则推荐说:“司徒雷登的才具足以出掌任何教会机构。他出身中国,此为其他同行所望尘莫及。他中文与英文都运用自如,而且深谙中国文学,可称一时无俩。他的心灵也属难得的品质。我相信他举世无仇敌。在未来的‘北京大学’里能调和中外,折衷新旧思想的,我不作第二人想。”司徒雷登不但成功地运作了汇文和协和大学,还就势把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和华北协和神学院也吞并了进来,在1919年初成立了不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在国际上也曾享有盛名的“燕京大学”。(今日提起“燕京”时,人们大多只会想起口味淡淡的啤酒了,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