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5|回复: 1

来自最近洪灾的生态警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8 1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湖南、广东、福建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一些地方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三地共有800多万人受灾。截至16日下午4点,暴雨已造成湖南省78人死亡,101人失踪,两万多间房屋倒塌,江河水位陡涨,东江水库还出现百年一遇的洪水(7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而在刚过去不久的5月28日到6月8日,福建省还经历了两场特大暴雨洪灾,受灾人口达到304万,经济损失达43.1亿元。6月26日出版的《财经》杂志,曾花大篇幅报道了福建洪灾,认为最引人关注的是:森林覆盖率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的福建为何在洪灾面前不堪一击?
  
  资料显示,湖南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8147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7.11%,居全国第5位;森林蓄积量2.7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1位;森林覆盖率51.73%,居全国第3位;而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则达到60.52%,居全国首位。
  
  在我国,森林覆盖率排名第一的福建和排名第三的湖南,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来临时均出现重度洪灾、损失惨重现象,究竟是巧合还是宿命?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是不是必定束手无策、无法胜天?在森林覆盖率极高的省份,洪灾面前为什么出现了“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局面?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在今天退化了么?抑或是这两个月来下雨实在是太大,超出了“绿色水库”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
  
  今年4月,由16位两院院士和中国知名生态专家组成的院士专家考察团,在对福建、江西进行“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时,曾经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高森林覆盖率并不能防止水土流失,生态安全问题在南方八省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恶化趋势。
  
  或许,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财经》杂志采访了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邢世和教授,他的观点有以下几个:1、原始森林的生态体系下,可以截流比较大量的雨水,森林对水的涵养能力很强;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次大规模的破坏,福建地区森林结构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稳定的“原始森林”再也看不到了;3、福建的阔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已经非常少,而且森林的低龄化很严重;4、每公顷天然林涵养水分的能力相当于人工林的两倍,成熟林对水分的涵养能力也明显高于中幼林;5、生物多样性比较好,单生物的系统就会不稳定,福建的生态系统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
  
  无独有偶,湖南省林业厅副厅长李定一在今年4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也表示:“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南省的林种、树种存在着严重的结构不合理问题,用材林、经济林比重大,而病虫害相对较少的阔叶林、混交林的树目比重则小”。(红网2006年4月27日)
  
  也就是说,一些省份高森林覆盖率的背后,是用材林和经济林(均为人工林)的覆盖率高,而自然林、原始林均已在建设进程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用材林和经济林,水土保持能力远远不如自然林和原始林,而且还存在着培育周期短、成材需砍伐等弊端。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森林覆盖率高”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反而是暗含着巨大隐患,直接威胁我们的生态安全。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重人工林,轻自然林”——唯功用功利至上、唯经济利益至上的错误发展观在一些地区的林业发展工作中还是存在,这与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无疑背道而驰。各地各部门都要从今年的特大洪灾中反省深思,不合理的做法必须得到纠正,政府和公民都该为未来着想。
  
  但愿,“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抵挡不住暴雨袭击”将成为历史,来自洪灾的生态警示——“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能够让每一个国人永远铭记在心。
舒一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18 14: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29 19:29 , Processed in 0.82614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