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
有大师的名气和水平,没有大师的气度和胸襟
作者姜少勇.本文原址:http://blog.sina.com.cn/u/48c78d2b01000550
昨日忙碌了一天,只到深夜才归家,洗漱完毕,打开电视,看央视正在播出的“面对面”节目,正好是那位看起来不是英俊潇洒、但一眼看去很舒服的王志,在采访文化学者余秋雨,这两位都是我平时比较喜欢的人物,于是吸引我认真地看了下去。
随着王志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质疑和提问,余秋雨先生抑仰顿挫、文采飞扬的娓娓讲述,我对余秋雨先生的了解也逐步深入。
当年,余秋雨先生辞去戏剧学院的院长不当,他文化苦旅,他千禧远行,他考察欧洲,而这一切源于他八十年代在安徽贵池山区的经历——“十五年前那天晚上,……刚看完一个僻远山区极俗极辣的傩戏,深感自己多年来的书斋著述与实际发生的文化现象严重脱节,决心啣耻出行。”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文化实地考察,十几年来先后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笛声何处》和《借我一生》等数本散文,每一本散文的问世都会在读者群中引起轰动。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始终相信,余秋雨先生的不少篇章,是当代文学史上难得的佳作。他的文章文史知识丰富,犹如一座魅力四射的迷宫,让人流连忘返。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亲和力,同时不乏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深刻的批判精神。余秋雨先生是非常博学的,他同时在众多领域里艰难跋涉,而且均已攀爬到了相当的高度,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让这些领域里的领军人物们刮目相看。
继余秋雨先生成为名人之后,批评余秋雨先生也迅速成为了一种时尚,以至北京有家报纸在评选某年度文化大事时,余秋雨先生被评为“批评最多的文化人”。随着《借我一生》的问世,一股“批余”狂潮再度席卷神州,余秋雨先生又被评为“最富争议的作家”。针对余秋雨先生,真可谓十年批评不消歇。“名满天下,谤亦随之”,掌声和臭骂齐响,是很自然的事。既然成了名人,就免不了被人说三道四,这并不奇怪。越成名的作家,越需要对待毁誉的平常心。
为什么文坛上“骂余秋雨”之风好像越来越盛呢?除了说明余秋雨的文学建树还有争议之外,余秋雨先生本人对待“骂”的态度,恐怕是主要原因。我曾留意余秋雨先生几次回应批评的语气,总让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缺乏平等交流的平和,听了让人心里不大舒服。
在电视节目中,我们看到余秋雨先生是自恋的,他讲到他当了院长以后,有人表示了可喜与可惜。可喜地是终于有了文化学者当官,可惜地是这么优秀的一个文化学者居然去当官了,并对自己如何领导学院上下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深感欣慰,他说他的管理是卓有成效、生机勃勃的,他的行政演讲甚至引起了司机等工勤人员的共鸣。他说他在青歌赛上,出题人也给了他答案,可是他基本上没有看,都是根据自己的学问与知识给予的点评[大意]。
在节目中,从余秋雨先生的声明和他所吐露的心态,他完全拒绝任何人对他的批评,比如他从不承认他文中的错字,和历史的硬伤。并说出了自己见贤思齐的一个例子:当一位中学教师发现他文中的错字时,他立即聘请这位教师做他下一部文稿的文字校对。其实,余秋雨先生应该明白,他其实还有念错字的时候,笔者不才,就曾在香港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中亲耳聆听了一回。其实,念错字和对有些历史事件把握不准,并不损害他作为大师的形象,倒是面对错误死不承认,反倒让人难以接受了。
也许先生面对诽议和批评已经厌倦了,正如他所说,争辩洗刷自身,只会无端地浪费时间。人生苦短,来日几何?与其无谓地争辩,不如埋头做更多的事情。但是,面对自己可能或是已有的错误,哪怕先生只是稍微谦逊地表示一下,自己并非完人,也非全才,也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的话也好呀,可遗憾地是,我们没有听到。
金无足赤,人物完人。身为学者和名人,也不可能通晓万事万物。正如余秋雨先生自己所说,一个人有多么高大,就会有多么长的影子,没有阴影的人是不正常的,是虚无的[大意]。可是,当他一次又一次在电视节目中喋喋不休的时候,笼罩在他头上的那点光环很快就消失了。人们惊讶地发现,余秋雨先生也会读错了字,还好,这一失误最终还是被人们所谅解,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谁也没有能力包容万象。可惜秋雨先生没有能够很好地审时度势,还是在那里滔滔不绝,以文化导师的身份在那里哗众取宠、自我卖弄,使得中国文化人的很多毛病在余秋雨先生身上暴露无遗,甚至让人想起了南方某地的小男人,使得很多善良的观众终于失去了耐心。
从余秋雨先生,我们再联想到几十年前的胡适先生,胡先生当年更是名满天下,然而,在《胡适来往书信选》“致杨杏佛”中说:“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再说说同样是文化名人的易中天先生,人家就表现得谦逊多了,《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在采访时问他:“你认为观众爱看你节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易中天先生心态平和地说:“其实我就是三要,三不要。说真话不说假话,说实话不玩虚套,说人话不打官腔。很多人说,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啊,我也觉得我没什么了不起的。”
央视《面对面》“余秋雨·文化苦航”节目,让我看到了余秋雨先生虽然已有大师的名气,有大师的水平,却没有大师应有的气度和胸襟。
尽管有人可能会说,谁批评余秋雨,就是想自己出名,但我还是愿意承受着这一切“恶名”,来谈谈余秋雨先生面对批评的气度。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有兴趣的读者也许通过央视网络可以去重温一下余秋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的谈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