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3|回复: 9

[舞文弄墨] 人世间(杂论集)继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5 10: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世间(杂论集)

                          一    一无所有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是中国摇滚乐的一个辉煌的起点,——1986年5月由词曲作者崔健始唱。然而十几年过去了,除了这首《一无所有》,中国摇滚乐坛依然是一无所有,摇滚精神更是难以为继,不仅别人无法超越,就连崔健自己也难以更上一层楼。

        起点往往极高,证明中国文化有极大的原创力。但是往往最高的起点也是由盛而衰的转捩点。中国文化往往难以为继,是一曲“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哀歌,一曲衰竭之歌。一无所有会被永远的爱吗?

         拿诗歌来说,这个善于抒情的民族是诗歌的民族。诗歌起源于“诗骚”,直到魏晋,此时虽然显得简古,但毕竟处于这种文学样式的上升阶段,显示他的诸多优势和活力。到了唐代,更是诗歌的黄金阶段。名家辈出,各种体式出尽。过了这个时期,诗歌虽然正统地位稳固,各种体式,手法都被摸熟了,但还是走下坡路了。就像发源于高山的黄河长江,穿山越岭之时,波涛澎湃,流到平原虽说河面宽广,但是平坦了,缓慢了,再也掀不起大风大浪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过去的每一个时代都有特质,这种特质却不能永存。春秋战国激情肆意;秦汉简古厚重,雄风飞扬;魏晋南北潇洒通脱,一往情深;唐人既有秦汉的大器,又卸下了沉重和粗拙,既有魏晋人的风流轻灵,又更脚踏实地。这些令后世难以效仿。过了唐代,准确地说是盛唐,中国古典主义情怀结束了。宋人虽然才大笔老,胸中自有熔炉,但总觉得没有唐人可爱。

                      二 憋屈的困境

      爱得挺伟大,可我处得憋屈;生得挺伟大,可我活得憋屈;钱挺伟大,可我挣得憋屈;话挺伟大,可我说得憋屈。如今“郁闷”连小学生都会说,小学生都郁闷了,何况是成年人?

        “憋屈”和“郁闷”的生存背景基本是想做的事情做不了,不想做的事情必须做。测试一个人是悲观还是乐观有这样一个方法。如果你时常做你想做的事,你是乐观的,相反,你是悲观的。看来我们的悲观在所难免了。

        “憋屈”和“郁闷”相比,少了一份幽默,少了自信,从一个状态变成了一种宿命。要命的是,如果成长久时一个从“郁闷”到“憋屈”的无望的历程,这人生就太“窝囊”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人生来自由,可无处不在枷锁中。

            三  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

        中国传统评点方法体现中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以及所产生的审美兴趣。中国文学的鲜明的写意。艺术分为表现和再现类型。中国文学倾向表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中国文学主张形神兼备,以神为主,虚实结合,尤尚空灵,以精炼求深广,于一瞬求永恒,努力创造言有尽而意无穷,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获取“一部之旨趣,一回之警策,一字一句之精神”。金圣叹点评《水浒》有这么一段:“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中国文学中写意,不仅体现在文学,更表现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气韵”、“风骨”、“滋味”等概念,颇为多意,需心领神会。

        叵耐西学东渐,国人因新奇而趋向西方抽象思维方式时,传统评点方法神秘失踪,或许正是民族虚无主义的结果。趋近科学。传统评点方法知觉体会,以意逆志,追求顿悟,却也十分启人心智,接近文学本体。

        西方文学批评惯于从作品中提出问题,抛开原文,做自己的千古文章,文章可能深刻完整,但未必与原文密切相关。而中国的以作品味阐释,作褒贬,未必完整,却独到,自成一格。吸取文学以外的各种学科,进行阐释,可能丰富深致,但可能抓住一点儿不及文学。中国方法则非文学中人不可,因为它十分具体。
   
                     四 中国人的心术

        中国人的心术,是一套没心肝的统治手段,残酷地进行而与我咋和暴力行为。所谓“奸邪”和“忠正”不过是丑化别人美化自己的语言。心术越高,心中的人性越少。如果让心术和人性共存,那么,他是一个伟大的悲剧性格。他可能关键时刻毁灭自己。吴起杀妻求将,易牙杀子做菜,都是心术战胜人性的例子。

         政治家就得六亲不认,冷血无情,如果念及情谊,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杀兄弑弟,把宗室女作为政治牺牲品再平常不过。孙权为了赚得荆州,不惜献上自己的妹子。当孙夫人和刘备逃离时,他曾给手下将领佩剑说道“提吾妹并刘备头来”,这话反而显得他刚毅果断,如果他念及骨肉亲情,就不配坐领江东八十一州。

        人心之险远超出山川,而心术,行险之道耳,然中土古哲名之为大道。帝王之道,宦海沉浮,都讲求谀上御下的手段。古中国的一切精神训练,即心术,使为了形成一个将强有力的意志去奴役无数软弱的意志和无意志。

      中国自古就是政治大国,权力至高无上,政治斗争之复杂,统治手段之层出不穷让其他民族望尘莫及。难怪《雍正王朝》很优秀,但是外国人不爱看,因为他们压根看不出其中的名堂,只有中国人才懂。“外儒内法”的粉饰和控制,“推恩令”,“分封制”,“疏不间亲”……智慧似乎就等同于周旋于众人之间,使尽手段取胜。想想似乎孔明的心智也止于忖度人心,挑拨离间,激将发,故作姿态。

   
                          五  张纪中的“一古作气”

        我本以为这次肯定还是一顿臭骂,做好了这个准备,但没有什么骂得,反而夸得比较多,出乎我的意料。
          ——电视剧《天龙八部》的制片人张纪中说的。他意外我可不意外——拍《笑傲江湖》,被金庸迷骂了个狗血喷头;拍《射雕英雄传》,骂得少了;到《天龙八部》骂得更少了。张制片以为自己越拍越好了,大家越来越喜欢他的电视剧了,打算一“古”作气,把金庸拍个遍,近来拍了《碧血剑》,听说大胡子又瞄上了古龙的。我看,那是观众对他的武侠片毫无期待,没指望也就没失望了。金庸迷虽多,但比起电视观众算少。张纪中那边热热闹闹地拍,金庸迷们可以安静地读原著。

        他拍的《水浒传》很经典,因为毕竟以名著做底子,金庸的武侠小说当然没它经典,你用拍水浒的方法拍,当然走样。他失败在,故意玩大气,玩文化,此类武侠小说玩不起这个,也不必要。台词不经典,而且罗嗦。张的武侠场面太大,甚至比水浒,三国的场面还大,没必要。空间太大给人分散的感觉,不集中,很不好。

                      六  家国

        成长在大海边,可是对大海的印象很少是明媚的椰子林,艳丽的珊瑚礁,纵身大浪的舒坦和放浪。比较多的是节制与恐惧。这是台湾人的心态。碉堡、阵地、锐利的木桩,不只是对海滩的践踏,也是中国人不忍看到的悲剧。不由地想:为了这个民族,为了国家,除了黑头发和黄皮肤,还有什么不能改变呢?
        有个作家写道:世界上作难写的两个字是“祖国”,它能叫我们仰天长啸,泪水滂沱,让跪就跪,让磕就磕。一生只有三件事能牵动他的泪水。一是母亲,二是老师,三是祖国。
发表于 2006-8-25 14: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浓密的思维。。。深邃的想法

望尘莫及哦···
发表于 2006-8-26 18: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的觉得憋屈啊....
  楼主说咋办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8-26 20: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不郁闷,连小学生都是。缓解的办法还得自己找 [s:6]
发表于 2006-8-27 18: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文章日趋成熟。
发表于 2006-8-27 21: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文清2006-08-26 20:11发表的“”:
谁不郁闷,连小学生都是。缓解的办法还得自己找 [s:6]
嘿嘿,赞成
发表于 2006-8-27 21: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期待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09: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民族性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最教条,个人行为最没原则;中国人在正经事上最难合作,在不正经事上最爱瞎起哄;中国人在骨子里瞧不起任何人,老子天下第一,表面上却可以屈从一切强势;中国人最不擅场的是革新,最不能保存的是传统。鲁迅先生的阿q就包含以上的精神特质:他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束缚,但在危急时刻又时时冲破道德准则;他爱凑热闹,属于先生常常重点描写的“看客”一类,当吴妈哭闹的时候竟然忘了自己是祸事的根源,不禁凑上去;他被人欺负,心里不服,想着“儿子打老子”,表面告饶。
     日本是个“菊花与刀”的民族,双重性格,刚柔并济;忠孝节义的武士精神和“柔道”立国。日本善于吸取外来民族的长处,又善于保留传统。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11: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古代史中的女人

  外国的一个作家说:“战争叫女人走开。”其实,中国古代史也是一部“叫女人走开”的历史。男人们创造了历史,女人基本是文化的产物。哪个民族有无能的男人,哪个民族就会有没顶之灾。女人虽然不主宰古代史,但是却引领一代潮流。

       魏晋南北仕女以清朗洒脱为美,颇有竹林之风,如谢道韵;唐代以肥硕为美,如杨玉环;两宋以清癯纤弱为美,估计李清照是此等。和现代差不多,女装潮流不断变化。魏晋名媛仕女颇似名士的恣意,高冠搏带;唐代袒胸露背,轻纱锦缎;两宋女性的着装衣领一直束到脖颈。不同的朝代她们的装束分别代表,通脱,开放,严谨的朝代性格。

  女人照常理是不参与历史的,与政治绝缘的。少见的几个女主,如吕雉,贾南风,冯太后,武则天,生前身后都有骂名,残暴,荒淫无耻等。

      骆宾王在檄文骂武则天“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 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吕雉把戚夫人变为人彘,叫自己儿子看,叫人发指,被视为残忍。试想有好多帝王的残忍不亚于此,骂声却没她激烈。

      现在的电视剧判断是否是一部正史剧,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中女性角色有多重的戏份以及充当了什么地位。她们的戏份太多,地位显要,八成不是正史剧,是娱乐剧。除非是像《武则天》等。

     像电视剧《三国演义》女性角色出场很少。貂蝉和孙夫人都是政治工具,她们的短暂出现是为了显现政治家的高明权术。小乔也在书中只是在孙策临死前嘱咐中间接题到一次,其余没有。电视剧中加了情节,是为了突出他夫君的“资质风流,仪容秀丽”和年少有为,英年早逝,毕竟是“美人配英雄”。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李纨的父亲说的,是自从生了这位李宫裁,便说了这句流传甚广的话语。李纨的父亲是什么人呢?国子监祭酒,是知识分子的领袖级人物。此语出自《红楼梦》,但是曹雪芹旨在驳倒这句话,所以他塑造了一群才华横溢,有行止见识的女子。

  刘备说过一句:“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句话看作经典的刘备语录,感觉颇具丈夫之气,何况他和关张辈还是结义兄弟。妻子是衣服,是自己的东西,身外之物,与兄弟之间关乎名节大义,不可怠慢。

  记不清是战国四公子的哪位了,好像是平原君,他的一个美人在高阁之上嘲笑他一个谋士是个瘸子。这个谋士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立刻把这个美人的脑袋砍下来献给这个谋士。把这个故事置于整个古代史中,似乎感受到的不是这位美人的无辜,而是她的浅薄和自讨苦吃。感受到平原君的不是残暴,而是深明大义,礼贤下士,显然记载着带着崇敬和赞扬的意思。

  战争中,粮食不够吃了,将军带头杀自己的爱妾,以饷士卒,几乎和杀一头爱犬差不多。或者把全城的女人捉来吃,这样不够才吃到老弱的男人。这都不是野史,是堂皇的正史。

  时常逡巡在古代史中,欲罢不能,发现如果你不把自己看成须眉,你很难领略到古典的韵致。很多古典的专利都是男人的,如宦海沉浮,驰骋沙场,榜上提名,诗词歌赋,风雅唱和几乎和女人无缘,而这些充斥着历史和文学史。就拿为女子立传的《红楼梦》来说,那些各色的女儿身上也男子的化身。主角林黛玉风流俊秀,饱读诗书,敏感而自尊,几乎是古代士子的代表,我觉得她的形象大部分寄托曹雪芹的境遇和性情。窃想林黛玉若是科举,肯定高中,但是不能为令作宰的,估计是博士,翰林一类的。薛宝钗若是做官,估计是封疆大吏或是六部堂官。探春生来就是政治家,尤其是改革家,估计是宰相级的人物。
发表于 2006-9-15 14: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若得来世我倒愿是女孩。女孩总是美丽的拥有者,而男士则最多是个赞美者,尤其到了现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20:35 , Processed in 0.07618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